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問題范文
時間:2023-07-27 17:00: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海綿城市建設存在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sponge city, green infrastructure and stormwater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Kunm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realizing the benign hydrological cycle,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Kunming in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關鍵詞: 海綿城市;綠色基礎設施;低影響開發;雨水資源利用;控制指標
Key words: sponge city;green infrastructure;low impact development;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resource;control index
中圖分類號:TU984.1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5-0021-03
0 引言
根據外國關于雨洪、綠色建筑及城市內澇相關技術,我國因地制宜提出了海綿城市的相關建設理念。海綿城市從根本上說就是雨水的自然調蓄,而相關技術則是將傳統的就地排放的思路調整,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1],從而形成的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LID)。海綿城市在被提出之時是用來保護城市原有的“海綿體”,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使這些“海綿體”在應對氣候環境和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彈性”作用,無論是雨季還是非雨季都能起到調控的作用[2]。最近幾年,國內外相關學者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美國環保局(EPA)有利用綠色基礎設施代替LID的趨勢[3],國內王思思[4]、車伍等人利用傳統的國內雨洪調蓄措施與國外雨洪管理模式相結合。目前關于海綿城市建設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地雨水綜合管理利用,減少城市內澇,為城市著“綠裝”。在海綿城市建設熱潮下,就昆明市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建設海綿城市的迫切性和存在問題加以分析,在科學規劃、政策傾斜、資金支持、管理運營等方面提供相應對策和建議。
1 昆明市建設海綿城市刻不容緩
隨著城市化與城鄉統籌的進一步推進,城市規模大幅度拓展,昆明城鄉發展與建設在土地資源、生態環境等空間承載方面的壓力會更加突出。建設海綿城市,不論是在水資源、防洪排澇安全還是在水環境保護、水生態恢復、緩解熱島效應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應對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所帶來的這些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可以增加地下水補給量、涵養水源,改善昆明水循環[5],恢復天然水循環系統;當下雨時,雨水下滲使地下水變為蓄水模式,增加了其水位高度,一方面緩解了地下水漏斗區擴展漫延,另一方面緩解了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最終要的是削弱了雨水在徑流峰值的流量,減輕了雨水對城市及周圍帶來的自然災害,保障昆明城市排水安全;改變昆明現有的城市排水系統采用快排模式,增強城市地表雨水下滲能力,緩解昆明水資源短缺問題;同時能夠減少河道侵占和徑流污染,加強入滇河道水生態系統保護,改善滇池水環境,進而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2 昆明市建設海綿城市存在問題
2.1 昆明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
昆明市水資源分布不均勻,雨季雨水約占昆明總降雨資源的85%;而昆明市人均水資源的用量約為300立方米,低于京津唐地區,甚至與國外嚴重缺水的以色列(人均水資源260立方米)相差無幾,與國際人均水資源1700立方米相距甚遠。昆明城市缺水問題極為嚴重,用水嚴重依賴流域外調水引水工程。
2.2 年徑流總量快速增長,內澇淹水頻發
結合解放后昆明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的增長情況,估算傳統開發模式下,至2020年中心城區建設用地在開發后,對應的徑流量大幅增加為未開發狀態的6.0倍,比未開況下增加約5.0倍。以2014年的情況來看,年徑流總量比天然情況下增加了2億立方米,約為中心城區年用水總量的三分之二,約為牛欄江引水工程遠期年調水量的三分之一。
圖1中為歷年昆明城市建成區規模逐步增長的同時,建成區年徑流總量的增長情況,由1950年至2013年,昆明建成區的徑流總量增長了50倍。年徑流總量的大幅增加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影響了城市所在區域的水循環、涉水安全問題、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退化、加劇城市熱島效應等。昆明市的雨水資源化利用問題已成為制約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必予以高度重視。
2.3 昆明中心城區老舊小區較多
昆明市一些老、舊城區的排水系統一般為合流制,設計標準低,綠化率低,雨季不能將雨水及時下排,往往造成嚴重的內澇問題,改造難度較大。昆明中心城區老舊小區的雨水收集利用要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推行雨洪回收利用系統,雨水收集利用后可提高抗暴雨能力,可降低水處理、排洪排污、管道輸送維護費用,同時也可實現小區內綠化澆灌、景觀用水、清潔衛生等其他功效。
2.4 缺乏城市雨水管理的綜合考慮
昆明市在規劃、開發、運行、管理及可持續發展方面,普遍缺乏系統、全面和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激勵機制,需要借鑒國內外其他城市雨洪管理利用的先進經驗,高度重視城市雨水資源利用工作,出臺相應政策法規和科學合理的資金補助等激勵機制。昆明現有的雨水利用地方規范性文件效力低,法律保障力度不夠,影響城市雨水資源利用工作的推進,對下一步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來說缺少具體的政策指導。昆明市雖已編制了《昆明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從規劃層面對低影響開發利用雨水資源提出了相關要求,但僅靠單項專業規劃來指導海綿城市的建設和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的構建是遠遠不夠的。
3 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具體措施
3.1 嚴格要求新建區的建設
建議成立工作組,協調規劃、住建、水務、滇管、園林等相關部門,針對十三五期間的新增用地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新建區域海綿城市建設時建議采取廣義下沉式綠地和綠化屋頂為主,將源頭分散式雨水徑流控制作為調蓄容積的主要措施,實現地塊開發后的外排徑流量與地塊開發前持平,不增加下游片區的內澇淹水風險;在可能的情況下,適當考慮對在建項目、已批未建項目提出補充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內容的要求。確保到2017年,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先行先試建設取得成效。
3.2 有序完成建成區的改造
昆明市考慮到海綿城市建設的社會影響,根據自身條件,建成區改造建議按照改造綠地、修建海綿型道路和廣場、公共設施用地、行政辦公用地、商業用地、居住用地的順序,對已開發地塊進行海綿城市改造,結合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現狀改造,靈活采取透水鋪裝、下沉綠地、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屋頂綠化、道路生物滯留槽、干塘、濕塘等多種措施相結合的方式以實現改造地塊滿足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的要求,緩解舊城區排水系統壓力,減輕現狀內澇淹水問題。對建成區進行逐級、逐步的滾動改造以實現地塊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要求,是未來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內容。
3.3 優先推行綠色雨水基礎設施建設
昆明市在海綿城市的推廣上應著重放在海綿型公園及綠地上,增強其城市基本的調控能力,例如建設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河岸生態濾池、人工濕地等[6]。加強對自然水體的保護以及非硬化地面的建設,禁止將其硬化是原有的海綿體的能力受到破壞,是城市內自然水體能夠自然流通,構成良性水循環系統,從根本上解決水環境問題。建設海綿城市的重中之重為將原有的破壞的河道恢復其功能,實施生態修復,營造多樣性生物生存環境。
3.4 創新發展雨水資源化利用產業
昆明市需要創新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應積極開展再生水利用及雨水資源化利用的基礎研究,以及新設施設備、新工藝的研發并實現產業化。污水、雨水資源化利用應從工業園區再生水利用、市政工程項目雨水資源化利用及區域性雨水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同步規劃建設。雨水收集利用后可降低因外流域調水(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污水處理、管道輸送、排污排洪的成本,減少市政管網維護費用。這項產業可促使雨水的收集沒備的生產、運行管理、中水利用等方面產業鏈的形成,為昆明市水資源供給途徑,減少對城市公園或綠地的灌溉次數,節約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緩解水資源緊缺難題,節省投資費用。
4 建議
4.1 加強規劃引領
昆明市相關部門要盡快制定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專家編制昆明市雨洪利用專項規劃,修訂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技術指南、技術導則等基礎技術文件。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融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道路、綠地、市政工程等相關專項規劃編制中[7],為下一步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進行方向把控和提供技術支撐。
4.2 完善支持政策
根據國家試行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昆明市應結合自身水文、水環境特征以及城市雨洪管理水文控制指標,設立徑流總量控制、徑流污染控制、雨水資源化利用三大類指標考核體系,建立完善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績效考核u估制度[8],確保項目績效情況得到科學客觀地考核。各級政府應該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重點民生工程,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開發性、政策性金融作用,鼓勵相關金融機構積極加大對海綿城市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在中央財政補助力度有限的情況下,推廣運用PPP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9],通過財政資金激勵、撬動大量企業投資和社會投資,籌措其余建設資金推動項目建設。
4.3 強化人才保障
海綿城市建設涉及面廣,需要從投資、設計、建設到管理運營等各方面儲備人才。昆明市海綿城市建設需要重點加強技術人才的保障,通過引入專業技術人才、現場培訓、與國內優先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北京、鎮江、南寧等城市交流經驗等方式,增加海綿城市建設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數量,提高專業技術人才素養。各個高校應該通過對建筑、規劃、環境、市政、生態等交叉學科的系統培養,造就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綜合分析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
4.4 重視能力建設
昆明市應在區別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經營性與非經營性屬性的基礎上,注重能力建設,創新建管機制。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風險、收益與共的合作機制[5],采取政府購買服務、財政“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海綿城市的“投、融、建、管、營”中。制定市場化、長效化的低影響開發設施運營維護管理辦法,規范標準化海綿城市建設工程的監測、評估、分析、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嚴格績效考核并按效付費。
5 結論
海綿城市建設不只是對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水系統的變革和創新,更是現代化的城市管理模式,涉及到城市建設、更新、改造、維護的方方面面。昆明市以海綿城市建設為契機,利用多種低影響開發措施,綜合管理利用雨水資源,可改變“逢雨即澇,雨后即旱”的現象,實現城鎮化和環境資源協調發展,提升城市人居環境,當好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得排頭兵,起到全省建設海綿城市示范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斌,曹怡春.海綿型村鎮廣場景觀空間優化設計[J].工業C,2016(4):99-100.
[2]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S].2014,10.
[3]車伍,趙楊,李俊奇.海綿城市建設指南解讀之基本概念與綜合目標[J].中國給水排水,2015,31(8):1-5.
[4]蘇義敬,王思思,車伍.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J].南方建筑,2014(3):39-43.
[5]陳梅,曹杰,顏士春.建立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實現城市雨水資源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6.
[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J].建筑節能,2015,43(11):3-4.
[7]郭洋洋,劉龍坤.淺談如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31:1822-1822.
篇2
摘 要:沈陽作為一個北方城市降雨相對集中,由于排水設施標準低、排水體制不合理、排水設施管理養護不到位等原因經常出現嚴重內澇。該文主要介紹了沈陽市主城區排水系統的基本情況,分別從城市排水規劃、排水管理體制、排水設施養護以及城市排水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監督機制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排水系統 污水系統 雨水系統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b)-0075-03
沈陽是降雨分布時間極為不均衡的北方城市,降雨相對集中,且多為短歷時高強度暴雨,由于排水設施標準低、排水體制不合理、排水設施管理養護不到位等原因,夏季經常出現較為嚴重的內澇現象。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汛期300 mm以上的積水區域達到100余處,嚴重威脅城市的運行安全,給市民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因此,解決城市排水防澇問題迫在眉睫。
1 沈陽市主城區排水系統的基本情況
沈陽市現代意義的排水設施始建于1903年,城市排水設施經過不斷地投資建設和改造,排水管渠和泵站均具有較大的規模和數量。排水設施按產權劃分可分為市、區兩級管理。截至2016年底,主城區內排水管渠總長3 688 km,其中市管排水管渠463 km,區管排水管渠3 225 km,最大管徑3.5 m,現有排水泵站95座,其中市管泵站50座。
渾北主城區共分為5個污水系統,分別是北部系統匯水面積約為121 km2,主要匯入北部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40萬噸/日;仙女河系統匯水面積約為33 km2,主要匯入仙女河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42萬噸/日;南部系統匯水面積約為77 km2,主要匯入南部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64萬噸/日;西部系統匯水面積約為45 km2,主要匯入西部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8萬噸/日;東部系統匯水面積約為22 km2,主要匯入滿堂河和河口濕地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5萬噸/日,合計污水量約159萬噸/日,處理后分別排入渾河、新開河、細河、輝山明渠和滿堂河;渾南主城區共分為6個排水分區,污水主要排入夾河污水廠、產業區污水廠;渾南新城,分為2個排水分區,污水分別排入白塔堡污水廠和桃仙污水廠。
渾北主城區共分為5個雨水系統,7個大的匯水分區。雨水經泵站提升或自流方式排入渾河、新_河、細河,部分雨水系統不完善地區散排至周邊水體;渾南主城共分為9個雨水分區,雨水排入渾河;渾南新城區分為2個雨水分區,雨水分別排入白塔堡河和沈撫灌渠。
渾河以北三環以內336 km2,渾北主城現狀排水體制分為合流地區93 km2占28%,分流不徹底地區162 km2占48%,分流地區43 km2占13%,散排地區38 km2占11%。渾南主城和渾南新城現狀排水體制為分流制地區,還有部分邊緣地區和城市綠地由于缺少排水設施處于散排狀態地區。
2 存在的問題
該市中心城區排水管渠的建設標準目前普遍采用的設計重現期為0.33~0.5年,明顯低于國家現行的設計標準的3~5年。經過多年來的防汛工作統計,該市中心城區大部實際的排水能力均小于15 mm/h,僅能達到該市防汛的三級預警標準(指災害性天氣預報中雨,24 h降雨10~25 mm,渾河流量1 000 m3/s以上,2 500 m3/s以下),大到暴雨時給該市城市防汛工作帶來很大壓力,特別是2016年7月21日和25日兩場大雨,全市主要交通節點公鐵橋和立交橋區域,積水平均都在1.5 m左右,有些地區甚至超過2 m,造成道路交通癱瘓,嚴重影響了該市的交通出行狀況。
據了解,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哈爾濱、長春等直轄市或省會城市中心城區的排水體制與該市大體相同,均為截流式合流制,新建區域的排水體制為分流制,原有排水管渠的建設標準也相對較低,設計重現期同樣為0.33~0.5年,為提高抗洪排澇能力,近幾年各城市均加大了排水工程的建設力度,明顯提高了排水管渠的建設標準,設計重現期采用1~5年,雨水排放能力遠高于該市目前的排水狀況。
通過歸納分析,排水系統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在規劃設計方面,排水系統設計標準太低。該市排水管道網的設計重新期平均為0.33~0.5年,明顯低于國家現行的設計標準的3~5年,主要原因是該市老舊地下管網比例較高,原有排水管渠建設標準低,泄水能力明顯不足;雨污混流分流不徹底地區雨污水管道混接錯接現象嚴重,污染城市水系;匯水面積擴大,硬覆蓋增加,徑流系數由0.5提高至0.6~0.7,單位地表面積雨水徑流量增加20%以上;地面雨水收集設施位置和數量不合理,地勢低洼處易形成積水;排水出口河道斷面較小,例如:細河、新開河等都存在排水出口斷面不足,汛期高水位時造成管道內的水無法排出,造成市內積水;缺少強排泵站,汛期無法強排造成市內內澇嚴重;大量的鐵路地道橋和立交橋等低洼地帶設計重現期標準低,汛期積水嚴重。
(2)在管理方面,該市中心城區污雨水合流區域占28%,分流不徹底區域占48%,混接嚴重,汛期雨水管渠混入大量污水,對流經的河道均由不同程度的污染,這主要是由于全市排水管理和建設審批沒有一個統一的部門,缺少監督機制,各區的排水管理部門各自為政,存在相互掣肘的情況,思想不統一,因此,雨污分流工作很難實施;缺乏精細化管理,在進行道路施工時常常因為管理不到位對地下排水管線破壞嚴重,或者在施工時沒有按照設計圖紙實施,存在大量斷頭、縮管徑、倒虹、混接管道等情況。
(3)在養護方面,排水設施養護力量薄弱,機械化程度低,清掃不到位,淤堵嚴重,影響排水能力;政府監管不到位,養護效率低下,受體制制約無法引入市場化競爭。
(4)在法律法規和監督機制方面,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督機制。
3 對策與建議
3.1 運行管理方面
(1)制定符合沈陽實際的城鄉排水管理條例,做到城市排水管理有法可依,在執法時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理順排水建設和管理體制。建議整合有關部門職能、確定全市唯一的排水管理部門,進一步理順管理、建設機制,徹底解決疏通、維護管理協調難以及部分管網建而不管的問題。
(3)完善養護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提高現有管渠排水能力。按照技術標準及操作規程,規范開展排水管網和泵站設備維護工作,加強排水管網疏通清掏,確保設施穩定運行、管網通暢無阻;規范排水防澇項目建管交接工作,加強管養維護機制,制定一系列相關規章制度,加強檢查督導,保證管養標準和質量。
(4)提高排水養護機械化水平。采購先進設備,提高管道養護清掃效率,進而提高管道的排水能力,同時,加強對管道通溝污泥的現場處理處置,配備搶險排澇設備,提升搶險應急能力。
(5)對現有養護機制進行改革,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如目前該市冬季清雪和市政道路的清掃實現了市場化,市政管道、河道運河的養護等建議進一步放開,進行市場化的探索。
(6)出臺與新方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督機制,為改革后的新機制保駕護航。
(7)推進雨污混接排查和分析工作。采用“逐街逐路逐井”的方式進行調查,按系統和區域分析不同的混接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
(8)推進排水信息化建設。實現排水系統范圍的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基礎數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務信息化、決策信息化,建成國內領先的特色“智能排水”綜合體系。
3.2 在規劃設計方面
(1)從城市的整體發展出發制定城市的排水管網規劃,要合理解決規劃期限、設計規模、功能分區等問題,使城市的排水網規劃與整個城市的規劃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城市排水管網的投資費用和后期的維護費用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城市排水管網的設計建設應充分考慮管網的維護成本。
(3)加強源頭雨水控制,按海綿城市要求建設居住小區、道路廣場等,減輕市政管網排水壓力,建議建立健全海綿城市規劃審批、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檔案備案、維護管理、績效考核等規章制度。
(4)實施管網改造,按照雨污分流,摘除混接污水,消除污水直排水體,提高雨水管網設計、建設標準。
(5)拓寬末端水系出口,提高新開河、細河等出口水系過水能力,提高水系排洪防澇能力。
3.3 工程建設方面
著眼于解決水體污染和城市內澇兩大頑疾,綜合采用黑臭水體治理、雨污分流改造、低影響開發等措施,以系統工程和試點工程作為主要建設方向,全過程、多角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4 結論
(1)恢復和保護城市生態本底――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全面恢復和保護生態本底,以現狀及規劃城市“山、水、林、田、湖”為重點生態修復與保護對象,城市水系和綠地面積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只增不減。
(2)按照海d城市建設理念,源頭上構建綠色雨水設施,就地消納部分雨水,減少初期雨水徑流污染。
(3)細化雨水分區,提高設計標準,完善常規雨水管網和泵站,逐步實現雨污分流。
(4)新建深層調蓄隧道及排澇泵站,與河湖水系共同構建排水防澇系統,確保洪水行泄通道暢通。
參考文獻
[1] 康丹.城市排水防澇系統規劃設計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14,30(20):51-53.
篇3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565859076”為你整理了這篇城市水環境治理工作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按照市“六大”活動要求,我圍繞自然生態公園城市這一主題,以“保供水、治污水、排積水”為切入點,聚焦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亮點、存在的突出問題短板和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民生關切等,深入市城區三個街道辦事處,通過走訪基層群眾、現場踏勘、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等方式,就城市水環境治理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形成此報告。
一、市城區水環境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市城區水體現狀與分析
咸寧市城區水系以淦河為主,淦河全長76.6公里,流域面積854平方公里,除淦河外,市城區還有很多小型河湖、水塘等水體、水系。根據現場踏勘情況分析,我市城區水系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蓄水空間總量較大。市城區水體數量71處,總蓄水量達600990.8 m3,在汛期具有一定的蓄洪能力,能有效減輕城市防汛壓力。二是水體黑臭現象較多。近年來,我市雖然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市城區黑臭水體、小微黑臭水體等依然存在。除濱湖港和浮山河等兩處較大的黑臭水體外,其他黑臭水體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具有咸寧特色的城中村“當家塘”變成“微臭水塘”。根據現場調研情況分析,微臭水塘的形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水塘水體封閉,自凈能力較差;缺乏日常管理,基本未進行清淤、疏浚;部分村民環保意識薄弱,直接在水塘中扔倒垃圾。
通過對市城區水體現狀及黑臭水體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我認為,我市水體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一是合流制溢流污染嚴重。以濱湖港為例,濱湖港排水片區為合流制排水分區,該排水片區的雨水、污水全部排往濱湖港,導致水體黑臭,景觀效果差。二是工業偷排污染現象依然存在。三是水體急需清淤。市城區大部分水塘和小型溝渠近三年都未進行清淤,僅有少部分納入黑臭水體治理的蓄水水體進行了清淤。
(二)市城區供水現狀與分析
目前,市城區共有三家供水企業,分別是咸寧聯合水務有限公司(簡稱聯合水務)、咸寧思源水務有限公司(簡稱思源水務)和南川源水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南川源),現有最大供水能力為29.9萬噸/天,市城區供水以聯合水務公司為主。當前,我市城區日平均供水量約為19.7萬噸/天,現有供水能力能夠滿足生產生活供水需要。市城區供水除保障工業生產和群眾生活需要外,還承擔著消防用水、園林綠化用水、市政道路清掃用水等需要(均通過消防栓取水),此類公服用水方式雖然操作便利、水質有保障,但成本較高,且造成了優質水資源的浪費。市城區供水存在問題:一是老舊小區供水水壓不足。如溫泉辦事處夾皮溝巷輕工小區因地勢較高,小區供水水壓不足,現場走訪時發現該小區每家每戶都在單元門洞的遮雨板上加設了加壓泵,現場一片狼藉,既影響市容市貌,也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二是部分小區供水設施“先天不足”。如永安辦事處陽光社區的錦城花園小區因進水管管徑太小且未配建二次供水設施,在用水高峰時水壓嚴重不足;栗林公租房增壓設計從四樓開始,沒有考慮低層住戶太陽能安裝在頂樓的上水需要。三是部分住宅小區供水設施維護管理不善。一些已修建二次供水設施的小區,經常出現水池消毒無人監管等問題,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四是我市再生水的利用率較低。按照公園城市建設標準要求,污水處理廠出水回用率要達到30%以上,但目前我市所有污水處理廠均未達標。五是城區消防用水存在隱患。根據《城市消防規劃建設管理規定》《咸寧市城區公共消火栓建設管理辦法》等要求,市城區71條主次干道(總長201.49km),共需設置1679個市政消防栓,目前實際只有789個,且有143個消火栓需要維修更換,缺口較大。
(三)市城區排水現狀與分析
目前市城區雨污管網總長1030公里,其中雨水管網464公里,污水管網492公里,雨污合流管網74公里,城區內建有污水中轉泵站21個,截至2019年底生活污水收集率為34.10%。由于過去市城區排水管網系統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管網布局比較分散、覆蓋范圍相對較小,管線常有雨污混接、混流現象。2019年以來,我市以咸寧大道東片區10.45平方公里為試點,啟動了片區管網詳查工作,調查結果顯示該片區雨污分流效果微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成區范圍內小區內雨污管網情況。咸寧大道東片區建成區可分為182個地塊,其中內部分流制無混接錯接的地塊為47個,內部分流制但存在混錯接15個,合流制區域115個,井蓋被淹沒,無法查明區域4個,完全分流制面積占比為28.66%,需改造區域占比71.34%;片區共排查出市政排水管網約112.7公里,其中雨水管網61.6公里,污水管網43.3公里,合流管網7.8公里。通過調研分析,我市在管網建設、污水收集、雨污分流、排水防澇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規劃統籌不夠。城市排水專項規劃滯后于城市總體規劃,前期統籌不夠除了造成管網對接難、排水不暢等問題外,還會給后期改造帶來困難,增加改造成本。二是管網建設管理有待加強。雨污管網建設管理薄弱甚至混亂,還存在部分“真空”地帶,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事前、事中、事后閉環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杜絕管網建設不規范現象。三是管網維護管理機制混亂。城區污水管網建設單位有市政管理部門、城發集團、咸安區、各污水處理廠、各住宅小區開發商等,建好的污水管道多由投資方自行負責管理維護,造成“交匯處互不連通、堵塞外溢時各顯神通”的管理機制。四是部分老舊小區排水狀況堪憂。部分區域房屋地勢較低,房屋陳舊,導致下雨即淹,嚴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如永安辦事處畢曹街、十全巷等處,房屋一樓在路面以下,在汛期暴雨時積水嚴重。此外,老舊城區由于管道老化、破損等易導致管道堵塞,且部分管道管徑小,堵塞現象較多,急需進行老舊城區管道重建。
二、關于助力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議的對策建議
結合調研中對我市水治理工作現狀及問題分析,就統籌城市水治理、助力公園城市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一)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推進治理
以當前正在開展的“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為契機,結合我市《咸寧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編制工作成果,及時編制《咸寧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咸寧市城區排水防澇專項規劃》《咸寧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并對《咸寧市城區供水中長期規劃(2020-2035年)》《咸寧市城區排水中長期規劃(2020-2035年)》等中長期規劃進行修編,做好城市水治理頂層設計,轉變傳統建設理念及模式,將市城區水環境治理(供水、雨水、污水中水、海綿城市、智慧水務等)相關的項目建設與城市總體規劃進行統籌考慮,確保城市建設與供排水管網建設同步推進、相輔相成。
(二)升級城區供水管網,確保供水安全
1.堅持質量優先,盡快完成市政供水管網改造。堅持充分利用、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供水管網現狀布局與未來發展趨勢,合理布局供水管網,積極籌措資金,加快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同時,充分考慮消防用水需求,將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總體規劃中,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確保滿足消防需求。
2.堅持節水先行,減少水資源浪費。一是要探索制定地方標準,從公共場所開始,從千家萬戶節水龍頭的使用做起,在工程設計、審批等環節嚴格把關,引導節水用具的推廣供應,以當年推廣節能燈應用的魄力,深入群眾,大力淘汰非節水器具的使用。二是加快推進再生水利用。建議“十四五”期間在市城區布局建設再生水管線和取水點,利用再生水進行園林綠化澆灌及環衛作業等,進一步提高污水出水回用率,充分發揮其環保和經濟效益,形成水生態良性循環。
3.堅持以民為本,著力解決老舊小區供水難題。以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為契機,堅持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打破傳統小區概念,以片區為單位,適當擴大建設范圍。
4.堅持治保并舉,加強供水管網及飲用水源保護。一是加強供水管網維護管理,嚴格監督管網建設單位按照規范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同時,對損壞管網的行為及時進行處罰和追償。二是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思源水務的取水點五一水庫未被列入水源地保護區,建議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及時督促整改,切實做好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三是要及時解決潘灣水廠單電源供電、思源水廠無污泥處置裝置等問題,確保供水安全。
(三)全面摸清底數,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1.摸清排水管網的現狀和家底。加快推進溫泉、永安、高新區、梓山湖四個片區管網詳細調查、功能病害檢測工作,全面掌握管網運行現狀并進行細化評估,切實解決排水管線“家底不清、現狀不明”問題,為后續管網改造決策提供數據基礎。
2.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建設把關。加快推動地方立法或者地方政府規章建設,從法治高度嚴格執行建設項目雨污分流審查機制,在規劃階段、設計階段、驗收階段、管理階段均嚴格執行雨污分流要求,形成閉合管理機制,確保城區所有新建小區排水管網實現全分流,真正做到“凡雨污分流實現不了的地塊不批項目,批準項目不開工,開工項目不驗收,驗收項目不入住”。
3.開展排水管網缺陷修復,清除污水直排、消除管網空白。針對管網詳查中發現排水管網存在的結構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時,加大河段不明排口及其排放情況的檢查力度,對河道不明排口來源進行徹查,對偷排、漏排、直排等各種惡意違法行為“零容忍”,做到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進一步大污水管網建設并完善沿河截污管建設,全面消除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污水管網空白區、排水基礎設施薄弱區,基本消除河道排污口。
4.加大“當家塘”等小微黑臭水體治理力度。一是堅持系統規劃、綜合治理。綜合考慮生態、景觀、蓄水、文化遺產等功能,并與城市園林綠化緊密結合,進行鄉建文化特色的凝練,形成“一組一塘一景”的美好未來。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借“創文固衛”東風,動員居民群眾成為保護和監督水塘管理的主體,提高大家對“當家塘”的保護意識。三是激發居民的美麗鄉愁,杜絕“破窗效應”,進行樣板工程建設,保護塘中種植的植物,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藍天碧水的美景,集體受益,逐步自發形成居民自治機制。
5.建設“智慧排水”信息系統。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源、網、廠、站、口”一體化監管體系,實現排水管理地上地下一體化、網格管理精細化、檔案管理信息化、維修養護標準化、監管手段智能化的目標。
6.建立完善長效保障機制。充分發揮“河湖庫長制”作用,結合“創文固衛”等活動的開展,常態化做好河道日常的保潔保障,包括河道保潔、違規傾倒垃圾等違法行為查處等,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四)堅持疏堵結合,不斷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篇4
[關鍵詞]立體花壇 栽植技術 分體式
1引言
立體花壇(又稱植物雕塑)是花壇的一種形式,1992年興起于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作為一門新的藝術形式,立體花壇是依托二維或三維的立體構架,用一年生或多年生小灌木、草本植物,形成各種植物藝術造型,神奇地表現和傳達各種信息形象,體現人類運用自然,超越自然的美感,可謂是最具欣賞、又最難制作的花藝。
2傳統栽植技術及其存在問題與不足
立體花壇是一種用植物這一具有生命力的軟材料來塑造的植物雕塑,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傳統的制作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2006年9月15日,上海世紀公園舉辦了“上海國際立體花壇大賽”。廈門市作為福建省唯一參加此次大賽的城市,制作了一組題目為“廈門虎”的作品。本次大賽,主辦方為參賽單位提供了粘性較大的河塘土,及紅綠草穴盤扦插苗,參賽作品的制作工藝主要如下:以竹木結構或鋼筋作為主要骨架,用80%~90%密度的遮陽網作為底膜,然后把半濕潤的種植土粘糊在底膜上,再用細鐵線按一定間隔編成方格將其固定,表面再覆蓋一層遮陽網;在栽植方式上,主要采用插入式栽植,即栽時將遮陽網戳一個小洞,株行距大約5cm×5cm,然后將在穴盤扦插成活的小苗取出,從小孔插入,用土填嚴壓實。栽完后按設計要求修剪出設計規定的形狀。
廈門花卉處的同志在制作“廈門虎”作品的過程中發現,這次在上海推廣的技術方式確實有待改進,制作立體花壇的各個環節并不完美。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種植土與穴盤苗并不容易結合固定,苗根不容易舒展。(2)表層鋪設的遮陽網大面積戳破。(3)雕塑作品澆水養護階段容易漏出栽培基質,掉苗,影響紅綠草成活率,花卉處的同志在大賽開幕前還前往上海十幾次,對作品進行補植紅綠草小苗和添加種植土。(4)罩在外殼的遮陽網受風吹、水淋、日曬,容易老化破舊,作品的展覽展示時間受限制,一般只有60~90天。
3制作新型立體花壇
2008年,受思明區園林公園管理中心的委托,筆者承接了中山公園園內和南門兩個地方的設計、制作立體花壇任務。
3.1 設計思想和主題的確立
設計在中山公園內,本人以傳統的“中國龍”形象為設計思想和主題,用鋼筋結構為骨架制作了一條長55m、高6m的中國龍。在中山公園南大門,本人設計了一組側重作品現代感的立體花壇,命名“屏風”。植物配置,“中國龍”采用紅綠草(莧科,多年生草本),“屏風”采用多年生草本矮牽牛(茄科,花的顏色多樣)。
3.2 技術改進
“中國龍”和“屏風”兩個作品的骨架都采用鋼筋焊制。表層制作是關鍵,本人采取以下幾個措施:(1)放棄遮陽網當底膜;(2)預留5~10cm深度的種植槽,以預留空間供植物根部部分的土球擺放;(3)土球的上部設計一層固定網,植株地上部分透過固定網形成觀賞部分。(4)包裹植物種植土的材料,主要考慮采用棕片、海綿、營養袋、遮陽網和無紡布。經過反復試驗,最后采用無紡布作為土球的包裹材料。其質地優點是:不容易腐爛、耐久、通氣、透水、易于包裹,不占用空間等。
3.3 制作過程
塑骨架表層制作,用堅實密布圓孔的塑料板作為底膜固定在鋼筋骨架上,然后用鐵線按一定間隔編成長格子作為支撐架。花槽槽深5~10cm,雕塑骨架的表面再根據形狀覆蓋一層線粗為0.8~1mm,長寬5cm×5cm方格的不銹鋼網。
3.4 種植苗的固定與栽培
將培育好的紅綠草去掉營養袋,或將已孕蕾的花苗脫盆去掉多余的盆土后用無紡布將帶土球的根包扎好,然后放入制作好的鋼絲網骨架槽內,綁扎牢固,施工順序由下至上進行,密布效果好,植物的顏色搭配,要按照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布置,并按設計要求修剪出設計規定的形狀。
3.5 養護技術
在作品的內部骨架上,預埋了澆灌系統噴頭,采用“霧化噴頭”,根據季節變化和花卉生長階段進行噴灌養護,防止傳統人工澆灌法容易造成的土壤流失。
3.6 施肥
主要采用氨基酸,濃度一般不超過1%~3%,有機肥,用高壓噴槍,霧化后進行施肥,一般每隔6~15天施一次追肥。
3.7 修剪
根據植物生長的狀況,可適當進行整形,修剪。
4制作效果
經過對立體花壇的不斷摸索和實踐,立體花壇的園藝技術得到不斷改進和創新。中山公園的“中國龍”和“屏風”兩個作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比原有的制作方式,“中國龍”具有以下幾點優勢:
(1)由于植物原有營養袋的土球不受破壞,較高程度保護根系,紅綠草、矮牽牛的生長態勢良好,花期長,花色鮮艷,作品展示時間一般可達2~3年。
(2)立體花壇的維護養護管理方便,無紡布通氣透水性好,種植土不會流失。
(3)作品不變形,不受損,結實牢固。
(4)制作技術的改進對雕塑造型的塑造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
精品范文
1海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