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研究
時間:2022-08-20 10:09:15
導語: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層博物館是使公眾了解我國歷史文化沉淀的主要場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一部分。本文從目前基層博物館公共服務能力的現狀出發,探討了提升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路徑,如形成合理的投入機制、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加強博物館之間的密切合作、擴大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等。
【關鍵詞】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提升路徑
自2008年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之后,越來越多的人走入博物館,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在信息時代下如何提升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使更多人能夠接受、感悟到博物館歷史文化的熏陶,是目前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博物館應采取相應的辦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
一、形成合理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績效
(一)加強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隨著國家對公眾文化生活的重視,對于博物館的投資力度越來越大。博物館要合理使用資金,將資金應用在實處,在不影響參觀藏品的前提下,要增加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為觀眾提供休息廳、餐廳、咖啡廳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可以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服務能力,還能使來博物館參觀的觀眾感受到博物館的人文情懷,有利于增加博物館的親和力,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收藏、陳列、研究已經不再是博物館的代名詞,更多的公眾走進博物館是為了參觀學習、休閑娛樂,所以,為滿足公眾多種多樣的文化服務需求,博物館要加強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使公眾在走進博物館之后能夠帶著愉快的心情感受博物館中歷史文化的積累,進而帶來精神上的滿足,提升博物館對公眾的吸引力、影響力。(二)對博物館內硬件設施進行優化。在博物館內收藏有大量的歷史文物,而且博物館的人流量比較大,為避免出現堵塞擁擠的情況,博物館在展廳內很少放置供休息用的椅子,而且大量的歷史文物使本就不大的博物館地點更顯擁擠,所以,博物館應該對于館內的基礎設施進行優化,增加展廳的空間,使觀眾有足夠的空間對展廳內的文物進行欣賞。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的場所,要注重學習環境的打造,環境要充滿教育、人文與關懷,比如燈光要柔和不刺眼、不昏暗,而且要建設圖書閱覽室,閱覽室的圖書資料要以管內藏品相關的圖書為重,在觀眾參觀博物館時對文物的來源、意義等問題可以隨時查閱,滿足觀眾學習文化的需求。同時,博物館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所提供的服務要滿足來參觀的各類人群,比如安排兒童座椅,提供沙發、矮桌、坐墊等,為老人、兒童、殘疾人士提供無障礙的服務。
二、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一)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博物館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教育部門,參觀博物館是成年人在離開學校之后更新知識與觀念、提升文化素養的主要方式,所以,博物館中的文物講解師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在博物館中,文物講解師已經不僅僅是對文物進行簡單介紹的講解人員,更是對文物相關文化傳播、提升觀眾素質的重要媒介。所以,提升博物館從業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至關重要。博物館可以安排相應的培訓,主要在于提升博物館從業人員對于博物館文物的認知方向,作為文物講解員必須對自己講解的文物有足夠的認識,了解與文物有關的典故、背景、意義,以便在講解過程中可以回答觀眾各種各樣的問題。另外,要加強博物館從業人員道德素養的培訓,在博物館中,文物屬于特別貴重的國家資產,要求博物館從業人員平時在保管過程中要倍加小心。同時,通過培養相關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灌輸,避免出現監守自盜的現象。博物館是無論什么年齡都可以進去參觀的公共場所,所以,在博物館中參觀人的年齡差距比較大,這就要求博物館從業人員的講解能力要強,在對文物講解的過程中,要能讓各個年齡階段的觀眾聽懂、聽明白,從而達到讓觀眾學習文化的目的。(二)成立專門的志愿者機構。自2008年博物館免費開放,加上公眾對于歷史文化的探索欲望日益增強,導致博物館中參觀的人日益增多,而且年齡差距很大,不僅有八九十歲的老人,還有幾歲的小孩子,單單靠博物館從業人員很難保證參觀秩序,這就要求博物館成立志愿者機構,招納對文物感興趣的社會人士或者在校學生來博物館做志愿者,通過博物館從業人員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保證博物館內觀眾的有序性。另外,志愿者可以協調各個展廳的人流量,對于人流量比較大的展廳,志愿者可以引導觀眾先到人少的展廳進行參觀。志愿者還要具有一定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采取相應的辦法。(三)加強博物館之間的密切合作。各個博物館之間要建立合作關系,在平時工作過程中多加交流,實現資源共享。每個圖書館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主題,在文物藏品、科學研究、人才隊伍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一個博物館不論藏品多豐富、種類多齊全都不能做到窮天下之珍。在這種資源短缺的背景之下,各個博物館之間要加強交流,不斷合作創造共享機制,使博物館的文化資源在公共教育、文物研究、文物欣賞方面發揮最大的作用。另外,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可以促進我國博物館文化的穩定發展,吸取其他博物館完善的管理方法,做到優勢互補,從整體上提高效率。通過各個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可以做到博物館服務行業的延伸拓展,大型博物館館藏豐富,但是由于空間有限導致館藏資源的利用率不高。而一些小型博物館館藏過少不足以支撐一個完整的展覽,通過大型博物館與小型博物館的合作,可以提高大型博物館中藏品的利用率,還可以帶動小型博物館文化服務能力的提升,在各個博物館之間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共同提升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通過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合作,可以舉辦很多高質量的展覽活動。比如在舉辦宋代瓷器展時,可以聯合各個博物館,將館中具有宋代特色或者符合主題的瓷器集中在一起,共同展現宋代瓷器業的輝煌,并向公眾展現瓷器的傳承與嬗變,傳播宋代時期的璀璨文明。
三、擴大文化產品的有效供給
(一)提供特色的文創產品。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博物館根據自身擁有的文物資源創造出來具有文化創意的商品,主要特點是可以傳達文物藏品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工藝技術、審美情趣等。將商品的屬性與博物館的文化屬性結合在一起,公眾在購買博物館文創產品時不僅僅當做紀念品,更是對文化的傳播。所以,博物館要抓住公眾的參觀習慣和消費習慣,在博物館展廳之間設立博物館商店,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效益,更能保證博物館在免費開放之后的經濟收益,從而促進博物館的可持續性發展。特色的文創產品在宣傳博物館藏品、文化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通常觀眾在參觀博物館時會接受大量的文化知識,而在走出博物館之后,對于博物館中的文化信息很難形成有效的記憶。而符合博物館特色的文創產品可以加強觀眾的印象,通過文創產品,觀眾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文物,可以有效地傳播文物的價值和文化。另外觀眾會將文創產品以紀念品的方式送給身邊的家人朋友,無形中也對博物館進行了宣傳,從而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既有利于公眾對文化的吸收,又能確保博物館的收益,在博物館與公眾之間形成良性循環。(二)加強數字博物館的建設。基于信息化時代的發展,博物館可以建設數字博物館展廳,提升博物館公眾文化服務能力。通過數字信息技術,將博物館中的文物和藏品利用計算機處理加工,變成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屏幕瀏覽的數字文化。而且,數字博物館的建設有利于對文物信息的保存,改進博物館文物收集、保護、管理、展示的方法,比如在文物展示過程中,可以利用3D投影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環模投影系統等,給觀眾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另外,博物館可以在網絡上建造數字平臺,網絡平臺為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便利,網絡平臺可以將博物館豐富的文化信息傳遞給公眾,公眾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將博物館的意見、建議反饋給博物館。通過數字化和網絡手段,可以更加便利地對博物館進行宣傳,使更多人了解到博物館。利用微博、微信、各種新聞軟件在如今信息時代中傳播信息快速、全面的優勢,在網絡上對博物館進行宣傳,可以激發公眾參觀博物館的興趣,而且優秀的宣傳方案、方法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將博物館打造成城市地標性公共地點,既可以帶動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又可以提升博物館在當地的重要地位。
四、結語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博物館要從人文角度出發,完善館內基礎設施建設,為到博物館參觀的觀眾提供良好的氛圍,加強對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培訓,增強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基本業務素質與表達能力,從而更好地為觀眾服務。同時,博物館要善于運用現代化技術,將館內文化數字化,促進文化的有效傳播。
參考文獻:
[1]范秀萍.博物館與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合作探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3):153-156.
[2]翟宏友.淺議基層博物館與公共文化服務[J].博物館研究,2016(4):62-66.
[3]周金金.淺析基層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的提升路徑[J].黑龍江史志,2014(1):184,186.
作者:王曉芹 單位:福州馬江海戰紀念館
- 上一篇:建筑文化遺產藝術性保護分析
- 下一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