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時間:2022-02-22 11:09:48

導語:科研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研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摘要:科研創新平臺是提高科研人員創新和實踐能力、提升科研機構創新水平的重要載體,強化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對于促進研究所可持續性發展意義重大。文章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為例,闡述了科研平臺建設的意義和作用,分析了利用科研平臺提高科研人員創新能力的效果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創新管理機制,提高管理運行水平;強化評價體系建設,完善科學評價方式;注重人才團隊建設,激發創新活力等提升科研平臺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為加強我國農業科技條件平臺建設與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科研創新平臺;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現狀;重要作用;展望

為適應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國家提出建立創新型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哈獸研”)響應國家號召,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科研創新平臺建設這一重要途徑實現目標。科研創新平臺從廣義講,是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和實現技術變革的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技術基礎和重要手段[1]。近年來,科研設施與儀器規模持續擴大,覆蓋領域不斷擴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通過提供專業化服務,科研設施與儀器對科技創新的服務和支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2]。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前提下,以及增加對科研經費投入的背景下,哈獸研利用科研創新平臺聚集先進的實驗設備、優秀的科研人員、精湛的創新團隊、良好的科研項目、科學的運行管理機制和開放的學術氛圍為孕育科學靈感、催生原創成果提供了無法替代的優越條件。研究所作為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基本單元,是國家科技創新任務承接和創新成果實現的核心骨干。研究所正在成為科技創新的基地,新產業培育發展的源泉,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科技支撐,是我國科技創新隊伍中的主要力量[3]。哈獸研作為獸醫學科的“國家隊”,從戰略高度、體制層面統籌布局,促使資源合理建設和布局,實施并建設一系列重大的科研創新平臺,在此平臺上已向國際、國內不斷展示和增強哈獸研自主創新能力,幫助哈獸研實現轉型升級,讓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并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產生了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服務效益。

1哈獸研科研創新平臺發展現狀

科研創新平臺的建設、布局、管理和運行不僅需要前瞻性、全局性和觀念性的頂層設計,更需要各級部門給予的系統性、持續性經費支持。目前,依托哈獸研的主要科研創新平臺,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以下簡稱“生物安全實驗室”)

世界各國紛紛加快爭奪烈性傳染病病原研究的制高點,不斷增強科技實力,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先后投巨資建設了生物安全實驗室。哈獸研一直致力于有效地控制烈性傳染病的發生、傳播和疫病防控研究,2013年,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和農業部大力支持下實施并建設生物安全實驗室,力圖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更有利地位。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以高標準、嚴要求為原則,在201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能夠研制儲備埃博拉出血熱、馬爾堡出血熱、拉沙熱、尼帕病毒性腦炎、裂谷熱和西尼羅熱重組疫苗,對進一步提高我國動物疫病與公共衛生的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哈獸研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與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1.2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

重點實驗室于1986年批準建設,1989年對外開放,是獸醫學領域最早建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及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3]。重點實驗室在發展的26年間,以獸醫領域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為導向,增強動物疫病診斷、疫苗創制科技儲備和病原學原始創新能力,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基礎性工作,在科學前沿探索中具有創新思想,滿足國家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國家安全需求,尤其在禽流感研究關鍵技術創新方面成就突出,在畜禽疾病流行病學科學數據、資料和提供共享服務方面為國家動物疫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1.3動物用生物制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動物用生物制品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平臺,其利用哈獸研具有的先進技術通過機制體制創新,破除了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之間的體制機制障礙,把具有完整、獨立知識產權并具備產業化條件的科研成果用合理的企業組織化形式實現產業化,把不斷進步的技術成果連續地變成產品,激發科研人員緊盯市場需求開發并轉化科研成果的積極性,研制適合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的新型動物用診斷制劑[4]。

1.4國際聯合實驗室

哈獸研建立了國際聯合實驗室——中哈動物傳染病研究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2014年,實驗室依托單位與國內4家單位聯合承擔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與哈薩克斯坦塞夫林農業技術大學共同建設“中哈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及教學示范基地”。2014年12月,實驗室依托單位與哈薩克斯坦塞夫林農業技術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啟動聯合實驗室建設,以此平臺為載體,開展人員培訓、教學示范與合作研究等具體工作,充分發揮實驗室開放交流、對外合作的職能,為中亞國家動物疫病防控提供支持。

1.5CNAS認證動物疫病診斷與技術服務中心

哈獸研動物疫病診斷與技術服務中心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成為我國動物疫病檢測領域首個獲得認可的國家檢測實驗室。該中心現經CNAS授權檢測的項目有14項,涵蓋分子生物學檢測、血清學檢測和病原學檢測等方面。據了解,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制度已經融入國際認可互認體系。此次獲得認可,標志著哈獸研動物疫病診斷與技術服務中心具備按有關國際認可準則開展所獲得認可項目的檢測工作,同時,也將得到與CNAS簽署互認協議的國家與地區認可機構的認可。

2哈獸研科研創新平臺在研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1匯集了一批優秀人才

哈獸研科研創新平臺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吸引和培育了一批優秀人才開展學科前沿研究,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時,又為獸醫領域培養和孕育了具有創造力的學術帶頭人和優秀的青年學術骨干,培育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1個,國家自然基金優秀創新團隊1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杰青”1人,“優青”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2人,2013年“Nature十大科學人物”1人,獲得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2人。這些人才的培養,充分體現了實驗室近年人才建設取得的成效,提高了實驗室的學術、社會影響力。

2.2培育了一批優勢學科

優勢學科建設是一流研究所建設的重要指標,是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基礎[5]。哈獸研堅持建設科研創新“硬”平臺,培育了獸醫研究領域的優勢學科,建成了禽流感、禽病、豬病和人畜共患病優勢特色學科,承擔重大項目的攻關,進一步發揮了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這些優勢學科的科研人員,研制了阻擊禽流感大暴發的禽流感疫苗、畜禽高效快速方便的診斷制劑,以及小反芻獸疫、布氏桿菌病的治療疫苗和診斷試劑等自主創新成果。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20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評選活動中,我國動物醫學領域評出的四大成就(“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和“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均為哈獸研研制。

2.3組建了一批創新團隊

根據科研創新平臺發展目標、方向和任務的需求,組建了優勢突出、組織高效的創新團隊,如禽流感創新團隊、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創新團隊等,形成了高水平的獸醫領域科技智庫,為促進國家發展進行了高質量的咨詢工作,并使科研內容、研發產品差異化戰略得到不斷優化。今后將從基礎研究服務應用研究的實際需求出發,以項目為依托,充分發揮這一高端科研平臺的作用,使其有效地支持研究所的發展壯大,為產業服務,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2.4產出了一批重大成果

習強調:“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的資助下,消滅了牛瘟、牛肺疫,控制住了馬傳染性貧血病的蔓延,在“非典”攻關、禽流感阻擊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另外,承擔多項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項目任務,造就了一批勇挑重擔、攻關創新的團隊;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000余項,獲國家自然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同時,利用生物安全實驗室對國際上出現的新發行傳染性病原進行操作,擺脫了國外技術壟斷與控制。哈獸研科研平臺的科學建設和經費投入,使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為核心技術的研發提供了重要保障[6]。

2.5積累了一批寶貴經驗

利用科研設施平臺積極開展前沿問題探索,促進學科交叉與應用研究融合,進一步推進平臺的開放共享,提高儀器設備的使用率[7]。哈獸研運行的儀器設備共享服務平臺和動物疫病遠程診斷平臺,可以在關聯單位內訪問,并能預約使用大型儀器,還能進行動物疫病現場的遠程診斷,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在其他方面,鼓勵科研人員在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流動和跨地區流動,摒棄狹隘利益觀,對科技創新給予最有力的支持和資助。

3研究所科研創新平臺發展展望

3.1創新管理機制,提高管理運行水平傳統觀念

認為,科研活動是科研人員進行的創新活動,科研管理人員只是為科研活動提供一些服務性質的行政事務工作,殊不知,只有加強科研管理,才能促進科研活動健康地發展,其效益比簡單地增加科研投入更具有現實意義[8]。哈獸研運行了多個重大科研創新平臺,實現網絡化管理、專業化服務,定期舉辦操作培訓,提供技術指導,尤其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進行嚴格監管和規范處理。同時,行政管理者必須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培養,轉變工作方式,發揚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協同工作意識,堅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不斷提高對科研活動規律的認知度。

3.2強化評價體系建設,完善科學評價方式

目前,存在評價指標簡單量化,評價主體單一、體系不完善,科技評價的監督手段欠缺等問題。建議在評價體系中,不能過分注重科研人員論文的數量和刊物級別,應重視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成果轉化對社會的貢獻,采用第三方評價機制,擴大社會公眾參與和科技評價的范圍,避免一些科研人員出現急功近利乃至科研不端行為。

3.3注重人才團隊建設,激發創新活力

探尋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成長規律,注重加強科技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培養,確立“領軍人才+骨干群體”的建設模式[9],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創新拔尖人才引進機制,把一批中青年拔尖人才放在關鍵崗位和重大任務中磨煉,培養具有突出創新能力的骨干隊伍,帶動團隊發展。探索和發現是現代型研究所的強大動力,要保持科研的領導地位,不僅需要創造性科研人員也需要杰出的行政人員,必須承認行政人員的重要作用并給予其充分的支持。行政人員可以獨自或與人合著發表成果、參與實施實驗和調查、管理實驗室、培訓學生和研究人員、收集和分析數據以及開發網站和其他工具等[10]。

作者:張艷禾 劉 爽 劉益民 單位:1.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2.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

參考文獻

[1]崔君紅.進一步加強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思考和建議[J].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5(1):2-6

[2]高建芳,方萍.現代科研院所科技條件建設需求及發展趨勢分析——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5(4):21-24

[3]熊明民,劉建安.加強我國農業科研單位科技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3(3):17-21

[4]張金鳳.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促進學科發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8):236-238

[5]郝新保,蘇群豪.從中美兩國實驗室管理模式探討我校科研平臺建設[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8(1):99-101

[6]徐仕剛.重點實驗室管理創新初探[J].科學與財富,2015(6):367

[7]胡遠艷.科研創新平臺在開放實驗室建設中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2(17):140-141

[8]馬先明.基于開放實驗室平臺提高工科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4(2):100-102

[9]史揚.科研平臺的構建及其對科技創新能力的推動作用[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9

[10]王曉民,蔡晨風.美國研究機構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1):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