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29 11:13:00
導語: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不僅是實現思想政治課德育目標的基本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要確立新的課程理念,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改革和優化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教學的價值轉移;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課人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
中學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德育諸途徑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德育在教育教學各環節中的滲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實踐環節,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在要求,也是深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迫切任務,需要做好諸多方面的工作。“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也是素質教育本質的體現。能否“以學生發展為本”,不僅是素質教育與傳統教育在價值觀上的重要區別,也是衡量一個教師能否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標志。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全面發展的主體就是學生。思想政治課要貫徹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必須強調以下幾點:
首先,要解決好認知目標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問題。傳統的教學活動,往往把認知目標的達成度作為衡量一堂課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能力、情感、態度目標是否實現往往被忽略。其根本缺陷在于將認知從情與意中剝離出來,將真從善與美中抽取出來。這種教學在強化知識目標實現的同時,把認知功能從生命整體中分割開來,把完整的生命體僅當作認知體來對待,致使課堂教學喪失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功能。教學實踐的正反經驗告訴我們,成功的教學必須真正實現過程與結論,認知與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諸方面的整合。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礎教育存在的弊端和問題,鮮明地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一根本性的轉變,對于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和環境意識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創新勞動,完成和實現這一教學改革理念的轉變。
其次,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生活。要讓學生體驗生活和存在的意義。同時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人的生命過程是在不斷探求有價值意義的生活方式中展開的,在對未來生活的不斷追求中實踐著現實生活,體驗著生命的價值。由此看來,課程在全新的現代教育理論的診釋中,它已不是孤立于現實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現實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關注學生的生存和發展、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的課程和教學,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根據這一理念,課程和教學應該成為融合學生與生活的中介和橋梁。
再次,思想政治課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重視能力培養,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它的價值不是滿足學生眼前的考試需要,而是要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培養學生建構未來生活的能力,激發他們自我關懷的熱忱,自覺地創建未來的生活。然而,傳統的教學過多地關注與分數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形成了知識中心主義的“思維傾斜”,這顯然與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和“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學習”的全球教育理念存在價值取向上的嚴重歧異。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改革開放的國家來說,需要其成員具備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意識與能力;也只有具備這種意識和能力的人,才能善于運用自己的知識和創造能力,去解決未來各種挑戰性的新問題。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的心目中不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體的人,要處處從發展、成長的角度去關注人,去搞好我們的教學。
進一步改革和優化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是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的主要途徑。搞好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充分發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內容,確定好德育目標,變傳統教學為創新性教學。目標明確,能減少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增強計劃性和針對性,從而能夠提高課堂思想教育的質量。同時,還要使課堂教學中體現出素質教育所應具有的創新性特征,進行創新性教學。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銳意開拓,不受傳統思維和教學模式的束縛,用新的方式來處理問題,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目的。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求異是創新的核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充分開拓學生的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突現出來。
其次,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寓思想性、教育性于知識傳授之中。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進行知識教學,最終是為思想教育服務,目的是為了育人。過去那種把教書和育人割裂開來,以教書為天職,以完成學科知識傳授為己任,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的教學,是學科本位的表現。教學改革必須真正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有人講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可見,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還是在于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只有把課堂教學變單純傳授知識的過程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覺悟相統一的過程,課堂教學在本質上的科學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出來。
再次,要重視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已經使學生的心理、思維、價值觀念發生了新的變化,他們思維活躍,探求力強,在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不滿足于只接受一些現成的結論,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思考、互相討論尋求問題的答案。面對這些變化教師要正視的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變過去那種教師“權威型”的面孔,讓學生感受到在人格地位上與教師的平等。只有建立起“平等型”的師生關系,才能不斷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也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主動精神和創新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展現。同時,課堂教學還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關注個體差異,發展和完善個性,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另外,構建教學互動機制,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能動性。所謂教學互動機制就是通過教師群體的合力,指導學生在協作學習組之間開展互教互學的一種教學策略。它要求教師與學生都充分發揮交往的作用,使得師生價值得到更好的實現。在具體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中有三種互動類型:師師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這三個方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師師互動要求教師與教師之間形成雙向互動,這是教學互動機制的前提。做到師師互動,應該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通常可以采取集體備課,總體交流的方式,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也可分工協作,力求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和優勢,設計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這樣既能獲取好的教學方案;還可以促使教學研究的深人開展,充分調動每個教師的積極性。生生互動主要是學生間的分組協作,共同探究。科學研究表明,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生生互動的協作學習使學生在興趣、情感、意志、信念、性格、道德等方面都可獲得良性發展。在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動的求知者,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知識和技能是認識的客體。教師的“教”便是使主客體聯系起來的媒介。這種媒介所起的作用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習、去探索和發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地認識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真正確立起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最后,要把教學過程變成有意識的思維鍛煉過程,即改革學習方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以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為前提的,教師應該把教學行為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一同視為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因此,能否引導學生會思、深思、多思,是評價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高低的重要標準。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層面上,從而導致了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逐漸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力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這種轉變要求我們教師不斷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學生人生的引路人,完成由“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變。
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情況還比較嚴重,普遍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實踐的現象。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全面落實教學教育目標,就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根本原則,密切結合當代社會經濟、政治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運用豐富、準確的事實材料,說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并緊密結合學生思想實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要緊密聯系國內外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改革實際。教育的內容和素材歸根到底是由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所決定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現實為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生動的教育內容和素材。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際競爭的空前激烈,人類的生存面臨的諸如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脹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都是思想政治課可以聯系的素材。
第二,堅持從學生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使教育教學具有針對性。不同年齡和不同學段的學生,其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不同,對學習、生活、前途等問題的認識能力也不相同,人生觀、世界觀也具有不同的特點。聯系實際不能無視教學對象,不能指望隨意聯系幾個事例就可以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特點和品德形成發展規律,分層遞進,螺旋上升。目前的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的德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倒掛、脫節、不必要的重復和不適應學生身心特點的現象。要依據系統科學的理論,把德育內容的要素結構和層次結構劃分出來,以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五大要素”為緯,以各項要素的不同層次為經,按照整體性、有序性、動態性的原則,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水平,由淺人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分層遞進,螺旋上升。
第三,要重視道德踐行能力的培養。德育的實踐性特征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徹底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封閉式”的做法,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學生確實能成為現實社會中獨立生存的現實的人。思想政治課教學切不可只停留在理論教育階段,從理論到理論,從概念到概念,把教學當成純理論教育。德育的最終目的是把一定社會的思想和道德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并變成個人自覺的道德行為。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各種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到現實社會生活中去,自覺地進行道德實踐,在實踐中培養能力、增長才干。要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把重點放在怎樣培養學生的道德踐行上,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實踐教育體系,“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認知和行為的統一”。在課程設置上實現理論性課程與實踐性課程并舉,既重視理論傳授,更重視實踐引導。在教育方法上,既著眼于增強認識,用科學的立場、觀點、思維方式武裝學生頭腦,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的培養。
第四,共同營造良好的環境,建設健康、文明、活潑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優良的校園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還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長,發展個性,增長才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與校園文化建設密切,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成為生力軍。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必須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科技、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結合學校的傳統與實際,建設以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讓健康、高雅、生動的文化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
第五,要發揮社區功能,形成教育合力。現代社會是開放的,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只有將學校、社會、家庭的力量協調統一起來,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課教學要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建立校外教育基地,聘請校外輔導,在學校、社區范圍內開展“社會調查”、“擁軍優屬”、“勞動實踐”、“交通、法制教育”、“爭章達標”等各種活動,在活動中接觸社會,鍛煉學生辨別是非、學會生活、學會交際、學會服務的能力,使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吸取到更多的營養,起到了學校教育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 上一篇:創先爭優公開承諾書
- 下一篇:財經學院會計系畢業求職自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