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時間:2022-03-18 10:33:00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發展

一、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系統方法

系統論是一種考察事物發生、發展的科學方法。系統論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個由各種要素組成的有機體,事物內部要素的結構方式決定著其發展水平和整體功能,主張從事物的諸要素以及諸要素的整體聯系中探尋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勢。系統論對于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從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本質內涵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既是現代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提出的客觀要求,也由現代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提供了條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是內涵發展和外延發展、漸進發展與飛躍發展、層次發展與協調發展的統一,既包括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向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轉變,又包括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超越與深化”。[1]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既以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現狀為現實基礎,也以推動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為最終目的;既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承接,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傳統的創新;既內涵著其內部諸要素的發展,也帶動著其整體結構、形態特征和功能的發展。只有以人類歷史發展的時空為坐標,以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為軸心,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內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結構和功能發展,我們才能獲得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整體性認識。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發展

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首先是其內部諸要素的發展。具體來說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客體、內容、載體等要素的發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在政治一體化的傳統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總是一定社會的統治階級或代表一定統治階級利益的社會成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成分較為單一,他們主要是傳播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治集團和個體。而隨著市場經濟和政治現代化的發展,政治一體化的格局逐漸被打破,我國社會開始出現了具有不同利益訴求的社會階層,它們都有進行政治表達、政治參與的政治意愿。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許多社會成員開始從行政組織里游離出來,出現了“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身份轉變。所有制、分配方式、就業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帶來了思想觀念的多元化。社會的階層分化、政治的民主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化等,必然導致人們思想政治訴求的自主性、選擇性增強,人們接受思想政治影響的渠道朝著多樣化、社會化方向發展,這就相應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必須多樣化和社會化,僅僅依靠國家和政府的力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的需要了。未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必然會出現多樣化、社會化的發展趨勢,許多非政府組織(如民間協會等)和群眾自治性組織(如村委會、社區委員會)等將會成為承擔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新興主體。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呈現出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在思想政治教育尚未成為一定社會政治集團的自覺政治實踐之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身份認同是模糊和不明確的,還沒有出現職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而隨著社會對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學科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逐漸開始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眾多擁有現代科學和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多樣化發展和專業化發展,不僅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規模得到擴展,而且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素質,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質和量兩方面都得到了歷史性的發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自主思考、自我選擇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提高,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得到了增強。在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新形勢下,人們享受著越來越多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改革開放也進一步解放著人們的思想觀念。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被動地接受某一套思想理論體系的說教,而是要在多種理論體系和價值觀念之間進行思考和選擇。這是一種歷史性的進步,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思想發展所要達到的目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又容易在紛繁復雜、變動不居、良莠不齊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中迷失方向,這就使得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空前地增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不僅催生了許多反映時展要求的思想觀念,特別是推進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發展,也使得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價值體系得以滋生和蔓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庸俗的、落后的甚至腐朽的社會思潮對廣大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少年產生著不良的影響。隨著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這種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矛盾和爭奪呈現出日益激烈的形勢。認真研究和把握新時期廣大社會成員思想政治品德發展所呈現出來的新特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主導地位,重塑廣大社會成員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強其思想鑒別和選擇的能力,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客體發展的重要歷史課題。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呈現出生活化的發展趨勢。隨著政治主導一切、政治沖擊一切時代的結束,我國社會進入了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謀求社會全面進步的新時代。我國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對一種理想主義的道德觀的灌輸,這種“圣賢道德”又具有濃厚的政治化傾向,同社會大眾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產生了嚴重脫離,因此在新文化運動時期遭到嚴厲的批判和抨擊。而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由于受到錯誤的思想路線的影響,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

面出現了嚴重的泛政治化傾向,產生了不良的社會效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政治生活日益進入法制化和規范化的軌道,社會主要矛盾開始從政治領域轉變到經濟領域,思想政治教育也主要定位為為經濟建設服務,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突出政治向注重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轉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只有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這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又必須體現鮮明的黨性和政治性。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決定的。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導的主流意識形態的建設,顯得尤為迫切。我們既不能走突出政治的老路,也不能走向淡化政治甚至不講政治的極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展既要實現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的結合,走群眾路線,又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治教育,在兩者之間尋求契合點和共鳴點。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發展趨勢。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中最為直接和明顯的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中最為活躍和顯著的要素,也是當前學術界討論最為熱烈的話題之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創新性特征。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應運而生。比如,各種文化載體、活動載體、管理載體、網絡載體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新載體。它們比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更加生動,更加貼近實際,更加快捷和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又呈現出綜合化發展的趨勢。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要創新,但并不是單兵突進式的創新,在創新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發揮多種載體的協同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在創新中的綜合。網絡載體建設的確在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存在其難以克服的弱點,比如缺乏主客體之間真實而直接的思想和情感互動,而這恰好可以通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來彌補。因此,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出現多維、多向、多作用點的網狀發展的情況下,只有綜合運用各種傳統的和現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整合各種載體資源,發揮合力,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結構的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不僅包括內部諸要素的發展,而且還包括諸要素之間的結構方式的變化和發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從封閉式向開放式發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結構具有一定的封閉性。這種封閉性主要表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反饋回路的缺乏和思想政治教育同環境之間的適應不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結構通常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灌輸與被灌輸、控制與被控制的主體中心模式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在這一結構模式中完全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其思想觀念、情感意愿等接受心理幾乎被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所完全忽略了,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也不能從客體身上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沒有從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到主體的反饋回路,就會使思想政治教育結構呈現出一種單向式的、封閉運行的狀態。另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具體歷史條件和技術條件(單一而又低效的信息傳遞方式)的限制,是在一種相對封閉的生態環境中發生、發展的,其信息獲取的方式和信息傳遞的方式都帶有十分明顯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一旦置身于現代開放的社會生態環境下,就會產生適應不良的現象。我國上世紀80年代末“蛇口風波”的出現就是這種適應不良現象的典型表現。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發生著歷史性的變化。人的權利意識和素質的提高,改變了客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被動地位,客體的主體性開始逐漸被人們所重視。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客體自主獲取和消化信息的能力逐漸增強,打破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在信息占有上的壟斷地位。這些都迫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善于從客體身上學習,主動地適應開放的環境,加強自身對信息環境的即時監測、吸納和引導,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這必然會徹底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閉式結構,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開放互動的新的結構方式。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構從金字塔模式向網狀模式發展。在中國封建社會政治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態上呈現出一種特定的金字塔結構,即占社會極少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處于金字塔的頂端,而占社會絕大多數的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則居于金字塔的基座。前者享有絕對的話語霸權,后者則只有被動接受的義務。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則從金字塔的頂端向基座輻射。這種金字塔結構的形成是由專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壓迫與被壓迫的政治關系決定的,是社會的政治關系結構在思想關系結構上的表現。而隨著專制制度的解體、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發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在政治關系上處于完全對等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朝著多元化和社會化的方向發展,他們必須首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一種平等的、民主的雙向互動關系。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都要首先接受客體和其他社會成員的教育,每一個思想政治教育客體都可以成為對教育者和其他社會成員進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則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來回傳遞。這樣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就形成和擴展出一張無形的“關系網”,每個社會成員都可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網絡中的一個紐結。

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展

隨著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和結構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必然會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從單一性功能向多樣性功能發展。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被限制在政治功能的狹窄范圍內。在專制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為生產和再生產既有的政治關系,按照統治階級的政治要求培養所需要的社會成員服務上。在十年動亂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甚至在無限擴張的情況下被嚴重地扭曲,導致了適得其反的后果。有學者在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時指出:“在我國實現改革開放之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單一的,這種單一性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決定的,而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共同作用的結果。以政治運動為中心,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政治運動首當其沖的手段,計劃經濟體制的集中統一性,從體制上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只能為政治運動服務,經濟發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文化領域被全面卷入政治運動中。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只能突出地表現為單一的政治功能。”[2]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失去了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發展就失去了價值依托。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內涵和實現方式也在不斷拓展和變化。傳統的以奪取和鞏固政權為主要內容的“權力政治”逐漸向經濟、社會、文化生活各個領域滲透的“社會政治”轉變。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可以通過直接的、政治教育的形式來實現其政治功能外,主要是通過影響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的方式,來間接地實現其政治功能。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政治教育委員會的工作會議上指出:“老式的宣傳方法是講解或舉例說明什么是共產主義。但這種老式的宣傳已毫無用處,因為我們需要在實踐中說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整個宣傳工作應該建立在經濟建設的政治經驗上。……

現在我們主要的政治應當是:從事國家的經濟建設,收獲更多的糧食,開采更多的煤炭,解決更恰當地利用這些糧食和煤炭的問題,消除饑荒,這就是我們的政治。正應當根據這些來安排整個鼓動工作和宣傳工作。”[3]列寧的論述充分地說明了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成為主要的政治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須拓展到經濟建設的層面。當前我們黨所制定的政治任務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實現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最大的政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多樣化發展是由當前我國的社會發展任務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從單一的政治功能向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社會各領域的立體式功能發展,必須從社會功能向個體功能深化,這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的現實要求。只有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多樣化發展的同時,才能更好地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實現。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從以規范性功能為主向以發展性功能為主發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對個體思想和行為的規范和約束上。不管是對社會成員思想觀念的引導,還是對社會成員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是為了達到實現個體的思想和行為同社會要求相一致的目標。實現個體思想政治品德的社會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重要社會依據,因此規范性功能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和發展來說具有根本的意義。如果失去了規范性功能,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喪失了其真正的社會價值。特別是在社會轉型時期,更加要強化社會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實現社會成員內部控制的重要方式,對于規范社會的有序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絕不是以實現規范性功能為唯一價值目標,絕不是以規約社會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為落腳點,而是通過規范性功能的中介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性功能的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功能,主要體現在其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就兩者的關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規范性功能是發展性功能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性功能是規范性功能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性功能主導著規范性功能。如果片面地強調前者,這就會使思想政治教育淪為一種約束人、管理人、壓抑人的工具,是一種典型的“工具理性”的表現。在這種工具理性的指導下,只能生產循規蹈矩、毫無創造力的順民,而不能為未來社會塑造具有開放意識和開拓精神、充滿創造精神和發展潛力的積極公民。在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促進社會發展和全面發展為目的,才能真正體現自身的價值合理性。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批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又具有創造力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和塑造一大批創新型人才是實現社會全面發展的關鍵。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實現以規范性功能為主向以發展性功能為主的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定位必須放在通過影響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實現人的素質全面提高上。在推進社會全面進步的過程中,人的全面發展是基礎。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通過素質的全面提高才能實現。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思想政治素質又是核心和基礎。只有以人的素質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提高人的整體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得以真正彰顯。因此,在社會的全面進步中推進人的全面發展,通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性功能的價值依據,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性功能實現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鄭永廷.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及其特點[J].思想教育研究,2000(6).

[2]鄭永廷.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2001(2).

[3]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