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女性主義的生態意識研究

時間:2022-10-22 08:41:08

導語:生態女性主義的生態意識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女性主義的生態意識研究

摘要:朱淑真才情卓著,詩詞創作獨樹一幟。以生態女性主義的理論觀照,朱淑真的詩詞是女性“他者”人生境遇的真實寫照,是女性與自然的融和之歌。其愛情與自然一樣,在父權制重壓下受到壓迫;女性與自然本原性的親密關系,令她親近寄情自然,并融于自然;對自然精神的認同,促使其自我意識覺醒,追求女性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展現女性獨立的人格精神,強烈地反抗封建父權制的壓制。由此可見,朱淑真的詩詞充滿了生態女性主義的意蘊。

關鍵詞:朱淑真;女性;自然;詩詞;生態女性主義

1974年,法國女性主義學者弗朗西絲娃·德·奧波妮在《女權和死亡》中初次提出“生態女性主義”(EcologicalFeminism)這一概念,試圖號召女性掀起一場生態運動,以期在人與自然、男性和女性之間重新建構起一種全新的關系。當時掀起的婦女環境運動正是以此為理論支撐。受環境運動和女權主義運動的影響,生態女性主義者把生態意識和女性主義思想聯系起來,并指出,在人類思想范疇和社會結構中,壓迫婦女與壓迫自然之間的方式是相同的,揭示父權制是統治女性與自然的本質和根源,因此,生態女性主義者強烈批判父權制的文化。“生態女性主義既是一種女性主義理論,又是一種生態倫理學,同時也是一種多元的文化視角?!保?]生態女性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理論觀點。一是認為女性對大自然有著積極的認同感。在生態女性主義者看來,女性與自然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密關系。女性在面對現實世界時有著自己特殊的認知方式。相比男性而言,她們更親近自然,并且積極地認同自然。母親生養哺育子女,而大自然孕育并滋養天地萬物,女性生殖繁衍與大自然滋養萬物的生物性特性和角色相同。所以,自然與女性之間的親密關系是本原性的。二是批判父權制文化。這一觀點包含兩個方面的內涵,第一,生態女性主義強調,人類社會是一個父權統治下的社會,婦女與自然有著相同的命運,即同被父權制壓迫的命運。父權制社會中,男性掌握話語權,享有絕對的權威,處于支配者的地位,女性被驅逐到被支配的邊緣地位?!霸谖鞣轿幕?,統治婦女與統治自然之間存在著某種歷史性的、象征性的和政治上的聯系?!保?]由此可見,男性統治和壓迫自然與女性之間在根源上是一致的,自然和女性,一同被囊括在父權制的統治框架中。在父權制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不能獨立,政治上沒有參與權,在經濟地位和社會生活方面屬于邊緣人,屬于“他者”。而人類中心主義同時也認為,自然是客體化,自然也是處于被壓迫的“他者”地位。所以,在父權制社會中,自然和女性都屬于被壓迫的“他者”,自然和女性命運相同。第二,生態女性主義反抗父權制,推崇女性原則,張揚女性意識。瓦倫曾指出,統治婦女與統治自然都是在父權這一思維框架下運行的,推翻父權制是婦女運動與環境保護運動的基本工作。因而生態女性主義的宗旨在于,既要揭示統治婦女與統治自然之間存在著的特殊關系,又要批判“父權制”的文化,反對對女性與自然的歧視和壓迫,解放婦女,解放自然,將兩者結合起來一并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生態女性主義推崇女性價值體系,倡導女性原則,提倡女性文化,努力消除父權制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而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和諧關系,同時重新建立起女性與自然的聯系。隨著生態女性主義的發展,這種理論逐漸深入政治、經濟、倫理、哲學等多個領域,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文學方面來說,生態女性主義為文學作品評提供了一個新的解讀方式。人們努力從這一新視角去解讀文學作品中的人與自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統治與被統治、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同時也探究作品中人與自然、文化與自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生存之道。在傳統文學批評中,古代女性文學家寄情于自然草木的詩歌文學作品,常常被譏諷為缺乏時代氣魄的閨閣之作,但從生態女性主義的視角來批評和觀照,這些女性文學則呈現出關懷、愛、友好、誠實和互惠等生態女性主義的意蘊。南宋女詞人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才情卓著,擅書畫,曉音律,工詩詞,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學才能,是唐宋時期留存詩詞較為豐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出生于仕宦之家,處閨閣時生活較為安逸快樂,及笄年華,遵循父母的意愿嫁給了文法小吏,因才學不相稱,志趣不相投,婚姻生活孤寂凄涼。朱淑真也曾抗爭過,但在封建父權制的重壓下,最終在幽怨感傷之中抑郁早逝。朱淑真去世后,生前所作的被評為“淫詞艷曲”的詩詞,都被她父母付之一炬。但后人魏仲恭將其流傳在外的詩詞,輯成《斷腸集》二卷,《斷腸詞》一卷,流傳于世。朱淑真的詩詞獨樹一幟,充滿了對道德束縛的反抗,對封建父權制禮規的蔑視,展示了女性獨立的人格精神。晚清著名詞家陳廷焯評曰:“朱淑真詞,風致之佳,詞情之妙,真不亞于易安(李清照)。宋婦人能文者不少,易安為冠,次則朱淑真。”[3]朱淑真與李清照處于同一時代,才情與李清照齊名,但不同于李清照的冠絕當時,朱淑真卻成為封建父權制社會下被打壓的犧牲品,因為她與之抗爭和決裂的是具有權威地位的父權制文化,是不可僭越的父權制統治威嚴。以生態女性主義的理論觀照,朱淑真的詩詞是女性“他者”人生境遇的真實寫照,也是女性與自然的融合之歌。其愛情和婚姻的悲劇,是女性在父權制重壓下的體現。女性與自然本原性的親密關系,令她親近并融于自然,寄情于自然。對自然精神的體認,催發了她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使她展示出女性獨立的人格精神,從而追求女性自我人生價值,強烈地反抗封建父權制的壓制。由此可見,朱淑真的詩詞充滿了生態女性主義的意蘊。

一、女性與自然同命運:受父權制壓迫

人類中心主義者認為,在人與自然的價值關系中,只有人類才是主體,自然是客體,自然是滿足人的一切需要的工具。在傳統社會中,柔弱感性的女性生活在強壯理性的男性統治下,男性文化為主導的父權制長期統治并壓迫女性。所以,自然與女性有著相同的命運,她們同是男性文化為主導的父權制文化壓制的對象,這也導致了人類文明和自然之間、兩性之間的根本對立。自然與女性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父權制的價值觀和社會觀。所以,女性與自然需要共同反抗的就是父權制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在朱淑真生活的南宋社會,封建父權制禮教束縛著女性的身心,處閨閣時要“以父為綱”,出嫁后要“以夫為綱”,女性始終是男性的附庸。朱淑真與其他傳統女性一樣,擺脫不了婚姻的不幸,擺脫不了被壓迫的悲劇命運。但卻因其公然地抗拒不幸的婚姻,大膽地追求理想之愛,真情地訴說斷腸愁怨,她的人生充滿了反抗父權制的耀眼奪目的光彩。朱淑真生活在四時風光俱美的杭州,大自然的美令她沉醉,也激發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在女子最美好的韶光里,情竇初開的朱淑真內心萌動著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但朱淑真所生活的封建社會,女性不可以隨便外出和接觸男性。因此,朱淑真只能將對愛情的憧憬融入詩詞之中。如:“平波浮動洛妃鈾,翠色嬌圓小更鮮。蕩漾湖光三十頃,未知葉底是誰蓮?!保ā缎潞伞罚?]①眼前嬌翠的新荷恰如嬌羞的少女情懷,未知蓮葉底下是誰“憐”?一語雙關地發出疑問,自己將會被誰愛憐?青春年華又會結出怎樣的愛情果實?詩人與荷蓮的命運何其相同!“初合雙鬢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保ā肚锶张汲伞罚扒按核逃谔煸?,座上詩人逸似仙。采鳳一雙云外落,吹簫歸去又無緣。”(《湖上小集》)她想象憐愛自己的就是風流倜儻“逸似仙”的“蕭郎”。詩人大膽袒露心中的理想之愛,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強烈憧憬。最能展現朱淑真對愛情的熾熱追求的莫過于《清平樂·夏日游湖》:“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迸c戀人攜手漫步游湖,水面煙霧繚繞,荷花嬌艷欲滴,婆娑灑落的黃梅細雨,更添朦朧情致,深受感染的女子嬌憨地倒入情人懷里。“男女授受不親”是封建禮教嚴謹遵循的教條,而朱淑真絲毫不顧封建父權制對婦女道德的訓誡,亦不屑男性文化熏陶下的世俗眼光,嬌癡地“和衣睡倒人懷”,這種大膽反抗封建禮教的行為,反映了詩人對美好愛情真率而大膽的渴望和追求。然而,女性和自然都是父權統治下的人類社會中的“他者”,朱淑真也像其他女子一樣,被封建父權制牢牢掌控,毫無自主追求愛情的權利,最終在父母的逼迫下,聽從了父母的意愿,與情投意合的“蕭郎”分離,造成了“天易見,見伊難”(《江城子·賞春》)的愛情悲劇。朱淑真的丈夫是官場俗吏,理想志向和生活情趣與其相去甚遠。因此,婚后的朱淑真非常痛苦,日日愁眉不展,憂愁感傷,經常孤燈作伴,淚染羅衣。情感精神的孤獨失依,使得朱淑真的詩詞充滿了斷腸愁怨。如“梨花細雨黃昏后,不是愁人也斷腸。”(《恨春五首》其五)“斷腸芳草連天碧,春不歸來夢不通。”(《晚春有感》),詩人以美好已逝的晚春之景暗示婚后生活的不幸。孤寂的婚姻情感體驗,與晚春的黃昏細雨、凄清的芳草之景相互襯托,的確令人哀痛斷腸。丈夫追求的是功名利祿,朱淑真喜歡的是詩詞歌賦,沒有精神上的相通,更沒有思想上的交流,婚姻生活沒有絲毫幸福之感,朱淑真滿懷孤寂和哀怨??雌洹稖p字木蘭花·春怨》:“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詞中連用五個“獨”字,形象地展現了詞人無人相伴的孤獨之情。此時,眼前的春景都失去了生機,只有春寒、殘妝、愁病相伴。這蕭瑟感傷之象,正是朱淑真悲慘婚姻生活的寫照。在封建父權制社會中,男性作為家庭的統治者,享有“一夫多妻”的特權,但在封建父權制壓迫下的女性,卻必須遵循封建婦德而從一而終,所以,執著于真情的朱淑真,只能過著悲哀斷腸的生活直至抑郁而終。生態女性主義學者瑪麗·雷蒙德·艾伯特在追溯男性中心主義的歷史時指出:“自男權社會建立以來,男性征服自然,也將征服自然的隱喻引入了征服女性的話語體系。”[5]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封建父權制文化中的“三從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夫為綱”等道德教條和倫理綱常,束縛和壓迫婦女的精神,使無數女子陷入無愛的婚姻,最終造成她們悲劇命運。

二、女性與自然相融和:父權制壓制下的心靈棲息地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在生理上與自然有極大的相似性,女性更容易理解自然,情感上更容易與自然溝通相融。朱淑真從女性的視角觀察體會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將內心或喜或悲的情感體驗訴諸于自然,與自然悲喜相惜,傾情相伴,大自然成為她心靈的棲息地。女性與自然的本原性親密關系使得女性對自然有一種積極的認同感,她們從本性上欣賞大自然,珍視自然萬物,也因此熱愛自然中的一切生命。朱淑真生長在富貴之家,封建家長允許她接觸的只有大自然。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實了她的生活,美麗的自然景象使她心情欣喜飛揚,令她對生命充滿了熱愛。如《新春》:“樓臺影里蕩春風,葉氣融怡物物同。草色乍翻新樣綠,花容不減舊時紅。鶯唇小巧輕煙里,蝶翅輕便細雨中。聊把新詩記風景,休嗟萬事轉頭空?!贝猴L蕩漾,草兒披著新綠,花兒不減艷紅,鶯兒在薄霧里啼叫,蝴蝶在細雨中翻飛。自然萬物自在而融洽,詩人感受著大自然季候悄然的變遷,享受著大自然的怡人之美。只有隨性的大自然才能讓人心靈恬靜安然,只有靜謐的大自然才能溫暖地相伴相隨。再如《探梅》:“溫溫天氣似春和,試探寒梅已滿坡。笑折一枝插云鬢,問人瀟灑似誰么?”冬日暖暖的陽光,滿坡盛開的梅花,春意盎然激起了詩人滿心的歡喜,遂“笑折一枝插云鬢,問人瀟灑似誰么?”詩人折梅、插梅與笑問,傳遞的是詩人對自然的崇尚之情和對自然生命的熱愛之感。魏仲恭在《斷腸詩集序》中評價朱淑真:“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嫁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詩中多憂愁怨恨之語。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皆寓于詩。”[6]不幸婚姻使得朱淑真內心充滿了孤獨和愁怨,四季自然之景,觸目傷懷皆是愁。春天“自入春來日日愁,惜花翻作為花羞”(《春日雜書十首》);夏天“停針無語淚盈眸,不但傷春夏亦愁”(《羞燕》);秋天“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后到黃昏”(《秋夜有感》);冬天“題詩欲排悶,對景倍悲傷”(《初冬書懷》)。詩人悲情哀痛無處傾訴,只有寄情于相親相近的自然。“擬欲留連計無及,綠野煙愁露泣?!保ā肚迤綐贰わL光緊急》)詞人悲嘆,樹木含煙,花草泣露,她們都在為無計留春而感傷。大自然與她感同身受,能理解她的心境,能撫慰她孤寂的心,大自然就是她的心靈棲息地。再看《菩薩蠻·山亭水榭秋方半》:“山亭水榭秋方半,鳳帷寂寞無人伴。愁悶一番新,雙蛾只舊顰。起來臨繡戶,時有疏螢度。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痹谇謇涞那镆?,詞人孤寂的情懷難以排遣,只有天空高懸的缺月似乎能體會她此時的心境,以己之殘缺陪伴詞人之獨孤,兩相撫慰,此刻,孤寂的人與殘缺的月精神上達到了和融統一。再如:“明窗瑩幾凈無塵,月映幽窗夜色新。唯有梅花無限意,射人又放一枝春?!保ā抖彰反皶隆菲湟唬┒估镌娙说挠莫毢推嗬?,有無限情意的梅花陪伴與慰藉。不止是梅花,自然萬物都是詩人哀愁的傾聽者,也是詩人孤寂的陪伴者,如月下之花:“從此對花并對景,盡拘風月入詩懷”(《立春古律》);雨中芭蕉:“鳴窗夜聽芭蕉雨,一葉中藏萬解愁”(《秋夜聞雨三首》其三);風中落葉:“不必西風吹葉下,愁人滿耳是秋聲”(《湖上閑望二首》其二);等等。朱淑真寄情自然萬物,正如生態女性主義學者蘇珊·格里芬所說的:“我們知道我們自己是由大地構成的,大地本身也是由我們的身體構成的,因為我們了解自己。我們就是自然。我們是了解自然的自然。我們是有著自然觀的自然。自然在哭泣,自然對自然言說自己?!保?]

三、女性對自然精神的體認:父權制壓制下女性意識的覺醒

生態女性主義認為,女性和自然是一種親融交互的關系,女性在男權統治社會中受到貶低和壓迫,在大自然中能夠得到安慰和呼應,從而形成特殊的精神體驗。愛情和婚姻不幸的朱淑真常流連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包容和撫慰,領略大自然獨特的親和魅力。自然萬物生生不息的堅韌的生命力,自然萬物各自個體生命的價值,讓朱淑真正體會到了生命的可貴,在大自然精神的感召下,她的生命主體意識被激活了,她頑強地反抗封建父權制的壓迫,追求自我精神的獨立,追求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以休生連理枝?”(《愁懷》)這是詩人對才學不相稱、心靈無法溝通的婚姻發出的憤慨質問,更是對壓制女性個體生命的父權制的反抗?!皨D人雖軟眼,淚不等閑流。我因無好況,揮斷五湖秋?!保ā肚锶帐鰬选罚┰娙饲逍训卣J識到,淚水改變不了女性在現實中的悲劇命運,她要堅強地面對人生,追求自我的獨立。自然萬物都各具精神和風采,梅花剪雪裁冰,有“凌寒獨自開”的頑強不屈的傲骨,被視為高潔志士;竹虛心勁節,于風雪凌厲中依然蒼翠勁直,有著清峻不阿的品格;菊迎霜綻放,不畏嚴寒,毫無媚世之態……自然萬物的堅貞品格和力量,感染并激勵著朱淑真,使她由衷地發出贊賞并引以為同道:“梅花恣逞春情性,不管風姨號令嚴”(《雪兩首》其一)、“一樹梅花雪月間,梅清月皎雪光寒”(《雪夜對月賦詩》)、“寄語梅花且寧奈,枝頭無雪不堪看”(《山腳有梅一株地差背陰冬深初結蕊作絕句寄之》)。風雪中的梅花迎雪吐艷,凌寒飄香,其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詩人所追求的,凌雪的梅花就是詩人傲然不屈的自我形象?!对佒敝瘛罚骸皠胖敝页脊?,孤高列女心。四時同一色,霜雪不能侵?!币灾裼魅?,頌竹贊人。清雅堅貞之竹在霜雪侵襲時依然蒼翠挺拔,這正是詩人人格精神的取向:在男權文化統治和壓迫之下,詩人不屈服于命運而頑強地抗爭,其孤芳貞潔的情懷與孤高直節的竹,已達到了相融共通的精神之境。再如《黃花》:“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菊花枯死后,幽香的花瓣不隨黃葉紛飛而緊抱住花枝,傲立清秋。顯然,詩人與特立獨行、不趨炎附勢的菊花有著相同的生命體驗和個性精神,這也表現了她絕不向封建男權社會低頭的無畏反抗精神,以及對女性獨立人格的追求精神。生態女性主義認為,父權制文化在壓迫女性的同時也在貶低女性價值。封建男權社會要求“女子無才便是德”,認為女性的人生價值僅限于“傳宗接代”和“相夫教子”,女性完全被排斥在社會生活之外。勇于抗爭的朱淑真不安于命運的安排,不滿于男權社會的壓迫,執著地追求個性的獨立,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她難以掙脫世俗羅網的束縛,于是,她以同樣命運的大自然觀照自我生命價值的追求與實現。如《春日亭上觀魚》:“春暖長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無欲透龍門志,只待新雷震一聲。”看似魚兒在微波蕩漾的江水中自在暢游,其實它們不甘于此,只待春雷震響,騰躍龍門,化身為龍縱橫搏擊。自然生命的律動讓詩人感受到了蓬勃向上的進取力量,觸發了她內心的實現自我價值的強烈渴望。正是對自然精神的體驗,使得朱淑真能夠突破傳統女性的視野,將目光投向社會現實,以深刻的理性思維提出獨特的女性觀點,以強烈的批判態度表達社會識見,以女性的關懷精神同情農民疾苦。如《臥龍》:“角瑩纖瓊鱗粲金,擁珠閑臥紫淵深。時來天地云雷舉,起作人間救旱霖?!痹娙艘孕蹌诺墓P致描寫了大自然中力量的象征臥龍,它會在危難之時,跳出深潭,翱翔九天,降下甘霖拯救蒼生。這是一種祈愿自然與人類和諧共存的女性觀點,也是一種積極用世的女性價值觀。朱淑真關心民生疾苦的詩歌有很多,如《喜雨》《苦熱聞田夫語有感》《膏雨》《夏日作》等,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辛苦,表達了對農民的憐憫之情。尤其是《苦熱聞田夫語有感》,底層農民的凄涼苦楚與上層權貴的驕奢淫逸形成了鮮明對比,既表現了女性的關懷精神,也體現了詩人勇于批判現實的精神。明代鐘惺評贊道:“女子著眼,偏在民間疾苦,眼目自好?!保?]

四、結語

以生態女性主義批評視角而論,人類的歷史是一部飽含女性艱辛的男權中心主義的歷史。法國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女權主義著作《第二性》中以“第二性”“他者”論及女性的生存時,就尖銳而深刻地闡明了女性在人類發展史中的邊緣性處境和悲慘命運。宋代女詞人朱淑真在其詩詞創作中,奮力反抗封建父權制的壓迫,以女性特有的思維方式親近自然,體認自然,積極追求個性精神的自由,努力實現女性自我的生命價值。正如生態女性主義積極倡導的:“女性的真正解放,在于恢復女性長久以來被壓抑、被扭曲的天性,發揚女性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獨特優勢。這表現為:大地崇拜的女性精神,護佑萬物的女性倫理,充滿感性與溫情的女性思維。”[9]

參考文獻

[1]肖?。鷳B女性主義及其倫理文化[J].婦女研究論叢,2000(4):3741.

[2]斯普瑞特奈克C.生態女性主義建設性的重大貢獻[J].秦喜清,譯.國外社會科學,1997(6):6265.

[3]唐圭璋.詞話叢編: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3820.[4]鄭元佐.朱淑真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8.

[5]王桃花.生態女性主義:發展中的生態倫理文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6567.

[6]朱淑真.斷腸詩詞[M].影印本.長春:長春市古籍書店,1983:1.

[7]蘇珊·格里芬.婦女與自然:女人心底的怒號[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119.

[8]鐘惺.名媛詩歸(卷十九)[M].明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9]魯樞元.文學藝術與自然生態:《生態文藝學》論稿之一[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3):1426.

作者:湯軍 單位:鹽城工學院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