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音樂樂感培養研討

時間:2022-03-29 05:04:00

導語:中學音樂樂感培養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學音樂樂感培養研討

音樂是用來傳達各種情感的媒體,并不是簡單的聽覺藝術,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一般包括音高感,節奏感,力速感,音色感,調性感,結構感,和聲聽覺,旋律感和對音樂形象和想像的感知等等。

一、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培養樂感的必要性

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樂感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好的樂感,對提高學生的修養和理解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起著關鍵的作用,并會受益終生。

幾乎所有的孩學生都喜歡音樂。學習音樂,可使學生的左右大腦平衡發達,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提高學生的聽覺感受,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特別是學會欣賞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豐富和美化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通過那美妙的旋律來感受美好的生活,使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完美品質的人。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則是學生學習音樂、提高音樂修養的基礎和前提。

音樂學習中的樂感問題,是困擾學生學習的大問題。如果不能順利解決,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會受到很大打擊,并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實習)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有的學生生來樂感好,不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長短,還能體驗到音樂所反映的情緒和思想感情,有的學生卻反應比較遲鈍,他們不能掌握樂曲的旋律與節奏,情緒上也沒有什么變化,由此可以看出每個人的先天素質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做為音樂教師應該把那些音樂天賦一般的學生通過后天意識的培養,有目的地將學生引進音樂的大門,使他們逐步提高自身的音樂修養。

中學的音樂教育不能僅僅的局限于課本的內容,為了應付教學而教學,應該在掌握基本音樂常識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

二、怎樣培養學生的樂感

(一)、加強視唱練耳教學

視唱練耳教學是培養樂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視唱練耳包括聽覺訓練和視唱兩大部分:聽覺訓練通常來說應該從小抓起,但大部分學生沒有條件。一般來說學前學過音樂的學生聽覺能力相對較強。所以,盡早接觸音樂對培養樂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聽覺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促進和提高對音樂的感知。在中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模唱的訓練;視唱是視唱練耳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聽覺訓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并不是獨立的。通過科學有效的、專業化的視唱訓練,能很好的促進和發展聽覺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

(1)注重節奏感的培養。節奏相對來說比視唱要好掌握。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訓練。掌握音樂常用的節奏型,使學生能夠按照節拍準確分辨出各種節奏型。

(2)從唱準單音過渡到旋律。音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會聽,而且要會唱。唱和聽缺一不可。可先唱準音階,然后對學生進行級進、跳進、模進的練習,使學生能從多變的音階中更好的把握每個音的音準。其次讓學生通過聽辯單音,對音高、音準進行識記和鞏固練習,把所聽的旋律記下來進行視唱,這樣聽唱兼顧更好的促進了學生對音準的掌握。

(3)從體態的律動方面著手。學的特點是好動,遇到較難的節奏,先進行體態律動的訓練再過渡到演唱,這樣迎合了學生的特點,他們會立即感到容易并很快能貼切地表達出來。那些樂感較差的學生,只要正確引導他們借助于自身體態律動來表現音樂,可以有效的提高對音樂的感知。

唱好視唱,必須要養成從視新譜開始就把各方面做到位的好習慣。首先要有音準、節奏、發音的聽辨能力,做到精確和完美,產生錯誤后做到及時糾正。其次,對于所唱的旋律要有樂句的整體感,要明白旋律中的音不是孤立的,音與音之間是有聯系的。總之,視唱練耳是一門較為復雜、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的課程,要很好的掌握它,必須經過不斷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訓練。

(二)、多聽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是依靠樂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的對比、變化有規律地組織起來,形成音樂形象,并通過器官來感受的一種藝術。人與音樂的最初接觸就是聽覺。所以,要引導學生通過多聽音樂,在頭腦中樹立一個審美標準和分辨優劣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用心的體會,發展與建立內心聽覺。并且大量的去聆聽各類音樂,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反復聆聽,音樂素質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產生良好的內心聽覺。但在沒有很好的分辯能力時,應盡量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在聆聽的同時,通過老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另外,聽記一些自己喜愛的音樂作品,比如現代流行的音樂,有助于對音樂作品的深層次理解與掌握,可以帶來多方面的益處,起到培養樂感的目的。

(三)、必須重視音樂表現力和想像力的培養。

音樂的表現力就是要以準確的節奏、恰當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飽滿的感情把樂曲的藝術形象再現出來。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樂曲的內容和曲調特點,在學生感受力、理解力和技術水平的范圍內,適當的向學生揭示樂曲的藝術形象。如在欣賞法國音樂家圣桑的《動物狂歡節》這首樂曲時,教師做適當的點評學生們就興趣大增,因為生動活潑的音樂旋律把各種不同的動物“獅子”“雞”“大象”“鳥”等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他們感覺到非常形象,貼近生活。另外,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的情緒,并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通過藝術實踐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針對音樂鑒賞的能力,形成由感性到理性良好外部環境的優勢。去進一步實踐音樂感性教育的目的,完善音樂感性教育的途徑。學習不同的樂器和學習演唱不僅能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素質,而且也可以通過他們更加具體和專業化的訓練來增加感性經驗的儲備,并隨著這種感性經驗的不斷積累、不斷提高,使得他們的感受能力更加接近藝術的實質。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由淺入深地掌握一定的音樂技能技巧,提高表現音樂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將基本訓練寓于游戲之中,讓學生隨著節奏做拍手、捻指、拍腿、踩腳、叉腰的游戲,使之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驗、表現音樂。同時對作品中所要表現的思想內容。音樂表現手段等知識予以提示,通過學習與實踐,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一切音響,有利于提高分辨聲音的能力,增強學生思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的范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要求教師對作品應有正確,深刻的理解和確切的演唱處理。這樣才能給學生一個鮮明生動地完整的藝術形象。

以通過長期的音樂藝術熏陶,培養高尚的情操,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

(四)、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

音樂樂感的訓練應該說是音樂教學中最困難的過程。樂感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短短的課堂教學,除了搞好課堂教學外還應搞好第二課堂的教學,讓學生參加合唱隊、樂隊、舞蹈隊及各種類型的文藝演出及觀摩,讓其在不同的場合去學習、磨練。讓學生走出課堂,用自己的親身實踐感受音樂的情感,通過感知的認識逐步飛躍到理性的認識。

很多人這樣認為,樂感是天生的,后天很難培養。但樂感是完全可以經過科學的訓練而獲得。但勤學苦練是必須的,因為有了一定量的積累,才能產生質的飛躍。同時必須重視上述幾個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并且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內容的優劣、情感的健康于否、具有鑒別的本領。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以后的藝術修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