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時代民族文化身份的構建
時間:2022-09-12 09:30:40
導語:全球化時代民族文化身份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國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危機
全球化時代使得中國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問題更加突出,很多人提出質疑:全球化是否會使得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界限消失,是否會形成一種民族文化對另一種民族文化的同化最終使其淪為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附庸。這種質疑不是沒有根據的,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國家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將其文化思想傳播到中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形成了巨大沖擊和挑戰:在中國隨處可見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圣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在中國越來越流行,而一些傳統的中國節日則越來越被人遺忘。西方文化已經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吃、穿、住、行都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古國,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然而,令人尷尬的是,近代西方文明向前行進的同時曾傲視世界的東方文化卻一片沉寂。全球化時代,在傳統文化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面對西方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挑戰,不免產生文化焦慮感,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質疑和對西方現代文化的向往引發了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危機。
二、中國民族文化身份的構建與認同
全球化拉近了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距離,使得世界文化呈現多元化發展,與此同時多種文化的滲透和影響使得文化主體面臨文化身份選擇,從而不可避免的出現困惑、焦慮、痛苦等主觀體驗。中華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危機反應了國民對于中國文化現狀的不滿,如何構建中國民族文化身份、增強中國國民對民族文化身份的認同感,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塑造良好的國家身份和形象?!皣倚蜗蟆钡乃茉礻P系到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也影響并決定了中國和中國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國家機構要進行改革創新,政府要加大法治建設,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提升中華民族的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影響力,在世界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公民要增強國家主體意識,支持國家本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良好的國家形象需要長久的多方面的努力。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綜合國力得到提升,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精神文明卻舉步不前,文化是一個國家的經濟軟實力,我們必須以國家為主體,找準文化發展的定位,重塑中國文化大國形象。在良好的國家形象塑造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是政府對國家的有效管理能力,切實保護公民的權益。在利比亞撤僑行動中,中國政府做的就很漂亮。這件事情中,政府極力確保中國公民國外安全,外國人對中國政府的評價很高,形象也就跟著提升。
第二,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華民族文化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必須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過去中國在對待民族的傳統文化時總是容易走兩個極端:一是宣揚“去傳統化”,如五四文化運動中對中國傳統文化之“儒家思想”的全盤否定與批判,極力宣揚文化西方化、現代化,喪失了對民族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二是回歸傳統,及徹底地文化本土化,拒絕和排斥其他民族文化,這種文化上的閉關自守行為只能使中國民族文化越來越邊緣化,最終退出歷史的舞臺。我們必須用辯證的方法、批判的態度全面地、與時俱進地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充分地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的文化建設才具有民族特征,才能使我們獲得真正的民族文化身份認同感。
第三,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所有民族的優秀文化都是我們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全球化時代,多元文化共同發展,我們必須破除傳統的“二元對立”模式,消除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文化對立思想,承認文學的多樣性,實現文化的多元化選擇,在保留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合理的利用并吸收使其成為滋養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養料。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中“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思想,為我們科學地、合理地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提供了理論指導,要做到和而不同,兼容并蓄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其次要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再次文化改革與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海納百川,博取眾加之長、以世界優秀文化為養料、根據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作者:周文萍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
- 上一篇:網絡化時代我國政治文化發展
- 下一篇:多民族文化大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