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經濟經營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21 10:40:25
導語:林下經濟經營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三明市林產業的基本情況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集體林業最為發達的地方,也是全國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最早、改革制度績效最好的地方之一,是全國集體林區改革的典型示范區域。目前三明市現有林地面積189.5萬hm2,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2.2%,森林面積174.8萬hm2,森林蓄積量1.65億m3,森林覆蓋率達75.9%。近年來,三明市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取得了積極成效。2014年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17.9萬hm2,年產值135億元。其中林下種植經營面積5.8萬hm2;林下養殖經營面積1萬hm2;林下采集加工經營面積9萬hm2;森林景觀旅游經營面積2.1萬hm2,僅2014年就新建基地0.75萬hm2,省級示范縣7個。
2三明市林下經濟種植主要發展模式
本文基于三明市獨特的地理地貌及氣候條件,經綜合分析,認為現今林下經濟發展模式較成功的可細分為4大類6個亞類(經營模式)。其中林下種植有林藥、林菜、林油和林菌4個亞類,林下養殖有林禽和林獸2個亞類,另2類分別是相關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
2.1林下種植
2.1.1林藥經營模式
林藥經營模式是指在林下培育、經營植物藥材的一種利用方式。據統計,全市林下種植中藥材品種有草珊瑚、黃精和金線蓮等20多種,累計種植面積達2.67萬hm2,林下種植業蓬勃發展。例如,三元區草珊瑚基地,2009年7月,三元區被國家林業局正式授予“中國草珊瑚之鄉”稱號,成為國內唯一獲此殊榮的地區;2009年9月,依托草珊瑚基地建設,三元區被確定為福建省5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試點縣之一;2012年12月,三元草珊瑚通過國家質監總局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綠都公司獲得國家中藥材GAP認證。草珊瑚已成為三元區的“地標”和著名品牌。三明梅列區以福建萬家藥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建立了優質苗木繁育基地,年可供黃精種苗300萬株。2014年梅列區黃精種值總面積300hm2,總產量1000t,總產值600萬元,其主要發展形式為”龍頭企業+農戶”相結合的模式,其中龍頭企業種值面積106.67hm2,其余大多分布在廣大散戶上,黃精已成為梅列區林下經濟的中流砥柱。2011年7月,梅列區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黃精之鄉”榮譽稱號;2012年2月,黃精產品榮獲“2011年福建省品牌產品”稱號;明溪縣林下套種南方紅豆杉1666.67hm2,重點依托福建南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輻射周邊農戶600多戶;永安市林下仿野生種植金線蓮超過40hm2,重點依托永安林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經營模式,年產值2500萬元,經濟效益良好;將樂縣林下種植金銀花266.67hm2,重點依托福建榕華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輻射帶動300多戶農戶,年產值4000多萬元,取得可觀的經濟收益。
2.1.2林菜經營模式
林菜經營模式是指在林相較好的林下立體化種植喜陰蔬菜,收成后的蔬菜具有純天然、環保、健康、綠色等特點,市場價格較高。近年來,三明尤溪縣在實施省發改委農業品牌良種工程《尤溪縣良種繁育場福佑佛手瓜良種繁育基地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項目中,推廣福佑佛手瓜超過1333.33hm2并喜獲豐收,據統計,全年實現產量超2800kg/667m2,產值超過2600元/667m2。福佑佛手瓜是尤溪縣農科所、良種場從尤溪縣地方佛手瓜群體中選育而成,2012年4月通過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該品種優點是前期產量高、上市時期檔期好、經濟價值高,適宜在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區推廣。
2.1.3林油經營模式
油料作物屬淺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與林木爭肥爭水,且又覆蓋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種植作物一般為油茶為主。近年來,三明市通過實施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福建省現代農業(油茶)和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油茶產業蓬勃發展。例如,尤溪縣重點實施油茶產業發展,全面強化政策扶持,推進油茶產業規模化、設施化、精品化、科技化發展。同時,加大技術推廣與服務力度,建立油茶培育示范基地,發展油茶示范戶,通過示范帶動引領油茶培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1.7萬hm2,年產茶油1800t,產值4.8億元,同比增長20%。尤溪縣油茶龍頭企業沈郎公司,建設年產油茶6000t、茶皂素450t的油茶精深加工產品生產線,榮獲“全國油茶產業重點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福建省農業(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寧化是油茶傳統產區,也是全國油茶主產區和油茶最適宜栽培區之一,主要優質油茶品種有龍眼茶、紅皮桃茶、贛無系列、廣西芩溪軟枝油茶系列和閩43、閩48、閩60油茶系列,均為國家和省審定的油茶良種。油茶林面積從2001年的0.54萬hm2發展到現在的0.97萬hm2。境內的“淮土茶油”還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清流油茶林資源豐富,已有超過2000a的種植歷史。清流油茶品種主要有寒露籽即龍眼茶(又稱珍珠茶)、霜降籽即桃李茶、立冬籽即大茶梨等幾種,其中龍眼茶被省油茶種苗攻關項目組認定為優良農家品種,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油茶之鄉”。現有9利和永得里兩家茶油加工企業,主要生產精制茶油、精制茶粉、茶粕等產品,年生產茶油1454t,茶籽粉2100t,茶皂粉1200t,精制茶皂粉1000t,產值8450萬元。2006年,“9利”牌茶籽油于通過了中農質量認證中心多項有機認證,“9利”牌商標榮獲“福建省著名商標”。永得里食品有限公司與武漢工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開展清流縣茶籽油系列產品開發技術研究,形成天然食用油(茶籽油)、生物藥業(壬二酸)、洗滌日化(茶皂素)、有機肥料(茶餅肥)四大產業鏈。
2.1.4林菌經營模式
林菌經營模式即林下種植食用菌的立體栽培模式。目前三明市林菌主要品種有紅菇、黑木耳、香菇等,通過封山育林、噴灑農家肥等措施,促進食用菌的生長。例如,大田縣大力扶持8家紅菇專業合作社,從業人員達1500人,年產量0.2萬t,產值1000萬元。目前,當地發展紅菇重點以以東風天然菌業專業合作社為龍頭,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年總產量達超過3000kg,產值450多萬元;同時,泰寧縣林業主管部門按照生態保護優先原則,科學劃定紅菇天然生境保護地2133.33萬hm2,投資1100萬元,年產值1.4億元。另外,清流縣、明溪縣、寧化縣等紅菇產業發展也頗具特色,已成為當地林農的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2.2林下養殖
2.2.1林禽經營模式
近年來,三明市清流縣大力發展孔雀養殖,重點依托福建大自然珍禽養殖有限公司,主要養殖品種為印度藍孔雀,并積極開發孔雀養殖產業鏈條,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藍孔雀養殖基地;泰寧縣林下養殖金湖烏鳳雞。泰寧“金湖烏鳳雞”于2009年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2012年確定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金湖烏鳳雞”成為了泰寧縣的農業特色產業,培育了市級龍頭企業泰寧縣山天畜牧業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專業養殖戶參與養殖,帶動全縣烏鳳雞養殖業的蓬勃發展,至2014年,全縣有養殖專業戶65戶,繁育雞苗134萬只,養殖出欄成品雞達120.6萬只,產值4824萬元,“金湖烏鳳雞”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永安市也大力發展林下養殖業,轄區貢川鎮因“貢雞”養殖成為福建省最大的山地雞養殖基地,并于2000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貢雞第一鎮”的榮譽稱號。
2.2.2林獸經營模式
三明市目前林下林獸養殖主要品種有黃羊、梅花鹿等。例如,清流縣依托當地良好的森林資源,林下養殖黃羊面積達1333.33hm2,年飼養黃羊數量5.2萬頭,年產值6000萬元;泰寧縣重點依托大自然梅花鹿業發展有限公司,養殖梅花鹿400多只,涉及林下放養面積約13.33hm2,并取得國家林業局核發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目前已成為三明市最大的梅花鹿馴養基地。
2.3相關產品采集加工
三明市相關產品采集加工主要有野生食用菌、竹筍、松脂等。據調查統計,2014年三明市食用菌培數量為6.19億袋,總產量25.26萬t,產值達17.25億元。三明市擁有竹林面積30.87萬hm2,其中豐產竹林面積8.67萬hm2,竹產品及竹筍采集加工產值達91.1億元。2014年新培育豐產竹林基地0.75萬hm2,產值127億元,新增竹專業國家農民合作示范社2家。永安市建成全省最大的閩竹交易中心。松脂采集基地面積1130hm2,產值231.09萬元,主要分布在永安、寧化、大田、沙縣、清流等縣。
2.4森林景觀利用
森林景觀利用模式,是指充分利用林區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為游客們提供觀光和度假等特色產品,盡可能滿足人們回歸大自然愿望的一種旅游形式。三明市較為有名森林旅游有“三明格氏栲國家森林公園”、“明溪君子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樂龍棲山自然保護區”、“建寧金鐃山”等。目前全市已建立森林人家6hm2,森林旅游類經營面積1.1萬hm2,實現年產值1億元。
3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3.1對林下經濟的認識不高,沒有形成規模化
林下經濟是一種新型的林業生產方式,由于缺乏宣傳,很多人至今還不甚了解,對林下經濟認識不高,重視程度不夠,信心不足,“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指望政府組織、財政補貼、怕擔風險,對發展林下經濟尚處于等待觀望階段,影響了林下經濟的發展速度。目前三明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占全市林地面積的比重還很小,林下利用率較低,參與林下經營的農戶有限。從全市現有情況來看,部分縣尚未形成特色林下經濟。同時,大多數農戶以個人種植、養殖為主,只是僅僅依靠自家山地、田地、漁塘、水庫等進行小規模的發展。
3.2經營管理水平粗放,科技含量低
多數經營主在小規模的林下種殖和養殖過程中,特別是在家禽養殖方面,如雞、鴨子、魚、免等,基本上都是承傳傳統的家庭養殖方式,沒有按照科學養殖技術,管理不到位,沒有合理計算成本,飼養成本較高,經濟效益低,難以適應市場需求。同時,林下種植如林菌、林藥經營模式因科技含量較高,不是簡單的農戶家庭經營就能夠發展起來的,因此大多數家庭經營單位受限于科技水平,加上又沒有專業管護隊伍,管理不到位,即便是種植了成千上萬畝,也因成活率不高,效益不盡人意。
3.3資金缺乏,投融資比例不高
盡管大多數林農對發展林下經濟都持樂觀態度,但是由于缺乏投資資金,又無融資渠道,許多林農單憑個人及家庭親戚一起混合經營,加上未經過系統的技術培訓和科學管理常識,在發展之初就受到限制,投資規模一直無法擴大,難以做大、做強。另外,三明市現有林下產品深加工企業不多,比如竹筍采集附加值不高,需要進一步加工,延伸產業鏈。另外,林下產品加工企業用地緊缺,也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還有一些企業和有一定實力的個體戶到現場考察后,因租用林地問題難以解決,只好放棄,這些均制約了林下經濟的發展。
4發展林下經濟的對策建議
4.1強化林下經濟績效管理工作
為推進林下經濟工作的有序開展,取得實效,三明市林業主管部門要具體制訂林下經濟項目創建工作年度績效考評辦法,針對項目的組織領導、發展規劃、投資規模、項目進展、建設質量、資金到位、建設成效,林下經濟產品質量,納入干部考核內容,建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及時總結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宣傳推廣,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對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的單位、分管部門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對未按要求實施的示范基地給予通報批評,并建立退出機制。
4.2出臺扶持林下經濟發展政策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2]42號),把發展林下經濟擺上當前林業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優先發展林下經濟,要把林下經濟作為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增加林農收入的有效途徑和新的利潤增長點來抓,同時,要求財政、林業、農業、水利等機關部門把發展林下經濟與林業、農業開發、扶貧開發、科技推廣等項目資金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支持當地林下經濟。為切實抓好林下經濟,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政府要專門成立了林下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林下經濟,設立綜合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協調安排,并出臺相關扶持發展政策。如配套省上項目扶持政策,對林下經濟發展好、帶動規模大、經濟效益佳的企業和農戶實行“以獎代補”予以獎勵,對引進外資和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持有林權所有證者實行“林權抵押貸款方式”和“稅金減免方式”等促進林下經濟發展。
4.3加大對林下經濟的資金投入
林下經濟產業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項目,資金需求量大,為保證足夠的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必須依靠社會資本,多渠道籌集資金。在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下,進一步擴大配套資金、自籌資金的投入,千方百計地拓寬投資渠道,保障示范基地建設足額投入。一是示范基地建設優先享受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出臺的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將省級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現代農業、水利專項等項目資金,重點用于支持示范基地建設;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引進有實力的工商資本和臺商、外商到三明市投資興業,充分利用其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迅速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從而帶動三明市林下產業升級換代;三是地方政府應從行業專項資金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示范基地建設,確保配套資金足額到位。
4.4提高科學種養植水平
大力推廣三明市林下高效種植養殖新技術、新成果,保障林下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林下經濟的種養殖業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新興產業,要不斷增強科技意識,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努力提高產業科技水平,不斷研發新品種,研究推廣先進的栽培技術,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時充分發揮“6•18”等平臺作用,支持創業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與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對接,鼓勵科研單位和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入股、轉讓等形式參與合作,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另外,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和技術服務體系,為專業戶和林農提供技術服務。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積極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研制出市場競爭力強的林下經濟產品,做大做強三明市林下產業。同時高度重視品牌優勢,充分利用科學技術,打造三明市林下種植養殖產業的優勢產品和知名品牌。
4.5加大市場體系和品牌建設
發展林下經濟是一項復雜的林業系統工程,涉及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和資源保護等多個領域,因此必須重點完善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市場物流和信息網絡化體系,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指導各地組建專業的行業協會或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為林下種養業戶提供市場信息、種養技術、產品營銷等一系列服務,逐步形成與全市林下種植養殖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相適應的配套服務平臺體系。同時,加大林下經濟產品品牌建設力度,重點打造在福建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的林下經濟“生態品牌”、“特色品牌”、“原產地品牌”,提升三明市林下經濟產品在福建省內甚至全國的影響力,完善林下經濟產品質量標準和檢測體系,促進三明市林下經濟產品從量變到質變的提升,真正推動該市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黃伙發 單位:三明市林業局
- 上一篇:XX鎮長履職報告
- 下一篇:在“十三五”規劃編制座談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