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6 01:28:00

導語: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研究論文

理論界對思想研究從來沒有中斷過,產生的理論成果也相當豐碩。但這兩年來,理論界又出現了一種貶低、思想的奇談怪論。此類情況說明,思想的科學定位問題還沒有取得完全的共識,人們還沒有完整準確地理解思想的科學體系。對此,我認為還是有必要談談以下的話題。

一、如何評價與思想

正確評價與思想,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必須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依據。

1、擺正功過是非的位置,正確對待晚年的錯誤

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并為中華民族的振興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在這個歷史過程中,使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立了偉大的思想。沒有,“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斗”,“沒有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148~149頁。)。“中國出了,是我們黨的驕傲,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注:《同志理論論述大事紀要》,上冊,22頁,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的偉大功勛永遠不可磨滅。

但是人不是神,他同任何人一樣,也有缺點和錯誤。晚年的錯誤主要是發動了“”,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我們在正確評價的偉大功績時,也要毫不含糊地批評他的錯誤,但必須要做到實事求是,要擺正的功過是非的位置,不能以偏代全,“給同志抹黑,也就是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抹黑”(注:《鄧小平文選》,第2卷,301~302頁。),要充分肯定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決不可等量齊觀,更不可本末倒置。晚年的錯誤終究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犯的錯誤。即使在“”中,他作為黨和國家的代表和象征,也制止過一些具體錯誤,提出過一些閃光的思想,如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等,維護著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維護著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不能因為否定“”而否定在“”中所做的一切,也不能把所有的錯誤責任全推到他一人身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結束后,及時有效地進行了各條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工作,恢復了正確的政策,糾正了他的錯誤的理論,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使黨的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2、準確理解思想的科學涵義,正確處理思想與的思想的關系

和思想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承認晚年的錯誤與堅持思想并不矛盾。這里有一個如何理解思想科學涵義的問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思想的內涵作了明確的規定: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思想。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準確理解了思想的科學涵義,就知道思想與的思想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前者是指科學的理論體系,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后者是指個人的思想。既然是個人的思想,就會有正確的、錯誤的、科學的、不科學的。盡管在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個人的思想是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并不等于說思想是個人全部結論和個人觀點的總和。只有那些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理論才屬于思想的范疇,而那些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的言論和觀點則不屬于此列。區分了思想與的思想,就會把晚年的錯誤與思想區分開來,就不會因為晚年的錯誤而貶低、否定思想。

3、完整把握思想科學理論體系,避免割裂、簡化思想

思想是嚴密完整、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它貫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三個時期,它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實踐領域,它不是在個別方面,而是在許多方面發展了馬列主義。其中關于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的理論也相當豐富,如關于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中國工業化道路的理論、執政黨建設的理論等等。這些理論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因此,把思想僅僅理解為階級斗爭的理論,只適合戰爭和革命年代而不適合和平與發展時期,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是錯誤的。

當然,任何真理都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思想畢竟是一定歷史時期的思想成果,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思想,才能更好地堅持思想。

二、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理論

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后,以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嶄新的歷史課題進行了艱辛的探索,提出了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正確處理十大關系,論證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開創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但有些人只認同接受關于政治、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理論,對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理論卻頗有微詞,或認為不注重生產力的發展,或認為經濟建設的理論未能變為現實而無指導價值。對此,我認為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的理論是思想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1、關于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始終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應該是一個生產力飛速發展、經濟高速增長的社會。他說,如果你搞了五六十年的社會主義,還不能超過美國,那就要從地球上開除你的球籍。思路相當清晰,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提出這十個問題,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服務。”(注:《選集》,第5卷,267~268頁。)這一理論為黨的八大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黨的八大第一次較為科學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提出了工作重心轉移的問題。八大后,1957年2月,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進一步從理論上闡明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指出階級斗爭已基本結束,“我們的根本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面保護和發展生產力”(注:《選集》,第5卷,377頁。)。于是,全黨工作重心在八大后開始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2、關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

認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社會主義還沒有建成。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后、生產力不發達,社會主義的實現不是一次性的行動,不是幾次“躍進”就能解決的,而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他根據生產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定量考察來研究建成社會主義的階段特征問題,把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發達的社會主義兩個階段,后一個階段可能比前一個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他說,“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在中國,五十年不行,會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時間”。(注:《著作選讀》(下冊),827頁。)根據的這些想法,1963年中央工作會議在制定國民經濟長遠規劃時提出了“兩步走”設想: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我國工業大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第二步,使我國工業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

3、關于中國的工業化道路

以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道路的經驗教訓為借鑒,提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指出:中國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我國是一個大農業國,……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并舉”(注:《選集》,第5卷,400頁。)。探索出的這條工農業同時并舉的工業化道路既不是通過“羊吃人”的方式把農民逼為雇傭勞動者來發展工業化的西歐式工業化道路,也不是通過損害農業和農民利益來實現工業化的蘇聯、東歐式工業化道路,而是一條既能實現工業化,又能發展農業的新型的工業化道路。這條道路不僅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而且還開創了世界上第三條工業化道路。

4、關于經濟體制的改革

是社會主義改革的先驅,他針對蘇聯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些經濟體制改革的新構想。主要有:

①保存和發展一些私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知道上海、天津出現一些“地下工廠”、“地下商店”后明確指出:只要社會需要,地下工廠還可以增加,可以開設私營工廠,華僑投資一百年不要沒收,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把他的這個設想稱為“新經濟政策”。

②沖破蘇聯高度集中統一的經濟管理模式,實行中央與地方分權,允許地方和企業搞一些“獨立王國”,兼顧國家、生產單位和個人三者的利益。

③社會主義中國需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商品生產的歷史發展階段。商品生產與社會主義相聯系,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不會導致資本主義。

④創造兩參一改三結合的企業管理制度,即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干部、工人、技術人員在技術改革中實行三結合。

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的理論,由于各種錯綜復雜的原因,沒有能在時代開花結果。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應當用最濃的筆墨記載以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的艱辛探索。因為他們的探索不僅使中國擺脫了蘇聯模式的影響,避免了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帶來的沖擊,而且與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分別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們黨糾正了那些不切實際或錯誤的理論,繼承了正確的思想,把當年對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所抱的愿望逐步變成了現實。

三、思想與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的關系

思想與馬列主義有著必然的聯系,用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馬列主義是主干,我們是枝葉。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他是以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作為自己思想體系的核心的。它們在觀察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上,在關于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上,在關于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實現使命的基本原則問題上都是一致的。因此,思想決不是獨立于馬克思主義體系之外的思想體系,而是歸屬于馬克思主義的范疇。

思想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中國化的馬列主義。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沒有提供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現成答案。因此,馬克思主義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它是發展的科學。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之一就在于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時代變化的新特征相結合,與各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堅持、繼承馬列主義,不是固守馬列主義的個別結論,而是將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于具體實踐中。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就是以高度求實的態度來對待馬列主義,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使馬列主義中國化,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和原則,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有人說沒有很多馬列著作的藏書并由此斷定不是馬列主義者。這反映出這些人恰恰是沒有領會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沒有把握馬列主義的本質。

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并借鑒了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的歷史教訓,提出了一系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見解、新觀點,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它與、思想有著三重關系:一是繼承。就是堅持那些被實踐證明為科學原理的思想,包括在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積累的一切積極的成果。鄧小平理論大部分內容是直接以思想的基本原理為理論依據的。思想的活的靈魂也是鄧小平理論最根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二是糾正。主要是糾正了晚年的錯誤,把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背離思想科學軌道的重新納入思想的科學軌道上。糾正錯誤不是全盤否定過去,而是辯證的否定,是揚棄。三是發展。就是學習和運用馬列主義、思想,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擺正那些曾經起過積極作用但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要求的原有體制的禁錮,開創新的局面。總之,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理論基礎,鄧小平理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思想就沒有鄧小平理論,不了解思想就不能科學地把握鄧小平理論。

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都歸屬于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它們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前進的三座里程碑,是我們黨的三面偉大旗幟。三面旗幟一面也不能丟,丟了就會喪失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