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居室文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13 11:53:00

導語:反思居室文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反思居室文化研究論文

居室設計植根于社會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僅是實用的商業活動,也是一種文化行為或文化活動,因為居室設計在倡導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上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用。

從哲學高度來看,居室及其設計是人的本質的外化、對象化,隸屬于物質文化,與思想文化既有區別又有密切的聯系。居室設計既是技術生產活動,又是藝術創造活動。居室是人們生存方式的物質表現,并顯示出特殊的文化性質。若是把居室文化理解為居室外表形式的設計,那么這仍是把居室文化局限于簡單的裝潢。外觀形式上的花樣翻新,不能完全取代內容豐富的活動空間設計。居室環境除了居住和美觀的功能之外,心理及社會文化功能不可低估。

完美的居室文化是三個結構層次的和諧互動統一

居室文化從文化空間上可分為三個結構或層次;物質形式為表層結構;人的活動(包括傳統習俗在內)為中層結構;人的觀念意識形態為深層結構。完美的居室文化是上述三個結構層次的和諧互動統一。理想的居室文化應當是技術與藝術的圓滿結合、實用與審美的天然統一,甚至是個人藝術創作與日常生活實用的融合。人的行為活動與居室空間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約的,人在改變了居室的同時,也改變了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十分簡陋的住宅,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可以說是被民族話語、政治話語、經濟話語格式化了的文本,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并打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中西文化的沖突導致問題產生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不同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人的居住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各種居室文化爭奇斗艷。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居室文化變遷中出現了許多負面問題,居室文化變遷中負面問題的突出表現是,中國傳統居室文化與西方現代居室文化二者之間矛盾沖突的結果,導致人們無視自己的文化分量,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文化本質上是基于農業文明的文化,人的一切活動要順應自然的發展。以儒道釋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盡管各家觀點不同,但都主張和諧統一,有人稱之為和合文化。儒家主張人與人及社會關系的和諧,道家講人與自然的統一,佛家提倡人內心世界的調適。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們已經滲透在中國古代居室設計之中。

近代工業文明強調的是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念。社會發展的驅動力是追求物質享受,市場經濟靠利益驅動。由于瘋狂地掠奪自然追求經濟增長,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態失衡、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等全球性問題。中國改革開放后,在引進外資技術的同時也引進了包括設計思想在內的許多思想觀念。以西方工業文明為代表的設計思想文化觀念及其產品(如居室類產品),直接沖擊著原有的民族價值觀念及設計思想,現在人們很難從流行的居室設計中尋找到民族文化傳統的遺跡。過去長期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雙重匱乏,使我們缺少居室文化意識,更缺少居室設計知識。中國人一旦有了自己的住房,幾乎把所有的積蓄全都用在房屋裝修上,大多數人盲目從眾熱衷于追逐流行時尚,滿足自己的夸富顯貴的心理需求,結果在居室裝飾上既無個性風格、又無文化品位。現在的問題是居室條件改善的同時,我們原有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也改變了。

從人與人的關系上看,中國傳統居室是以家長制為中心,長輩居上、晚輩居下、男左女右。雖然這反映了三綱五常封建倫理道德,但其中也包含對長輩的孝道以及男女長幼分別的合理因素。現在國內城市的居民樓在格局設計上對外封閉隔絕了鄰里親情關系,男女長幼在居室上的區別模糊不清。

從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看,傳統民居順應自然、相融于自然。現代中國民居追求與自然隔絕的人造空間,拒絕自然空氣和自然光,依賴于空調機、燈光及純凈水。許多地方居室內豪華氣派,樓道及室外垃圾如山。從物質與精神的關系上看,傳統民居在二者關系上是協調統一的,現代中國民居主要是滿足人們的物質享受需要,精神生活的活動空間則被電視或電腦所占據,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情感維系在電視屏幕上或電腦顯示屏上。居室里獨立思考的空間、情感交流的空間以及閱讀學習的空間越來越少。時下流行的居室裝飾潮流不利于人進入高尚的精神生活,卻又可能孕育出物質消費的巨人以及精神創造的侏儒。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中外文化碰撞過程中,人們拋棄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偏見,掙脫意識形態的束縛,與此同時人們顧不得挖掘傳統文化中居室文化的深層內涵,把一切外來東西為我所用,在批量生產商品樓房過程中不自覺地遠離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遺棄了中國傳統居室文化。二是西方現代化的急劇轉變,使我們在社會轉型時期的短時間內很難構建自己的新文化,這是造成我國居室文化負面問題的又一個原因。

進入21世紀,克服居室文化變遷中的負面問題,珍惜民族傳統文化精華,創建有中國氣派的居室文化,這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居室設計師應該從民間文化和新潮藝術中汲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同時,站在國際前沿結合具體實際進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