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筑風格的構成要素探究論文

時間:2022-11-17 02:45:00

導語:明清建筑風格的構成要素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明清建筑風格的構成要素探究論文

【摘要】明清民間建筑的地方特色十分明顯。這些建筑風格的形成與當時中國的自然條件、宗教政治、生活習慣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明清建筑;建筑風格;形成因素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的最后一個發展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古代建筑雖然在單體建筑的技術和造型上日趨定型,但在建筑群體組合、空間氛圍的創造上,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園林領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園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園林都是最具藝術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國歷代都建有大量宮殿,但只有明清的宮殿——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得以保存至今,成為中華文化的無價之寶?,F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這一時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北京的四合院和江浙一帶的民居則是中國民居最成功的典范。總之,明清時期的建筑藝術并非一味地走下坡路,它仿佛是即將消失在地平線上的夕陽,依然光華四射。

以往的建筑歷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時期單體建筑藝術性的下降而貶低明清建筑。實際上,明清建筑不僅在創造群體空間的藝術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術上也取得了進步。明清建筑到達了中國傳統建筑最后一個高峰,呈現出形體簡練、細節繁瑣的形象。官式建筑由於斗拱比例縮小,出檐深度減少,柱比例細長,生起、側腳、卷殺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頂柔和的線條消失,因而呈現出拘束但穩重嚴謹的風格,建筑形式精煉化,符號性增強。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標準化,在清朝政府頒布了《工部工程作法則例》,民間則有《營造正式》、《園治》。由于制磚技術的提高,此時期用磚建的房屋猛然增多,且城墻基本都以磚包砌,大式建筑也出現了磚建的“無梁殿”。由于各地區建筑的發展,使區域特色開始明顯。

明代的官式建筑已高度標準化,定型化,而清代則進一步制度化,不過民間建筑之地方特色十分明顯。這些建筑風格的形成與當時中國的自然條件、宗教政治、生活習慣等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自然因素

北方:氣候寒冷,為防寒保暖,建筑物墻體較厚,屋面設保溫層,加上對雪荷載的考慮,建筑物的用料較粗大,建筑外觀顯得渾厚、穩重。

南方: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房屋通風、防雨、遮陽等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墻體一般較薄(或僅用木板、竹籬笆),屋面較輕,出檐大,用料細,外觀顯得輕巧。

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建筑的代表。它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由于北方氣候寒冷,為了增加室內的保暖性,四合院的墻體一般都比較厚重;為了抵擋風沙、防噪音,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四周都不設窗,對外只有一個街門,主要靠朝向內庭院的一面采光,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溫馨空間。一家人在里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為了增加日照,四合院的院落非常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由于氣候炎熱,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適合于南方的氣候條件.。江浙一帶很多地區的住宅都設天井,不僅達到采光通風的效果,又能減少一定的太陽輻射。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結構,房屋組合比較靈活,適于起伏不平的地形。南方民居多用粉墻黛瓦,給人以素雅之感,房屋的山墻喜歡作成“封火山墻”,可以認為它是硬山的一種夸張處理。在古代人口密集的南方一些城市,這種高出屋頂的山墻,確實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一種很好的裝飾效果。

西雙版納干闌式民居通風非常好,首層架空既可以避免首層地板的潮濕,又可以防蟲蛇。西藏高寒地區的厚墻、小門小窗。這明顯是為了增強建筑的整體保溫。黃土高原地區氣候干燥,粘土厚度由十米至百余米,開洞后不會坍塌,適合做窯洞住宅,窯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涼,節省土地,經濟省工,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由此可見,自然條件的影響,對建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宗教政治因素

封建社會,衣食住行均有嚴格的等級制度,特別是建筑,不僅具備使用功能,更多表現出的是等級的社會功能。

四合院的布局主要是對稱式的平面,封閉式的外觀,這與我國封建禮教、宗族制度有很大關系。家族觀念中等級制度最為重要,講究長幼有序、內外有別、主尊奴卑。因此,四合院的等級主要表現為:北屋為尊,兩廂次之,倒座為賓,雜屋為附。四合院是由北房、東西廂房和倒座四面建筑圍合起來的院落。

通過一座小小的垂花門,便是四合院的內宅了。封建社會,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臥室。東西兩側的臥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臥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臥室。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后軍房或后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三、戰爭因素

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土樓分方形土樓和圓形土樓兩種。圓形土樓最富于客家傳統色彩,最為震撼人心??图胰嗽侵袊S河中下游的漢民族,1900多年前在戰亂頻繁的年代被迫南遷。在這漫長的歷史動亂年代中,客家人為避免外來的沖擊,不得不恃山經營,聚族而居。起初用當地的生土、砂石和木條建成單屋,繼而連成大屋,進而壘起多層的方形或圓形土樓,以抵抗外力壓迫,防御匪盜。這種奇特的土樓,后來傳布到福建、廣東、江西、廣西一的帶客家地區。從明朝中葉起,土樓愈建愈大。在古代乃至解放前,土樓始終是客家人自衛防御的堅固的樓堡。

福建永定承啟樓是土樓的最典型的代表,建于清順治年間。外圓環平面直徑達72米,高12.4米,布局上共有4環,中心為大廳,建祠堂,內一圈為平房,外一圈為2層,最外一環底層用作廚房、畜圈、雜用,二樓儲藏,一二層對外不開窗,上2層為臥室,回廊相通各室。外環高大,但內環和祠堂低矮,故內院各臥室采光通風良好。出于防衛需求,土樓外墻高大厚實,一般達1-1.5米,外環樓層開箭窗,外小、內大,既利防衛又利使用。土樓具有堅固性、安全性、封閉性和強烈的宗族特性。樓內鑿有水井,備有糧倉,如遇戰亂、匪盜,大門一關,自成一體,萬一被圍也可數月之內糧水不斷。公務員之家

此外,我國其它地方的民居也都很有特色??傊窬邮莿趧尤嗣裰腔鄣慕Y晶,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法式”、“則例”等條條框框的約束,其中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資料:

[1]潘古西.中國建筑史[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2]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