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5:38:00

導語:服裝設計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裝設計教學管理論文

摘要:對國內院校開設服裝設計專業以來教學現象分析,反思設計教學重藝術、輕技術的弊端,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觀念,優化改進繪畫基礎教學模式,強調服裝款式造型與結構的一體化教學。

關鍵詞:服裝設計;藝術與技術;款式造型設計;服裝結構;一體化教學

提到服裝設計,現在很多人都能對此說出一二,不論是服裝專業人員還是普通百姓。盡管他們看法不一,角度不同,但服裝設計對于他們已不再是陌生的詞匯。這說明人們對服裝的認識越來越多,服裝從其心理功能及其社會屬性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貼近,今天的服裝作為一個象征時代精神的行業,已被社會廣泛接納,而設計意識的增強則使服裝具有了生命活力。

自八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世界范圍的經濟、文化、科學、技術對我國的全面滲入,服裝設計這一新興的文化形式很快受到國人的矚目和青睞。各類層次的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起來,服裝專業畢業生也陸續走上了工作崗位。這無疑是為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可貴的基礎。然而,隨著畢業生社會信息反饋,服裝專業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顯露出來。

這表現在:專業教育重藝術,輕技術,重紙面效果,忽視服裝的內涵本質等。由于許多院校初期的服裝教學是由搞繪畫藝術的美術教師或搞染織的工藝美術教師擔任,學生所接受的訓練多是美術基本功和服裝畫的描繪技法,而服裝設計所涵蓋的藝術與技術的內在聯系沒被更多地意識到。造成了學生只會畫,不會裁,也不會做(特別是對有變化的結構),無法使設計意圖得到完整體現。進入九十年代,服裝教學經過前一階段的發展與反思,教學上有了較大改進,服裝的制圖、剪裁、工藝縫制的比重加大,對學生強調動手能力,學生的專業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不過,對服裝工藝技術的重視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專業教學的本質,對于怎樣能使服裝設計中藝術與技術相互交融,仍然還是教學中所要探討的一個主要問題。目前設計教學上,款式造型與結構設計相分離現象還較普遍。結構制圖課教學仍然較多地注重在常規服裝上,對于款式造型設計及所對應的結構變化分析缺少必要的教學環節。要確實做到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改進。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觀念

設計藝術與繪畫藝術不同,設計藝術不僅具有繪畫藝術形式的美學原理法則,更主要的它是以不同于繪畫藝術的思維理念傳達視覺形式并體現自身的實用價值。本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現代建筑設計學校提出“藝術與工業技術相結合”,首創包豪斯體系,翻開現代設計領域新的一頁[1]。由此,西方國家的設計藝術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在我國,設計藝術遠比繪畫藝術引進的晚,國內的設計藝術教育多年來一直受繪畫藝術教育所左右,致使各類設計觀念局限在繪畫藝術的思維定式中。因而,在服裝設計教學中如何處理好藝術與技術的關系,確立對服裝設計本質的認識,將主導著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思路。

時下,我國各類服裝賽事頻頻,學生通過參與這些表演展示,自然是天闊了眼界,得到了鍛煉。但由于這些賽事多數是注重體現創新的理念與藝術形式,具有先導性文化特征,與作為商品的服裝尚有很大距離,故服裝本身的內在品質性因素往往不被參賽學生所重視,以致時常出現學生參賽獲獎,但卻搞不好日常生活中的時尚服裝,到企業也勝任不了設計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服裝設計的理解認識不夠,對服裝本身實質性的技術技能掌握不到位,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在專業認識上要給予正確引導。

一方面,提倡學生要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藝術修養,積極參與專業大賽,注重培養學生對形式美及前衛時尚的敏銳感受力,使其具有超前的設計意識、設計理念。另方面,要強調學生對服裝本質的認識,立足于學習服裝結構、工藝技術方面所表現出的美,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體現服裝的功能價值;以得體的穿著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內涵,樹立起正確的設計意識及理念。

二、改進繪畫基礎教學模式

服裝設計作為設計藝術范疇,自然離不開繪畫基礎,繪畫基礎的訓練不僅是為了畫好服裝畫和設計圖,還關系到對學生審美情趣和形式法則的培養。國內服裝院校的繪畫基礎教學,以往沿襲的多是美術院校傳統的繪畫基礎教學模式,由幾何形體、靜物到石膏像、頭像,再到人體、半身像、全身像,由淺入深逐步進行的訓練。

但服裝設計的繪畫并不需要如此縝密、嚴謹的基本功訓練

一是時間不允許,因為服裝繪畫只是服裝系統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應該是對服裝的造型及結構變化、裁制工藝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服裝繪畫表現的是人與服裝的關系,人是第一位。必要的人體結構知識,對物體結構、空間、質感等非光影效果的理性表現,以及大量的人體、著衣人物動勢的速寫等短期作業,則是繪畫基礎訓練的主體內容。縱覽國外大師、名家的服裝繪畫作品:洗練、簡潔的線條運用;夸張、到位的結構刻畫;概括并富于質感的衣料效果;常常給人留有深刻印象。

三、服裝款式造型與結構的一體化教學

服裝款式造型與結構的變化統一,在服裝設計中是最關鍵的環節,也是服裝設計教學中的主干內容。只會畫紙面效果,不能依此產生合理的結構關系,設計是“紙上談兵”,相反只學那些已定型的常規服裝結構,而不能靈活變化應用,那么也不能算是學會設計。就象有許多老裁縫能把西服、中山裝剪裁得很合體,但若按設計稿裁一些有特別變化的時裝則感到困難。

服裝設計教學的重點,就是要針對上述情況強化服裝款式造型設計與結構對應變化的訓練,掌握服裝設計的主體核心。以此為目的的教學,從教師方面來講,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款式造型設計能力,還要有一定的服裝工藝技術水平。這并不等于說設計教師必須要把服裝做得如何如何精致,但對起碼的縫制工藝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對服裝結構的設計、分析,要有很強的能力。

不僅常規服裝的結構、裁制要懂,還要能運用服裝結構原理,隨意變化出新的結構形式。做到能以繪畫表現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來設計結構,再以結構驗證款式造型的合理性。這樣,在教學中教師就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款式造型與結構變化的能力。

八九年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君島一郎先生來中國紡大講學時,曾作過這樣一個演示:他請身著基礎衫連衣裙的模特小姐站到臺上,拿起剪刀從連衣裙擺處分幾個不同位置向上剪到臀位,然后讓人同時把剪開的裙擺拉起展示給眾人。君島先生告訴大家,若把展開后的裙形用面料再重新縫制,就產生了一種新裙款式。以此原理,基礎裙形可以變化出許多的裙裝樣式。

君島先生用此實例說明:對服裝款式造型的設計,也就是對其結構的設計。因此說,服裝設計課教學必須是一種藝術與技術相交融的一體化模式,那種設計課是設計課,工藝技術課是工藝技術課,設計課不管工藝技術的事兒,工藝技術不能有效地體現款式造型的分離式教學,看似分工明確合理,實則是專業教學中的誤區。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要有把二者統一起來的環節。

總之,服裝設計教學經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已有了可喜的成績,這一新興專業已為我國服裝業輸送了大批設計骨干。但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觀念上的錯誤傾向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對畢業生的選擇越來越挑剔,越來越注重其專業技能的熟練程度,因此,只有在教學中不斷修正偏差,不斷完善,讓專業體系的內部環節密切相聯,才能使服裝設計教學有更高水平的發展和進步,才能為服裝行業培養出更優秀的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