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與文明政治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0 08:24:00

導語:政治文明與文明政治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文明與文明政治分析論文

摘要:我們可以把某種文明分析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同時,按照社會存在形態的經濟、政治、文化這三種形式,我們可以把整個文明的構成分析為經濟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政治文明就是一定歷史階段上國家為協調和實現社會全局利益而進行的最高層次的管理活動所達到的水平,即國家治理形態及其達到的水平。人類社會的政治發展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到高級、從不文明的政治向文明政治發展的過程。實現社會主義的文明政治,必須吸收和借鑒歷史上的政治文明的成果。

關鍵詞:;政治文明;文明;民主

自從同志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這個命題以來,關于政治文明的探討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本文試圖就有關的幾個問題發表一些意見。

首先,政治文明的涵義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些內容?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文明。政治學上的或者說科學意義上的“政治”,指的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條件下,人們為了協調和實現社會全局利益而謀取、組織和運用社會公共權力的活動以及在這種活動中形成的社會關系。自從人類社會有了國家以后,社會公共權力則表現為國家權力。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第一,國家權力是一切政治活動和政治關系的根本問題,任何問題如果沒有涉及到國家權力,就不算是政治問題,由某些一般社會機構進行的活動之所以成為政治問題,則必定是與國家權力機構發生了一定的關系。第二,國家所協調的是社會全局的利益,如果只是局部、部分的利益而且與社會全局利益沒有關系,則保留給社會的或民間的機構去處理和協調,譬如企業、行業、社區、村社、家族或家庭,但在社會或民間機構無力協調時國家保留最后的裁處權。第三,孫中山說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我們可以認為政治就是國家的管理。國家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國家的管理是特殊的管理。國家作為統治機器,國家管理以公共強制權力為后盾,管理的對象在主權范圍內無所不及,無所不至,因而不同于任何其他社會機構所從事的管理,人們似乎更愛用“治理”一詞來強調這種特殊性,這意味著政治是最高層次的社會管理活動。第四,政治又是圍繞國家管理和治理的博弈過程。不僅有統治者、執政者的活動,不僅是國家機構,廣大的社會成員作為各種利益的當事人也要關注和參與國家治理以及國家權力的謀取和運用的過程,只不過在不同的社會里,參與的形式大不相同,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制度安排。簡言之,政治就是國家治理活動和人們圍繞國家權力結成的關系。

什么是文明呢?在語義上,作為名詞的“文明”,是指一定歷史階段上社會的存在形態及其發展所達到的水平,是人們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所創造的一切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因此,我們可以把某種文明分析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物質文明是整個文明的基礎部分,表現為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活方式。生產力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影響和造就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意識及其表達方式和交流方式(包括語言的、文字的、藝術的、哲學的、宗教的,等等),這些就構成了精神文明。而人們在生產和生活、表達和交流的過程中必然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建立一定的組織結構,這就是制度文明。那么,什么是政治文明呢?有人認為它是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制度保障的,這就把政治文明等同于制度文明了,在邏輯上顯然是有問題的。所謂制度,既有政治制度,也有經濟制度、社會制度,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所結成的社會關系和采用的勞動組織形式,這是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而所謂經濟就包括了生產力、生產關系、生活方式等等。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這一經典表述說的是政治與經濟的關系,同時也提出了社會存在形態的兩個方面。除了這兩個方面外還有另一個方面,這就是文化。經濟、政治、文化,其實是對社會存在形態的另一種三分法。文化具有更強的持續性、穩定性、滲透性,文化既滲入經濟,也滲入政治,可以通過許許多多細小的象征事物和細微的行為舉止表現出來,也更能映射出社會發展所達到的水平,因而有人把文化等同于文明,但它主要是用來特指人們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哲學、文學、藝術、科學、教育、民俗等,表明了人類對自然、對社會以及對自身的認識所達到的水平。于是,我們可以把整個文明的構成分析為經濟文明、政治文明和文化。根據以上所述,政治文明就是一定歷史階段上國家為協調和實現社會全局利益而進行的最高層次的管理活動所達到的水平,即國家治理形態及其達到的水平。

文明又是一個形容詞,意味著社會發展的較高形態、精神生活的較高境界、行為方式的較高修養、社會組織較為嚴密,等等。文明意味著先進、高雅,不文明則意味著落后、野蠻、蒙昧、粗野、粗俗等等。我們通常說要“講文明”,就是提倡精神更加高尚,語言更加文雅,行為更有修養。而就社會發展而言,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野蠻到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基本線索。

同樣,政治也有文明的和不文明的。人類社會的政治發展也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到高級、從不文明的政治向文明政治發展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政治文明也是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發展所達到的文明程度和國家治理的先進水平的描述和概括。政治的文明程度和國家的治理水平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們可以順著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一、社會公共權力組織形式中的天然成分與人為成分所占的比重。近代歐美思想家曾經提出了這樣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問題:人類社會要建立一個好的政府,是靠機遇還是靠深思熟慮的選擇?政治制度是合理選擇和預先設計的結果,還是自然的產物?從人類社會的政治發展歷史來看,社會公共權力組織形式中天然的成份愈來愈少,而人為成份愈來愈多。在原始社會,人類仍處于蒙昧狀態,社會公共權力組織受天然的血緣關系支配,因而是完全自然的。隨著國家的產生,社會公共權力機構也變得復雜起來。奴隸社會尤其是封建社會,盛行的是君主制度,一方面建立了復雜的國家機器和官僚組織,同時卻保留了由血緣關系支配的世襲君主。而到了近代,實現“共和”,結束世襲的貴族制和君主制曾經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目標。資產階級在創建自己的國家的過程中,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設計了一整套政治制度。二、在國家治理中感情因素與非感情因素所起的作用。古希臘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就提出,在政治治理中非感情的法律優于有感情的人。盡管人們在制定制度和法律時是有偏好的,但被制定出來的法律畢竟是人類智慧的產物,而法律一旦產生,就是沒有感情的,對一切人都是不講情面的,不因統治人物的改變而改變,不因其好惡的改變而改變。在社會政治發展的歷史中,法律和制度也愈來愈復雜,到了近代,除了規范一般領域社會生活的普通法,還產生了規定國家的治理過程和國家管理活動的憲法,從功能上說,憲法之不同于普通法的特點就在于“舉國上下,同受其治”,無論何人,包括最高統治人物,都必須受憲法的約束和限制。

三、對政治參與的寬容程度。國家的產生結束了人類的蒙昧階段而進入文明社會,然而國家同時又成為凌駕于社會之上的特殊力量。作為國家的統治者,是否允許更多的人參與國家的治理,從而更好地協調社會的各種不同的利益(包括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利益),就直接體現了國家治理的文明程度。國家的治理愈開放,政治參與的范圍愈廣泛,國家也就愈能實現長治久安,統治者的統治也愈穩固。在封建社會,開明君主總是帶來盛世之治。近代產生的民主制度,在政治參與的廣泛度和對被統治者的寬容度上則超過了以往的任何制度。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形式、一種統治方式,其特征就在于允許甚至動員社會成員(包括被統治階級的人們)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過程,并對不同的政治主張給予了充分的寬容。隨著民主的發展,不僅統治階級而且被統治階級的成員都獲得了投票權。而政治的博弈過程也拋棄了封建專制制度下“非王即寇”的邏輯,實行了現代政黨政治。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看到,文明的政治必須是理性的政治。無論政治制度的設計,法律的制定和對政治參與的寬容,都需要理性的力量。文明政治的實現是需要理性的,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雙方都需要理性,通過緩和社會矛盾,抑制社會沖突,建立起雙方都能忍受、接受的社會秩序。值得強調的是:要實現文明政治,統治者必須首先文明起來。文明也意味著精湛的技藝、人道的手段、講道理的風格。而不文明的政治則意味著簡單低劣的治理藝術,非人道的、野蠻的治理手段,霸道而不講理的作風。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最新發展,社會主義的政治理所當然地應該是一種文明的政治。亞里士多德在探討“至善”的統治時區分了為統治者的利益、既為統治者也為被統治者的利益、為了公共(全城邦)的利益這樣三種統治。但是,剝削階級的國家無論統治者多么開明,都不可能真正實現為公共利益的統治。在人類歷史上,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第一次在本質上實現了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統治,以人民的廣泛參與作為政治統治的基礎,以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國家協調社會全局利益的出發點,因而獲得了實現高度文明的政治的可能性。

實現社會主義的文明政治,必須依法治國。“依法治國”講的是治國,也就是說作為最高層次的管理的國家治理要依法。國家的管理雖然要以公共強制權力為后盾,但絕不能枉法濫行,而必須遵守法律。法治的要義就說的是政府要守法。首先,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根據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制定憲法和法律,并依照憲法和法律治理和管理國家、管理社會,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保證國家、各級政府、各級政府官員都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運用所賦予的權力,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其次,依法治國也要求依照法律規范國家管理的博弈過程,即規范國家各種權力的謀取和行使過程,由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程序公開、有序地完成各項授權。

實現社會主義的文明政治,必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他在這里把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緊密聯系在一起。發展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落實憲法賦予公民的各項權利,調動廣大人民群眾政治參與的積極性。要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特別是要落實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實現社會主義的文明政治,必須發展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如果沒有民主政治觀念的普及,沒有法治觀念的普及,即使制定了好的憲法和法律,也可能變成一紙空文。民主和法治,都是需要學習的,官員也好,百姓也好,都需要學會怎樣在民主制度和法治社會里生活。學會怎樣運用自己的民主權利,怎樣與持不同意見的人們相處,怎樣合法地取得和行使權力,等等。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建設,開展一場現代政治文明的啟蒙。為此,有必要在全民中尤其是各級干部、各級官員中進一步進行反封建的教育,肅清歷史上的封建專制統治的遺毒,普及文明政治的理念。

實現社會主義的文明政治,必須吸收和借鑒歷史上的政治文明的成果。任何國家的政治文明,同樣都是人類文明共同財富的組成部分,都是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吸收的。但是,過去我們很重視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可以學習他們的經濟管理方式,卻往往不敢或不愿意提出學習和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國家治理方式,不愿意承認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文明中也有優秀的東西。其實,作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是通過俄國的蘇維埃制度而學習了歐美國家的議會制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俄國的蘇維埃制度、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都是一種代議制度,在建立代議機構這一點上都是相通的。近代以來,一度落后了的中國人是向西方學習了許多東西的,沒有這種學習,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都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文明一詞就曾用來專指具有歐美現代色彩的事物、行為和習慣,意味著向西方學來的東西,如文明戲(話劇)、文明結婚(西式的或在教堂舉行的婚禮)、文明棍(歐式拐杖)等等。不過,這些東西有的存活下來并且發展了,如話劇;有的經過了改造而留存下來,如文明結婚;有的卻只是時髦過一段時間后就漸漸被遺忘了,如文明棍。所以,只要我們大膽地、開放地吸收和借鑒發達國家的政治文明中屬于人類文明共同財富的東西,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立足于中國的國情,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文明建設,中國的政治文明必將再次成為一棵參天大樹,笑傲于人類政治文明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