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教學范文

時間:2023-03-21 20:06: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工學結合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工學結合教學

篇1

1.課程計劃不科學、不合理

各院校針對各專業的特性都會做出相應的課程計劃,安排每學期的學習內容和課時。課程計劃決定著教學的總體方向和架構,但是目前課程計劃還存在一定問題。尤其是像機電技術應用專業這種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專業,如果沒有科學的安排和計劃,在教學上很容易出現漏洞。有些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具有重復性和交叉性,導致學習效率比較低。還有的安排過多的理論知識,技術實踐課太少,導致學生專業技術水平比較低,從而學生在綜合理論知識的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較差。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崗位針對性比較強,各企業都要求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在技術和理論上過硬,能夠真正解決問題,所以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必須要實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2.相應的實訓設備不齊全

實踐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技能,它需要專業的設備、專業的老師指導。目前有些中職院校由于資金壓力,沒有重視對實訓設備的投入,要么設備不全,要么設備過時。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是一門技術學科,在社會生產實際應用中的技術和設備遠遠要比教學實踐所用設備要復雜,技術操作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單憑講解是無法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應用的。

3.教學內容不先進

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在日常生產實際中,機電技術和其設備都在不斷改進。而有些院校因為各種原因,在教學內容上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就不能適應技術發展對就業者的要求。學生本身要在學校呆幾年,對于社會實際所需的技術和設備本來就比較陌生,在教育中如果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對于學生的學習是沒有效率的。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安排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學,強調的是學習和工作的共贏,目前較多的是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基礎上,如何培養人才,讓培養的人才適應企業的需要,真正體現學有所用、所學會用。明確這個目標,還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目前一般的學制為三年,如何利用好這三年的時間,培養真正的人才,就需要相關專業老師一起合力安排。分階段,有計劃、有目標的教學和學習是一種好方法。在工學結合模式指導下,可以將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學習分為五個階段:學校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學校專業技能學習—企業實訓—學校綜合能力的培養—企業實習。

第一階段,學習基礎理論知識

這一階段一般安排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年。任何一門課程都離不開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實際操作性雖然很強,但是也應該對此有一個整體上的認識。讓學生基本明白自己要學的是什么,涉及哪些領域,以及將來要從事的工作性質等等,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理論基礎。對此學校在本校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可以邀請合作企業的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專題演講,專業人員的講解課以更直觀地讓學生了解機電技術應用在工作中的情況,還可以激勵學生對以后的學習有了目標,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第二階段,學習專業技能

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看重的是技能的培養,學生通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后,對機電技術有了整體的認識,對自己的學習重點也有了規劃。然后通過專業技能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機電技術的實用性。這一階段的學習還包括了一些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實際操作課。專業課可以與實踐操作課交叉進行,或者是同時進行。此外,實際操作課也可以選擇到合作企業內進行。利用企業專業技術和設備,以彌補學校資源的不足。

第三階段,企業實訓

由于學校資源有限,學生通過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學習后,必須要在實際生產實訓中練習,才能鞏固所學、所用。借助企業的實訓基地,將教學、學習、實際操作為一體,達到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目的。這一階段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鉆研,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第四階段,綜合能力的培養

通過基礎的學習和在企業內的實訓,學生在這一階段對機電技術已經有了更全面的掌握。學生在回到學校后,可以參加專業資格證的考試,有些學校還有相關的學習競賽,這一階段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校內比賽和考試。這些是學生走出校門前必須經歷的,通過比賽和考試,能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知識應用能力,可以查漏補缺,進行鞏固學習,這也是很多院校對畢業生的硬性要求。

第五階段,企業實習

這一階段是學生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初級階段,通過系統學習和實踐之后,真正地應用到工作崗位上。脫離了學校教學管理模式,學生要學會適應崗位、適應企業。校外階段讓學生真實、零距離地體會了職場工作的情景,縮短了與社會的心理距離,有助于樹立健康的職業道德觀。學生接受更多的企業管理,在工作中實習生都有師傅帶領,以便學生更快地投入到工作狀態中。實習生作為企業后備人才庫,為企業后繼發展提供支持,也為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依據。通過實習,提高學生和企業的雙向匹配性。

三、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實行工學結合的意義

1.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

通過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機電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老師的實踐教學和自己親自動手做相結合,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并且可以將書本的理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學生通過實踐獲得了更多的專業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能很好地適應崗位的發展,適應企業的需要。在實踐中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所學的是有用處的。

2.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效益

首先,通過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從而促進學校的有序發展。一個學校健康有序的發展離不開生源,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為學生學習和以后的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提升學校的辦學效益,得到學生的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其次,在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下,教師也可以更多地參與實踐,不斷提升自己。教師常年在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去自我學習和提升,很難適應將來的教育。工學結合的模式下,教師會不斷注重自我學習,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學習最先進的理論知識,了解行業發展,這樣在教學中才能解決學生的疑問,才能提升自己。

3.保證了企業的人才需求

篇2

【關鍵詞】大學英語 英語教學 工學結合 應用策略

【Abstract】University English 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not only the main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knowledge and skills for students, 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far?鄄reaching impact to their career and long?鄄term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Work?鄄ntegrated Learning Teaching Mode which conforms to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situation much more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English; English teaching; Work?鄄integrated Learning; application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110-01

一、工學結合簡介

工學結合最早始于英國桑德蘭得技術學院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成形于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后來為了凸顯工學集合的基本特征,由世界合作教育協會于2000年改稱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Work?鄄integrated Learning),即“工學結合”。其核心理念為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當中,即: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參加實際工作結合在一起,使他們能學到課堂中學不到的東西,并接受一定的職業訓練,取得一定的工作經歷,從而順利地進入職業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發展。[1]

二、大學英語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精心選取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源泉和途徑。根據英語語言交際性能的本質,英語教學的實質應為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的大學英語教材的編排以《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為標準,在“體現高職特色,突出專業型、實用性及實效性”的基礎之上,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指導原則,難易適中,并關聯實際工作操作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切實以培養學生實際的語言運用技能為主。[2]此外,在實際的大學英語教學中,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采用的是通用教材,難以適合各自的教學實際,不利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因此,大學英語教材的選取和編排一定要按照自身教學實際,并考慮到工學結合的需要進行。

(二)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學生習得語言技能,進行語言操練和實踐的主要陣地,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至關重要。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將學生作為被動知識接受者的“一言堂”和“滿堂灌”傳統教學方式已不再適合,優化后課堂教學應以真實的職業體驗為情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主體。首先,教學場所開放化。不能再局限于教室,可以在車間、企業、酒店等職業場所,使學生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進一步感知和操練英語。以機電專業為例,可以讓學生置身于車間,親身體驗車、磨加工和返工、組裝等生產程序,并在體驗的過程中掌握實際的英語用語。其次,教學方法多樣化。徹底摒棄說教式教學,轉而采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和興趣的項目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

(三)充裕師資力量。充裕的師資設備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實現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有效化的重要保證。教學目的的實現與教學設施和資源的配備、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教學的方法和手段等都息息相關。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與“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為教而教”的傳統教學不同,其目的在于培養具有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復合型、技能型專業人才,因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職責不再局限于“傳道、授業、解惑”,而是要善于組織,突出實用,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為重點。因此,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及教學目的的實現,要配備以充裕的師資力量,建立起師德過硬、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型”教師隊伍,用以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確保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面發展。

(四)完善評價體系。科學合理的評價是對教學過程的總結和升華,完善的評價體系可以使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走上可持續化發展之路。工學結合模式是訂單培養、工學交替、項目驅動、校企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因此,其評價體系應具有社會開放性的特點,即應由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輔而成。形成性評價在于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學習能力、操作技能、學習效果等,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性,學習方法和資源的有效性、合理性,動手能力、操作程度的熟練性,日常學習內容和作業的完成情況,參與實踐的數量和質量等。而且,其比例要占到學生總成績的60%以上,一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二來有利于克服學生“平時不努力,考前抱佛腳”的臨時突擊現象。

三、結論

要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用精選的教材去灌溉,優化的課堂去實踐,充裕的師資去保證,完善的考核去升華。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不但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知識,而且還能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提高英語實用技能和自身專業素質,從而實現“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成為符合社會和時代需求的技能型、復合型現代化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會計;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實施工學結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特色。高等職業教育既具有高教屬性又具有職教屬性,而且更注重職教屬性。教育部在職業教育有關文章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

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高職教育的會計教學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會計教學。如何在會計專業課程中很好地實行工學結合,是高職會計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對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財政部重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必然會推動會計教學改革,而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因此,探索建立符合高職會計專業目標特色的、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會計專業所需知識和技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已成為高職會計專業的當務之急和核心任務。

一、 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通過對會計職業崗位群和職業能力進行分析,按照“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要求,將本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于中小企業的各會計崗位專門人才。即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會計和計算機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運用會計流程、處理經濟業務、計算各種成本、操作電算化系統、進行財務報表分析,能夠勝任中小企業各會計崗位工作,具有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電算化專門人才。而將高職會計專業的崗位定位為:各類中小型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及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納稅申報等相關工作崗位;基層服務行業會計、出納等崗位。

二、工學結合下,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作用

1、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能快速提高學生會計業務處理技能。

“工學結合”教學應該在一體化的教學實習場地對學生進行一體化的教學活動,重點強調老師講授的課程,示范的操作,與學生動手的訓練一起完成,通過現場示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突出了立體感,使課堂變得鮮活起來。

2、快速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提升教師素質。

“工學結合”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有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成為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所以教師在授課之前,就應該有相關會計崗位或工作的體驗,并且能根據崗位業務知識的特點,編寫“工學結合”的教案。而且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課程的實際內容,運用不同的課程講授方法和實踐技能的操作方法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工學結合”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

3、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優勢。

“工學結合”教學的開展,明顯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使學生更加了解企業,明確企業的組織機構和日常運行。尤其會計專業,在所能見到的招聘信息中往往都有實踐經驗要求。其實,對實踐經驗的要求,無非是要求錄用的員工到單位就可以動手去做所屬崗位的工作,遇到一些實際問題可以依據自己的判斷加以解決。而“工學結合”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就是對實踐業務的處理,這樣的學生必將更加適合企業的需求,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適合社會和市場需要的人才,一方面會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另一方面,會擴大學校在某個地域或全國的影響,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促進學校的發展。

三、工學結合下,改革高職會計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1、轉變教學觀念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加快專業改革與建設;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2、改革教學管理

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機構和教師團隊;將指導工學結合教學納入教學任務和工作量之中;建立工學結合的課程評價和考核機制;實施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等。

3、加快教材建設

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工學結合的崗位實訓教材,以滿足學生的需要。

4、建立工學基地

建立與專業崗位相適應的校內仿真實訓室;建立長期合作、利益相關、數量適當的工學合作企業。

四、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

1、修訂教學計劃。

會計專業教學計劃即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會計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指南,要形成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計劃的制定流程。為此,在制定會計人才培養方案中,一是以國家高職高策為指南,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定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2、改革教學模式 。

充分借鑒國內外職業教育高職教學模式,結合會計職業崗位對培養對象的要求,構建“三段遞進、崗證結合、螺旋上升”型模塊式課程體系,從整體上構建高職會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把理論、實習、實訓整合為一個有機的系統,遵循從基礎到專業,從單項到綜合,關鍵技術反復強化的教學規律,統籌安排理論、實驗、實訓的各個環節。把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理論學習階段,工學交替階段,頂崗實習階段。

3、改革教學內容 。

高職會計的教學內容要真正體現會計復合性人才的“綜合適應力+核心專業競爭力+實踐操作動手力+關鍵崗位競爭力+專業特質表現力”。

4、改革教學方法 。

教學方法既要堅持傳統與繼承,又要開拓與創新,在教學中要引入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理念,適應高職會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與手段,充分開展項目導向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研究性討論法、案例教學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等。全面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設系列化的會計核心課程多媒體課件庫、視頻信息庫、網上試題庫,努力提高特色會計專業教學效率,提升教育質量。

5、培養教學隊伍 。

對于教師,只有把握專業培養目標,達到教學內容與自身素質的雙重協調,才能使專業教學創新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只在會計專業上有熟練的專業動手能力,教學上有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從觀念到行為的新型教師團隊。教學上體現為有用而教,教有所效,緊緊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形成培養合力。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工學結合 實訓基地 “零距離”就業“三贏”

為了落實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關于“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的精神,改善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提高學生的理論基礎和實際動手能力,經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與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協商,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探討,并在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教學實訓基地。

“廣東好幫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基本依據,堅持工學結合的培養途徑,以能力為本位、以工作過程為主線,構建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的教育作用,將學生個人目標、企業需求和學校教育目標三者有機結合,“把教室搬到生產車間”里去,讓“專業入企業”,著力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意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現代管理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形成規范做事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換,結合生產實際培養“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與讓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分散式管理的實習教學模式相比較具有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一致、實習目的明確、便于管理、便于考核、便于選拔人才,有利于學生就業的明顯優勢。

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導航影音系統產品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旗下擁有“卡仕達(CASKA)”和“科駿達(KOGND)”兩大品牌,并積極開發新產品,對企業內部進行科學的管理,使自己的得到了大發展,成績的取得,感受到人才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力圖把公司打造成行業人才的高地,職業人的天堂,創中國的博世,建人才的高地。同時也認識到企業與高校進行校企合作并回報社會,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公益事業,是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有益實踐和重要舉措。

一、更新觀念、轉變思想、統一認識,成立專門領導小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采用“工學結合”的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基本依據,堅持工學結合的培養途徑;以能力為本位、以工作過程為主線,構建培養方案。

學校信息工程學院和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中心組成專門領導小組,由徐麗香(學校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和陳展甘(廣東好幫手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中心總監)為組長,朱勇萍、吳銳、武敏君、張艷艷為成員組成,探討人才培養目標,分析企業所需的人才類型和崗位,建立人才培養體系。

二、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

確定以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面向汽車導航與影音系統制造行業,從事生產過程中的管理、質量檢測、產品售后服務(維修)、安裝、SMT、產品銷售和產品的研發等崗位的高技能人才為培養目標;根據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研究,來制定培養教學計劃,分析企業所需的人才類型和對應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以此確定核心課程、職業關鍵能力,將滿足企業的工作需求作為課程設置和開發的出發點,使學生基本達到“零距離”上崗。

教學采用集中培訓一個月再到崗位頂崗實習進行。先由企業工程師、企業管理人員和學校老師在實習基地訓練,主要內容是企業對員工紀律、心態的要求和工作崗位的理論和實踐要求,再到崗位頂崗實習一個月,形成規范做事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換。

三、落實實踐基地場所,購買儀器設備

根據培養目標,建設了面積達380平方米,擁有一個三條生產線的車間、一個多媒體教室、一個企業文化活動室、一個企業文化長廊室和一間辦公室的實踐基地。

其中,生產車間是以企業生產過程(除SMT車間外)進行建設的,包括半制品車間檢測的5個工位、安裝車間的11個工位、檢測車間的16個工位、維修組的16個工位,基本覆蓋了生產一線的主要崗位,學校投入30萬元購置了3條流水線、常用工具、常用的儀器儀表、多媒體教學系統等設備,把生產的現場作為教學的課堂,在現場講解實際操作和解決疑難問題,由企業提供工藝標準、技術人員、和原材料,由學生直接生產操作,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班組意識、成本意識、團隊意識。

四、共同進行課程開發

課程開發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開發的課程具備企業生產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如《車載影音與GPS導航系統與系統原理與維修》分為五個模塊,即產品功能與操作、產品結構與拆裝、電路基本工作原理、產品維修技術、產品安裝與調試,以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礎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做到教室、生產車間相結合。

五、培養“雙師型”教師

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大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力度,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企業聚集著一大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市場需求,新工藝、新技術,正是通過他們聰明的大腦、靈巧的雙手才轉化為新產品。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2009年8月,學校派出朱勇萍老師到企業進行半年的實習,全面了解公司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產品售后服務工作的任務和要求,先后到生產制造部的SMT車間、半制品車間、安裝車間、老化車間、檢測車間、包裝車間和客服部的維修車間實習和鍛煉,基本覆蓋了生產一線的主要崗位,通過學習和鍛煉,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明確了崗位的具體要求,為制定教學計劃和課程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企業利用這一基地為員工的培養、能力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企業的競爭主要是人才和知識的競爭,人才和知識是企業發展的真正動力,通過對員工的繼續教育、繼續學習、繼續培訓、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素質,讓好幫手的員工在大學校、大熔爐、大舞臺中提升幸福指數、持續激發潛能、提高人生價值。同時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使企業進入良性循環,成為知識型企業、創造型企業。使員工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價值觀達到認同,讓員工為自己的企業感到驕傲,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同企業生存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與企業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

七、教學改革結碩果

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經過2個月的實習,學生不但掌握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體會了企業文化、掌握崗位要求、培養了團體合作精神、清晰了自己的人生規劃,為自己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積累寶貴的經驗。實習結束時,公司舉行了人才招聘會,提供了研發、檢測、質量管理、維修、售后服務、銷售等70個技術崗位給47名學生進行選擇,經雙向選擇,有26名同學與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企業第一時間里選拔到了自己滿意的人才,真正實現“企業、學校、學生”三贏的局面。

八、教學改革的關鍵

尋求合作企業是比較難的,只有滿足基本條件,才能較好的實施教學計劃。

1.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和社會責任上能達成一致,學生個人目標、企業需求和學校教育目標三者有機結合,真正能實現“企業、學校、學生”三贏的局面,合作才有良好的基礎,否則合作難以實現。

2.企業最好是高科技企業,有自己開發的產品,有完善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對人才有較高的要求。

3.企業有比較好的硬件基礎,能安排學生的實習崗位和住宿等條件。

4.除了企業領導高度認可外,企業員工和實訓指導老師能積極配合。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企業發展的不斷提升和人才需求,企業越來越認識到,人才對企業的重要作用,工學結合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3]姜大源.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考.

篇5

【關鍵詞】工程造價 工學結合 高校教學

一、當前“工學結合”模式現狀分析

(一)國際“工學結合”發展歷史與現狀。

“工學結合”模式最早是由英國提出,在二十世紀初期,作為工學結合規模最大的美國東北大學主持召開的“美國合作教育大會”上指出:將學習理論知識、職業技能訓練和實際工作經歷相結合,實現工作與學習的結合的教育方法。由此,工學結合的理念在世界教學模式盛行開來。在英美等發達國家,“工學結合”作為一個專門的部門來發展研究,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二十年來美國先后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上的財政資助次數多達17次,兩億多美元,而相關的實行“工學結合”模式的學校由50多所迅速增加到1000多所。可以看出外國在“工學結合”模式上的發展已經相當穩健。

(二)我國“工學結合”模式發展現狀。

應我國工業發展的需要,“工學結合”模式是我國當前所推行的教育模式的重點,在《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建立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之中,以“校企合作”為辦學基礎結合“工學模式”的教學方式培養現代人才,當前我國的“工學結合”模式雖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還處于初步階段,其相應的長效機制和運行體制尚未建立。從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方面來看,相比于國外的工程造價發展情況,我國還處于發展階段,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對社會需求現狀、專業人才供求關系等都需要作充分了解,因此,探索“工學結合”與“校企結合”的有機結合是當期我國工程造價專業教學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應用

工程造價專業在教學改革中堅持形成“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指導,依托行業發展”的教學理念,逐步實現校企結合,工學結合和雙爭結合的培養模式,讓教學過程和生產實踐過程相對接,通過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教學和行業需求,培養適應社會的能力型人才。

(一)基于課程教學教材內容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應用。

“師徒結對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應用于高校學生教學的重要方法,在遵循學生職業成長的規律性的同時綜合考慮學生的就業和崗位的需求能力,按照職業基本能力、職業關鍵能力等重新構成課程體系。職業能力應作為課程內容的基本參照,在傳統學科的知識體系下,工作任務、工作內容和方法都是通過具體載體來呈現,而載體的所必須的真實具體,因此課程內容要重在知識與技能的合理綜合。與此同時,教材作為教學特色的知識載體和教學工具,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導向性的決定,當前工程造價類的教材雖然不斷改革,以案例為引導的方法雖是引入知識點的好方法,但是其缺乏綜合性和整體性,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因此,開發適用于“工學結合”下的局有實用導向型的專業特色教材是需要根本解決的問題。

(二)工學結合下教學團隊的建設應用

在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學培養中,教師團隊充當這“工學結合”的踐行者,來源于企業的教師擁有實際的生產、管理經驗,也就是說這些教師從思想、知識、能力上已經擁有了工學結合的特點,所以在知識能力的建設中,教師團隊的質量更是工學結合應用的重要方面,通過特定方式把教師的實際思想、知識能力有機的融入進科學的專業教學和課程建設中,將職業能力需求的職業基本能力真實的反應出來,以構成“師徒結合工學模式”。教學團隊是專業發展的引導者,在工程造價這種實踐性相對較強的專業中教學團隊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工學結合教學的應用,在教學管理中,教學者應該通過分析學生的特點采取相應的適應學生能力的學習方式,通過分層學生的能力來與之相應教學,不管是“一個師傅多個徒弟”還是“一個徒弟多個師傅”在建立現代職業教學下,要積極長遠的眼光來發現培養技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實際工學結合的訓練中,除了以高強度的工作難度和工作量來考驗學生的能力,更要充分利用合作方式,增強團隊的綜合能力,達到個人進步與集體共同進步的良性的工學結合的效果。

三、工程造價專業實施“工學結合”中的問題思考及解決方案

因為工程造價專業工作崗位實踐性相對較強的特點,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建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部分應充分依托各個不同的工作崗位,按照不同經濟區域特點,來創建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其作為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在形成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當前“工學結合”雖在專業實踐教學方面有重大突破進展,但所屬問題依然存在:

第一,雖然大多數學校已經與相應的企業做好了聯系,讓學生到企業中去實訓,但是企業考慮到所屬成本,并未全程參與學院的人才培養,因此學生的“工”變成了走馬觀花,并未落實到學生真正的實踐經驗中。

第二,作為工程造價專業的專設部門指導委員會,因為指導人員并未隨同學生一起參與到實踐工作中,大多成為了行同虛設。而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無法同學生一起跟進工程教學,教師難以到企業中鍛煉與企業的聯系互動不夠。

第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沒有一個完整的機制體系,企業在其中大多只是充當一個提供場地的角色,沒有參與到具體的實踐教學之中,是當前很大的弊病。

以上問題是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的主要詬病,針對工程造價專業出現的這種問題,需要我們進行相應的思考,在此總結一下幾點作為參考建議:

1.對“工學結合”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進行科學的評估預測,針對高校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中取得的成績進行相應的組合與優化,對發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進行可持續性的理性科學思考;于此同時結合市場情況,深入分析研究工程造價專業的教學特征和市場需求,根據相應的人才需求的要素和技能要求,融通工學結合與校企結合的發展培養模式;最后,在管理模式上根據實踐內容分配相應的具體教學任務,以實習企業的性質規模為基礎,充分實現指導與學習的良好溝通,建立穩定互惠的長效實習機制。

2.重視構建優秀素質專業技能的師資團體,調動企業參與“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很明顯,打造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要的是相應的引導者,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將決定著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因此,建設合格的教師隊伍將是充分發揮“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重要基礎,面向社會吸納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到學校任職,同時建立完整的實踐機制促使教師下企業與時俱進,促使“工學結合”的模式持續發展。在企業方面,可以采取美國的“以他方為中心”的理念,具體是分散安排學生為若干小組,實現躬身指導,雖然會增加學校工作,但是對學生的專業技術培養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而實際上將會推動學?!肮W結合”的體制改革,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四、結語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的工程造價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是一項巨大的教育工程,而之后的成功碩果也是巨大的,我們應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努力開創高校實踐教學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吳俊,廖煒. 工程造價專業“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銜接思考[J]. 科技信息,2009,36:124.

篇6

關鍵詞:工學結合目標定位工作流程 工作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近年來,已走出低谷的職業教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勢頭,在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已不再單純停留在對高等學歷的盲目追捧上,具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重視。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方法也要打破以往的傳統模式,有相應的變革、創新。根據社會環境及市場需求變化,培養輸出各類品德優良,具有一定專業技術和動手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是中職學校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途徑。中職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踐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實踐教學是以培養學生運用能力、操作技能為核心的實驗、實訓及實習等相結合的教學活動。除少數在課堂上進行外,主要在校內外實踐基地進行,包括了實驗課、實習、實訓、工作等教學環節。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中職學校實踐教學的深化。什么是工學結合?就是將學校學習與企業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模式,主體是學生,是以就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導的學校教育和以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為主導的企業工作有機結合,并將其貫穿與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之中的一種教學模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更適應中職學校的學生,使其在工學結合過程中其綜合素質與技能都得到長足的發展,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一、學校對中職生培養的目標定位與企業培訓和目標定位要相吻合

有了明確的目標定位才能對中職生工學結合技能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促進學生在德、智、美、勞多方面的整體發展,是為學生今后的長遠發展,為其畢業后能夠再接受繼續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作為企業的培訓主要是針對當前企業急需的生產技能,目標是滿足企業眼前的發展需要。由于出發點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合作培養的過程中,企業的培訓目標與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可能會發生偏離,企業往往要求中職學校不斷增加與本企業發展緊密相關的實用性、針對性的技能教學的份量,而學生在實訓企業結束工作時的考試也往往以企業的技能考評為主。如果完全遵從企業的目標定位,則會造成如果學校長期與一家企業合作,由于受到企業需求的影響,學校無法根據行業整體發展的需要制定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從而影響了學生的遷移力、轉崗能力方面的培養。因此,既要兼顧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又要適應企業培訓的需求。科學的對中職生進行目標定位,是中職生綜合素質和技能得以有效培養的前提條件,中職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以學歷教育為主導的,通過結合學校自有教育資源構建其教學體系,我國中職學校傳統的教學體系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文化基礎教學階段。第二階段專業基礎教學階段,主要是完成專業基礎理論,專業基本技能的教學。第三階段專業教學階段,要完成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在這樣一個教學體系下,中職學校的理論教學與綜合職業技能的教學活動是在兩個不同階段分別完成的,而且人為的將職業技能的教學分成基礎職業技能與綜合職業技能兩個獨立的教學階段,使學生對職業的認識出現割裂?,F在已有很多中職學校對其自身的教學體系進行大膽的探索與改革,我校在這方面就進行了廣泛的嘗試,像機電專業的學生在第一學年里學生邊學習基礎文化課程的同時,就已在實訓基地的工廠進行了實踐操作能力的最初培養,在第二、第三學年進一步加大在企業工作的時間。為提升中職生適應市場的能力,實訓合作的企業也逐漸由本地輻射向外地,一家實訓企業變為多家實訓企業,在工學結合過程中,兼顧中職學校的目標定位與企業的目標定位,突出中職生技能的培養。因為企業的工作培訓是不分階段,中職生所要面對的就是一個真實復雜的工作任務,中職生在很好地完成了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既學會了熟練的應用單項的技能,還學會了綜合運應一系列相關的職業技能。中職學校的終極目標就是向社會輸送大量的社會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而企業培訓的終極目標則是為進一步提升一線人員的操作技能,提高生產力。通過與企業靈活多樣的途徑和方式的合作,對中職生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全方位技能培養,從而達到中職學校目標定位與企業目標定位相一致的目的。良性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在很大程度還達到了中職學校與企業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目的,使中職生一入學就接受到企業嚴格的、程序化工作流程的作業管理,企業細致全面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也使中職生對自身的言行有了明確的要求,而企業有了一批批中職生這一新鮮血液的加入,從而煥發出更多的活力。

二、以實際工作流程為基礎,注重方法的講解、引導

篇7

【關鍵詞】高職 物流管理 工學結合 教學基地建設

【文獻編碼】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6

現代物流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其自身的特殊性導致了高職物流專業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物流人才市場需求的脫節,而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是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崗位素質的有效途徑,是職業教育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及加快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根本出路,是新形勢下高職高專物流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進行工學結合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基地建設尤為重要,它是實施高技能物流人才培養的物質保證,是工學結合模式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對促進高職物流專業的發展及提升學校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應堅持的原則

(一)實踐操作為主、課程學習為輔的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面向實際,其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各專業培養操作性及應用性很強的技能型人才,以具體的職業為導向,不以學科理論為導向。現代物流專業本身具有的實用性、可操作性等特征,要求各高校必須用以實踐為主、課程學習為輔的工學結合方式來指導這一專業教學。從教育本身來說,實踐對于我們理解專業理論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學校傳授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必須根據實踐的需要來設置,對實踐操作本身的認識也要通過實踐來加深和完善。只有通過實踐鍛煉,才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地掌握技能。堅持實踐操作為主、課程學習為輔的原則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實施工學結合模式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二)共贏互利的原則

在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模式中企業是關鍵,尤其是高職的物流實訓基地建設,其主動權在企業而不是學校,因此,應充分利用企業的利益點來設計合作模式。共贏互利是校企長久合作的前提和基礎,高校和企業雙方應本著共贏互利的原則,通過合同形式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把學校的物流人才培養任務與企業的發展及利益捆綁在一起,這樣才能保障工學結合教育平臺見實效。高職院校獲得了物流企業的資金、設備、實踐技能等硬件設施及技術人才方面的支持;企業通過參與高職物流專業的決策、計劃、組織和管理等工作從而分享一些利益,并利用高校資源來進行員工回爐再培訓,還可利用高校的科研優勢進行研發。不僅如此,在實習期間還應根據學生對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或成本費用來進行利益靈活分配,同時學校還應注意避免學生泄漏商業秘密的問題。總之,應盡可能地考慮企業的利益。

(三)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

面臨一個需求型經濟的時代,市場需求決定高職院校的課程安排和物流專業方向的選擇。高職院校應以“為社會提供大量從事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等的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只有在調查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才能保證“零距離”就業。各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的開展應以市場為導向,適應市場乃至變化了的市場的需求,以此來調整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基地的建設也應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市場化運作。教學基地的建設只靠學校單方投入遠遠不夠,資金、設備、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決定了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學校、企業、協會等多方主體的作用,以利益為前提,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 形成多模式、多特色的建設思路,保證教學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的方案

(一)建立校內實驗室及實訓室,完成理論及實訓教學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建立校內技能培訓實驗室。即建立“物流系統仿真模擬實訓中心”、“物流實驗室”,購買一些關于物流業務與工作流程的虛擬仿真模擬軟件,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系統仿真模擬實訓、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操作實訓以及物流設施設備的認知等實訓,以此來完成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學校還可以建立物流教育網站,通過實驗室進行現代化的遠程教學,以增加生源和收益。二是建立物流設施設備實訓室。即購置一些簡單的硬件配套設施,主要目的是承擔部分物流實訓教學任務,增強直觀生動性。

然而,考慮到各高校都建有自己的物流實驗室和物流設施設備實訓室不太現實,各省市相關高??梢栽谑∈屑壍奈锪鲄f會或高等教育相關行政部門的協調下,只在一兩所高校建設設備齊全的能提供學生實踐的時間和空間的實驗室,其他高校需要時可以到這些高校借用?;蛘吒咝Vg合作分別負責購買物流企業不同崗位群、不同環節、物流專業不同方向的設施或模擬軟件,然后各高校之間再進行設備資源的相互使用,這樣既避免了重復建設,節約了資源,也可以實現資源共享,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再者也可以跟企業合作,學校出地,企業出錢和管理人員,按照投入多少以股份制形式共同分配利益。

(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完成見習及實習任務

校外物流實訓基地又分為校外物流見習基地及校外實習基地。校外物流見習基地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參觀的場所。通常由老師帶隊引領學生去物流企業參觀,通過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了解物流行業或物流企業的基本面貌,對物流有個感性的認識。只要組織有序,見習過程對企業運轉沒有太大影響,因此,發展見習基地的難度較小。對這類基地的規模等要求不高,但應具有廣泛性,且應有足夠的數量。校外物流實習基地可以彌補在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室不能完成全部實訓項目的不足,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物流環境及崗位,讓學生頂崗實習,實現職業人身份的完全轉變,不僅對其專業技能提高有所幫助,還對其自身軟實力的提升有很大作用。通過在企業真實環境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對物流實習基地的要求相比較嚴格一些,必須優先選擇大中型物流企業以及大中型工商企業的物流職能部門,這類企業能夠給學生提供穩定的物流管理或操作機會,鍛煉學生的效果要比小型企業顯著。

三、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支撐體系的建立

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還需要一定的體系來支撐,以保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順利運行。本文主要從教學基地工學結合教師結構、管理體制及保障體系三個方面來建立和完善工學結合教學基地的支撐體系,以保證實訓基地的正常運轉。

(一)優化教學基地工學結合教師結構

教師是教學基地的核心靈魂,其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高校物流專業的教學質量,因此,可采用校企互聘互派的方式,優化教師結構。即堅持學校教師“走出去”,跟學生一起到實習基地實踐,了解企業的工作實景和實例并引入課堂教學;堅持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彌補校內教師經驗和實踐的不足;鼓勵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承擔物流課題研究,共同研發新技術;改變傳統的學術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符合現代物流專業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二)完善教學基地工學結合管理體制

由于物流專業大多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模式,利益分配及管理極其復雜和混亂,因此,應重視管理體制問題??捎尚扔匈Y格的專業教師與合作企業的管理人員組成物流專業管理委員會,針對學生在“理論學習―見習―實訓―實習”的整個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因素,從多方面進行研究探索,嘗試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形成管理制度文件。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物流專業的知識能力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技能考核標準及考核方法、協調管理校內外實訓基地、指導推薦畢業生就業等內容作出明確的條文規定。

(三)建立多方力量的保障體系

在進行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師資、技術等問題,因此,必須整合政府、企業、學校、學生、家長、校友等多方力量,來尋求支持與幫助,共同推動和保障校企合作型工學結合的物流教學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地方政府應重視高??蒲谐晒a業化,出臺一些措施,激勵企業支援高校專業建設。地方政府在制定物流產業優惠政策時,可將企業是否參與高校專業建設作為一項附加的評估條件。企業應有長遠的目光和打算,承擔起物流實踐基地的教學功能,在場所、人員、經費等方面實施配套安排。高??啥ㄆ谂e辦學術討論會議等活動,邀請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參加,以增進三方之間的信任;可以聘請企業領導層擔任實踐基地顧問、兼職教授等職位,以獲取企業領導的支持;同時應盡量考慮企業的利益。學生和家長應轉變觀念,接受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各校友也可盡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之余投資建設教學基地或幫忙介紹實習企業。

總之,工學結合模式是物流管理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物流崗位素質員工的重要途徑,教學基地建設又是實施工學結合模式的關鍵的物質準備。在現代物流工學結合教學基地建設布局中,切不可忽視企業在物流專業建設中的作用,高校應整合多方力量及資源,擴大教學基地的功能與內涵,提高教學基地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于曉勝.物流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應解決的問題研究[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4)

[2]孫衛華.關于高校物流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物流教育,2010(11)

[3]劉何.面向需求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8)

[4]郭麗穎.關于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及實踐的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5)

[5]邊傳周.搭建校企合作發展聯盟平臺,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J].高等農業教育,2009(4)

[6]高冰蕊.高職物流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

【基金項目】新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課題(2008A035)

篇8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教學質量監控 薄弱點

一、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由來

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提高高等學校教育對社會需求的適應能力。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國桑得蘭德技術學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開始實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英國出現三明治教育模式以后的第3年,也就是1906年,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開始實施與英國基本相同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并稱之為“合作教育”。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協會在美國成立,總部設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東北大學,協會成員來自40多個國家,每年召開一次國際性會議,影響越來越大。目前,發達國家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發展的重點是跨國安排學生的工作實踐,以達到教育國際化的目的。2000年協會理事會經討論決定,將合作教育改為“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以進一步從名稱上凸顯工學結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

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際的理念及意義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之所以能持續百年經久不衰,主要歸功于它切合實際的理念,那就是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學生經歷數年寒窗苦讀,除了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實現社會價值外,更重要的是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從事一份理想而稱職的工作。大學校園里的理論知識固然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但社會實踐能力更是他們所需要的,為此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突破以往傳統、單一教學模式的理念,給學生帶來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1.有助于理論聯系實際。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從而加深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識,在實際操作中驗證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從而避免走彎路。

2.促進學習主動性。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明白理論學習與實踐工作兩者之間的關聯,當實踐工作中認知到自身知識匱乏時便會自覺提高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提高社交能力。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促使學生走出校園的象牙塔,與社會一線工作者接觸,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提高與人之間的溝通協調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4.有利于能力自測。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通過參加實際工作來考察自己能力的機會,更為學生提供了提高適應環境能力的機會。學生們在實際工作崗位上接受職業指導、接受職業訓練,了解到與自己今后職業有關的各種信息,開闊知識面,擴大眼界,對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有比較清楚的認知。

5.有助于勤工儉學。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為家庭貧困的學生提供在校期間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的機會,提前進入社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6.有助于調整學生心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經受種種磨煉,從而心智會變得更加堅強成熟。

7.為就業提供籌碼。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就業時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及優勢,從而提高高職院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

三、工學結合教學質量監控的薄弱點及成因分析

工學結合因其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實際需求,被當前高職教育領域作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倡導和推進的一項重大理念變革。目前各高職院校在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方面均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在工學結合教學質量監控方面存在著一定的薄弱環節,現將具體成因分析如下。

1.學校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宣傳及推廣力度較小,學生對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概念理解較模糊,導致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流于形式。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由來、形式、目的、意義等內容沒有進行及時、大范圍的推廣宣傳,廣大學生對工學結合的目的及形式理解較模糊,沒有意識到工學結合的意義和重要性,為此,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存在著敷衍及形式化的現象,“工”與“學”沒有徹底結合,工學結合教學質量監控及評價體系受到制約,導致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流于形式,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2.學校對工學結合教學質量監控制度的制定沒有因地制宜,導致監控制度缺乏實用性,影響對評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工作。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沒有真正做到與企業的“工學結合”,制定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沒有結合實際,更沒從學生實際需要改善的方面作為出發點,導致制度缺乏實用性。監控制度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使監控結果和數據缺乏科學的管理,進而影響對評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處理工作,無法確保工學結合教學質量的監控評價和管理工作有理可尋,有章可辦,有據可依。

篇9

論文關鍵詞:單片機;教學改革;工學結合

一、單片機技術教學發展概述

單片機技術是現代電子工程領域一門迅速發展的技術,應用于各種嵌入式系統中。單片機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電子工業的發展,無論在教育界還是在產業界,單片機技術的推廣仍然是一個熱點。建立開放式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單片機實驗室應實行開放式管理,在不影響正常實驗教學任務的前提下,面向全校學生,在課余時間向學生提供實驗所需要的場所、儀器設備等。開放范圍除了實驗開放項目、課程設計外,也包括學生興趣愛好、第二課堂活動、創新活動等。開放性實驗管理模式是在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的同時,貫徹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培養的教學原則,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目前,各個高校都建立了單片機實驗室,但是很多學校的實驗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就我院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實驗場地和時間不足。學生除了上實驗課外,平時難得有機會實踐;(二)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室所配備的實驗箱只能滿足驗證性實驗的要求。由于實驗箱是成品,學生很難參與到其中的細節設計中去,學生的實踐能力很難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也很難建立起單片機系統開發的整體概念。并且,這種實驗設備的配置方式局限了實驗項目數量,還存在設備維護工作量大的現實問題;(三)由于實驗設備僅適用于某一系列的單片機,若開設新的單片機課程,則需要重新配置實驗設備,增加了學校的投入。

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實驗內容不應與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實驗教學內容相重復,應屬于課程教學內容的拓展性實驗;還要注意綜合性和針對性,強化基礎,拓寬知識覆蓋面,注重培養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根據科技的發展及其實際應用,結合實際工作,加強對學生科學研究思維和建立工程概念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開放性實驗的組織中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要全方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式學習方式。在實驗方案設計、操作、實驗結果的分析處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布置任務、講解及指導等要點到為止,留有余地,給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獨立分析、獨立解決問題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改革中單片機教學內容和方法

(一)教材的改革

傳統的單片機課程教材一般是以單片機的結構和各模塊的使用為核心進行編寫的。這樣的教材詳細的解析了單片機的結構和各種功能,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單片機的理論知識。但是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講這樣的教材是不合適的。結合項目化課程改革,單片機課程的教材必須進行改進,以工作任務為主線,有機的組織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學習。新教材應該擯棄原來的章節概念,代之以一個個項目和模塊,將整個理論體系進行有機的、覆蓋性的分解后融入項目和模塊的實現過程中。在每一個項目或模塊的編寫中,應勾勒出本項目所涉及的理論基礎,以方便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論準備。同時要給學生提出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使得學生在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擁有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空間,方便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提高自己。所有的項目應該秉承由簡入深的原則,通過漸進的學習逐步的提高和完善學生的知識面。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都是按照單片機的結構體系來授課的,存在很多問題。如單片機系統結構抽象,指令功能多,程序編寫困難等,使學生入門學習望而生畏,嚴重挫傷了學習興趣和熱情。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引入了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第一次課的緒論中,除了簡要列舉大量圖文并茂的應用案例外,還把“新穎60秒LED旋轉電子鐘”、“高精度程控函數信號發生器”等作品的實物,帶進教室,并簡要介紹它們的工作原理及應用,創建一個“學習《單片機原理及應用》不但有用而且有趣”的情景,從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轉貼于

壓力是最大的動力。此處的壓力有多層含義:1、責任感的壓力,學好《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是工業技術改造和經濟建設的需要,是我們青年人的責任;2、就業的壓力,學好該課程是就業的需要,掌握單片機技術,可以大大拓展就業機會;3、考核的壓力,即學期末每個同學除了常規的筆試、實驗和平時作業外,還有一個5000字以上獨立完成的“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短學期要完成“新穎60秒LED旋轉電子鐘”或“高精度程控函數信號發生器”等課程設計。以項目任務為教學單元,打破原有界限,不管硬件結構、指令、編程的先后順序,將各部份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為了完成一個項目任務抽取每個部份的不同知識點,加以組合,完成第一個項目任務就能清楚單片機的開發過程,完成第二、三個項目任務,就能自已模仿性地編出自已的程序,使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成功地完成基礎上任務的過程。當所有項目任務全部完成,知識點就全學完了。即便只完成部份項目任務,也可以去做一些程序了——事實并沒有必要學完全部知識才可以去做開發的。

選取大量直接來自于工程實際,自己親自實踐過的應用案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利用網絡開展自主學習:為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優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把課程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師精心制作的教學課件等教學資源上網供學生自學,并利用電子郵件、系網站的交流園地與學生進行課外交流,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溝通渠道與環境。不斷根據企業需要來調整教學大綱:單片機技術在不斷發展,其應用也在不斷的變革,市場的需求就是企業的需求,也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需求,為此我們要根據這些變化的需求來調整教學大綱,培養具有企業需求的技能學生,提高學生的就業技能。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教學注重知識和理論的學習,考核以期末閉卷理論考核為主。高職教育在保證新知識傳授和理論系統性的同時,特別強調職業技能的訓練,考核的內容和方式要“以能力的考核為中心”作相應改革。這就是能力與知識、操作與理論并重的考核模式。因此,在傳統的期末閉卷筆試考核基礎上,我們增加了“操作考核”的項目,并且將學生的課外小制作也納入平時成績。

三、開設大型綜合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大型綜合的設計實驗需要在學生完成基礎實驗之后視學生掌握程度而開設,這個環節在整個單片機教學中非常重要,只有經過完整的項目訓練,學生才會建立起完整的系統的概念。學生需要根據設計任務書上的要求(包括軟硬件的資源配置、實驗要求達到的效果)進行設計實驗。這樣的訓練可以將科技方法的訓練、機電綜合設計、創新設計及畢業設計等實踐內容融合到大型綜合設計實驗項目中,使原來分散的小規模設計和訓練集成為一個大型的系統設計項目,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在單片機實驗開發的基礎上,在學生參與下開發一些應用板,組成機電一體化的實驗平臺,如我院已經開發出的步進電機的單片機控制實驗平臺。這些訓練可以使學生更加熟悉單片機的組成、工作原理、程序開發、系統的擴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積累自己實踐的經驗,增強工程意識,為將來順利進入實際的工程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還可以建立新的元器件模型。對于MCS-51系列單片機而言,Proteus還能夠與Keilc51集成環境實現聯機同步調試。而Keil是德國開發的一個51單片機開發軟件平臺,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最重要的單片機開發平臺。它的界面簡單,操作容易。Keil的uVision2可以進行純粹的軟件仿真,也可以利用硬件仿真器,搭接上單片機硬件電路,在仿真器中載入項目程序后進行實時仿真。此外,還可以使用KeilMonitor-51在不需要額外硬件仿真器的條件下,搭接單片機硬件系統對項目程序進行實時仿真。uVision調試器的調試功能也很豐富,具有常規源極調試、符號特性調試、歷史跟蹤,代碼覆蓋,復雜斷點等功能。構建虛擬實驗室主要是利用Proteus進行硬件電路的設計,用Keil進行軟件設計。硬件電路的設計主要有兩個方面:系統擴展(包括ROM、RAM、I/O口、定時器等功能單元的擴展)和系統的配置(即根據系統的要求進行外圍設備的配置,如鍵盤、顯示器、A/D轉換器、D/A轉換器、打印機等的接口電路的設計),通過該軟件的使用,可以使學生掌握硬件電路的設計方法。軟件設計主要是應用程序的編制、調試,使學生掌握軟件開發的步驟、方法和技巧。而軟硬件的設計完成之后,還需要進行系統的總調,將這兩大執行環境組合起來構成聯合的仿真系統,其中,KEIL作為軟件的調試界面,而Proteus作為硬件的仿真和調試界面。這樣,就可以像仿真器一樣調試程序了。

篇10

【關鍵詞】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模式;探討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要求高職高專在校學生“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使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較快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崗位需要的實際工作能力”?!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要求高等教育“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與訓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實驗、實訓、實習是三個關鍵環節”。

會計專業是高職院校普遍設置的專業,如何體現會計專業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有效地推行工學結合,是擺在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試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建立會計模擬實訓室,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仿真教學

這是每所設有會計專業的學校都可以做到的。建立與學生規模相當的會計手工操作模擬實訓室與會計電算化實訓室,設置會計模擬教學系統、會計崗位模擬系統、會計業務模擬系統、銀行結算模擬系統、納稅申報模擬系統等,讓會計各崗位的業務都能在會計模擬實訓室中有所體現,并能提供相應的操作模擬訓練。還可以將各環節進行組合,體現不同規模企業的會計業務組合,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的實訓環境。學生可以以會計主管、材料會計、固定資產會計、往來賬會計、成本會計、銷售會計、稅務會計、出納等不同的會計身份進行反復演練,也可以以供應商、采購商、倉庫保管員、企業經理、財政、稅務、銀行、審計等其他不同的身份進行模擬訓練。在校內實訓中,應當將會計手工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相結合,讓學生知道會計手工操作與運用會計軟件進行電算化操作的區別與聯系。可聘請企業會計人員到實訓現場指導,提高仿真實訓的真實性。

二、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會計感性知識教育

根據會計教學的需要,在校外建立必要的會計實訓基地,主要承擔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感性知識教育。在進行會計啟蒙教學之前,可讓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去感受一下會計環境,到企業觀察會計資料,參觀會計工作流程,聽取會計人員對會計工作過程的介紹,使學生對會計工作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學生到校外學訓基地(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一至兩周的短期見習,通過查閱會計資料,參與審計取證等活動增加其感性知識。

三、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校外頂崗實踐

校內會計實訓與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會計感性知識教育,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畢竟只是一種“操練”。為此,學校應當運用各種關系,在校外建立數量較多的校外頂崗實訓基地,為學生的“演習”提供場所。我院在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出了“第一學期打好基礎、二三學期強化專業、第四學期頂崗實踐、第五學期知識拓展、第六學期畢業實習”的人才培養思路,要求會計專業學生在學習《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會計主干課程后,到企業頂崗實踐一個學期,進行會計知識的“演習”。鑒于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在一個企業中安排大批的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頂崗實踐。為此,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就成為開展學生頂崗實踐的關鍵。可以運用校友會的關系,逐步推進校外頂崗實踐基地的建立。同時可采取“兩人頂一崗”的方法,以減少建立校外頂崗實踐基地的壓力。在學生校外頂崗實踐期間,要聘請企業財會人員擔任會計實踐指導師,承擔頂崗學生的指導任務,會計專業教師定期到各個實踐點進行巡回指導,隨時掌握學生頂崗實踐的情況。

四、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進行工學結合的全真會計教學

由于企業的體制與機制問題,要建立滿足學生頂崗實踐需要的校外頂崗實踐基地有相當的難度。為了解決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性教學問題,也可以采用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的辦法。運用學校師資的優勢,組建會計服務機構,承擔記賬、審計之類的業務,為學生提供全真的會計教學。我院會計專業利用擁有6名注冊會計師的優勢,與麗水某會計師事務所掛鉤,成立了會計服務部,對外承接審計、驗資、記賬、會計咨詢服務等業務,組織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學生,在會計教師的指導下,直接從事企業會計業務的處理和承擔部分審計基礎工作。至今已為數十家企業提供了會計、審計等方面的服務。建立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既為教師提供了直接從事會計實務的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參與企業會計業務和審計業務處理的機會,又為當地經濟建設提供了服務,還為學生、教師增加了收入。但校內生產型實踐基地所能提供的實踐機會對眾多的會計專業學生而言,仍是僧多粥少,不能完全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全面開展工學結合的需要??梢圆捎靡惶踪Y料幾組學生共用的方式予以解決。

五、抓好畢業實習環節,進行工學結合的就業會計教學

會計專業學生通過前述各類工學結合的會計教學,通常能比較全面地掌握企業會計處理的基礎操作技能,能應對企業日常會計業務的處理,但對于多數學生而言,一旦讓其獨立進行某項會計工作時,仍會感到膽氣不足。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抓好畢業實習環節。我院的基本做法是,在第五學期,通過舉辦就業洽談會、學生推介會、網上自我推薦、家長聯系落實等方式,使大部分即將畢業的會計專業學生在畢業實習前就落實了畢業后的工作單位與工作崗位,使實習單位與將來的工作單位相一致,實習崗位與將來的工作崗位相一致,從而將畢業實習成為工學結合的就業會計教學。經過一個學期的實習,使所學會計知識與所從事的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的磨合,真正達到所學與所干零距離,畢業與就業零過渡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