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客站建設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13 11:31:00

導語:鐵路客站建設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路客站建設設計論文

“正是這三點成就了進步。這意味著,我們的觀點上有了很大的轉變。非常可喜就是這種觀念的轉變,不只是反映在具體哪一個方案上。整個車站的建設,能夠去追求效率,追求生態,追求地域文化,這個實現了,我覺得就不再是形式上的進步,而是在本質上。”陳世民說,“什么叫現代化?不是說有玻璃幕墻就是現代化,現代化就是體現效率。這個才是現代化,那些都是手段。”

應鐵道部邀請,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等23位專家組成的學術委員會,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江蘇南通參加了2007年中國鐵路客站技術國際交流會。專家中,包括了13位國家建筑設計大師和一位國家結構設計大師。

吳良鏞認真聽取了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鄭健對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文化性、經濟性“五性”原則的闡述,贊許為“分析得非常細,也非常周到”。從建筑學家的專業角度,他尤其看重其中貫穿的以人為本的理念,空間是公眾使用的空間,效率是客流使用的效率。

根據對世界趨勢的長期追蹤,吳良鏞把中國鐵路客站乃至整個鐵路的大發展放到了國際背景下。他指出,從西方城市20世紀的發展來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以美國為代表,汽車和高速公路發展得非常迅速,超過了鐵路的發展。當時航空事業也迎來積極的發展,在建筑設計方面,一些著名的航空港印證了這種發展。

然而這樣的局面后來在思想界引起了反思。從交通的戰略發展看,人們發現,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太多,并且密集的大運量的汽車交通也浪費了大量的能源。因此,許多國家開始重新思考有軌交通的利用和發展。包括美國在內,目前的發展都呈現出鐵路復蘇和回歸的新趨勢。

鐵路的大發展必然要求出現一大批經典的客站。正是基于此,所以吳良鏞覺得此次鐵路客站技術國際交流會的意義非常重大,“應該引起中國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界對鐵路客站的重視”。

“十一五”鐵路客站規劃的總體布局是,建設6個樞紐性客站系統和10個區域性客運中心,還將建設548座鐵路客站。這讓建筑設計大師們非常欽佩并深感欣慰。吳良鏞指出,這將給城市的面貌和人們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

國家建筑設計大師張家臣說:“新建或擴建500多座大小客站,我覺得,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不是偶然的,因為每個城市都在向現代化、國際化這個方向努力。

他查閱了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評價標準,第一條是完善的基礎設施,第二條是高質量的生態環境,第三條是高工作效率,第四條是高水平的生活質量。“我們的客運站至少占了兩條,屬于基礎設施,屬于高工作效率。”張家臣笑著說,鐵路客站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作為廣受好評的拉薩站的主要設計者,國家建筑設計大師崔愷梳理了中國鐵路客站的流變:“100多年前,一幢幢西洋式的洋樓和車站成為西方文明的象征。1949年以后,民族復興的精神也反映在鐵路客站的建設上,現代化的建筑功能、技術,與民族形式的精心組合,成為了那個時代建筑文化的歷史見證。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的騰飛、思想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為今天正在如火如荼快速推進的新一輪鐵路建設賦予了更廣闊的時代意義。鐵路路網的擴大,各類線路間互換的要求,開放性、集成化的候車功能要求,新的管理方法、服務理念、技術可能性,都使鐵路客站從建筑形態到空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認為,新客站不僅是城市的門戶,也是城市發展的新項目,成為城市的新地標。以這樣的角度看車站,其重要性不僅在于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在于其形式對于城市特色的詮釋。

國家建筑設計大師何玉如首先代另一位大師唐玉恩說了參觀新客站后的觀感:“看完以后是出人意料的好”,而他本人“也是同感”。他說,中國的鐵路客站這幾年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這跟鐵路運輸,以及其他的經營管理等方面都有關系,“我們過去說望洋興嘆,現在應該讓他們望中興嘆。

鐵道部提出的打造百年不朽的客站的思路,引起了何玉如的共鳴。他提出,像這樣的精品意識,不僅鐵路客站需要,整個建筑規劃設計界都應該具備。

鐵道部從上到下,為了一個工程的建設,能夠從部長開始,一直到基層的監理系統,協調高效有序,這種“科學性”給國家建筑設計大師黃星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對大規模客站建設“整個這么量大面廣的設計能有一個有效的掌控”充滿了信心。

他表示自己還有一大收獲,那就是發現,從部長到具體經辦者,談的都是細節。“這個細節真是非常不容易。”他結合自己在日本等國的經歷,希望從設計者到管理者都要注意諸如指示牌等人性化的細節。

國家建筑設計大師劉力充分肯定了鐵道部鑒定中心在客站規劃與建設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他開始不理解,鐵道部設一個鑒定中心干什么。以他的經驗,其他一些部委,“他們那里對設計的控制,基本還是就事論事,或者叫就工程論工程,沒有像鐵道部這樣專門設一個機構,而且部長親自提出以人為本,要用‘五性’的要求控制全國的客站設計”。參觀了新客站,并聽取了詳細介紹后,他覺得自己理解了,“你們這些設計,我覺得雖然程度有不同,有的稍微好一點,有的稍微差一點,但總的達到了一個水平,這應該就是鑒定控制的結果。”

劉力說,以人為本不是簡單的口號,需要建筑師做很多很細致的工作才行。比如在設計的時候,臺階多高、欄桿多高、間距多少,什么時候高、什么時候低,這些都要充分考慮到人的因素。“我們強調人性化,并不是要奢華,而是要為旅客考慮周到。”

國家建筑設計大師黎佗芬最后總結道:“通過這次會議使我們深受鼓舞,大開眼界,這是大家的共識。劉志軍部長的思路、以人為本的‘五性’原則,大家都很贊賞。希望通過這樣的研討,把我們的鐵路客站建得更符合時代精神,更可持續發展,更以人為本,方向更準一些,更理性化一些。”

當前,中國鐵路客站建設以嶄新的形象,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世人展示了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的令人振奮的前景。通過此次交流會,學術委員會諸位專家在高水平的討論中形成共識:大力推進鐵路現代化、大量建設新型客站的戰略決策,完全符合客觀規律,學術委員會表示欽佩并深感欣慰,認為這將大幅度提升鐵路客運能力,促進以鐵路為骨干的綜合交通體系的完善,并帶動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發展。

學術委員會同時肯定了新型客站的建設要求高,技術含量高,設計、建造和建設管理的難度大,近幾年來,在鐵道部的精心組織和統一指揮下,新型客站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各位專家對鐵路客站的未來也提出了更多期望,從節能、環保、安全到可持續發展,這必將對提升鐵路客站水平、促進鐵路技術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