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

時間:2022-02-22 11:15:53

導語:臨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

摘要: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醫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這一主題,揚州大學醫學院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修訂、四級聯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及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等多方面構建了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促進了醫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教學實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的成效。2008年由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也要求醫學院校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因此,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醫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大力開展醫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醫學院校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揚州大學是一所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以機制為保障,以基金為平臺,以項目為抓手,以競賽為導向,以普及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大大促進了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的發展。醫學院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我院圍繞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主線,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四級聯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及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的建設措施。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逐步構建了適合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加強醫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的綱領性文件,是高校育人思想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為了適應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具有揚州大學特色的本科教育,我校于2014年開始了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和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在堅持教學改革和創新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強化創新實踐教學及設立創新學分等多種措施,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1整合和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由多種課程構成的體現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模式的結構框架。在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我們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和優化。重點是將臨床醫學專業相關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三大課程群重新進行分類整合,新的課程模塊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及專業特色課程。其中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由臨床醫學導論、醫學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七門課程組成[1]。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這些課程的開設從第一學年開始,貫通于本科5年之間的10個學期。如臨床醫學導論和醫學文獻檢索在課程群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可以在第1至第3學期基礎醫學階段開課,其次是醫學統計學、預防醫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學,安排在第4至第5個學期開課,而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均需以醫學專業知識和其他醫學方法學知識為基礎,所以在第6學期及以后開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的構建,使所有的學生在接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等醫學專業課程培養的基礎上,得到系統的醫學方法學課程的培訓,從而實現醫學研究與臨床工作中各種問題與醫學科研方法和技術的對接,通過綜合運用醫學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多門課程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1.2創新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我校在2010年培養方案修訂時即將各門課程內的實踐內容單列為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極大地提高了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在2014年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繼續秉承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這一理念,適當壓縮授課的總學時,特別是理論課學時,繼續增加實踐教學學時數,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用于開展課外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修訂后,實踐教學學時數占總學時數的比例近30%,大大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時間和機會。在實踐教學的內容上,在原有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的比例,并著重提高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等教學環節的質量和效果,加強過程考核,不斷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

1.3實施創新學分制度,切實提升醫學生創新能力

在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規定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所必須獲得的總學分。除了在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外,學校還實施創新成果獎勵學分制度。學生獲得的創新獎勵學分可作為任選課的學分,也可作為超修學分。創新成果的認定范圍包括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市級以上學術會議獲獎論文,在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中獲得的獎勵,發明創造獲得的市級以上科技獎勵或國家專利,研究成果或發明創造被社會有關部門采用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每項創新成果可獲得獎勵1-3個學分,多項創新成果獎勵的學分可以累加。學生根據教務處的要求填報獎勵學分申請表并提供創新成果的證明材料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創新學分制度的實施,使學生認識到高等醫學教育并不僅局限于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也不受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限制,學生還具有發揮其創造力的發展空間,激發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要獲得創新獎勵學分,必須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相關的創新成果。

2依托“國家-省-校-院(系)”四級科技創新訓練項目體系,培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為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從2007年起教育部在全國高校啟動了“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隨后,各地方及各高校也陸續推出了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江蘇省教育廳也出臺了相關文件,規定從2007年起每年在省屬高校中遴選1000個大學生開展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揚州大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學校相繼出臺了《揚州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揚州大學關于“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規定》、《揚州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揚州大學關于實行學生創新成果獎勵學分的暫行規定》、《揚州大學“挑戰杯”競賽獎勵辦法(試行)》、《揚州大學大學生學科競賽獎勵辦法》等文件,構建起國家、省、校配套銜接的制度保障體系,使大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有章可循,有力促進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為了加大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扶持,學校從2004年起即開始設立了揚州大學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基金。同時,學校還對獲準立項的國家級、省級創新計劃訓練項目,按照1∶1配套經費資助,對獲準立項不資助的國家級、省級項目亦參照同等級別項目進行配套資助。我院在國家、省及校級科技創新項目基礎上頒布并實施了《揚州大學醫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及《揚州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開展探索性實驗的暫行規定》,以基礎醫學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開設了院級大學生探索性實驗訓練項目[2]。探索性實驗項目每學年開展一次,首先是面向學院教師征集大學生探索性實驗項目,項目可以來源于教師的科研項目,也可以是實驗課程的改革項目。學生根據自愿的原則,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名參加相關的實驗項目。學生的選拔和推薦由院學工處和指導老師共同進行。學生的選擇主要考慮到項目的實施需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盡可能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故原則上選擇二年級及以上、學有余力、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項目由3-4名學生共同參與。項目的實施周期一般為一年。項目實施結束后需要撰寫結題報告,并由主持人進行結題匯報[2]。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的開展為校級、省級及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啟動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申報工作,并將其中的優秀探索性實驗項目優先推薦為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報送學校進行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的遴選。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院逐步形成了國家、省、校、院(系)四級相結合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聯動機制,成為我院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扎實載體。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是推動醫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力抓手,通過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實施,可以為醫學生建立一個很好的平臺,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有效地轉化為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完成過程強調的是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創新性及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醫學生自主地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

3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助力

本科生導師制是源于英國牛津大學的一種教育制度,是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聘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教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的學生管理和教育指導[3]。近年來,在借鑒國外高校教育模式和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國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為首的一些本科院校也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揚州大學早在2000年即開始在部分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我院也制定并頒布了《揚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細則》,率先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進行了本科生導師制的試點[4]。臨床醫學專業吳登云實驗班是我院教學改革試點班級,該班級的學生是通過自愿報名,結合學業成績、英文測試及綜合素質考核等進行了層層選拔。根據導師制實施細則,在吳登云實驗班中我們從入校第1學年起實施全程本科生導師制。首先在全院教師中進行本科生導師的遴選,要求導師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師德高尚,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其次要求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具有中、高級職稱,同時還需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及較強的科研能力,對科研業績突出或具有科研項目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教師予以政策傾斜,優先擔任本科生導師。師生之間采用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興趣挑選自己敬佩的導師,導師再對入選的學生進行面試后決定是否接受。為了保證導師制的質量,規定一名導師只能帶教2名學生。導師的職責主要內容有:思想引導、選課指導、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科研訓練或臨床技能指導、社會實踐指導、創新能力培養、論文報告會指導、就業指導等[4]。同時強調,本科生導師需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點,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導師可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和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科研課題研究,組織科研課題研討會,吸收學生充當科研助手,促使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導師制的實施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助力。在醫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導師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新生入學后大一階段,導師主要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以及對臨床醫學專業產生熱愛和興趣,同時用高年級本科生在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方面取得的成績來激發其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并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進入導師所在的課題組觀看其所從事的科研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到大二階段,醫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導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科研課題的需要,讓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組進行基本實驗技術方法的訓練。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導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探索性實驗項目,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檢索和文獻查詢,就某一方面的科研問題進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設計及申報。到大三階段,學生在科研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及技能的積累,可以結合申報的科技創新項目正式開展項目的研究工作,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導師制實施后,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有近50%的學生能夠參與導師的課題組,獲得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立項的課題組成員均有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的資助中吳登云實驗班的學生占多數。導師制為學院扎實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礎,有利于科技創新項目的選苗和培養,使學生在學術科技創新中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4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成效與思考

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激發了醫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從大一第二學期就進入了導師的課題組進行見習,參與課題組的學術活動,并在學長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科研方法培訓。到大二階段,多數學生自發組成科研小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的檢索和閱讀,并開始科技創新項目的申報。大三階段已經能夠獨立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近5年來我院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數逐年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申報的院級探索性實驗項目獲得立項85項,校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獲立項153項,省級科技創新項目獲立項35項,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立項11項,600余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參與了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并受益。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的增加,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數也逐年增多,近5年共計有30余篇以本科生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SCI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同時借助于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平臺,部分項目的成果被遴選為“挑戰杯”大賽作品并入圍,學院多次獲得揚州大學“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優勝杯,其中一項作品代表學院參加了全國“挑戰杯”競賽獲得二等獎,實現了我院課外科技作品全國大賽獎項零的突破。近3年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考研錄取率維持在45%左右,這些學生絕大多數都有主持或參加了一項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訓練經歷。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堅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相關保障制度做起,與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開展及導師制的實施相結合,將教學、科研及創新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鍛煉其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為創新型社會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卓越醫學人才。

作者:鄭 英 史宏燦 陳軼群 王正兵 龔衛娟 單位:揚州大學醫學院教學辦公室

參考文獻:

[1]安力彬,于雙成,劉曉冬.基于培養醫學創新能力的醫學方法學課程體系構建[J].醫學與哲學,2013,34(2A):47-49.

[2]傅奕,龔衛娟,季明春,等.開展大學生探索性實驗項目優化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3):61-62.

[3]曾凡東.對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4,(10):78-79.

[4]龔衛娟,史宏燦,鄭英,等.醫學本科生導師制在省屬綜合性大學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0):88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