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審美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4 10:29:00

導語:古典家具審美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典家具審美研究論文

【摘要】中國古典家具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積淀,按照審美層次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來分析古典家具的審美,對古典家具進行整體把握,聯系背景,認識古典家具。

【關鍵詞】古典家具;現實美;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

中國古典家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的沉淀,已形成了一門獨特的藝術體系。人們很難用言語來表達其藝術的持久和獨特。從神秘威嚴的商周青銅家具,到寫實精練的秦漢漆木家具;從豐滿華麗的大唐壺門結構,到典雅柔美的宋代框架結構;從簡練秀麗的明式風格,到繁瑣富麗的清朝家具這一恢宏的演變過程,與民族文化、審美觀念的發展與更新密不可分。古典的意義、古典的概念,已經包含了成熟與完美、高貴與經典。歷史與文化的輝映,令古典家具珍藏再久,品位依然至上。它將歷史與現實遙遙相系,繼續成為現代藝術的標準和典范。

要談審美,就要先從美學談起。就美學研究的內容來說,美學首先要研究的是現實存在的美,即現實美。現實美既是美感的基礎,又是藝術美的源泉。藝術美也是美學所研究的對象。對美的認識只能是美的存在的反映,是客觀現實的美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意識的心理或精神的活動。

現實美包括自然美與社會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或自然界中的美。客觀存在于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和現象,稱為自然美。社會美即指社會生活中的美或社會生活中的美的事物或現象。藝術美是藝術家根據現實生活進行創造并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體現出來的觀念形態的美。[1]

一、現實美

(一)自然美

家具作為一種實用工藝,具有實用因素與審美因素相統一的特點;由于實用性對審美因素的制約,實用工藝的藝術語言主要是造型,而造型的塑造受材料的制約。可以說創造家具的美應該因材制宜,因材而異。

家具的自然美按照其定義來說,一般是指家具不加裝飾,不刻意人為的本身自然的美,多為家具材料的自然美。長期以來,中國古代遵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有余者不受飾也,至質至美”的藝術傳統。強調天然材質的審美格調,正是江南文人長期津津樂道的“以醇古風流”為根本目的的追求。[2]

硬木是中國古典家具對所采用的各類優質木材的統稱,常見的有紫檀、花梨、黃花梨、酸枝、鐵梨、烏木、雞翅木等,主要生長于南洋一帶。進入中國以后,這些熱帶木材很快就被蓬勃發展的家具制造業所吸收。硬木的優點,首先是紋理、色彩的自然美,如黃花梨、雞翅木等色澤美麗,紫檀、烏木則沉穩莊重,癭木還可天成山水自然之景;其次是木性穩定,加工性能好,拋光面光潔,耐久性強。用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多利用木質本身的自然色彩,很少雕刻花紋。家具的邊角處多刻出線條,既增加了美觀效果,又不破壞木質紋理的自然特點。這些特點都構成了家具自然美的因素。

木材種類不同,其相應的自然美也不同。如紫檀多呈紫黑色,木質堅硬,紋理纖細浮動,變化無窮,尤其是它的色調深沉,顯得穩重大方而美觀。花梨木色彩鮮艷,紋理清晰美觀。我國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家具。顏色由淺黃到紫赤,一般用此木做的家具通體光素,不加雕飾。雞翅木較紫檀、花梨更為奇缺。據《格古要論》介紹:“雞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內有蟹爪紋,一半純黑色,如烏木。”由于雞翅木木質紋理另具特色,匠師們在制作家具時反復衡量每一塊木料,盡可能把紋理整潔和色彩優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上。優美的造型加以色彩古艷的木紋,這樣的自然美能使家具增添濃厚的藝術韻味。

(二)社會美

中國古典家具作為人類勞動的結晶,在本質上反映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一方面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風俗習慣等決定了家具的內涵與造型;另一方面家具也是文化的見證和縮影,它是一種生活方式,蘊含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背景。因此家具審美中社會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社會,其社會因素、地域因素、民族因素、文化因素都有其特點,因此所形成的審美觀念也各不相同,家具的社會美當然也隨之變更。

商代是一個崇拜巫術美的時代,因此商代的青銅家具,造型上運用對稱、規整的格式和安定、莊重的直線,體現一種神秘的美、凝重的美。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一時期的家具集當時科學技術、哲學、藝術之大成,反映出當時的文化內涵,雖然原始簡單,但是卻充滿著一種激情美、浪漫美、人生美。

漢代仍然是席地而坐,室內生活以床、塌為中心。與先秦世道比,最大的特點是禮教含義退卻,使用功能增強。“非壯麗無以重威”作為整個時代的審美觀念,因而漢代的家具,整體上具有一種氣勢美、壯麗美。

唐代江山一統的局面給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初唐時蓬勃的進取精神和恢弘遠大的理想都是在長久壓抑之后一種熱情的迸發。在這種文化狀態下,追求雍容大度、華貴富麗的審美觀念以及中西藝術的兼容并蓄,使唐代的家具體現出華麗的美、豐滿的美和多元化的美。

宋明理學,給宋代和明代的審美觀念都帶來廣泛影響。但在審美特色上還各有不同,宋代家具,是一種清淡的美、含蓄的美,而明代的家具,則有一種成熟的美、精致的美。

清初之時,盡管在家具上的創新不多,但在開國之初,統治者以既開明又保守的姿態面對一切,體現在家具上就出現了尺寸擴大,形式守舊的特征;但隨著政治的穩定,社會的繁榮,體現在家具上的追求,一是體積加大,二是裝飾一味趨細趨膩。總的來說,清代隨著統治階級從強盛走向衰落,審美觀念也和家具一樣,在珠光寶氣、繁縟堆砌的后面,暴露出一種畸形的、病態的美。

中國古典家具的起源和發展始終保持著中華民族的特色,始終遵循著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關于審美的價值標準。有了這樣的審美標準,才會有家具如此富于內涵的社會美。

1.儒家的美學價值觀。儒家作為孔子開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正統意識形態,上襲遠古文化,下開封建社會的正道。儒家美學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中國的宮殿建筑以中心軸線為中心而向兩邊對稱展開的形式,集中體現了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中國古典家具是由仿古建筑的木構架結構組合而成,其對稱和諧的形式也由此衍生而來。

以“和”為美,就是在進行審美創造和評價時要具有整體意識,“和”而不“分”。《論語》中說:“克己復禮為仁。”“仁”是一種天賦的道德屬性,將道德觀與審美結合在一起是儒家美學的最大特點。《論語》中有言“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矣’。”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認為韶樂不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要求,而武樂則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可見,藝術包含了道德內容才引起美感。“美”與“善”的統一,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指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在古代藝術家的心目中,“和”是宇宙萬物的一種最正常的狀態、最本質的狀態和最具生命力的狀態,因此也是最美的狀態。

儒家重“人文”,講“人倫”,“圣王之道”的思想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因此封建社會中皇權至上,等級分明,男尊女卑是非常鮮明的。這在家具的使用、設計思想以及審美上也都有所體現。正如幾在漢代是等級制度的象征,皇帝用玉幾,公侯用木幾或竹幾。于是在幾的制作方面、審美方面就要考慮其使用對象,也就與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相聯系,有這樣的歷史背景才會有相應的審美情趣,美學思想。

2.道家的美學價值觀。道家文化作為中國本土的文化產物,與正統的儒家文化構成一種互補的關系。道家所尊崇的是天地萬物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成之道。道家美學的一大貢獻是為中國藝術提供了一種審美的境界,它的基本特征是“虛靜”和“空靈”。道家重“天然”,講“自然天放”,在家具設計上突出地表現為對家具的虛實、空間感、體積感、重量感的認識,以及對造型和尺度的把握,家具和人的親和力的理解。例如明式椅靠背板的曲線,在功能上滿足了人體靠坐時的舒適感,在審美上,則與中國書法的“一波三折”有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各種直、曲線的不同組合,線與面交接所產生的凹凸效果,既增加了家具形體的空間層次感,又豐富了線條在家具設計中的藝術表現力。

二、藝術美

以一件木器家具為例來理解什么是家具的藝術美:木質材料優美的紋理是它的自然美;作為一件實用器物,為生活所必需,在社會生活中體現了一種美,即是社會美;家具的制作者、設計者,使它具有一種風格,具有精神功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可認為是藝術美。[3]家具是藝術與技術的杰作。

中國傳統美學含蓄而內在,強調境中之意,形中之神。意境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沒有藝術形象就沒有意境。而沒有景情交融,就沒有具有生動藝術情趣和藝術氣氛的藝術形象。因而中國古典家具也強調家具在意境上的渲染作用,善于用寫意的手法提取其他器物和建筑上的精華部分而加以簡練和濃縮,表現的是一種含蓄深刻、著意于形的藝術美,營造某種藝術氛圍,給人帶來某種精神享受。古典家具中還常運用名人書畫題材作裝飾,表示某種雅趣,也有書畫家作銘題刻后用來作為一種裝飾的。如明式紫檀木文椅椅背有書畫家周天球的題銘裝飾“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這種追求意境的思想展現了古典家具極其鮮明的藝術特征和高度的美學價值。

從藝術美不可能把客觀世界的現實美全部反映在家具里來看,現實美比藝術美有不可比擬的豐富性;但是藝術美高于現實美,可以補足現實美的種種缺陷。藝術美具有集中性。生活往往過于枯燥而不生動,過于分散而不集中,過于平淡而不強烈,過于復雜而不典型,過于平庸而不理想,只有通過匠師們的藝術加工才能把這些分散的美集中起來。藝術美具有永久性。曇花雖美,但總有短暫的一現之感;藝術美卻不這樣,它一旦被創造出來,就可能跨越時空,流芳百世。明式家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學者王世襄先生用“品”來評述明式家具的特點,得十六品,曰:“簡潔、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秾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明式家具藝術風格實質上包括了中國文人的尚古情緒和對中國文化本體加以說明與肯定的期望。這樣的藝術美怎能不恒久?

三、結語

古代匠師們于家具美的處理,不是一種偶然的結果,而是包含了自覺的構思,是藝術成熟的標志,盡管他們在那時還不知道近代審美心理學的成果,但他們牢牢掌握了審美課題,使我國古典家具始終沿著一條美學與力學,視覺效果與使用要求合理結合的道路發展。

中國古典家具經過數千年的發展過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中國古代人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精湛技藝創造出具有東方風格的家具藝術,為人類藝術寶庫增添了一份珍貴的遺產。通過分析古典家具的審美,對古典家具進行整體把握,聯系背景,才能認識古典家具的真面目。

參考文獻

[1]趙連元.審美藝術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濮安國.明清蘇式家具[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99.

[3]劉文金.中國當代家具設計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