廣播法制節目的創新思考

時間:2022-06-26 09:43:08

導語:廣播法制節目的創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法制節目的創新思考

實用的法律知識———廣播法制節目中不能忽視的重要內容

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多,我們隨時隨地都可能和法律不期而遇。遇到了這些法律疑問怎么辦,這是很多人面臨的問題。但是遺憾的是,如今的廣播法制節目中解說實用法律知識的并不多。其實相對于讀一本法律書籍的深奧難懂,廣播法制節目完全可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聽眾實現學法、懂法的目的,滿足聽眾獲取法律知識的需求,給他們的生活提供法律指南。比如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民事、經濟、行政糾紛時有發生,婚姻與家庭、債權與債務、贍養與繼承、勞動爭議、交通事故、房產問題等題材中,存在著許多聽眾比較模糊的問題,像有關道德與法律、倫理與法理的問題。節目運作的過程是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把生硬的法律通俗說,把復雜的程序簡單說,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聽眾生活當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法律問題,以及遇到這些問題后怎樣依法正確地處理,如何避免認識誤區,如何實現權利救濟等。將這些生活中常遇到的法律問題做系統的梳理,一天一點解析,一天一點提醒,日積月累就是一本實用的法律知識手冊,可以讓聽眾告別維權道路上的被動,讓依法維權走得更加地順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因為這種實用性,聽眾就想再多知道一點,這樣對節目就形成了一種企盼心理,只要條件允許就有一種“必須”要聽的心理,否則就會有心理缺失感,從而實現必聽性。

維權解難不僅在節目中,更要在節目后———廣播法制節目維權力度的保障

互動對于廣播法制節目來說尤為重要,節目中解答聽眾提出的法律問題,提供服務和幫助,這是很多廣播法制節目中的一項內容。雖然實現了服務功能,但是久了給人的感覺是缺少新意,服務的后勁不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就必須加大人文關懷和對人物命運的關注。除了每天在節目中解答法律問題以外,要重在節目后下工夫,這有賴于節目組和由資深律師、法學專家等組成的法律服務團隊的共同努力,有賴于節目與各職能部門建立一張維權的聯動網絡。比如,南京80多歲的孤寡老人郭老太太遭遇車禍,不能動彈,經濟又十分困難,節目為其架起了與法律援助中心的一座橋梁,不僅想方設法免費幫郭老太太打官司,更是和她所在的社區一起長期關照老人的生活。江蘇句容縣農民孫國強的哥哥在車禍中身亡,肇事方一直不肯賠償,癱瘓在床的孫國強給哥哥討公道非常困難。節目播出后,當地司法所趕到了孫國強的家里,法律服務人員在他的病床前擬寫訴狀,為他全權。對這些事件的介入過程也是廣播法制節目同步報道的過程,維權在行動,服務不停歇。

實現多媒體合作———做好廣播法制節目有益的嘗試

面對日益發達的社會網絡,通過創新傳播手段進一步加強互動傳播,是在未來競爭中秉承媒體責任、優化品牌的重要舉措。廣播法制節目同樣可以借助網絡媒體的力量,實現多媒體合作,實現多贏。廣播可以和網絡聯手打造欄目,同步宣傳,擴大影響力。比如江蘇新聞綜合廣播的《法治在線》節目和南京市政府網站龍虎網聯合打造的新欄目《草根爆料》,每天開通廣播、網絡兩個服務平臺,24小時接受聽眾的反映爆料,經過篩選以后,在節目中加以呈現。在節目的直播過程中,首先連線爆料人講述爆料或求助的內容,緊接著連線記者,了解記者在接到爆料或反映以后是如何一步一步采訪的,采訪的情況如何,接下來請資深律師現場分析點評,給出解決問題的法律上的指導。節目結束后,記者會進一步跟進,和當事人一起去調解或繼續向有關部門反映,促使問題得以解決。記者的后續采訪情況在每天的節目中隨時插播,一有消息第一時間連線當事人、記者,及時反饋。同時,每一天《法治在線》的直播音頻都會在龍虎網上呈現出來,可以隨時點播收聽,除了音頻還有記者采訪的經過等更為詳細的文字內容,生動鮮活。隨著合作的深入,《草根爆料》還推出了農民工討薪專題、“3•15”消費維權等專題。在這些歷經數日的專題報道中,合作的媒體從廣播、網絡擴大到了報紙、電視,手機報等。從最開始的兩家媒體的合作,到如今省內十幾家主流媒體的聯動,這些媒體資源共享、快速反應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反響。在近二十天的農民工討薪維權中,討薪150多萬元,讓數十位農民工在春節前拿到血汗錢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在“3•15”消費維權中,解決問題百余件,為聽眾挽回百萬元的經濟損失。實現多媒體合作,是提升廣播法制節目影響力的一種有益嘗試,而且,這種多媒體合作一定是長期的、持久的。

走到聽眾身邊去———廣播法制節目人文關懷最好的體現

怎樣讓廣大聽眾能夠真正感受廣播法制節目帶來的人文關懷?可以實施走出去的戰略,用走出去的方式打破這種距離屏障,與廣大聽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節目可以通過送法活動的方式上門服務,由資深律師、法律援助中心和勞動監察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服務團隊,到企業去、到社區去、到農村去、到外來務工人員中去。資深律師現場解答,法律援助中心和勞動監察部門的工作人員現場辦公,接受投訴和法援申請,現場解決他們所遇到的難題。現場解決不了的由職能部門帶回去,節目繼續跟進,并做到跟蹤不間斷,有結果及時反饋。這樣的送法活動不是應景式的,不是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12.4”法制宣傳日的時候到街頭擺個攤位,活動結束了就走人,而是長期的、有規劃的,是深入到百姓中去的,是始終在聽眾身邊的持續的服務,是廣播法制節目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廣播法制類節目具有很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只要不斷發現和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找準自己的定位,就可以在和其他媒體同類節目的激烈競爭中另辟蹊徑,在現有條件下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這樣,在堅守原有陣地的基礎上,通過改版和創新,揚長避短,使節目不斷完善。

本文作者:高爽工作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