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一致性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26 10:01:00

導語: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一致性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的一致性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思想鄧小平理論相似性

論文摘要:思想、鄧小平理論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位偉人在對中國國情的把握上,在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同階段的性質、前途、命運、道路的把握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并表現為善于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創造性。

“翻身不忘,富裕不忘鄧小平”。這樣兩句樸素的語言,道出了人民對領袖的愛戴與懷念;道出了兩位偉人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卓越貢獻。他們以善于把馬列主義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而見長,創造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鄧小平繼承了這一事業,并把它成功地推向前進。探索兩位偉人相似的軌跡會對我們深入領悟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有所啟迪。

一、對中國革命道路的共識

談到兩位偉人的相似之處,我們首先要談到的是1927年黨的歷史轉折關頭的“八七”會議,鄧小平和的第一次相會,極其緊張的一天會議,他們倆之間不可能有單獨交往,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觀點,對鄧小平的革命實踐發生了重大影響。鄧小平領導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斗爭,是“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和鄧小平等堅持農村革命根據地斗爭的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實踐對中國革命的發展道路進行了探索,對“城市中心論”進行了有力的沖擊,“城市中心論”照搬蘇聯的做法,不符合中國國情。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無民主,外無民族獨立,無產階級只能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斗爭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戰爭,而革命的中心內容是土地革命,農民是革命的主力軍。強大的敵人占領城市,廣大農村是薄弱環節。無產階級要取得勝利,就必須占領農村,把落后的農村造成先進鞏固的根據地,在這里積蓄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鄧小平領導的百色起義明確提出“擴大紅軍割據,迅速與朱毛會合”,更便于同的正確理論和路線聯系在一起。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在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上,以照抄照搬馬列主義個別結論和共產國際指示為主要特征的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同樣低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作用,反對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對堅持農村中心、抵制城市中心的同志,實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1932年l0月,“左”傾錯誤領導者撤銷了的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和總前委書記的職務,并對贊成正確主張的福建書記羅明以及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進行了錯誤打擊。鄧小平也因擁護的正確路線被打成“毛派頭子”,從而第一次被“打倒”。這應該說是兩位思想家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上的第一次不謀而和。

二、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同階段的國情、階段性的共識

歷史的驚人相似之處在于,作為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同志,總結了建國以來正反兩個方面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中國國情進行了再認識。1979年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著名講話中指出:“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國情,”“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國情,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编囆∑皆谒I導的改革中也是抓住中國的國情,從農村開始,解決丁農民的溫飽。而今中國的農民脫貧致富,直奔小康,這才是中國最大的特色。恰如的觀點,中國人口大多數是農民,只有農村完成了自我改造,新中國才能到來??梢姡瑹o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兩代偉人對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村都是情有獨鐘。

根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當時的國情,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這兩者的關系猶如上篇與下篇的關系,民豐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認清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二者的聯系,才能正確領導中國革命。中國革命“兩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改革開放后,在理論界掀起了關于國情問題的大討論。我們的改革從農村首開先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真的溫飽了。正如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一樣,我們的黨同樣調動了最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認識愈來愈清晰。黨的十三大給社會的發展階段作出了準確的定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像對新民主主義定性一樣,我們真正找準自己的位置,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

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概念,但卻是對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可貴探索。也就是說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鄧小平領導的改革開放時期,同樣注重了革命和建設的階段性研究,克服了“左”傾盲動和右傾保守主義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兩步走”思想和鄧小平對初級階段的定位和“三步走”戰略,充分體現了兩代領導核心對中國國情的科學把握以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階段性的準確定位。

三、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性質、前途的共識

中共二大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初步規定了中國革命的民主主義性質。但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不深刻的,出現過“左”傾教條主義,主張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于一役”和右的“二次革命論”,在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間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和發展資本主義階段。1939年,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命題,并真正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論述了中國革命的性質并作了科學的理論說明,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因此,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社會主義處在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鄙鐣髁x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性質仍是社會主義社會,但社會主義發展還不成熟,還沒有擺脫貧窮落后和不發達的狀態。因此,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認識和鄧小平對初級階段性質的認識都經歷了一個探索過程。公務員之家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怎樣處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者之間的關系。在闡述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戰略思想時,又十分強凋中國革命的非資本主義前途,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必須緊密銜接,決不容許也不可能兩步之間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階段。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質性問題,關系到“中國向何處去”,關系到中華民族的興衰,關系到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能否實現的大問題。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三步走”戰略,也同樣強調了中國的非資本主義前途。我國雖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同社會主義其它發展階段有著共同的社會主義本質。東歐巨變,蘇聯解體,全球震動。西方不少人彈冠相慶,認為社會主義行將“壽終正寢”,只要他們再加一把勁,中國就是“多米諾骨牌”中的下一個。正在這一關鍵時刻,鄧小平提出了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的戰略方針,使社會主義的中國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事隔十多年,我們重新看這段歷史愈發感覺到這位偉人的超群的洞察力,善于把馬列主義、思想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創造力,同時也體現了兩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對社會主義前途的堅定不移。

綜上所述,兩代偉人對中國國情、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性質、道路、前途及命運認識的相似性足以說兩位偉人善于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和設實際相結合的創造性;足以說明中國特色的社主義道路始于,成于鄧小平,繼往開來。毛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與時俱進的開放體系,需在新世紀不斷豐富和發展,掌握和運用它,我們就在認識社會、發展中國的過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