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人才訂單栽培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10:55:00

導語:工學結合人才訂單栽培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學結合人才訂單栽培研究論文

[摘要]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職業人才培養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它以培養學生的全面職業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和合作企業雙向介入,將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技能訓練與在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為生產、服務第一線培養實務運作人才。

[關鍵詞]工學結合訂單培養模式探討

近年來,由于招生、就業、觀念等方面的原因,職業教育的加快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而與此同時,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卻不斷攀升。如何解決二者間的矛盾,探索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出問題。訂單培養模式是指職業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合同,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負責招生、培養和就業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具體實施形式,為此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中央新亞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營銷專業(培養柜組管理人員)訂單式人才培養。2007年5月學院與新亞簽訂了工學結合的“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已連續招收了兩屆學生,從辦學的效果來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得到了企業和廣大同學的認同,現對培養模式探討評述如下。

一、領導重視、加強宣傳

“訂單式”人才培養是我院的新生事物,院領導高度重視,并在全院師生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多次強調了訂單式培養人才的意義。首先,訂單教育有利現代教育體制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能彌補課本知識落后于社會發展的不足,使學校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的需求同步。其次,訂單培養突破學校到企業尋求實習場所,企業到學校獲得廉價勞動力的淺層次合作,使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過程,有利于深化教學改革。再次,有利于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企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辦學過程中的作用,實現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的有機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另外,訂單培養還有利于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規章制度,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

學院安排首次營銷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工作由招生就業處和經濟貿易系共同完成,制定招生和教學方案,安排有一定工作經驗和較強責任心的老師擔任教學和管理工作,并在全院各系進行了宣傳,參加報名的同學要經過校企雙方的面試考核篩選,條件符合者錄取到“訂單式”人才培養班。被錄取的學生也要與學院簽訂“訂單生”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保證訂單式培養的順利進行。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目標明確

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技能型技術應用性人才。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使我們樹立起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探索“與行業全方位合作”、“校企聯合培養”、“工學交替”、“模擬實訓”、“實訓——就業一體化”等多種產學研結合培養人才的運作模式,不斷豐富其內涵,與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密切合作,強化實踐教學,堅持“做學”結合,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實現了畢業生“零距離”上崗。培養有較高素質的技術應用性人才,走出一條高職院校依托行業多模式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發展高職教育的新路子。

三、積極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的新路子

1.專業設置市場化。專業設置是開展好“訂單”教育工作的基礎。我們組織專門力量,深入企業,調查、分析企業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養規格,提出新專業開設的必要性和實施方案。組成由行業、企業、學校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培養目標、能力結構、主干課程設置、實訓模塊安排、專業開發條件等進行評議、論證、審核、決策。

2.課程結構模塊化和職業化。所謂課程模塊化和職業化是與企業磋商探討,就訂單式培養學生的研修課程作了全方位的整合,針對性地將訂單培養目標學生進入企業崗位所需理論知識和必備應用技能課程納入教學范疇,以實現職業性需求與教學模塊化的充分融合。通過對職業需求進行分析,根據培養目標的綜合能力與結構特點及課程類別,改變傳統的課程結構,設置“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必修模塊+訂單模塊+實踐模塊”四大模塊。主要課程包括必需夠用的專業基礎、專業過渡和專業組成課程的整合;訂單模塊是指根據訂單企業需要,提高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課程的整合;實踐模塊是指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課程的整合。

企業部分實踐課程內容安排表(營銷專業)

3.課程建設合作化和綜合化。訂單培養模式下,課程建設合作化體現在校企雙方合作進行課程開發、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組織來自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和管理第一線的企業家、專業高級技術人員等聯合組成的專業管理委員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企業崗位需求和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共同開發、決策和設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以便切實將職業崗位的人才需求轉化為專業培養目標,并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出來。

校企雙方對課程的結構、內容、比例和總體課時做系統的安排、調整、更新和改造。加大實踐教學比重,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例調整到1:1左右,全過程設置校內實踐教學,整段安排校外頂崗實踐,保證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訂單企業的業務骨干和專家參與對“準員工”的職業教育,培養學生較早熟悉企業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強化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學生在校完成理論、實踐課程的學習及崗前教育,然后帶課題(畢業論文)進入協議培養單位進行定崗實訓實習。

4.教學方法多元化。訂單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教學方法改由傳統的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等方法向任務趨動法、案例法、行為引導法、角色扮演、現場教學等方法轉換;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學場所由傳統的單功能專業教室,向多功能一體化的兼有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的教學地點以及企業生產現場轉換。

5.教學組織形式靈活化。“訂單”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教學采用靈活的“校企合作、師生互動、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學生在校以理論學習為主、輔之以實訓和在企業生產實踐交替進行,學用結合,讓學生在職業訓練中學習,在學習中進行職業訓練,提升職業素質;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訂單”企業的業務骨干和行業專家給“訂單”學生開設專題講座,傳授最新業務知識、開展技能培訓,讓學生走出校門到生產企業實踐等,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6.考核方法多樣化。訂單人才培養模式下,課程考核方法改變了傳統“唯卷唯分”的觀念,轉而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核。采取“校企教學學分互換”的新模式;將高校教學課堂延伸至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企業;而企業培訓、教學的考核課程成績,可轉移替代學院教學的相應學分。這一模式既為學生提供專業課程教學,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為就業打下扎實基礎,一旦走上工作崗位,就能縮短適應期。考核方式呈現靈活性、多元化,采用筆試和口試相結合,閉卷與開卷相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論文寫作與實驗實習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踐報告相結合等多種考核方法。

四、關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應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根據國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的要求,要逐步增加專業教師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教師比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積累實際工作經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同時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工作學習經歷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引導教師為企業和社區服務。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體系,研究制訂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任職標準和準入制度。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

2.應避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理論與實踐相分離是高職教育課程進行過程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在現有的高職教育課程模式中,課程內容被人為地歸入理論課和實踐課。這種課程模式一方面導致實踐未能很好地支持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理論僅僅被用于考試,而沒有被用于提高實踐能力。因為未能深刻、牢固地掌握理論,所以在課程建設上就是要真正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的原則,改變在傳統教育中實踐教學的從屬地位,通過重組課程結構、調整教學內容,使專業實踐教學課時占整個教學課時的比例恰當,并開發“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立起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服務于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具有高職特色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3.協調處理好一般技能與核心技能教學的關系。“訂單”教育就是要確立核心技能,突出核心技能的培養和提高。然后再加強其他非核心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在課程教學內容中,要將學術的知識和職業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有機融合。一方面,應將更多學術內容整合到職業課程中;另一方面,必須在職業課程中充分體現本專業運用到實際中的核心內容,使學生在提高基本學術能力的同時,獲得職業能力。積極培養學生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傳授系統化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生較為扎實和寬泛的職業技能。公務員之家

4.正確處理定向性與適應性的關系。“訂單”培養有很強的定向性,課程設置必須緊扣“訂單”企業崗位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使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零間隙、專業技能與崗位規范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這就要求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術知識要有很強的定向性。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技術進步迅猛,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人們的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變化,以及大量新工作崗位不斷產生,必將出現較高的換崗率。為此,教學要確保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和繼續學習的基本能力,以適應未來崗位工作內涵變化、多崗位轉換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需要。同時重視人文素質與職業技能的結合,學科知識與技術知識的結合,專業知識與職業素質的結合,培養適應廣泛就業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五、“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價值

訂單培養的實施過程,實際是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優勢互補、相互協作的過程。學校通過對區域內企業現狀的調研,了解各行業發展的特征,然后選擇實際操作人才缺乏、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和崗位,積極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它的推廣價值在于:首先,訂單專業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規劃,既要考慮崗位針對性,又要兼顧超前性,并依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其次,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主要是企業根據自身所需人才提出要求,學校結合企業及行業發展特點,與企業共同制定出相關專業崗位的職責、任務、應具備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第三,訂單課程包括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并將兩者相結合使學生真正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學校與企業合作,可將實訓基地移至企業中,并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不僅大大提高了實訓的效果,也合理利用了資源,減少了設備成本的投入。第四,學校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企業對人才質量進行評估。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加強對教學計劃執行、課堂教學秩序、學生思想道德等基本環節進行監控,而企業則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對人才質量進行評價,有不足之處及時調整,力求人才質量不斷提高。第五,在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除共同協作培養人才外,還可共享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加強技術合作,利用有限的資源,為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俊.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探討[J].大眾科技,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