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園規劃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23 11:39:24
導語:植物園規劃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基于區域特色的園區功能定位
通過對園區的現狀條件、發展潛力及存在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綜合考慮其旅游資源條件、區域位置、客源市場前景和社會發展背景等因素,確定園區的性質定位為: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突出的鄉土珍稀植物景觀為主體,將環境保護、生態旅游、生態文明教育、經濟利益與珍稀植物保護相融合,既能保護珍稀植物資源,為植物研究工作者提供科研基地,又能給人們提供一處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創造效益,達到保護和利用珍稀植物資源,實現珍稀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2規劃原則
2.1適地適樹,體現地方特色的原則
不同植物的生長,對光照、土壤、水分、溫度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應選擇適合園區立地條件的植物種類,才能使其正常生長,充分發揮景觀效果。鄉土樹種具有適應性、抗逆性強和生長旺盛的特點,而且最能體現出地方特色和風格,應著重考慮。
2.2因地制宜、比例適當、自然式布局的原則
植物園內的綠化美化應充分考慮現狀條件,依山就勢,盡量不破壞原生植被,減少開山挖湖,注重因地制宜,做到宜樹則樹、宜草則草、宜荒則荒。其次是要規劃好植物群落的合理結構,包括水平方向上合理的種植密度(即種植點的配置)和垂直方向上搭配(即結構的層次性)。群落配植以自然式種植為主,構筑回歸自然的人工森林群落系統。
2.3短期措施與長期目標結合的原則
由于植物處于不斷生長的狀態,植物景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需要根據各類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以及園區的景觀功能需要,有計劃、分階段地進行植物景觀營造,采用速生與慢生樹種相結合,常綠與落葉樹種相結合,合理兼顧景觀的當前效果與長遠效果。
3基于功能定位的規劃構思
以生態優先,結合觀賞和游憩需要,運用植物生態學理論,結合園林藝術和植物造景手法,通過對現有植被的撫育或改造、風景林營造、珍稀植物栽植以及道路、景區景點綠化美化,形成喬灌草一體的立體空間和錯落有致的復層森林群落,用障景、漏景和框景等手法勾勒出特色鮮明、色彩豐富、疏密有間的森林植被景觀和植物景觀,以優美的生態環境促進旅游者的身心健康,為游人創造舒適的休閑環境。
4基于規劃構思的景觀結構布局
規劃根據賀州市楓木坪珍稀植物園的總體定位、地形特點和功能布局,按功能、按用途對園區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合理布局,將整個規劃結構劃分為“兩軸、五區”的空間結構格局。
4.1“兩軸”———生態景觀廊道
生態景觀廊道是指園區的綠色生態廊道和彩色花帶廊道,規劃沿著園區車行道和游覽步道兩側建設。根據地形和周圍環境,利用喬、灌、草相結合,配植高低錯落、層次鮮明、色彩和諧、富有季相變化的行道樹和風景林帶,達到步移景換,體現空間序列變化的節奏感,引人入勝。同時,這些地段是該園區生態破壞較嚴重的區域,在綠化美化的同時應特別關注水土保持,植物選擇及配植時充分考慮審美和生態防護兩大功能。
4.1.1綠色生態廊道。綠色生態廊道是指在車行道兩側的景觀綠化帶,利用道路旁現有的植物群落,結合地形,在適當的路段配置高低錯落、富有季相變化的規則式或自然式風景林帶,形成層次分明的綠帶,使游客在各景區穿行時沿途有景可賞,達到步移景異,游興漸增的效果。規劃在道路兩旁上層列植冠大濃蔭和樹形優美的行道樹,如白蘭、香梓楠、柚木、小葉榕等,在行道樹下種植色彩豐富的花灌木,如杜鵑、大花美人蕉、紅花檵木、含笑、梔子、九里香等,地被植物如沿階草、麥冬、韭蘭、文殊蘭等。分段種植,形成一種強烈的導向氛圍,從而引導車輛和行人進入景區景點。
4.1.2彩色花帶廊道。彩色花帶廊道是指游覽步道兩側的花帶,建設時要有意識地保留或保護好兩旁植被,在路旁現有的地被植物和喬灌花的基礎上增加大量的開花植物,如木棉、鳳凰木、無憂花、大花紫薇、紅花羊蹄甲、紅花檵木、黃花夾竹桃、黃蟬、三角梅等,根據不同的地形地勢自由搭配,形成色彩艷麗的花帶。
4.2“五區”———綜合管理服務區、四季花木觀光區、百花飄香觀賞區、農業種植示范區、珍稀植物栽植區
4.2.1綜合管理服務區。該區位于園區南面,現狀主要為水田。此處的植物配置規劃應當較為細膩,通過不同的特色植物來增強廣場及游客服務中心的可識別性。植物選擇以假蘋婆、木棉、樟樹、鐵力木、小葉榕、黃槐、鳳凰木、肖黃櫨、白蘭、大花紫薇、紅花羊蹄甲、含笑、三角梅等為主。在停車場周圍種植樹形高大、冠大濃蔭、抗性強的植物,如廣玉蘭、鐵冬青、女貞、苦楝等,利于庇蔭、消除噪音和減少塵埃。場內點綴大花美人蕉、杜鵑、琴葉珊瑚、黃花夾竹桃、黃蟬等小叢灌木花草,配以地面嵌草磚鋪裝,塑造綠蔭、生態停車環境。游客服務中心則采用庭院式園林綠化布局,建筑周邊綠化以喬、灌、花、草相結合,做到四季有花,終年常綠的效果,并多應用香花植物,以清馨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
4.2.2四季花木觀光區。該區位于園區東南面,現狀主要為水田。該區特色即為四季可觀、開花不斷,故植物配置應重點選擇花期長、花色艷麗的種類。其中喬木采用木棉、大花紫薇、小花紅木荷、無憂花、白蘭、黃槐、楓香、圓柏、雞爪槭以及竹類;灌木用山茶花、紅杏、杜鵑、紅花檵木、黃金榕、米蘭、含笑、繡球、海芋、炮仗花、綠蘿、金銀花等;地被植物采用白蝴蝶、文殊蘭、蚌花、沿階草、大葉油草、麥冬、鳶尾、蔥蘭、天門冬、萱草、紫鴨趾草、紅花酢漿草等。
4.2.3百花飄香觀賞區。該區位于園區東面,現狀主要為水田和旱地,東西兩側原有植被為板栗林。規劃選用既美化又有保健作用的花木,采用庭院園林布置手法,合理布局所植花木,再按中醫五行學說規劃設計出對五臟六腑有益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其形成多層次、多品味的山莊綠化體系,以新的生機與活力供人們休閑度假享用。植物選擇如具有較強抗菌、殺菌能力的羅漢松、龍柏、灑金柏、欒樹、紫藤、金銀花、珍珠梅、木槿等。同時依據中醫“芳香開竅”理論,利用芳香植物含有的酯、酮、醛、醇等揮發性芳香物質的藥用功能,活躍孩子的思維、啟發想象力,改善中老年人心腦血管循環狀況,調節人的心緒。芳香性喬木可選擇如白蘭、黃蘭、廣玉蘭、紫檀、樟樹、陰香等;芳香灌木如桅子、含笑、丁香、茉莉、九里香、米蘭等。
4.2.4農業種植示范區。該區位于園區的西北面,現狀主要為水田。選用南方紅豆杉、銀木荷、白辛樹、杜鵑、銀鵲樹、紫花泡桐等當地野生觀賞植物進行綠化美化,并搭配杧果、陽桃、橄欖、木菠蘿、洋蒲桃、龍眼等營造一個碩果累累、引人入勝的生態科普教育展示園。
4.2.5珍稀植物栽植區。該區位于園區的北部和西南部,是整個園區植物景觀的核心區域,現狀植被以馬尾松林和板栗林為主。選用有鄉土特色的珍稀植物,并結合搭配觀賞性強的鄉土植物和栽培植物,群落配置以自然式種植為主。廣西地處熱帶亞熱帶地區,地形地貌復雜,氣候、土壤類型多樣,為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現知廣西的野生維管束植物有8562種,隸屬于297科1820屬,居全國第三位。賀州市楓木坪珍稀植物園所處的大環境植被與植物資源豐富,為了成功引種珍稀名貴的樹種,建設適合基址環境的珍稀植物群落,在選擇珍稀植物時,依據德國邁依爾提出的“氣候相似論”的觀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首選基址內及周圍珍稀瀕危植物;二是優選該地區可循蹤跡的珍稀瀕危植物;三是補充與場所氣候相似地區或生境相似的珍稀植物。因此在廣西珍稀名貴植物資源中選擇以下植物:紅錐、西南樺、香椿、銀杏、禿杉、降香黃檀、土沉香、蘇木、觀光木、頂果木、馬褂木、香梓楠、柚木、格木、南方紅豆杉、櫸木、蜆木、望天樹、紫荊木、印度紫檀等珍稀名貴樹種。并搭配珍珠羅漢松、華南五針松、火棘、九里香、六月雪、小葉榕、紫薇、黃楊、三角梅等盆景植物;珍稀蘭科花卉、多漿植物、巖生花卉、奇異花卉,以及時令花卉等豐富植物景觀,達到錯落有致的園林景觀效果。
5結語
珍稀植物園的規劃設計要在突出區域特色的基礎上,根據項目的實際建設情況,確定合理的建設目標以及區域空間的布局形式、交通結構的組織和配套設施的建設等,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珍稀且觀賞性高的植物,再通過合理的引種、栽培和開發使珍稀植物園的規劃設計切合實際,更具有可操作性。在景觀規劃上,從園林藝術、人文特色和地域環境等多個角度著手,使植物景觀對游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宣揚珍稀植物保護的意義,擴大珍稀植物的影響,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達到保護、發展與開發利用有效結合的目的。
作者:鄒晨曦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勘測設計院
- 上一篇:景觀園林規劃設計論文10篇
- 下一篇:立交橋加固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