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5 03:06: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質災害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質災害防治論文
1鹽津縣地質災害現狀及成因
1.1鹽津縣地質災害現狀
鹽津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境內地勢起伏較大最高海拔2263m,最低海拔330m,山勢以中高山為主,呈南高北低狀,地形險峻,山勢陡峭,溝壑縱橫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復雜多樣,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濕潤偏暖。由于人多地少,森林覆蓋率低,山高坡陡,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環境十分復雜。隨著工農業生產、城鎮建設、交通建設和其它經濟建設的加速發展,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人類工程活動日益頻繁.對生態環境與地質環境的破壞日趨嚴重,特別是橫江和白水江兩岸斜坡巖土體處于超荷載或重荷載狀態,不合理的開挖以及沿江地帶洪水的淹沒與沖刷作用,導致了多處斜坡變形、建筑物開裂等,地質災害尤為突出。
鹽津縣境內共有地質災害點有90個(條),主要分布在鹽井、普洱、豆沙、廟壩等鄉鎮。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巖、地面裂縫、潛在不穩定斜坡等,多種地質災害并存。近幾年來,在鹽津縣十個鄉鎮,共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298個,其中滑坡114個,不穩定斜坡123個,危巖崩塌43個,泥石流溝15條,地面塌陷2個,地裂縫1條。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穩定性差、危險性高、危害程度大的重要地質災害點有90個(條),含滑坡30個,不穩定斜坡33個,危巖崩塌19個,泥石流溝8條,較為嚴重的有縣城滑坡群、廟壩鄉滑坡群、柿子鄉滑坡群、中和鎮滑坡群、普洱鎮滑坡群等。
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地質環境的日益惡化,嚴重影響了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危及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1987年12月12日,由于連降暴雨,普洱歐家扁村發生山體滑坡,造成6人死亡;1988年8月7日,鹽井鎮由于連降暴雨產生山體滑坡造成經濟損失250萬元;2001年9月13日,中和鄉中堡村茶園一、三社由于連降暴雨產生山體滑坡,并引發泥石流,造成6.3ha耕地及35間房屋被毀;2002年8月12日,由于連降暴雨,廟壩鄉民政村皮匠溝產生山體滑坡,造成7戶13間房屋被毀,22人死亡,7人失蹤,4人受傷,摧毀橋梁1座,損壞省道(柿子至牛街)1000余m,直接經濟損失達200余萬元2002年8月8日.原艾田鄉仁和村高洞子社由于連降暴雨,加之人類工程活動加劇,產生山體滑坡,造成4間房屋被毀、5人死亡。由于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3849.34萬元,受威脅資產43116.40萬元。
1.2鹽津縣地質災害成因
煤炭開采引發地質災害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地質災害地面塌陷地裂縫煤矸石災害治理
論文摘要:本文以沙峪煤礦為例,論述了煤炭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以及對礦區居民生活造成的危害。詳細闡述了沙峪煤礦的地質災害現狀及地質災害類型,對礦區內的地面塌陷、房屋塌陷、地裂縫以及煤矸石所造成的潛在威脅進行了實地調查分析,提出了因地制宜治理地質災害的綜合方案,對于沙峪煤礦地質災害治理的工程量進行了詳細計算,并依據建筑工程定額進行了預算,指出了地質災害治理耗資不菲、工期較長,進一步提出地質災害要以防為主,治理與避讓相結合的方針。
分布在山西省91個縣(區、市)的小煤礦絕大部分是縣及縣以下煤礦,多數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煤礦發展迅猛,最多時有10000多座小煤礦。長期以來,煤礦多、分散的格局和粗放落后的礦業經濟增長方式給山西帶來了嚴重后果,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已直接影響到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
1礦山環境地質問題
以沙峪煤礦為例,沙峪煤礦礦區范圍內分布著4個行政村,農業人口2000余人。礦區內溝谷發育,地形破碎,土地較貧瘠,受采煤的影響,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土地退化、荒蕪、房屋裂縫、水源干枯等環境地質問題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條件受到嚴重威脅。煤炭的大規模開采造成了對礦山環境的較大破壞,采空塌陷、地面裂縫、區域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礦坑排水等一系列地質災害和地質環境問題相繼發生和出現。
沙峪煤礦是一個具有34年開采歷史的集體礦山,采掘生產機械化程度中等,回采率達65%,累計原煤產量110萬,t采動面積約2.6km2。采煤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破壞和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地質災害防治策略論文
摘要:地質災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對人類生命財產、環境造成破壞和損失的地質作用。**市近年來地質災害發生比較頻繁,各鎮不同程度受到災害威脅,災情較為嚴重,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較大。本文分析了**市地質災害現狀,并對本市常見的幾種地質災害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市地質災害現狀
**市近年來地質災害發生比較頻繁,各鎮不同程度受到災害威脅,災情較為嚴重,災害經濟損失較大。如西埌鎮西沖村大竹根泥石流(BL-049),造成死亡14人,毀房40間,直接經濟損失27萬元;塘岸鎮金城村紅日巖崩塌(BL-348),造成4人死亡;新圩鎮覃沖村旺廟腳滑坡(BL-035)造成5人死亡;大里鎮冠塘村佛子沖滑坡(BL-029)造成4人死亡,毀房30間,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大里鎮林垌村斗田肚滑坡(BL-026)造成3人死亡,毀房15間,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民樂鎮石垌村文魁田滑坡(BL-062)造成5人死亡,3人受傷,毀房30間,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民樂鎮蘿村村黃嶺山滑坡(BL-055)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毀房30間,毀田30畝,迫遷6戶,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六麻鎮六美村根竹滑坡(BL-209)造成3人死亡,毀房8間,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
二、**市常見地質災害及防治措施
據調查統計結果,**市地質災害主要以人為引發地質災害為主,災害種類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梧州市地質災害治理探究論文
一、梧州市地質災害治理的基本做法
(一)領導掛帥,把地質災害治理列為民生一號工程
2002年,廣西在全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中,就已將梧州市列為地質災害高發區。2003年,梧州市便開始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2004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質災害整治作為今后幾年工作的一號工程,專門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親自掛帥的地質災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組織、指揮、協調和落實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同時,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地質災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工作人員由市人大、國土局、建規委、市政局、發改委等部門人員組成,并設立了工程項目組、工程技術組、項目資金組、房屋拆遷組、房源安置組、綜合信息組等6個小組,按其職能分別開展工作。3個城區也相應成立地質災害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區,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工作。
(二)強化責任,嚴格實施地質災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災害治理方案。“6·8”災害發生后,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及時組織國土局、建規委、市政局、發改委、環保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配合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以及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等有地質災害防治勘探、設計、施工資質的專業隊伍,對市區地質災害進行詳細調查和勘測,為全市地質災害防治提供基礎資料。并編制了《梧州市區“6·8”災害治理方案》,根據災情及分布情況,按照“統籌安排、連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則,將210個地質災害點列為急需治理的災害點。該治理方案于2006年7月28日獲市人民政府批準實施。
對210個災害點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種,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擋土墻、錨桿擋墻、抗滑板樁、錨桿格構、掛網噴砼護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綠化護坡、筑攔沙壩、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臨時防護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項目均由市地質災害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委托廣西3家有甲級地災勘查設計資質的單位和市內3家有地質災害設計資質的單位進行勘查設計,將項目分門別類,相對重大、危險的工程項目由廣西設計單位負責,相對中型及小型工程項目由梧州市內設計單位分城區限時完成。
評估地質災害方法論文
摘要:本文作者長期從事地質災害勘查、評估、設計和治理工作,通過總結長期一線工作經驗,得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幾條原則,并提出了確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原則和范圍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原則范圍方法
引言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工程建設應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編制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的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時,應當對規劃區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69號)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分級進行。評估工作級別按建設項目的重要性和地質環境條件的復雜程度分為三級。具體分級標準和評估技術要求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
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原則
1.1分級評估、備案的原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進行,根據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與建設項目重要性劃分為三級。一級評估應有充足的基礎資料,進行充分論證,一級評估由獲得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級資質證書的單位進行,評估報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局)備案;二級評估應有足夠的基礎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二級評估由獲得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乙級資質證書的單位進行,評估報告報市(地)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三級評估應有必要的基礎資料進行分析,參照一級評估要求的內容,做出概略評估,三級評估由獲得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甲、乙、丙級資質證書的單位進行。
三峽地質災害治理論文
一、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中存在的問題
從1990年至2005年,地礦部、水利部、三建委、國土資源部等,撥出專項資金對三峽地質災害問題開展了專項研究,先后進行了《長江三峽工程庫岸穩定性研究》、《長江三峽工程庫區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崩滑體處理總體規劃報告》等數十項相關問題的專題研究。其中《長江三峽工程庫岸穩定性研究》共查獲體積大于10萬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處,總體積29.36億立方米,查獲泥石流溝90條,并對其中26個重大崩滑體進行了詳細勘查,對庫區查獲的崩滑體進行了穩定性評價和預測分析,劃分了不穩定庫段;《長江三峽工程庫區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崩滑體處理總體規劃報告》,共查獲175米以下崩滑體1302處(含原地礦部“七五”查獲的崩滑體),總體積33.34億立方米,對規劃為工程防治的有30個崩滑體;國土資源部完成了三峽庫區的20個縣(市、區)地質災害調查,查出了庫區20個縣(市、區)所轄范圍內(包括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點5384處,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為主,其中滑坡3891處,崩塌(含危巖)617處,不穩定斜坡668處,泥石流溝85處,地面塌陷88處,地裂縫33條;完成了庫區19個縣(區)地質災害調查,建立19個縣級監測站,初步建成群測群防監測預報網;完成了三峽地區地質災害風險區劃;建成了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示范區……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先后投入巨資對三峽地質災害進行了治理。
盡管三峽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對解決庫區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交通安全起到了不容質疑的積極作用,但目前的地質災害治理卻存在著諸多問題,有的地方未達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理效果不明顯,而更多的情況是,在治理過程中,人們忽略了對當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保護與建設,對當地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造成了某種程度的破壞,使三峽的景觀品質大受影響,正在削弱對游人的吸引力。根據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下面對三峽地質災害治理中對景觀造成的影響或破壞作一個分述。
1.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對人文景觀產生的不利影響
奉節縣城在長江邊上,地處長江三峽入口。此地不僅有舉世聞名的白帝城,還有頗富神韻的奉節古城,其景觀主要是通過前清時的舊城墻體來體現的。20世紀60年代以后,奉節縣城陸續興修了許多火柴盒似的新式建筑,但由于古城墻還在,因此,從長江上過往的游人,還能從奉節城墻、伊斗門等景觀點上感受到這座古城的歷史文脈(受江水冬夏落差的影響,從長江江面上望去,奉節老縣城的古老城墻,冬季可看到三級,夏天漲水時,可看到一階)。新城規劃興建后,奉節形成了順著長江一字排開的城區格局,由于縣城整體上仍建在不穩定的"地質博物院"上,存在著地質欠穩定的狀況,為確保建筑穩固安全,奉節縣城沿江修建了許多擋墻、堡坎,這些擋墻、堡坎既無工程美學意義,又無人文景觀價值意義,從某種角度說,極似一塊一塊的補丁嵌在了奉節新城的長江邊岸上,嚴重地破壞原有的景觀效果。
2.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對自然景觀的破壞性影響
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論文
[摘要]本文闡述了民和縣地質現狀,地質災害的成因,當前防災存在的問題,防災對策四個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地質災害現狀防治
我縣位于青海省的東部門戶,全縣總面積1893.82平方公里,全縣共有八鎮,十四個鄉政府,是全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又是地質災害高發區,每年汛期地質災害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生民財產安全。因此,認清我縣地質災害現狀,正確處理現實條件下地質災害防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是各級領導和社會公民面臨的新任務,也是實現社會穩定,堅持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先決條件。
一、我縣地質現狀
2001年省水堪院派專家對我縣地質災害情況進行了區劃與調查,共查處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63處。2004年我局對109國道泥石流做了調查,發現泥石流隱患點2處。2005年因峽門地區突降暴雨,發現2處滑坡隱患。目前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67處,涉及全縣18個鄉鎮,47個行政村,其中滑坡49處,泥石流15處,崩塌3處,重大地質災害點達8處,主要分布在官亭鎮,杏兒鄉,隆治鄉,新民鄉,巴州鎮,李二卜鎮,古山鎮等7個鄉鎮,10個行政村、263戶,2728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直接受到危機。
二、地質災害的成因
勘探技術與工程專業實踐性教改思索
一、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以從事研究地質勘查技術方法來獲取與礦產資源、能源和工程建設場地有的地質信息,并評價其地質條件或工程地質條件,為資源開發、場地利用和地質環境保護服務的工程科學,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工科專業。實踐性教學在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學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而且是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科技創新素養、造就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其作用是理論教學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多數地質類專業的_lI科院校都根據本專業的實際情況,設置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大實踐性教學模塊。各相關院校在對實踐性教學的安排上略有差異,但大體來講,大學一、二年級主要進行地質認識實習,三年級進行生產實習,四年級開始畢業實習。由于實踐性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l與有相當的比例,在教學安排上容易與理論教學等其他教學活動相沖突,特別是作為實踐性教學核心部分的生產實習和關鍵部分的畢業實習,與其他教學活動的沖突尤為明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性教學在具體實施、監督管理、時間安排等多個方面都明顯比理論教學困難,這是由實踐性教學自身的特殊屬性所決定的。成都理T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是在不斷探索中發展起來的,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有很深的積淀,但是一些教學組織、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及與其他教學活動的矛盾隨著社會需求、工程實踐內容等方面的變化而日益突顯出來,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直接影響實踐性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不利于工學專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而且會逐漸導致專業自身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因此,對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實踐性教學進行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二、目前實踐性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師資配置不合理,新老交替與傳承欠規范師資力量是教學環節的核心部分,建立合理的師資梯隊,是專業得以發展和傳承的基石。對于實踐性教學而言,師資力量更是直接影響實踐性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隨著一大批高學歷的人才進入高校,成都理工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師資團隊中青年教師的比重顯著增長,但相對于擴招的學生而言,師資力量還是略顯不足。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剛進校的青年教師尚未完成新老傳承,就走上講臺向學生授課,并直接參與到實踐性教學中來,甚至構成了實踐性教學的主體,青年教師由于科研和生產實踐經驗不足,在教學中明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必然會影響到課程的生動性、形象性和深刻性,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以青年教師為主的實踐性教學在師資配置上是不盡合理的。教師的新老交替實質上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問題,但現階段來看,實踐性教學中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是不夠的,新老交替與傳承也欠規范化和細致化。
2.科研與教學關系處理不當隨著西部大開發背景條件下大興土木工程建設的需要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我校教師的職能已經由原來以教學為主轉向教學科研并重。適量的科研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實踐基地,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且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它與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近年來,我校教師科研任務的數量和規模遠甚從前,這就迫使教師的主要職能由教學向科研偏轉,或者說由原來以教學為主的單一職能向教學科研并重的雙重職能轉變,投入到教學上的時間和精力也相對減少。多數基礎性的教學實踐任務,特別是認識實習和生產實踐幾乎都落在科研任務相對較少的青年教師身上。青年教師隊伍由于經驗不足,是一個尚需加強培養的隊伍,還未構成實踐性教學的中堅力量,因此完全依賴青年教師的實踐性教學,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基礎性教學實踐的不足又必然后影響到畢業實習甚至是工作以后的正常生產實踐。近幾年來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呈下滑趨勢,應該說與基礎性教學實踐質量不高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妥善處理好科研與教學的關系,合理規范教學和科研活動的比例,保證實踐性教學中的中、老年教師特別是具有高級職稱教師的數量,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當中刻不容緩的一項任務。
3.教學管理與監督不力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畢業實習是該專業學生的最后一次實踐性教學。畢業實習主要服務于畢業論文的撰寫,因此實習的內容不可能像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那樣具有統一性和整體性的規劃。實踐場所、工程項目、研究主題等的不同使畢業實習更具有個性化特色。特別是實踐場所,往往受教師科研項目、學生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的致約。近年來,畢業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的科研任務往往不能滿足所有的畢業生,因此需要一部分學生到生產單位實習。此外,根據畢業生自已的意愿,每年都有部分學生主動要求到生產單位開展畢業論文的設計,還有部分單位強烈要求簽約畢業生必須到單位實習。實踐場所的分散性為實踐性教學管理帶來較大的困難,特別是涉及到委托第三方進行代管的問題時,其可操作性較低,在實際執行時也大打折扣,因此學生在單位參與實踐的情況,完全取決于學生自身的自覺程度。而生產單位的本質屬性決定了“生產任務第一”的處事原則,在對待實習生的管理問題上并不嚴格,有些單位雖然主動要求學生到單位實習,但并不是剛好有合適的項目作為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因此多數情況下,學生實際參與的項目與最終作為畢業論文支撐的項目完全不一樣,更有甚者,連工程現場都沒有去過,就直接將早已完成的生產報告拿來作為論文。即便有些去過工程現場,也僅僅是“走馬觀花”地了解一下工程的基本情況,并沒有開展實質性的野外調研工作。這種現象在其他專業中也是相當普遍的,因此每年到單位實習的學生往往存在較多的問題。資料收集不齊全、收集資料與實際不吻合等是最為常見的問題。這樣一來就導致其畢業論文質量一般都低于參與教師科研的學生的論文質量。很顯然,對到生產單位開展畢業實習的學生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是影響本次實踐性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
地質災害治理施工質量控制探析
【摘要】隨著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越來越高,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會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的威脅,因此,加大治理地質災害力度迫不及待。論文對地質災害治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加強地質災害治理施工質量控制措施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提高地質災害治理水平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地質災害;安全治理;質量控制;策略
1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問題分析
導致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方面是施工人員自身技術不過硬。對于地質災害施工,若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較低,專業知識儲備不足,會對施工質量產生不良影響[1]。例如,焊接施工人員焊接技術水平不足,缺乏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在焊接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焊渣、焊接不牢、穿孔等問題,難以確保施工質量。另一方面是施工人員質量控制意識薄弱。確保施工質量是施工管理的根本目的,然而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多施工人員質量控制意識較為薄弱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對自身的要求不夠嚴格,沒有從思想意識上重視施工質量控制問題,進而導致放低了自我要求,未能真正重視施工質量問題,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將地質災害治理施工質量控制措施落實到位。
2加強地質災害治理施工質量控制相關措施
現階段,我國針對存在的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問題,提出了錨索質量控制、俢砌石質擋墻、抗滑樁以及施工階段控制等施工質量強化措施,如圖1所示。2.1錨索質量控制。針對滑坡地質災害治理,錨索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發揮著加固防滑作用。在強化錨索質量控制方面主要應做好以下質量控制。首先是材料選擇的質量控制。施工材料必須滿足施工要求,在強度與防腐方面應具備較高的保障,同時,要考慮安裝便利性問題,如此才能保障山體或地下工程等災害治理的施工質量。其次,在施工鉆孔控制方面,以專業審核標準控制鉆孔大小及深度,并確保腳手架有較好的穩定性,避免腳手架移動對鉆孔施工造成影響[2]。對于塌孔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一旦出現必須立即停止鉆孔,并采取注漿法等進行加固處理,加固徹底完成后才能進行鉆孔。再者,在鉆孔機選擇方面,應選擇質量有保障的鉆孔機,以有效減小鉆孔施工誤差,提高地質災害治理的施工質量。最后,在注漿控制方面,要確保注漿原始材料攪拌均勻、充分,將漿液倒入漿液攪拌機之前,必須將管道內雜物清洗干凈,保障漿液注射具有較好的流通性,使管道內部填漿充分。認真檢查管道底部,對未填充的地方進行及時補充。如此可有效提升施工質量,將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影響進行有效控制。2.2修砌石擋墻質量控制。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防治中,漿砌石擋墻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主要以攔截、阻擋等方法阻止山體滑坡災害的發生。首先要求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充分了解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按要求測量邊線、基準點、控制點的具體位置,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其次,基槽開挖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控制其開挖深度與規模,若遇到地質問題,應及時采取更換填充措施,確保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此外,要做好砌筑材料的質量檢查與控制工作,預先做好砂石、水泥等材料的配比試驗,確保施工材料性能充分滿足施工要求,砌筑時應同步做好排水措施。2.3抗滑樁施工質量控制。進行灌注樁施工時,抗滑樁施工方案也是施工質量得以有效提升的關鍵環節,因此,必須在以下方面做好施工質量控制:(1)樁位選擇。充分了解樁位情況確保樁位選擇的準確,不允許出現較大的誤差。(2)挖樁過程控制。關鍵在于預先做好地形地貌的勘測工作,對施工尺寸、好樁孔深度、高度等進行合理設計,并控制好挖掘底部與預先設計高度之間之間的距離,保持在約10m停止挖樁。(3)灌注混凝土。這是提高鉆孔牢固性能的關鍵步驟,因此,需要確保鉆孔及孔內施工充分滿足要求,將誤差控制在最小范圍,嚴格控制混凝土振搗過程,避免對孔洞造成破壞。(4)做好驗收工作。驗收過程中,要對各個鉆孔的大小、深度等數據進行審查,若在驗收過程中發現問題必須立即整改,避免后續使用出現質量問題[3]。對于混凝土施工,應嚴格參照相關標準,采用先進的檢驗技術、手段進行檢查,保障較高地質災害治理施工質量。2.4施工各階段質量控制。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的各個階段,必須采取有效質量控制手段,以確保較高的施工質量。施工前,應充分落實各項準備工作,如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材料準備、落實成本預算工作,對可能遇到的施工問題進行預測與制定防控措施,做好施工進度控制,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下縮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同時,做好施工人員的安排,結合施工崗位需求合理配置人員,完善責任追究制度與獎懲制度,提高施工人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施工中,要嚴格落實相關規范制度,做好技術施工與技術性勘查工作,及時消除施工安全隱患。施工單位還應施工要求強化施工人員技術培訓,使其充掌握施工需求技能,更好地保障施工質量。完成施工后,通過實際施工參數與設計數據的對比,做好誤差檢驗工作,對于驗收發現的問題,應及時落實整改措施,并做好后續的治理效果跟蹤工作,確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質量。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為了減少礦山建設和生產活動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及地質災害,改善礦山地質環境和生態環境,促進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治理工作的規范化,需要對開采礦山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
1礦山地質背景
1.1地層巖性
舉例煤礦區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澤州盆地北端,地勢總體為南高北低。礦區南部出露大面積下石盒子組地層,上石盒子組地層在井田內零星出露,礦區中部、北部大部分區域被黃土覆蓋。礦區處于太行山復背斜與沁水復向斜之間,位于華北板塊山西板內造山帶沁水板拗太行塊隆西側、晉獲褶斷帶西北側。
1.2水文地質條件
礦區處于沁水盆地中段東部,屬高平—晉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質單元,區域內地下水類型主要存在碳酸鹽巖類、碎屑巖夾碳酸鹽巖類裂隙、碎屑巖類裂隙、松散巖類孔隙3個含水巖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