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協同性

時間:2022-12-14 04:10:00

導語:民商法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協同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商法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協同性

一、民商法的概述

(一)民商法的內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形成,我國的分配方式也由傳統的按勞分配向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轉變,但這也讓市場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諸多經濟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便是把法律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通過合理應用民商法,科學化的解決市場經濟問題。但首先我們應對民商法有深刻的了解與認知。民商法是民法與商法的合稱,其在運用過程中比較重視調節人員的自主性,即通過司法權益,要求市場經濟在開展經濟活動中,應依據生產經營者的個人意愿決定其自身的發展方向與發展內容,在市場經濟管理中消除強制管理狀態。民商法的具體內容表現為這兩個方面。其一,在市場經營生產中,生產經營者在面對諸多的生產經營狀況時,可以依據自身的意愿排除民商法的適用性。其二,民商法在履行其職責時并失去了自身的主動性,這體現在當事人追究法律責任時如未行使自身的訴訟權,民商法無法自行對不正當經營生產情況進行處理,這一方面體現為資產階級提高了發展便利。并且隨著供需不平衡、經濟危機等社會問題的逐步顯露,以平等、自愿作為基礎性原則的民商法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又出臺了經濟法以此來調整我國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經濟關系與市場問題,利用經濟法以宏觀的角度去調整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民商法以微觀的角度去平衡經營主體的關系。(二)民商法的重要意義。法律作為維護社會公平的重要準則,也是社會進步過程中的價值體現。而民商法同樣也具有這樣重要的意義。民商法并不會考慮市場的實際狀況,對于生產經營者也做到賦予每個人一樣的權益和職責,秉承著平等、自愿的基礎法律原則。民商法通過對市場經濟進行微觀調整,為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微觀基礎做出了良好的示范,進而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且民商法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會充分保護生產經營者的權益與自由,為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通過鼓勵生產經營成發展,推動市場經濟的繁榮和社會財富的增多。而經濟法則重視對市場經濟的整體調控,即通過調控整個市場,維護整個社會的共同利益,促進經濟增長。總之,民商法與經濟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互相配合,進而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建立新型社會分配制度打下堅實的法律基礎。

二、民商法價值取向與民商法的關系

(一)民商法價值取向概述。價值取向指的是,面對矛盾時所持的基本價值態度,這種態度取決于主體的價值觀,從法律層次上講,價值觀是指利益的協調。法律上的價值取向有不同層次的含義,價值取向的第一范疇是立法者想要通過立法取得的效果以及立法的目標。價值取向在民法中的體現就在于面對利益沖突時,受主題價值觀的影響,該怎樣對矛盾沖突進行協調。每一部法律的產生都代表著法律制定者所在階級的利益,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階級的物質性,在大體上法律制定過程中的價值取向對整個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在法律上維護法律本身的嚴肅性與公正性。一部法律在產生、立法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應對不同方面的問題,應遵循不同的原則,例如平等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等,法律與具體的法律規范互相制約,從法律所遵循的安全原則、公平交易原則中可以分析出立法者的價值取向。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民商法的價值取也會隨之改變。民商法的法律民商法的價值取向直接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聯系,為人民的生活保駕護航。(二)價值取向對民商法的影響。民法和商法屬于兩種不同部門的法律,民商法是兩種法律的結合,由于兩種法律的立法標準、立法背景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民商法中,有著不同的劃分標準,民商法遵循公平原則,意在協調利益沖突與財產糾紛等。公平原則則也是民商法首要遵循的原則,所謂法律的公平就是指在的其他原則與公平原則出現沖突時,會最先選擇公平原則,同時立法者與裁判者在處理訴訟案件時要注重維護主體的利益,在司法過程中要盡量維護民事主體,維持法律的公平,達到利益平衡的狀態。在實現利益公平的基礎上,民法保護公民的財產安全與人身安全,更加講求人道主義。而商法與民法相比,在處理問題上就顯得更加理智,這是由商法的價值取向決定的,當商法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發生多種原則沖突的情況,商法首先遵循的是效率原則。商法包括民法的多種特性,重點還保護商人的企業、保險、破產、證券等,由于商法與民法的立法目標不同,造成了二者的價值取向存在很大的差異。民商法包含民法與商法兩大法律體系,本質是保證公眾人身與財產安全的主體利益。

三、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價值取向協調

(一)求利價值取向與求義價值取向雙向制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益價值觀念的取向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影響。利己主義、拜金主義隨著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大肆流行。在生活中忽視自身的精神需求,過于重視金錢,同時在一部分地區在建設過程中,過于重視自身經濟發展,而忽視對精神文明的建設,沒有做到兩手抓,量身都有硬的發展要求。因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應把傳統重義價值觀念與重利價值觀念相結合,讓物質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從而推動自身城市發展。(二)個體價值取向與集體價值取向合理兼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西方國家中的個人主義精神也逐漸滲透入我國文化之中。并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個人主義在迅速流行起來,從而致使集體主義被忽視。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使得傳統的按勞分配方式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進而也使得生產經營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過于重視自身的盈利狀況。因此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應重視調整個人價值取向與集體價值取向的關系,讓二者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進而使得生產經營者在發展過程中對于自身利益的促進,從而推動集體利益的發展,促進市場經濟發展。(三)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和諧統一。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打破了我國傳統的一員化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讓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因此在我國市場經濟法發展過程中應做到把一元化發展和多元化發展相結合,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四、民商法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構建的協同性分析

(一)堅持依法治國。和諧社會的構建一直堅持著依法治國的理念,和諧社會的構建旨在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秩序井然的社會環境,理念是一種行為的指導,是人們心中形成定式的一種觀念,法治理念也是社會群眾的價值取向的代表。我國處在快速發展的階段,社會和法律在有些方面會出現一定的矛盾沖突,在處理這種沖突的時候,要從最根本的法律方面進行解決。和諧的概念相對具有模糊性質,即是高于穩定與協調的協同性關系。那么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階段,民商法應當基于輔助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同時保障其法律條例有助于人們所期盼的和諧發展規律,即生活質量上的穩步提升。而在和諧社會的要素中,也同時涉及到人與他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其中公平正義的法制性與民主性都是維系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二)優化資源配置。當前我國處于三個層次的財富分配階段中,社會的經濟發展并不和諧,雖然和諧社會僅為概念性發展策略,但其中的真實含義不容忽視。堅持合理的資源配置,是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保證民商法能夠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力,進而有效的融入到社會實踐之中,滲透到人們生活的環境里。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群體的思想觀念建設,以正面的思想觀念引導民商法的推行。另一方面,要明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性,以政治文明的核心價值觀念引導市場建設,也就是落實民商法的重要過程。進而在以上兩個層面實施經濟發展與政治主導的雙重作用,穩定我國的社會秩序,保證和諧社會的發展觀念明確,并以完善的法律文獻維護和諧社會發展,達到長治久安的良好發展態勢。(三)人與社會和諧發展。和諧社會的總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法律民商法視角來看,社會收入分配調節上相互矛盾,這種矛盾使得民商法與經濟的協調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和諧發展、相互促進、相互轉化以及相互融合,是將民商法與和諧社會發展相互統一的平臺基礎,即以法律平臺制約人與集體的利益關系,并明確一定的促進效應。一方面,集體環境能夠為個人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空間,其健康的發展環境需要依靠集體效應維護。另一方面,集體也產生了對個人發展的限制力,而這樣的限制力并非反面導向,而是要求個人在集體環境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本文通過對民商法價值取向進行分析,進而對民商法價值取向與民商法的關系進行探究,分析了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價值取向協調,從堅持依法治國、優化資源配置、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三個方面分析了民商法價值取向與和諧社會構建的協同性,實現和諧社會中法律、政治、人與人之間價值取向的協調。

參考文獻:

[1]趙萬一.論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及其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J].法學論壇,2003(6):12-21.

[2]劉紅.從公平與效率的角度分析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價值取向[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3):187-188.

[3]周建平.論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價值取向———從公平與效率之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6(33):17-18.

[4]陳衛延.淺析民商法價值取向的異同對我國民商立法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3(1):137-138.

作者:劉啟 單位:中共福建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