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流域治水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29 06:02:00
導語:河流流域治水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在水利部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流域各級水利部門的共同努力,流域水利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流域防洪除澇工程體系得到逐步完善,標準得到逐步提高,成功抗御了1999年太湖流域特大洪水;流域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得到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實行水量、水質同步監測;同時利用水利工程體系實施流域水資源調度和汛期流域雨洪資源的綜合利用。
但是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流域水利所面臨的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流域水質型缺水和水環境惡化已經成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因此,結合流域新情況,必須探索流域治水新思路。
針對流域水利新時期所面臨的形勢任務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要求,太湖流域管理局在認真學習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按照水利部黨組新時期治水思路,提出在流域開展“引江濟太”調水試驗。通過現有工程體系調引長江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網,加快流域水體流動,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以緩解流域水污染惡化的趨勢,改善流域水環境,實現流域水資源科學調度、合理配置,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實施“引江濟太”落實新時期治水思路
江總書記在2001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座談會上指出:“‘十五’計劃建議把加強人口和資源管理、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列為必須著重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全黨和全國上下都要深刻認識和堅決貫徹中央關于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的大政方針,努力抓好落實”;江總書記在建黨八十周年講話中再次指出“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改善生態環境和美化生活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江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明了我國流域水資源管理方向。
水利部黨組在認真總結治水經驗、深入分析宏觀形勢的基礎上,提出要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針對太湖流域的實際情況,汪恕誠部長明確指示太湖治理要把防治水污染作為治水的核心問題,以防治水污染帶動太湖流域的其它各項水利工作。
為貫徹落實水利部黨組新時期治水思路和水利部領導對太湖流域工作的要求,探索流域新時期治水思路,太湖流域管理局認真分析了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流域水利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以加強流域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為重點的“十五”水利發展目標。確定以實施“引江濟太”改善太湖流域水環境、緩解流域水質型缺水矛盾作為流域工作的核心任務。
二、實施“引江濟太”適應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太湖流域經濟社會取得了高度發展,流域憑借占全國0.4%的國土面積和占全國2.8%的人口,卻創造了占全國的11.8%國內生產總值;且近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均保持在10%以上。但由于流域水質型缺水和水污染的不斷加劇,流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已受到嚴重制約。
目前,流域內年用水量遠遠超過本流域水資源總量,并且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發展,現流域一般工業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已達49億多立米,致使全流域河網湖泊水污染嚴重,流域骨干河道水體污染嚴重超Ⅲ類水質的河道水體已達75%以上。
太湖水質監測評價表明,目前太湖水體有機污染指數高錳酸鹽(CODMn)逐年上升,太湖富營養化的主要指標總磷(TP)與總氮(TN)的含量,遠未達到國家確定的2000年規劃目標要求,太湖富營養化水域面積在80%以上。
流域河網湖泊污染已成為當前影響水資源供給的主要問題,大部分河網湖泊已經不符合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質標準。同時水污染的加劇,流域水環境的惡化,使流域水質型缺水的矛盾日趨突出。
因此,從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和水環境的要求來看,利用流域水利工程體系開展“引江濟太”調水實驗,一方面可以解決流域水質型缺水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緩解流域水環境惡化趨勢,并最終達到改善流域水環境的目的,保障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施“引江濟太”實現流域水利工程體系綜合效益
1991年太湖流域大水后,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流域水利建設,國務院專門召開治理太湖工作會議,作出了治理太湖的決定。經過十年治太工程建設,流域水利工程體系逐步完善,太浦河、望虞河工程已經完成,杭嘉湖南排和環湖大堤工程已進入竣工準備階段;攔路港、紅旗塘、杭嘉湖北排、黃浦江上游干流防洪工程等四項邊界工程也已開工;東西苕溪防洪、湖西引排、武澄錫引排等三項地區性骨干工程建設進度明顯加快,太湖流域現已初步形成由環湖大堤、環湖各口門水利樞紐、流域重要河道及水利樞紐組成的太湖流域水資源調蓄工程體系,上述工程體系的形成,為太湖流域防洪除澇和水資源利用、保護、配置及調度創造了條件。
由于太湖流域濱臨長江和錢塘江,長江常年平均過境水量為9000多億立方米,因此充分利用流域水利工程體系,特別是與長江直接相通的流域重要河道望虞河,通過水資源優化調度,引長江優質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網,改善流域水環境,解決太湖水質型缺水,是可行和必要的。
九十年代以來,太湖流域管理局和各省市在做好流域防洪調度工作的同時,針對流域水資源狀況,為努力實現流域水利工程體系綜合效益,積極探索流域水資源合理調度。
1997年由于流域降雨偏少,太湖流域管理局組織實施流域水資源合理調度,利用常熟水利樞紐調引長江水2.97億立方米,改善了望虞河水質,緩解了望虞河沿岸地區的用水緊張狀況。
2000年汛期太湖流域干旱少雨,在水利部和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的正確領導下,太湖流域管理局組織實施了《望虞河引水應急方案》。通過望虞河引長江水4.6億立方米,其中引長江水入太湖2.22億立方米,太湖貢湖灣水體水質從引水前的劣于V類水資源合理調度。改善為引水后的Ⅲ類。同時,由太湖向黃浦江增加供水0.73億立方米。
2000年實施的《望虞河引水應急方案》,首次實現了望虞河建成以來引長江水入太湖,發揮了治太工程的綜合效益,為流域科學調度,合理配置水資源,緩解太湖流域水質型缺水矛盾,改善太湖和流域水環境,引長江水入太湖2.22億立方米境積累了有益的經驗。通過流域水資源調度支持了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實施“引江濟太”促進流域水利可持續發展
實施“引江濟太”的目標就是充分利用現有流域水利工程體系調引長江水入太湖和流域河網,通過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及優化調度向流域環湖地區和流域下游地區供水;同時加快流域水體流動,提高水體自凈能力,緩解流域水質型缺水矛盾,遏制流域水環境惡化趨勢。
太湖流域受自然地理影響,流域地勢周邊高,中間低,流域湖泊河網密布,水流運動十分復雜,流域洪澇壓力大。在這樣的流域內實施“引江濟太”將涉及到流域內各地區、各部門,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通過“引江濟太”調水試驗,研究流域水資源預測預報模型,研制引水演進數字化模型,研究潮位變化對“引江濟太”水資源調度的影響,研究流域引水與區域排水的關系,研究望虞河常年引水對改善太湖水體水質的效果和引水泥沙對望虞河、太湖的影響等,以建立完善的科研體系。
目前“引江濟太”調水試驗僅通過流域重要河道望虞河引水,其引江能力有限。而要真正解決流域水質型缺水,改善流域水環境,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地相處,必須未雨綢繆,研究擴大“引江濟太”工程規模和引江能力,完善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工程體系。
為了充分發揮“引江濟太”調水效益,必須建設以流域水資源實時監控與調度管理為重點流域管理體系,以水利信息化促進流域水利現代化。
通過流域“引江濟太”調水試驗,探討流域水權、水價、水市場的運行機制,努力實踐以市場機制實現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規范流域水秩序,強化流域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保護,努力實現流域水利可持續發展。
今年9月,副總理主持召開了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工作會議,在會上他強調指出,水利部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通過引江濟太,實施生態調水工程,“以動治靜,以清釋污,以豐補枯,改善水質”,近期目標是調引10億立方米長江水入太湖。國務院批復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也將“引江濟太”作為流域生態恢復的措施之一。
近期“引江濟太”調水主要利用現有水利工程,對流域水資源實施科學調度,計劃每年引長江水10-15億m3入太湖,同時開展河網引清調度,利用雨洪資源與引江資源,改善太湖及地區水環境。遠期在水污染防治取得進一步成效的基礎上,將望虞河、太浦河等建成“清水走廊”生態河道,做好河道泥沙和太湖底泥清淤,開辟新的引江河道,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太湖流域山清水秀的目標。
今年以來,在水利部領導下,太湖流域管理局通過望虞河、太浦河的聯合調度運用,已調引長江水7.6億立米,其中經望亭水利樞紐入太湖1億立米;太浦河向流域下游地區供水7.4億立米。據2001年水質監測,太湖貢湖湖區水質已有較大改善,“引江濟太”初見成效。
- 上一篇:水電戰略發展分析論文
- 下一篇:省外水利發展戰略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