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元素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時間:2022-06-12 11:11:56
導語:水墨元素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墨元素的特點表現為:筆中含水、墨量的不同,在宣紙上呈現出墨色干濕濃淡的微妙變化。中國水墨畫不僅注重形式美還追求一種意境美,計白當黑和虛實結合是中國水墨畫最顯著的特征,大量的留白給人留有豐富的想象的空間。與道家思想“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一脈相承,水墨畫有別于其它繪畫藝術形式特點頗為顯著的體現在許虛實關系的處理。古人畫一幅魚兒在水中游的畫面,雖然只畫了魚兒,可是依然能夠感受到魚兒游動的場景,其根源就是畫家用水墨畫出了魚兒的動態美并且虛實的繪畫技法體現了魚兒嬉戲的情景。水墨生于東方,有著東方的人文思想與哲學精神,謝赫六法論中的“氣韻生動”足以證明水墨的意蘊美,“意蘊”作為情感的表達和精神的顯現,無不滲透著由感性到理性的文化內涵。無不詮釋著由造型到意境藝術造詣。
二、平面廣告設計的文化功能
平面廣告設計在具有經濟功能的同時也兼具著文化功能,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會潛移默化的受到了廣告的影響,這已然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種文化現象。琳瑯滿目的廣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受眾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都從廣告的傳播中受到一定的影響,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來說,廣告的思想內涵也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如:臨近過年,可口可樂的廣告總是體現了回家、團圓的主題,全家團聚的畫面極富溫馨感,其樂融融,畫面主色調采用了喜慶的紅色,無論從畫面主題畫面的表達,主色調的采用都緊扣主題,喚起了人們和家人團聚的意識,相隔兩地,無論距離多遠,在大年三十人們都會和家人們團聚一堂,攜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由此說來,廣告設計的文化功能可以喚起我們的某種意識,水墨元素被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植入到商業廣告中,在體現商業廣告利益點的同時也增強了其文化內涵,以此創新點進行中國移動平面廣告創作,將文化要素在移動平面廣告中得以顯現。
三、水墨元素在平面廣告設計中應用的案例分析
在現代平面廣告中,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選擇將水墨元素應用于廣告作品之中,久而久之,水墨元素的特質美在平面廣告作品中已形成獨有的表現風格。在中國平面設計界巧妙的將水墨元素運用于作品之中,其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當屬設計大師靳埭強。靳埭強在招貼設計中運用水墨元素,將水墨技法、有變化的意境美巧妙運用于設計作品之中,他高超的藝術造詣讓我們嘆為觀止,只有經過不斷的研讀作品,才能夠體會一點他對水墨元素技法運用的高超之處。他的設計藝術作品在水墨韻味之中融合了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形成一幅幅獨具文化內涵的視覺廣告藝術作品。靳埭強在設計中所提取的物件包含著一定的文化背景,運用的設計元素雖然很多都是現成之物,如毛筆、鎮紙、硯臺、甚至是最為常見的筷子,麻將、瓷碟等,這些物件均散發著獨具特色的中國氣息?!俺幨边@一元素在靳埭強的設計中就常常被釆用,并被賦予雙重意義,石與墨在這一物件中體現自然與文化的融合,并散發一種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共識。中國移動“G3”平面廣告的設計中也將水墨元素作為其視覺語言,設計師通過寫意的手法對產品的文化底蘊加以鞏固,增加了文化沉淀的同時也具備了當今社會倡導的人文關懷,他們的設計采用比較多的是寫意的手法,應用寫意的手法不但迎合了當下消費者的審美價值取向,也增強了產品本身的文化底蘊,深厚了民族文化的積淀。中國移動“3G”業務形象推廣設計是將水墨元素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植入到現代廣告設計中的典型之作。標識的造型來源于中國太極,呈現出由內向外旋展的狀態,象征著中國移動3G時代的到來,在整體造型上大氣磅礴,顏色搭配肅穆沉靜,兼有傳統文化體現和現代藝術設計創新。在色彩中,中國移動的3G業務形象呈現出豐富的顏色變化,以相同的形式不同的顏色作為視覺符號植入移動廣告中,最終與中國移動廣告中的配色形成呼應的藝術效果,與此同時,增添了移動廣告的趣味性,對于3G業務形象的色彩來說,水之白潤與墨之黑韻的流動交融、淡墨與濃墨的鼓瑟和鳴,畫面純粹簡潔而不單調枯燥,給人留有遐想的空間。在平面廣告中運用傳統水墨元素,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在傳播企業精神的同時又彰顯民族性和時代性。
四、結語
作為新一代的設計者,我們必須立足中國本土,大量吸取中國元素的精華,恰當的將中國傳統元素運用到現代視覺設計中,借鑒國內外優秀的設計作品,抓住設計信息要點,才能讓我們的設計水平不斷的提高,在設計實踐中得到不斷升華,真正的讓平面廣告設計作品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梁。我們需要將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哲學思想以及獨特的美學觀念與現代平面設計的形式、技巧加以融合,創作出民族特色與時代氣息并存的設計作品。同時結合西方的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進行研究和借鑒,使我們的設計作品進行中西合璧,讓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廣告設計作品中展現它獨特的魅力。
作者:周倩文 秦歲明 李宏宇 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 上一篇:語文教育雙基觀的教學啟示
- 下一篇:應考壓力下語文教育中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