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主義聲樂表演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26 11:42:00

導語:構建主義聲樂表演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主義聲樂表演教學論文

摘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理論,對學習與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思想和見解,受到各個教育領域的重視,對教育的的影響和指導作用越來越大,其提出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情境教學等教育理念對專業音樂院校的聲樂表演專業的教學工作以及對提高聲樂表演專業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建構主聲樂表演教學指導作用

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被譽為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Slavin,199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構知識的意義,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而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與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和思想,對以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具備歌唱表演能力,能勝任在專業文藝團體、大專院校、藝術性院校中從事歌唱表演及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教學目標的聲樂表演專業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建構主義關于教學的基本思路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夕h}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夕h}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知識。學習過程同時包含兩方面的建構:一方面是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同時又包含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概念的理解是豐富的、有著經驗背景的,從而在面臨新的情境時,能夠靈活地建構起用于指導活動的圖式。任何學科的學習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紙上畫畫,學要涉及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習者總是以其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和信息,即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學習不僅僅像行為主義所描述的“刺激一反應”那樣,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關于教學的基本觀點是:

1.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夕刺激的被動接手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學習是由學習者內部控制的過程。教師不應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教師是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努力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和元認知能力,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好發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導向”作用。

2.注重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強調開發圍繞現實問題的學習活動,盡量創設能夠表征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社會化的、真實的情境。這種情境應具有多種視角的特性,可以將學習者嵌入到現實和相關情境中,作為學習整體的一部分為他們提供社會性交流活動。

3、注重協作學習。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理解,從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標準的理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高級知識的教學應該提倡師徒式的傳授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與學習,鼓勵學習者同其他學生和教師進行對話與協商。因此,建構主義指導下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小組學習、寫作學習等。

4.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建構主義強調要設計好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建構知識的意義提供各種信息條件。

二、建構主義對聲樂表演專業教學的指導作用

1.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思想,培養學生管理學習的能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傳統教學帶來了一場革命,其理論核心是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學習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其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因此,建構主義教學意味著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相對傳統教學有所改變,教師和學生都要在新的師生關系中適應自己的新角色,積極面對建構主義所帶來的學習和教學革命。

首先是促進學生形成自己是知識與理解的建構者的心理模式。聲樂表演教學由于傳統的原因,在教學中“師帶徒”的教學模式影響比較深,教師(師傅)在教學過程的主導比非常突出,學生(徒弟)學什么,唱什么,如何唱都是聽老師安排,學生對老師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賴性或依附比。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應從傳統的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權威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和促進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合作者。教師不僅要在專業技能方面指導學生,還要指導學生學習新的學習技能,根據學生的聲音條件,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發現適合自己的最佳發展方向,從而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學習,自我建構的新的學習心理模式,也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其次是幫助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既然建構主義是一個主動學習、自我建構的過程,那么更多的學習管理任務就落在學習者身上,而且聲樂學習的進階區分不是非常明顯,如果學生缺乏管理學習的能力,他們就不可能成為自主建構的學習者。但建構主義教學也不是一下子完全讓學生管理學習任務,這種高度復雜的認知過程可能讓學生感到不知所措。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是每個教師經常受到困擾的問題。太難,程度低的學生跟不上;太易,程度高的同學吃不飽。但在以個別課教學為主的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條件、學習能力、認知程度布置不同的學習曲目,也就是在聲樂表演教學中,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布置處于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在個人的認知基礎、認知能力、認知結構上進行認知拓展,并科學地掌握學習進度,逐步幫助學生發展管理學習的能力。

2.創設情境教學是提高聲樂表演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幫助,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情境”是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意義建構的學習環境,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協作”與“交流”是學習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討論和合作,學習者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起關鍵作用。“意義構建”是對學習內容反映的事物、性質、規律及該事物與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理解與掌握,并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其中創設情境是關鍵的環節,成功創設情境將使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順利實現。聲樂表演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有兩方面的情形,一是創設與現實情況相似的情境,二是創設所學習曲目中蘊涵的情境。公開演唱和登臺演出是聲樂表演專業學習的主要目的,有很多學生課堂上唱得不錯,可登上舞臺演唱,卻產生緊張情緒,導致演唱失敗。有人把這種失敗歸結于歌唱技巧掌握不好或者演唱天賦太差,其實這其中很多是由于不能適應面對觀眾演唱的情境而產生緊張,這與傳統的師生“一對一”的封閉教學模式有關,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練唱與演出情境不同,無法建立面對觀眾和舞臺的心理體驗,心理素質得不到鍛煉,登臺演出時不能發揮歌唱水平。因此在教學過程創設與實際情況(面對觀眾)相似的情境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辦法。無論是師生一對一的個別課,還是一對多的小組課或綜合課,都組織其他學生擔任觀眾并參與課堂交流,使學生的每一節課都處于模擬舞臺之上,面對一群專業的“觀眾”,對學生克服舞臺的陌生感和對觀眾的畏懼感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創設與歌曲內容相似的情景,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試想學生學習演唱具有明顯新疆民族風格的歌曲《一杯美酒》時,如果能在一個具有新疆特色的載歌載舞的情境中,踩著音樂的節拍,跳著新疆舞蹈進行練習,在這樣的情境中作品風格的掌握和歌曲切分音特點的表現將是水到渠成。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通過師生、同學間的協作、交流,完成對歌曲蘊涵的情節、情境、情感的演繹,達到對歌曲意義和演唱技巧全面建構的教學目的,拓展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互動。因此聲樂表演教學應創設接近真實情境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習者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去完成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的建構。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聲樂表演教學必須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首先建構主義強調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聲樂表演教學個別課是貫徹該思想的最有效形式,在教學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聲樂表演學習是一種有別于其它任何學科的學習,聲樂表演學習的“樂器”是人體的器官,其發聲狀態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狀態給予有針又中比的教學指導,即必須以學生(甚至是個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選擇合適的練聲曲和學習曲目,創設合適的情境,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等等。幫助學生成為教師所傳送信息的加工主體,慢慢形成自我分析和評價能力,具備反思與批判能力,而不是純粹的受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又橡。其次,建構主義所倡導的協作、會話、交互式學習等先進的教學理念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課教學來實現。聲樂表演教學小組課是指實行一種用大課形式進行白勺個別教學課的方式上課,對某個學生是個別上課,對全體學生是集體上課。個別學生練習時,其它學生就是觀眾,因此每節課都有一定的觀眾量,每節課都營造出一種表演的氛圍。對于接受教師指導的學生來說,是一次舞臺演唱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對于其他學生來說,可以參與教學的進程、參加教學過程的問題討論、吸取接受指導的學生的經驗教訓。小組課教學不側吏學生鍛煉了心理素質,增加了舞臺經驗,還能使觀摩的同學站在一個“旁觀者清”的角度,審視、思考聲樂表演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協作學習環境,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就可以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小組課教學還有助于創設與歌曲內容相似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小組課教學還可以拓展成面更廣的“公開課”和“觀摩課”。第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聲樂表演教學開展藝術實踐活動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藝術實踐是聲樂表演教學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在多種多樣的藝術實踐課中“歌劇排練課”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提倡的自主學習的精神。歌劇抖陳課是集中聲樂表演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就一部歌劇或歌劇片段進行排練。在歌劇排練課中學生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在一定時間內學會演唱并扮演好劇中的某個角色。學生要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學習。由于歌劇是一種綜合比藝術形式,有“歌”又有“劇”,并且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特殊比,所以學生要學習的內容非常多,包括歌劇的相關資料、時間背景、音樂特點、作曲家的思考以及角色的個比、唱腔要求、情感表現、角色之間的關系等等。學生必須在掌握充足的資料,在老師的幫助下制定周密的計劃并與同學進行良好的協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整個學習過程綜合反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管理學習的能力和協作學習的精神。

三、應用建構主義教學應注意避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建構主義提倡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并未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對學生的意義建構過程起促進和幫助作用。因此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如何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用各種手段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同時,絕不能忘記教師的責任,不能忽視在這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事實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如情境創設、協作學習、會話交流和意義建構)若想要取得較理想的學習效果都離不開教師的認真組織和精心指導。如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忽視了教師作用的發揮,忽視了師生交互的設計,那么這種教學必定失敗無疑:學生的學習將會成為沒有目標的盲目探索,討論交流將成為不著邊際的漫談,意義建構將會事倍功半。必須明確: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只是由場上的“主演”改變為場外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灌輸減少了,但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和事先的準備工作、組織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對教師的作用不應有絲毫的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