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數學課堂參與意識培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5 10:21:00
導語:學生數學課堂參與意識培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途徑。現在教育理論摒棄在教學中只注重結論不注重過程,要求在數學教學中把得到結論的全部思維過程展現出來,并在這全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不但學到知識而且提高能力。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情況,這就首先要求學生要有參與意識,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這是現代數學教學的趨勢。為此,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應充分讓學生"動"起來。即讓學生的個性表露出來,思維活躍起來,手腳解放出來,這將會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當今中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對老師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教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表現在不制定學習計劃,坐等上課,課前不預習,對老師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或呆坐聽著,上課不得要領,沒聽到門道。凡此種種都是學生沒有真正參與教學過程也就是參與意識差,被動學習。
一、作為數學教師要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組織者、點播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現在的教師不能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者,因嚴守“師道尊嚴”的觀念而無法擺脫“教”為中心的思想,與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離。相反,應是一個明智的輔導員,在不同的時間情況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評論者、欣賞者也可以是顧問和朋友。
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
首先,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勤于動腦,善于發言。
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能以寬容友好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親和的對話平臺,溝通對話渠道,讓學生覺得老師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壟斷者,更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一錘定音,而是可以和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可以聆聽學生的見解,并能適時的給以贊同表揚或指正他們的觀點。學生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不應該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而應該充分體現主體地位的作用,積極參與到一個新知識的思維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愛因斯坦說過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的給以啟發,教學生如何去動腦,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師的思維圈子中順著教師的思路走。如不這樣,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就會妨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削弱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引發學生開動腦筋在新舊知識的聯結處想;在知識的疑難處想;在.思維干擾處想。對于學生思維的結果,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計算的原理;說出概念的形成;說出公式的推導;說出解題的思路。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對學生中獨特的想法不要輕易的否定,鼓勵學生標新立異。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達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獲、思有創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其次,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就會以主動的態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識,會以主人的身份與教師--他們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問題,即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一種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課前,教師應先先設計對哪些應作必要的啟發指導,哪些應由學生自由充分地討論。在教學中的重難點處,由于每個學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組織學生集體作分組討論則有利于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學生之間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習,思維由集中而發散,又由發散而集中,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這樣同學之間相互彌補、借鑒和啟發形成交互的思維網絡,對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幫助。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輕易表態或下結論;對學生中出現的錯誤不壓抑而是在群體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發現;對于小組討論的結果及思維過程應鼓勵學生及時展現,不要怕出錯,要敢于面對問題,挫折和失敗,關鍵是通過交流和討論發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維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在理解、認識問題的缺陷。同時讓每個學生親歷過程,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這種良好的課堂習慣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地位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與學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動,專業所長,自我實現的過程,教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著自己。
最后,要鼓勵學生善于動手實驗。
數學是一門系統的演繹科學,但在它形成的過程中又是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數學實驗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中科院院士張景中認為數學實驗就是動手算一算、畫一畫、量一量。一個題目光想不動手,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動手做做常會有啟發。代數問題把字母化成數試一試,幾何問題多畫幾個圖看一看,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顯著的多。如上"軸對稱圖形"時,組織學生進行折紙實驗,學生能折出多種多樣的美麗的軸對稱圖形,看著自己的作品,學生往往會產生一種喜悅的心情,富有成就感,進而產生一種求知欲,從而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在上"勾股定理"時,組織學生用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進行拼圖實驗,學生常常能拼出如課本的兩個圖形,而這些圖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在上"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組織學生運用兩個圓作相對運動的實驗,通過實驗學生能很自然地歸納總結出兩個圓的位置關系及其判定,同時對相應知識的形成過程也有了較深的了解。因此學生通過數學實驗手腦并用獲得了直接的感性認識,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右腦的開發并能因此引發奇思妙想,產生大膽的猜想和創新,使得所學的知識真正地轉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場所,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革故鼎新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內因,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努力摒棄"教師唱主角"的課,"見書不見人"的課,"中評不中用"的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賞心樂學之所,奇思妙想之處。
- 上一篇:數學思維訓練研究論文
- 下一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