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15 02:43:46

導語:海綿城市景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海綿城市景觀設計論文

內容摘要:海綿城市建設是國家近期的重要建設項目,其建設過程需要結合水利、城市規劃、環境保護、藝術設計等多方面,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文章首先對海綿城市的相關概念加以論述,進而分析了建設海綿城市的原因和必要性,其中城市內澇是主要原因。最后作者提出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景觀設計的具體方法,包括建立自然防護帶、完善城市中心帶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保護濕地三個方面,以期使景觀設計能夠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并為解決城市環境問題、保護環境資源貢獻力量。

關鍵詞:景觀設計;海綿城市;環境問題

目前我國處于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作為發展中國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現象不容忽視。倡導綠色生態觀念、弘揚綠色生態意識、建立綠色生態城市、確立綠色生態倫理,是我們走向新世紀面臨的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中國的綠色生態事業任重而道遠。海綿城市建設可以解決部分環境問題,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景觀設計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什么樣的景觀設計才能配合和優化海綿城市建設呢?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

一、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概念

海綿城市是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它是指城市大地能像海綿一樣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同時彈性良好,以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并且,在需要時城市能夠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實現慢排緩釋的控制目標。2015年4月2日,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正式公布。根據地區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別是(按行政區劃序列排列):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國家住建部2015年6月10日下發文件把三亞列入城市“雙修”、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的試點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二、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

近年來城市內澇問題日益嚴重,過去只有個別城市在極端惡劣的天氣情況下才會出現內澇問題,而現在每年都會看到各種內陸城市“看海”的消息。在內澇城市范圍的分布上,由北京向東南邊蔓延,福州、合肥、南昌、武漢、杭州、長沙、成都等,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被大家戲稱的“城市看海”現象。城市內澇出現的原因,首先要從雨水說起。要使雨水不至于成澇,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吸收和排放。吸收雨水的最大功臣是土地,而排走雨水的任務也不能只落在管網上,還應有大自然河渠和沖溝,它們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建設的發展使城市土地硬化面積增加,土壤和雨水之間被鋼筋水泥阻隔起來,城市原有的河道和沖溝也被逐年填平。解決城市內澇的辦法要從恢復土壤下滲能力、還原河道和沖溝入手,應通過科學的方法找到雨水的流匯規律,使雨水能夠自然、高效、科學地運行,以順應城市高效發展的節奏。首先解決“流”的問題。通過地理信息系統模擬土地上的徑流路徑,可以找到雨水的流徑,將流徑圖與現實場地進行對比之后會發現不同,其產生原因是現實場地中對自然流徑進行的破壞或消解。其次,解決“匯”的問題。匯,其實就是將雨水存儲起來,在有需要的時候加以利用。同樣需要運用地理信息系統輔助完成匯集地的選擇,通常把雨水匯集地稱作濕地,農田就是最基本的濕地。與此同時,通過雨水邊溝、雨水花園、雨水濕地、下滲路面、雨水收集設施等低影響開發的手段的應用,使城市雨水匯流貫通,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解決城市內澇的手段。通過對雨水流和匯的控制,實現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海綿一樣的功能,就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思路,海綿城市建設可以有效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三、海綿城市建設中進行景觀設計的方法

海綿城市建設的目的是改善環境、保護環境,景觀設計也是為這一目的服務的。如前文所說,正是因為雨水不能得到合理的吸收和排放,從而導致了城市內澇問題。那么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進行景觀設計,關鍵點就在于對水的把握,要做到治城先治水。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景觀設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一)建立自然防護林帶,保持水土

在城市逐漸發展蔓延的過程中,人們對于自然山林的破壞程度越來越強烈,導致山洪、泥石流等現象時有發生,更嚴重的問題是山體對于雨水的自然滲透能力降低,山不能蓄水,也不能過濾水。作為美國國會和總統顧問的生態哲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霍爾姆斯•羅爾斯頓曾說:“我們到荒野中與大自然遭遇時,不是要對自然采取什么行動,而是要對它進行沉思,是讓自己納入到自然的秩序中,而不是將自然納入我們的秩序。荒野自然對于我們來說,根本不是一種商品。我們對荒野自然的需要,是在于我們欣賞它的內在價值,而非它的工具價值。”人類不能干涉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保持自然的自主性。有些人認為,毀了森林,可以得到木材,然后再種上果樹和經濟作物,還原綠色,豈不是兩全其美?然而實際上幼小的果樹和經濟作物并不能取代森林中參天大樹的生態功能,視覺上看確實綠了,但是如果植物的根系不夠深入發達的話,是根本達不到水土保持和過濾的作用的。同時,要摒棄傳統的“造園”意識,不要認為森林毀壞了,再造一個新的園子就可以取代它,應摒棄用觀賞植物取代原生植物、用人工美學取代自然風貌的思想。因此,在景觀設計上應建立自然防護林帶,并結合山水的優勢資源,設計穿越山林之間的河流,打造集山林探險體驗、山林別墅會館、度假和休閑療養為一體的場所,使人們能更多地體驗原生自然環境、培養環境意識,并實現山林的生物棲居和環境教育功能。通過對原有綠色植被的保護,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只有讓山上的水變得清潔,才能保證流入城市的水是清潔的。

(二)完善城市中心帶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綠色基礎設施主要應對城市水污染、空氣污染、生物危機、游憩危機等環境問題。城市中心帶的綠色基礎設施非常豐富,包含綠道建設、低影響開發、濱水空間建設、水資源再利用、生態駁岸等方面。例如可以通過對城市綠道景觀的設計,實現市民休閑游憩、文化體驗的雙重目的,綠道景觀設計的重點可以放在以公園串聯道為主體的綠道體系上。其次,在市政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方面,通過生物滯留設施、屋頂綠化、植被淺溝、雨水利用等方法,盡量做到低影響開發,以維持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再次,優化濱水空間界面,營造濱水活力空間、濱水運動空間、濱水漫步空間、濱水商業空間等,提升水景觀設計。同時通過人工浮島,植物過濾的方法,做到水資源凈化和再利用。另外,城市中的不規則水岸空間和綠地共同串聯起來的綠色游廊是城市中極具魅力的地方,它給人們在茶余飯后提供了短暫休閑游憩的場所,滿足了人們對于自然資源體驗的需求。但是,以往的水岸處理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硬質的護坡對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反而阻礙了雨水的滲透,加大了流徑的負荷。因此建設生態駁岸尤為重要,在保證駁岸穩固的前提之下,水岸線處理得越簡潔越好,盡量降低對自然駁岸的干擾。同時,通過使用多樣性的本土植物和環保護坡材料,能夠使駁岸既堅固安全又起到滲水保水的功能。

(三)保護濕地,注重濕地凈化作用

近幾年,城市洪澇現象在全國很多城市出現,網友調侃這一現象實現了足不出戶“看海”。在城市快速發展的步伐下,農田的大面積減少引發了城市雨洪調蓄功能的銳減現象,城市內的荒地也被商業開發利用起來,這導致了生物棲息地的喪失。物種不平衡引發了很多生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濕地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直接改善因為農田和荒地喪失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還可以結合功能濕地,開展濕地教育體驗、休閑游憩等活動。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濕地,最小程度地進行人為干預。結語海綿城市建設旨在改善城市環境問題,與之相匹配的生態化景觀設計是實現其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態景觀設計對于城市建設,乃至于整個國家的建設都至關重要。設計者要抓住城市河湖景觀綜合規劃設計的要點,詳細研究生態河道構建體系及其規劃設計與應用,實現人工濕地生態系統的構建,為海綿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余利平 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東輝.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9.

[2]奈杰爾•鄧尼特.雨水園: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田建林,張柏.園林景觀水景給排水設計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

[4]希瑟•金凱德-萊瓦里奧.雨水設計:雨水收集•貯存•中水回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5]肖楚田,肖克炎,李林.水體凈化與景觀:水生植物工程應用[M].南京:江蘇科技技術出版社,2013.

[6]貝內迪克特,麥克馬洪.綠色基礎設施:連接景觀與社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7]克雷格•S•坎貝爾.濕地與景觀[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8]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陸健健.濕地生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孫林,文慶玉,韓國輝,等.農田防護林的綜合效益及對環境質量作用的分析[J].吉林林業科技,2011(1).

[11]鄧榮鑫,李穎,張樹文,等.農田防護林經營階段的遙感識別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10(2).

[12]李春平,蘇繁星,謝靜,等.基于地統計學方法的農田防護林網環境場特征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10(1).

[13]周志強,張雙,劉彤.不同樹種結構對農田防護林效益的影響機制[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