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作用
時間:2022-04-29 10:44:00
導語:剖析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調查最近兩年在媒體行業成功就業的畢業生發現,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社會資本運作主要有三種方式,即通過中間人的“橋梁”作用、以送禮等媒介搭建關系及直接運作社會資本;求職過程中關系社會資本動態可變;社會資本運作的功能主要是促進信息流動獲取有效信息,通過關鍵人對招聘單位施加影響。傳統文化厚重的人倫本位思想及人事聘用制度的日趨規范,悄然影響著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社會資本運作。
關鍵詞:社會資本;運作;功能
前言
大學生畢業面臨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是找工作,謀求新的生存和發展。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也引發了學界眾多研究,從社會資本角度研究大學生求職亦成為熱點。現有研究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所運作的社會資本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正式社會資本(如在社會機構、學校組織等);另一類是非正式社會資本(如親戚、朋友、老師關系等)。[1]
本研究著眼于非正式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運作。在大學畢業生求職過程中,運用了哪些非正式社會資本?這些非正式社會資本又如何運作?其功能又是什么?
本次研究選定媒體行業為例,主要因為,媒體行業作為文化行業,在中國,其用人制度相對缺失生產、服務行業的規范和公正,它有著巨大的適合社會資本運作的空間。其次,也有筆者熟識的因素,這便于調查深入開展。基于以上兩點,筆者相信,選擇媒體行業為例,能夠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本文重點考察大學生求職中所使用的社會資本及其運作方式與功能,并嘗試著對其進行文化和制度視角的解釋。
一、文獻回顧
關于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社會資本的研究有很多,筆者從本研究關聯的以下幾方面進行歸納。
(一)社會資本的定義
社會資本的研究從布迪厄等人開始,在科爾曼、波茨等人努力下逐步理論化,但并無一個標準定義。國外對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幾種界定。
皮埃爾•布爾迪厄[2]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通過體制化關系網絡的占有,從而獲取實際或潛在資源的集中。詹姆斯•科爾曼從功能角度界定社會資本,他指出,社會資本是個人擁有的以社會結構資源為特征的資本財產,它由構成社會結構的各要素構成,存在于人際關系結構中。[3]林南認為,社會資本嵌入于社會結構中,并可通過目的性行動獲得資源。[4]
而普特南的定義[5]——社會資本作為一種存在于社會結構中的個人資源,為結構內的行動者提供便利的資源,包括規范、信任和網絡形式,得到了學者們較為一致的認同。盡管對社會資本的界定不同,但也有共識,即社會資本可以產生資源,且這種資源嵌于關系網絡中。
國內研究關于社會資本的界定有一點相同,即都是從社會關系網絡角度來界定和研究社會資本,不同的只是界定的落腳點,張其仔認為社會資本是社會關系網絡;[6]朱國宏,邊燕杰認為社會資本也包括獲取社會資本中資源的能力。[7]
(二)大學生社會資本的構成及獲得途徑
現有研究對大學生社會資本的構成不外乎以下幾種:組織社會資本,如學校內部各種組織如社團;關系社會資本,與家人親朋的關系以及大學生求學中建立起的自己的信息網絡、積累的社會資本;專業社會資本,專業影響學生優先獲得哪類信息、與哪些群體交往、參與哪些社團,這些都與社會資本獲得密切相關;公共社會資本,主要指高校就業指導中心。[8]
關于大學生社會資本獲得途徑,研究者們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多為提法的不同,實質上主要是以下幾種:血緣關系中社會資本的積累;校友資源中社會資本的積累;社會實踐中社會資本的積累;非正式組織中社會資本的積累。[9]
有的研究者將大學生資本獲得途徑歸納為:社會因素,如社會實踐中建立起的自己的信息網絡,積累起的社會資;學校因素,同學、老師、領導都是大學生潛在的社會資本,以及社團中成員的關系都可能成為社會資本;家庭及親戚朋友,與家人親朋的關系也是大學生的一種社會資本。
(三)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功能
學界在探討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的功能上,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有利于優選信息,降低用人單位與大學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利于獲取就業機會,增加獲得就業機會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就業成本,減少信息傳遞環節,降低財力投入。當然,也有負功能,如導致大學生消極行為、滋長依賴思想。[10]
綜上所述,關于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社會資本研究已充分展開,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有些不足。第一,社會資本概念尚無定論,使得在分析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也相去甚遠。第二,關于社會資本對大學生求職的功能分析,學界研究呈現出點多面廣的特點,有待于加強深入研究和綜合研究。第三,關于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如何運作的研究還不足,這點也正是本次研究中將重點探討的。
二、研究設計
(一)概念界定
社會資本:是指一種存在于人際關系與人際結構中并表現為個人擁有的社會結構型資源的資本財產。社會資本可以產生資源,且這種資源鑲嵌于社會關系網絡中。其核心要素是結構性的社會網絡資源,或是行動者在社會網絡中能夠接觸到并動員的資源。當社會關系被當作地位獲得的資源使用時,這種社會關系就成了一種社會資本。
求職:在研究中,筆者將求職前大學生與工作相關的實習也納入求職。因為,求職時有效運作的社會資本中,不少正是實習期間強化的,這強化前后社會資本的運作頗為微妙,同時也與求職密切相聯。據此,筆者將求職前的實習歸入求職籌劃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包括提升社會資本運作效率的籌劃。
(二)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本文對大學生畢業求職過程中社會資本的作用進行研究,主要著眼于社會資本的運作。本研究中,筆者的調查對象必須同時符合以下要求:借助社會資本運作成功地在媒體(包括新聞網站、電視、雜志、廣播、報紙)找到工作的2007年、2008年(至少已經簽訂三方就業協議)畢業的本科生。
10位調查對象中,4位是2007年畢業的本科生,6位是2008年畢業的本科生。在媒體就業情況如下:1位是某新聞門戶網編輯、1位為某省電視臺記者、1位是某雜志記者、其余7位為報社記者。
(三)資料收集和處理方法
資料收集采用深入訪談法,具體為:
研究中涉及的所有訪談資料是通過與訪談對象閑聊,加上長期的接觸、了解采集的。訪談并無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多是在平時進行。訪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求職過程中使用了哪些社會資本,怎么運作這些社會資本,其效果如何。
訪談資料處理采用編碼法,具體為:
個案編碼:用“個案”英文單詞“CASE”的首字母和訪談先后順序表示,如個案1為“C1”。話題編碼:用關鍵話題的首個字母表示話題,用N表示運作哪些社會資本,用R表示如何運作社會資本,用G表示運作社會資本的功能。例如“C1-R”表示,個案1(C1)對如何運作社會資本的陳述。
三、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運作
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的運作涉及很多方面,該部分主要從大學生求職過程中所使用的社會資本的構成及其運作方式與功能展開分析。
(一)求職過程中使用的社會資本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使用的社會資本有很多,為了使分析更有條理,筆者套用社會地位獲得因素的分類方式,根據社會資本的來源構成將其分為:先賦性社會資本和自致性社會資本。
1.先賦性社會資本
先賦性社會資本主要是基于血緣聯系的家人、親屬之間的關系社會資本。該類型的社會資本具有高穩定性、強意愿性、易交流性等特點,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往往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下兩個個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工作簽在省電視臺,新聞記者。是我叔叔(他親叔叔是省廣電總局副局長)安排的,他問我電視臺愿不愿意去,我說可以。他讓我先過去實習,差不多實習了兩個月就把工作簽了。(C1-N)
我的工作是我伯父幫我跑關系安排的,我伯父通過朋友(市委宣傳部的領導)幫我安排了這份工作。(C8-N)
以上兩個個案,在求職過程中,家族中的叔、伯均是社會資本運作中連接的起點,在求職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自致性社會資本
在先賦性的社會資本缺乏的情況下,更多的畢業生考慮的是靠自致社會資本來補充,筆者在相關的訪談中也證實了這一點。
(1)實習中與單位組織、帶教老師、同事和領導建立起來的關系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由社會實踐建立起的這類社會資本不容忽視,往往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我找工作時,報社里帶我實習的記者(老師)幫了我大忙。畢業前在報社實習時剛好遇上報社招聘,我投了簡歷。完了我跟老師說了這事,希望她能幫忙打聽考試題目,后來她幫我打聽到了考題。面試前,她也把我向部門領導推薦。后來就把工作定了。(C6-N)
我的工作是老師幫忙推薦的,實習時和老師相處得愉快,彼此關系是師徒更是好朋友。實習結束后還經常聯系,找工作時,她打電話問我的情況,后來有一次她跟我說,她們報社缺人要招兩個,讓我準備一下,我把資料發給她,她幫我向領導推薦,后來我就進去上班了。(C3-N)
由上述兩個個案不難看出,在求職中,曾經的實習帶教老師往往起著重大作用。而以下這個案例則更為全面地詮釋了,通過實習積累起的社會資本在求職時的重要性。
這個工作老早就只等著我畢業簽了,大三我就在報社兼職,每月都有稿費拿。開始進這個報社,是學校新聞社團的朋友介紹的,他給我一個記者的聯系方式,我聯系了,后來進去實習,一直堅持著做,開始是實習,后來兼職。兩年時間,慢慢贏得了同事和領導的信任,畢業了也就把工作定了。(C4-N)
由此可見,大學生通過實習積累而成的關系社會資本,其實構成了求職中可供使用的社會資本的重要部分。
(2)與學校社團成員、同學、老師之間的關系構成的社會資本。大學生在求職中,借助社團成員、老師和同學的關系網絡的幫助,從而找到理想的工作。這類社會資本在大學生求職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C6談到的,我的實習是我的專業老師幫忙介紹的,她曾經的學生現在是報社首席記者。(C6-N)
正如個案C6所示,學生通過專業老師曾經的學生獲得了就業的準入資格。可見,大學生在學校期間與社團成員、同學、老師建立的關系也是其在求職中所能運作的社會資本的一個也構成部分。
(3)通過送禮等媒介即時搭建關系而形成的社會資本。在調查中,筆者就接觸了這樣一個典型的個案。
四月份簽了工作,當時報社的聘用要求是要先實習兩個月,兩個月后擇優聘用,末位淘汰。在這個單位我沒什么關系,為此,家里也很為我擔心,擔心沒有關系,被人擠出去。后來,我爸要了我們部門主任的手機,和主任聯系了,后來送禮了。最后,主任向領導匯報聘用人員時,頭一個推薦的就是我。(C5-N)
大學生求職過程中使用的社會資本,不外乎上述幾種類型。但求職過程中,社會資本的實際運作,經常表現為幾種類型的社會資本配合、交叉使用,而這就是社會資本運作的問題。
(二)求職過程中社會資本的運作
求職過程中的社會資本運作有多種形式,具體到運作的路徑、運作方式等也是各不相同,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通過中間人的“橋梁”作用運作社會資本
與用人單位無法建立直接關系時,通過中間人搭建聯系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在調查中,筆者發現這種情況并不少。
我應聘的時候,報社嫌我學校不好拒絕了。后來我伯父找他朋友了,報社總編辦公室的一個副總編,和我伯父是高中同學,這樣我才破格入圍初試,但進去只是先實習,實習兩個月,結束后擇優聘用,末位淘汰。實習快結束的時候,我去人事部門打探消息了,但人家說我還需要再考察,沒辦法,又找我伯父,讓他找副總編幫忙。最后才把工作定了。(C7-R)
找工作時,我伯父幫我做關系的。我伯父做建筑工程的,在老家也算是個頭面人物,和本鄉的其他頭面人物,比如當官的,都有結交,其中有一個就是市委宣傳部的領導,直接管理市一級宣傳系統,他和我大伯一同包工程,他們經常在一起。當時我大伯就找他了,后來直接安排我進報社了,什么考試都沒有。當然了,盡管他和我伯父既是合伙人又是朋友,但多少也該表示一下,前后總共花了幾萬塊吧。(C8-R)
以上兩個個案,訪談對象均通過了自己的強關系,迂回地與目標單位建起了某種個人關系。最終以此實現個人的工具性目標。在這一迂回接觸的過程中,C8甚至還打點了些金錢。這正如現實中常聽到的諸如,“花錢找關系,還得有人肯要你的錢”此類的話,由此可見,在社會資本運作中中間人的重要性。
對于中間人,有學者做過深入研究,邊燕杰指出,中間人與雙方必然都得是強關系,因為,哪怕其中一方與中間人的關系弱,中間人與最終幫助者未必能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11]。反觀上述兩個個案,中間人與雙方的關系都可列入強關系范圍。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邊燕杰的強關系假設。
- 上一篇:爭做五好小公民演說詞
- 下一篇:大學生學雷鋒演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