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概況及發展態勢論文

時間:2022-07-26 08:24:00

導語:市場經濟概況及發展態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概況及發展態勢論文

[摘要]縣域經濟發展為農村金融業務拓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也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對此,縣域農行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細化市場定位,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面向三農、商業運作”,把縣級農行打造成縣域主流零售銀行。

[關鍵詞]縣域經濟;金融產品創新;零售銀行

總理指出:“要穩步有序地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和責任,實行整體改制,充分利用在縣域的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這表明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銀行以縣域為基礎,發揮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作用,實行城鄉聯動,綜合經營,積極支持“三農”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市場定位,賦予了更重要的職責和寄予了更大的期望。資料顯示:1980年至2006年的27年間,農業銀行累計向農業、農村和農民投放貸款11.16萬億元,年均投放4133億元,2006年末涉農貸款余額達9515億元,占貸款總額的30.5%,目前農行54%的經營網點和51%的在崗員工分布在縣域,在國有商業銀行中,農行是唯一擁有農業信貸專業化經營管理體系和在縣域鄉鎮設有網點的商業銀行。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興起,城鄉一體化和農業產業化步伐的加快,為縣域農行提供了更為有利的發展空間。最近我們就縣域農行“面向三農、商業運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結合南昌縣的縣域經濟與金融業發展狀況、縣域農行業務拓展的有效途徑與模式,對如何把縣級農行打造成縣域經濟的主流零售銀行作一初淺探討。

一、縣域經濟概況發展態勢

南昌縣地處贛撫平原下游,南昌市城郊,東接進賢縣,南鄰豐城市,西北與新建縣隔贛江相望,東北瀕臨鄱陽湖,中部三面環抱南昌市,國土面積1683平方公里,轄16個鄉鎮和1個省級開發區(小蘭經濟開發區),255個村委會,人口90萬?!笆濉逼陂g,南昌縣策應省委、省政府實施“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市委、市政府做好“兩篇文章”、打造現代制造業重要基地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工業化為核心,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和民營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取得了可喜成績。

1.縣域經濟總體實力增強,經濟增長速度加快。2006年南昌縣地區GDP153.1億元,比上年(按可比價)增長15.9%;財政總收入10.24億元,比上年增長42.6%;地方財政收入6.24億元,比上年增長39.6%。全縣人均GDP1.68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1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5元。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實力排名中,成為全省唯一入圍綜合競爭力A類縣(市),在中國社科院評選“全國最具投資潛力50強縣市”排名中名列第7位。

2.工業園區快速崛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南昌縣以小蘭經濟開發區為載體,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和投資環境,顯現了資金、技術、市場的聚集效應,目前已實現投資規模10億元,18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實現了“六通一平”,落戶企業415家,解決勞動就業3萬人。已經形成以匯仁集團、江西制藥為主的醫藥醫械業;以江鈴鑄造、洪城汽配為主的汽車汽配業;以清華泰豪、新飛空調為主的電機電器業;以江西滌綸、洪城服裝為主的輕紡服裝業;以煌上煌集團、今麥郎飲品為主的食品飲料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并有世界500強的美國福特集團、中國200強人民電器集團及意大利VM發動機等一批知名品牌企業落戶園區。2006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2億元,銷售收入101億元,稅金4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園區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拉動了縣域產業結構的升級,全縣三次產業比由2000年的33.7∶30.6∶35.7調整為17.1∶59.2∶23.7,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大縣向工業經濟強縣的崛起。

3.城鎮建設商貿繁榮,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南昌縣按照實施“大南昌”城市建設組團推進的要求,在縣城蓮塘拉開城市框架,打造蓮塘核心區、象湖新城區和工業發展區三位一體的市政工程,縣城蓮塘城區面積由2002年的16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9萬增加至15萬人,先后引進了以新洪客隆、南昌百貨為代表的城市大商場,培育了以鄉味鄉情、桂花村為代表的美食娛樂業,推進了南昌國際商貿城、南昌小商品城建設,啟動了迎賓大道、澄湖北路商務大街建設,構建了大湖之都、綠地山莊、夢里水鄉等一批精品樓盤,致力打造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生態人居的昌南綠城。縣域按照“富民強鎮、和諧鄉村”的總要求,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農業依托蔣巷現代農業示范園和南昌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2家);依托東郊地區“金十字”養殖產業帶和南部鄉鎮“銀三角”種植產業帶,培育水禽、水產、蔬菜、苗木等四大主導產業,建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9個,發展“一村一品”種養專業村77個,有50多個產品獲中國食品認證。二是農村結合產業布局,突出“五路兩圈”,從規范整治入手,打造了12個示范村、50個重點村、220個試點村等農村建設示范村鎮。三是農民,縣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設立農民創業基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村富余勞力向工業企業、流通領域、城鎮三產轉移,近五年全縣新增有組織輸出勞力5萬人,個體工商戶發展至6946戶,私營企業發展到1153家。

二、縣域金融業發展狀況及縣域經濟對金融的需求

1.南昌縣金融發展狀況。南昌縣目前有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農信社、商業銀行及郵政儲蓄等8家商業金融機構,截止2006年底,各項存款總額為82.7億元,其中農行19.4億元,占23.5%,居第一位;各項貸款余額為39.2億元,其中農行7.2億元,占18.4%,居第三位(詳見表)。

2.縣域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南昌縣《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經濟外向化和市場化,努力打造實力昌南、魅力昌南、生態昌南、和諧昌南,加快實現全國“百強縣、文明城”的戰略目標。具體是到2010年,全縣DGP年均增長15%,突破200億元,人均DGP超3000美元;三次產業比為12:55:33;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突破2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左右,突破6000元,在全省率先全面實現小康,成為中部地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全國“百強縣、文明城”。

新農村建設和縣域資源開發、市場拓展、產業升級等為農村金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須適應新農村建設的特點,創新信貸模式,進一步優化信貸投向,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需求。其次,要創新金融服務,積極推出適合于農村不同階層、不同領域、不同用途和不同期限的貸款新品種,擴大對農村動產和不動產物權抵押擔保、倉單質押、農工商聯戶擔保的貸款范圍,創新適應縣域經濟實體的融資產品;開發和提供多樣化的結算、、理財、咨詢等中間業務以及銀行卡等科技含量高的金融產品,合理調整和優化ATM機、POS等現代支付機具設置的布局,發展網上銀行、銀行卡特約商戶,推行銀行業務“套餐一卡通”。第三,努力改進農民工的金融服務,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銀行發放制度,保障農民工權益,實現網絡匯兌和支付結算業務信息化,多方位地開展金融服務和金融知識宣傳,增進與農民工的溝通與協調。

三、縣域農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難點

農業銀行客戶和市場的優勢主要在縣域經濟,但由于實行一級法人體制,管理層次多、鏈條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層行的經營自主權,特別是近些年縣級支行擔負的責任較多,而業務開展的基礎費用等相對較少,制約了業務發展。以南昌縣支行為例,在業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難點有:

1.產品單一,資產結構不盡合理。適應縣域經濟特點的金融產品較少,特別是能夠滿足縣域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信貸及居民消費信貸產品比較單一。在公司法人業務方面,南昌縣農行在當地擁有匯仁集團、煌上煌集團、國鴻公司、三鑫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客戶,但資產業務尚未占據主導地位,傳統信貸模式難以適應多元化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個人資產業務方面,在同業中的市場份額仍然較低,農行的傳統優勢發揮不夠。

2.資產業務偏小,信貸市場業務較為乏力。2006年末,全行各項存款19.41億元,各項貸款7.19億元,存貸比僅為37%,與縣域經濟發展現狀不匹配。由于法人客戶信貸業務轉授權上收,貸款必須逐筆上報,使操作流程加長,對存量客戶維護和企業客戶正常資金需求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3.專業人才短缺,干部隊伍結構不合理。近年縣域金融機構人員基本只出不進,新生力量很少。近年來,在銀行新的業務產品不斷推出,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下,隊伍整體素質不適應的狀況日顯突出,特別是懂得證券、保險、房地產、國際業務和有較強營銷能力、能與高端客戶溝通的高級客戶經理人才尤其匱乏。

4.基礎硬件設施和科技設備相對滯后?;鶎泳W點大多辦公設備陳舊,設施不配套、不齊全,多數基層營業網點硬件改造滯后,不能有效實施功能分區、客戶分層和業務分流,與縣域業務快速發展的現實要求不相適應。

四、對縣級農行打造縣域經濟中主流零售銀行的幾點思考

在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形勢下,縣域經濟是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重要支點和載體。而農行又具有一級法人體制上資金力量集中、城鄉網點網絡一體化和歷史上有專業支農經驗等優勢,建議在縣域農行進行試點,創新一套有別于城市行的業務運行流程體系,探索縣域農行“面向三農、商業運作”的有效發展路徑和模式。

1.面向“三農”,服務縣域,細化市場定位。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市場定位已經明確,穩步有序地推進股份制改革,貫徹落實好市場定位戰略目標,必須根據縣域農行自身經營管理條件、當地資源條件、宏觀調控要求和國家產業政策,實施縣域農行差異化發展戰略,做到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在市場開發上廣泛尋找“三農”產業鏈和縣域產業鏈上的優質項目和優質客戶。要建立健全相適應的體制、機制、授權、管理鏈條、組織機構等,對縣域農行在信貸政策和財務資源配置上相應傾斜,對原有制度和操作流程進行修訂,引導縣域農行鞏固和發揮自身網絡、產品、服務等優勢,積極支持縣域發展中小企業、種養專業大戶、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各類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經營主體,辦成聯通城鄉資金結算、商品流通的縣域主流零售銀行,提高核心競爭力。

2.適應縣域經濟特點,完善信貸授權授信管理。應結合縣域支行實際,為其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按照商業化經營的原則,自主經營、自求平衡、自擔風險,增強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確保各項經營目標的實現。適當加大縣域信貸授權授信權限,對經濟強縣支行優先考慮,如擴大個人信貸業務范圍和業務品種,將個人生產經營貸款業務作為門市柜面業務,把資產業務做大做強,搶占市場份額。對縣域農行授權授信,要從有利于支持中小企業、城鄉一體化、農業產業化和支持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規模結構調整的大前提出發,制訂指導性政策,做到一行一策,分類管理,對經濟強縣地區農行在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基礎上適度松綁,加大縣域信貸投入力度。一是適當下放中小企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減少中間環節;二是對縣域的存差行增加信貸投入,調整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三是對有效資產抵押貸款適度放寬限額和審批權限;四是適當下放辦理差額銀行承兌業務的權限。

3.充分發揮城鄉網絡優勢,實行規?;洜I。面向“三農”,依托支持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延伸縣域信貸服務內涵,發揮網絡和在信息智能方面的優勢,實行資金、信息、技術、產品多元化服務,帶動千家萬戶產業客戶和龍頭企業的產、供、銷一條龍,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的經濟聯合,實現聯動輻射的經濟效應??h域農行在服務對象上,注重二、三產業,優先定位于園區工業、中小企業、農業產業化企業以及城鄉個人高、中端客戶,應順勢而為,集中資金和規模,側重支持經濟效益佳、市場前景好的民營企業,向規模經營的企業和項目轉移,向高科技和新興產業轉移,分散信貸風險,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自身經營效益的提高。

4.創新金融產品,打造縣域主流零售銀行。業務產品是發揮服務“三農”和縣域經濟職能的載體,必須體現服務功能有效發揮、風險有效防范和創造最佳效益的理念。在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經濟外向化和市場化的進程中,要善于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努力開發對縣域自主建設和引進的優質項目進行扶持的產品,開發對成長型企業和有一定積累私營業主擴大再生產的貸款產品;針對城市化進程加快的趨勢,設計諸如“城市化建設貸款”項目,支持縣域和重點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針對農村抵押難的問題,推出個體商戶聯保、中小企業聯保、擔保公司擔保、倉單質押、權益質押、農業訂單質押等形式的擔保貸款;在農村綜合理財上,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存款、保險、基金、國債一攬子業務產品,試辦外出民工“打工創業貸款”和“民工工資”等業務??傊?,要充分利用長期以來在縣域熟悉市場和客戶、品牌認知度高、親和力強等優勢,堅持整合傳統業務產品與開發新產品并重,不斷加大信貸投入,拓展城鄉居民個人理財、金穗通寶卡、網上銀行等服務領域,以嶄新的姿態和形象,把農村行網點辦成多業務品種、多經營功能的“連鎖超市”,把縣級支行打造成縣域經濟中的主流銀行。

參考文獻:

[1]農行.縣域商業金融主渠道[N].中國城鄉金融報,2007-01-26.

[2]趙忠世.新的市場定位與中西部地區農行信貸工作的形勢和任務[J].農村金融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