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數學學習之以人為本

時間:2022-04-25 02:51:00

導語:小議數學學習之以人為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數學學習之以人為本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著重體現了六個基本理念。進行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學研究,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思考:第一,如何更新我們小學數學教學觀念,包括學習觀和教學觀等。第二,如何改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策略,如討論、探究和激發學生思考的教學策略,以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環境。第三,要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研究。下面我就以上幾點談一談數學教學改革中我是如何“放飛”學生,實現以人為本的個性教學的。

一、“跳出舊框”使之新

新課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在教學中重視拓展學生探究學生的思路,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自主、安全的氣氛中學習,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突出合作、自主。在討論中,每個成員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地發表個人的見解,通過討論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合作,加速知識的同化。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它還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現代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學得主動、生動活潑。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觀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師的腦海和行動中,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其生命之樹才能常青。例如:義務教材“筆算乘法”中的例題:“一個糧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重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教材在給出“25×674=16850(千克)”以后,接著有學生又給出了這樣的算式:“674×25=16850(千克)”,并解釋:從674袋面粉中,每次每袋取1千克并放成一堆,則一堆重674千克,而重復剛才的工作,共可得25堆,要求總重量,故列算式674×25=16850(千克),完全符合情理,而且在學生已經理解整數乘法意義的前提下,又給出這一解法,正是對傳統解題方法的一種突破,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學生就乘法應用題在計算上提供了新的天地,也可以說是一種“松綁”。因此,教材不斷地變革,我們的教學觀念也相應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實踐證明: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觀念不解決,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學方法,使用起來也會“走樣”。

二、“導引曲徑”使之深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年齡與心理原因,思維往往浮于表面,探究的思維容易停留在表面。對此,我圍繞思維目標,指引思維的“曲徑”,這“曲徑”實際上是指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思維指向。教學中,讓學生沿著“曲徑”逐層“探幽”,促其對思維目標的深層感悟。

例如:在《比較分數大小》練習課時,師:在比較分數的大小時,常會遇到哪幾種情形?

大家能分別舉一個例子嗎?

生1: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

生2:同分子的分數相比較。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相比較。

師:大家說得很全面。請大家分別說出這三種類型的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小組討論,指名匯報。)

生4: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分數值大。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較小的分數值大。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要先通分,變成同分母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師:那么,我們是怎樣得到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數,分數單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包含分數單位的個數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數值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小的分數表示平均分的份數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數值就大。

(有部分學生呈似懂非懂態。)

生8: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有同樣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給5個人吃和平均分給6個人吃,當然是分給5個人時每人得到的糖多。

(學生紛紛點頭微笑,教師表揚了生8,并準備進行小結。)

生9:我覺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較,有時也可以先約分,再比較。

生10: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還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數再比較。

(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為之鼓掌。)

師:剛才三位同學提出了比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數的獨特方法,你們覺得這些方法,哪種最簡便?

生11:能約分的,先約分再比較,顯得簡便。

生12:有些分數不能先約分再比較。我認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數再比較,顯得簡便。如和,化成是和,比通分成和,數目顯得小,因此來得簡便。

本課由比較分數大小一個問題,竟激發了學生的多種解題潛能,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開拓,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于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創造性。

三、“開放教學”使之暢

實施開放教學,教師首先要實施情感教育。小學生年齡小,喜歡老師的表揚。教師熱情地肯定、激勵、鼓舞,創設適應的情境,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作為小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激勵的優勢。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有一種比語言更能貼近學生的心理,那就是“目光”。目光包括贊揚的目光,友善的目光,嚴厲的目光及歡樂的目光。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用歡樂的、自信的目光鼓勵學生,會使后進的學生受到更大鼓勵。這種眼神也使他們感到安全,由于師生間感情的溝通,從而創了和諧、寬松的氛圍。

在教學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開展探討活動,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學:計算4+1=?。我在教學的時候,就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學生說我是撥手指1、2、3、4、5數的;有的說我是從4開始,再往下數一個數(4、5);還有的學生是利用數的組成的知識得出4+1=5。我肯定學生的3種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導學生討論: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些比較簡便,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

實施開放教學,教師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于感興趣的事物總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蘊藏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這種問題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對于學生萌發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學生提出的盡管不著邊際的問題,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勢、娓娓的誘導,發自內心的鼓勵性語言,飽含深情的贊許的目光等加以保護。總之,要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使教與學順暢,知與情交融,情與理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