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教案范文
時間:2023-03-26 16:21: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墨畫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兒童;水墨畫;青蛙;教學案例
中國分類號:G613.6
1.案例背景
美工課一直是幼師專業極為重要的一門課程,而作為技能課,課堂練習的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因此,課堂練習需要讓學生能充分掌握練習的內容和步驟。而對于教師來講,課堂上只能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有效的示范,不能占用過多學生的時間。這樣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教師的示范無法讓所有學生掌握練習要求,而個別指導畢竟時間有限,無法解決全部學生在練習中的問題。學生的數量和對學習知識的渴求與教師的精力出現了矛盾,這就經常導致我們美術技能課上有學生在練習時“瞎畫”,課后作業不能按要求完成。
針對這個問題,姚老師在本次公開課上做了一個嘗試,課前的精心準備是否能夠讓課堂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呢?能不能夠解決一直困擾我們美工老師在技能課上的矛盾呢?
2.案例呈現
按照正常的上課流程,姚老師在理論知識的新授完成后進行了兒童水墨青蛙的示范,然后要求學生自己開始練習。這時候,明顯有一部分學生還呆呆地看著老師,一副云里霧里的樣子,顯然是將老師的示范過程有所遺忘,無從下手。對于這個現象,姚老師早就有準備,說道:“大家在畫的時候可以看一下PPT上的視頻。”學生一聽,都充滿好奇地抬頭看,原來那是姚老師課前就已經錄下來的一段青蛙水墨畫繪畫步驟的視頻,由于老師在視頻中和現場示范畫的是一樣動態的青蛙,學生一下就回憶出來繪畫的步驟。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被激發出來,原來略有“迷茫”的同學也開始準備工具材料,跟著視頻一起畫。顯然姚老師在課前準備的視頻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老師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對個別問題較大的學生進行輔導。練習了一段時間,甚至有同學舉手展示自己的作品,說:“看,老師,我畫比您好!”“非常好,這位同學已經可以把青蛙畫得活靈活現了呢。”姚老師的表揚讓班級學生頓時“砸開了鍋”,紛紛要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有更加投入的練習,爭取能夠趕上同學。
當同學們已經能夠熟練的繪畫蹲著的青蛙時,姚老師提出:“同學們,我們來畫一畫跳起來的青蛙好不好?”學生們都積極地回應:“好!”此時姚老師并不著急做現場講解示范,而是繼續打開另一個視頻:是課前準備好的游動的水墨青蛙繪畫步驟。
“同學們,根據黑板上的歸納和視頻,大家能不能自己練習呢?”姚老師接著問。
“可以!”顯然有了第一段視頻的基礎,學生對于學好該內容充滿了信心。
看著同學們這種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姚老師的課前準備已經完全達到了目的,而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了四十分鐘。
3.案例評析
學生多、時間緊、任務重,三者一直是存在于技能課上的矛盾,老師的精力和注意力無法關注到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練習,常常導致學生練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效果差。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老師們不斷進行探索,而姚老師的這次微視頻嘗試給技能課授課形式上帶來了新的突破。
1、了解學生,了解教學,把握課堂節奏。掌握課堂的節奏是教師最基本的素養,而要能夠很好的讓課堂節奏跟著教師的步伐走,就需要教師在課前精心的準備,既要備教案,還要備學生。通過平時對學生的了解和對該課程的認識,能夠預設到課堂上會出現的問題,從而在備課時就將其考慮在內,那么,課堂節奏將是一首完美動人的旋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領略課堂內容的風景,并融入這個風景,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正是因為有教師對學生和課堂的了解,才能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2、教學形式多樣化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課堂效率是教學的靈魂,技能課中,這個靈魂就體現在學生的練習中。如果教師無法關注到所有學生的問題,不如就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發現問題。現代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運用使得教學的方式在傳統的教師單一的講授、示范中加入多媒體的使用,就如本課采用的微視頻的教學方式。微視頻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反復播放的功能讓學生可以邊學邊練,不斷地進行修改、進步,甚至探索。而教師也無需擔心課堂練習時顧及不暇,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在學生中尋找或好或壞的典型,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微視頻給學生學習帶來了不一樣的指導,學生投入了學習激情,自然能夠收獲學習成果。這樣就能夠解決學生多、時間緊、任務重的矛盾,達到雙贏的效果,技能課的效率還能不提高嗎?
3、包容學生適度的“囂張”。都說好學生是夸出來的,雖然我們不能絕對的贊同這句話,但是放在當今課堂中,不無道理。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存在“無信心”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會說出一些“出格”的話來引起老師和同學的關注。這時候老師的作用就在于給足學生面子,并能夠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回報,不僅給與學生肯定,讓其增加自信,也激發了其他學生好勝的心理,增強課堂學習氛圍。師生互動中體現人本主義教育,拋開傳統教師為尊的觀念,走下講臺融入學生。
篇2
去班主任家做客
大家都知道去朋友家做客,少不了大吃大喝。而我去班主任家做客,卻與眾不同,還讓我覺得難忘。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中午。我特別開心,是因為我參加了英語競賽,結果考了第一名,所以我們的班主任白老師邀請我去她家做客。這不,我正準備去呢。班主任家在離學校不遠的平房里。來到白老師家里,我放眼望去。哇!白老師家里陳設真是簡單:右邊是沙發,沙發前面有著一張用玻璃做的桌子。左邊是老師的辦公桌,在桌面的右上角有著一本厚厚的英漢詞典,字典上面擺放著英語科的教案。桌面的正中間有著一盞臺燈,臺燈旁放著白老師已經改過的本子。桌子旁邊的墻上掛著一個時鐘。時鐘的兩側貼有幾幅水墨畫。沿著一側的水墨畫再往里看去,有兩個房間,我想:一個是臥室,一個是廚房吧!這時我留心一看,在臥室門旁的墻面上竟然還貼著好幾張獎狀。我走近一看,一張、兩張、三張、四張……真多啊!沒想到白老師竟然得到了這么多的獎狀。一張是在二零零八年,白老師在本校獲得的優秀教師;一張是在二零零九年,白老師獲得的地區特級教師;一張是在二零一零年,白老師獲得的地區“三好”班主任……
這時,白老師把我叫了過去,遞給我一個蘋果,并且讓我坐下,然后語重心長地說:“你雖然在這次英語競賽上取得了第一名,但不能驕傲,成績只代表過去,接下來仍要虛心學習。你作為班上的英語課代表,不但要以身作則,還要起到帶頭的作用,要幫把英語不好的同學成績提高上來。希望你繼續保持你的優點,發揮你的特長,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多做好事,爭取獲得地區優秀中學生。”接著白老師又說:“英語要想學得好,必須要做到:單詞寫會,句子讀通,課文背懂。上課認真聽講,多做筆記,按時練習,適當時多看看課外書……”我聽了后點了點頭,說道:“謝謝白老師。”不知不覺回家的時間到了,臨走前,白老師送給我一本用英語寫的童話書……
在回家的路上,白老師的話在我的心中回蕩,耳邊縈繞,讓我難以忘懷和受益匪淺。
篇3
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教學;詩詞教育;教學準備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2-0057-01
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比三十年前提高了很多很多,這是必須首先肯定的。認識到這一點,肯定了這一點,才有信心,進一步改革才有基礎。我們現在面臨的是一個新的學期,對語文教學提出了不少新的要求。從當前語文教學的成果來看,不能說與這種要求很相適應,在有些地方或者有些方面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這個差距用很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無論在教師方面,還是在學生方面,花在語文課上的時間、精力與它的效果是不相稱的,其結果就是達不到學以致用。我們不少中學畢業生、職業學校畢業生、乃至大學畢業生還不善于說他所需要說的話,寫他所需要寫的東西,閱讀能力也與他們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作為一個機關工作人員,不會處理公文;作為一個財貿、醫務工作人員不善于寫總結或治療處理記錄;作為一個研究工作者或科研工作助手,不善于寫實驗報告;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不善于向被采訪的人提出恰當的問題,不善于寫訪問記等等,當然不是每一個剛畢業的學生都是這樣。能說得好、寫得好的還是大有人在的。我們不是也有演講隊、辯論隊參加國際比賽獲得優勝嗎?不是也有學生參加國際作文比賽拿回金牌來的嗎?但從數量來說,語文還是不過關的,語文知識不夠用。
1.有效教學的實施者不僅是教師和學校
還有家長和社會。目前,我國大多數人把語文教學的失誤完全歸咎于教師的做法就是違背有效教學的最大障礙。教師是教學的具體執行者,而社會、國家教育主管機關、教研機構、新聞輿論、家庭是實際執行者。新課程標準無外是社會借助行政法律手段約束教學的杠桿。它的導向直接影響有效教學。社會對語文教學的評價體系是否健全關系到語文有效教學的實施。應試教育就是傳統評價體系的產物。充滿靈性的語文豈是一張試卷、一堂語文課所能評判的?許多語文秀便是迎合人們口味的鬧劇。熱鬧的教學后面,學生的心田依舊是干涸的。因為秀脫離學生實際,是教師自身操縱的以學生為道具的戲。
探究式教學應當是教師引導學生自身在語文學習中去感悟學習的樂趣、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用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就算。許多語文秀實質是某些名師借探究教學來展示自身的舞臺。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扭曲了語文教學。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合理的管理機制、正確的評價體系、學校教師的探討與探索、家庭的支持是落實有效教學的良好環境。惟有和諧氛圍才能共創有效教學的美好未來。
2.學生最迫切需要學習、掌握的母語知識是什么?
這里只就詞匯、語法方面說些意見。就詞匯、語法方面說,學生最需要的是兩方面的知識,一是詞語選擇 和句式選擇方面的知識,一是有關虛詞的知識;此外,還需初步具備一些分析句子結構的基本技能。其他有關 詞匯、語法的知識都是為上述目的服務的。
詞語的選擇,包括在某個上下文里該用哪個詞語、不該用哪個詞語以及用哪個詞語最為合適這兩個方面。 簡單一句話,包括詞語的選擇和詞語的錘煉這兩個方面。通過語文教學,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在某個上下 文里可以用哪些詞語,最好要用哪個詞語;而且還要讓學生明白,在某個上下文里,為什么可以用這些詞語, 為什么最好用這些詞語。在詞語教學中,人們常常舉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又”一說“自”) 里“綠”的使用作為實例。這無非是說明在說話寫作中注意詞語選擇和詞語錘煉的必要性。
3.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俗語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上好語文課,首先教師自己要在課前充分地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好教案,在盡可能的條件下,針對教材內容,查閱相關資料,做到對教材及其相關知識了如指掌,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在執教《水鄉歌》前,我通過鉆研教材了解到詩文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感情、精致優美的語言和意境。教學中如果有意識地運用,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純潔心靈,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因此,我在課前制作并多次修改課件,力求能通過課件,讓我的學生體會到水鄉的美。
篇4
同學們,請大家積極打開思維的大門,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受?請試著用一個描繪的詞來形容。(預設:大雪皚皚、冰天雪地、寒風凜凜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以下為大家整理的優秀教案濟南的冬天借鑒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優秀教案濟南的冬天借鑒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品讀課文,掌握對比、比喻、擬人的手法。
3.體會老舍對濟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審美情操。
設計理念:
強調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請大家積極打開思維的大門,在你們的印象中,冬天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受?請試著用一個描繪的詞來形容。(預設:大雪皚皚、冰天雪地、寒風凜凜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嗎?在咱們北中國的一個地方,它的冬天卻有一番風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門我們帶著美好、愉悅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1.作者介紹
請同學們結合自身掌握的知識,談談對老舍的了解。
(預設: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被尊稱為“人民藝術家”,小說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代表作有《龍須溝》、《茶館》。)
2.字詞積累
濟南(jǐ)澄清(chéng)發髻(jì)貯蓄(zhù)鑲(xiāng)著落(zhuó)
著急(zháo)空靈:清靜透明。
先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填空朗讀,接著全班齊讀,最后教師強調“髻”的寫法,上形下聲,以及“著”的多音讀法。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解決以下問題:
(1)文章按照怎樣的結構來寫濟南的冬天?
(預設:總--分--總。總寫“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分寫部分,總的圍繞山和水展開,寫了陽光下的小山、薄雪覆蓋下的小山、城外的遠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尾,照應開頭。)
學生在聽讀的基礎上,試著勾畫圈點,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再次深入文本,拉近與文本的距離,為下面的研讀賞析打下基礎。
三、研讀賞析
1、研讀第一段:學生自讀,探究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ppt顯示的一段話。如下:
首先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接著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最后把濟南與_____相比,突出濟南冬天_____特點,這主要運用了_____手法。
(預設:北平、沒有風聲的、倫敦、響晴、熱帶、溫晴、對比。)
“完成一段話”的設計,主要是要學生明確“對比”的手法。
(2)濟南總得特點是什么?
(預設:溫晴。)
此處學生可體會幾個字詞:(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能否把“聲”字刪去,為什么?--“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聲”字去掉,說成“沒有風”不切合實際。(2)“響晴”和“溫晴”有什么區別?--“響晴”指天氣、陽光晴朗的刺眼,而“溫晴”有溫暖之意,給人一種溫暖的感受。
2、研讀第二段:指定學生朗讀,提示注意“溫晴”的特點,思考探究,完成以下問題。
(1)想想,文章怎樣由寫總特點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預設: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通過朗讀,比較體會下面兩組句子的表達效果。(體會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第一組:甲: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乙: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受著陽光的照射,暖和安適,真是個理想的境界。
(預設:甲句中有“曬”、“睡”“喚醒”等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老城人格化,帶有生命的感覺,形象地寫出了“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第二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預設:用比喻、擬人手法,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
(3)生活在這樣的濟南,人們的心理感受怎樣,請用文中的話回答。
(預設:“面上含笑”,“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并不著急”,體現了對濟南冬天的依戀,喜愛之情。)
學生通過品讀“陽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對作者的“熱愛,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認識。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請同學有感情朗讀,以情感知,以情帶讀,以情悟理。從而達到“回歸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賞析,合作交流
從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優美句子進行細細品味,可結合以上方法,找出關鍵字詞,體會妙在何處?(有感情朗讀你喜歡的句子,思考體味,然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預設:
第三段:(1)“看護婦”是對雪后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
(2)“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
(3)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寫出雪色嬌美的情態;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
(4)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調諧,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
第五段:(1)擬人手法,“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綠和清亮,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2)比喻手法,“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通過學生自己尋找優美的句子,結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膽表達,這一設計是為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不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表達的能力,還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
四、小結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所得,暢談“學習了《濟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么感受”。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但在一堂課的聽講之后,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背景,以及知識需要,會產生多元的心靈觸動。而那一點收獲,正是一堂課的成功之處。請學生談談他們新產生的認識,一方面能使教師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檢測教師的教學情況,以做調整,及時反思。
優秀教案濟南的冬天借鑒二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③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代作家,課前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了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可能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么,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為什么那么濃。)
③感知內容: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寫陽光朗照下的山
}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研讀與賞析
①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b,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后,討論明確。
a.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一—向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b.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么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并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②自由探究
[問題組]
a.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b.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f.“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③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明確]
a.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b.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e.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③延伸作業
篇5
一、心在原點處堅守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是教育教學的“原點”。教學,對于我這個出身紡織品設計專業的“半吊子”來說,可謂舉步維艱。為了能盡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經驗豐富的同事、來校講課的名師,成了我學習的老師;《教育理論》《教育心理學》《英語教育學》等書籍,成了手邊翻得最多的讀物;網上的英語課堂、特級教師的教學視頻,成了我模仿、提高的榜樣。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含金量,在實際教學中,每節課我都認真設計教案,精心設計導言,將學法指導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勤學、會學、樂學。我欣賞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為此,我不僅注重研究課本,還特別注意研究學生,我喜歡找學生個別談心來了解學生、幫助學生,不僅補學習,而且補思想,我堅信“一噸的外力不及一兩的內力。”只有點燃孩子內心的動力,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熱情,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學生劉暢,剛進初三時英語成績是96分,常與老師發生沖突,一有機會,我就找他談心,讓他盡情傾吐學習和生活中的煩惱、憂愁。我借幫助他“講解試卷、默寫”等形式,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機進行溝通,傾注的心血沒有白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劉暢就有了明顯的變化。課余休息時間,我看到他埋頭思考的樣子;自由活動時間,我看到他問問題的身影,“勤問、善思”成了他學習生活的主旋律。至今,我手機上依然保存著他中考成績揭曉之后發來的短信:“顧老師,承蒙您一年來春風化雨,無微不至的關懷,我中考英語146分,您譜寫了一名英語垃圾的進化史。您不僅教會了我知識,還教育了我做人,您是我永遠敬愛的老師!”走進孩子的心靈,用人格樹立起學生的精神榜樣,用文化浸潤心靈,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生。
二、愛在軸線上延伸
愛心,是維系師生情感的最好紐帶,是師德的核心,我把對學生的愛傾注在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陸蓉對我有著很強的依賴,喜歡與我保持著“熱線”聯系,有什么問題困惑總會在第一時間告訴我,我也總是竭力的去釋疑解惑、溝通、疏導,盡管她已畢業了好幾年,我們仍然保持著密切聯系。大一的時候,她與家長發生了嚴重的沖突,甚至產生了厭學的念頭,并且拒絕跟家人溝通,我了解情況后,通過郵件、手機短信慢慢與其溝通,一句話不理,一條短信不回,我就再發一條,終于在我發到第十一條信息時,她和我對上了話,我們一直聊到午夜時分,經過連續兩天的溝通,她終于解開心結,重返課堂,后來還當上了優秀學生干部,并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了雅思。為人師者,最大的愿望是培養出令自己驕傲的學生,陸蓉就是我的驕傲。
在批改作業時,我喜歡在作業本上寫上一些鼓勵的話語,當孩子們把這些話語貼在宿舍里并寫上“敬愛的顧老師語”時,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孩子們這種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勁頭從此便扎根在我的心中,成為記憶中永恒的風景線。一個個學生的進步就像一幅幅韻味十足的水墨畫,我和學生們在這個空靈的境界里,悠然地飛翔在教育的藍天上。我深刻地領悟到:用真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就一定能得到豐厚的心靈回報。
三、美在曲線中升華
俗話說“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作為一名教師,既需要這種腳踏實地的精神,也需要開拓創新的精神。12年來,我始終保持著謙虛認真、不驕不躁、不推托、不抱怨的工作態度,踏踏實實、兢兢業業,教好每堂英語課。我喜歡讓莫扎特的音樂像皎潔的月光一樣照亮孩子們的心靈;我喜歡把一棵棵希望的種子播在孩子們激情澎湃的思想中;我喜歡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我的那份真誠與執著。
篇6
一、建立保障機制,營造科研氛圍
1.人員保障。我園對于課題研究十分重視,課題組成員由園長、教科主任、年級組長、骨干教師等組成,年齡結構合理,既有朝氣蓬勃、沖勁十足的年輕教師,又有經驗豐富、沉著老練的老教師,他們都承擔或參與市級以上規劃課題的研究經歷,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識,研究能力強,研究成果豐碩。同時這些老師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強烈的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在她們的通力合作下,定能完成研究任務,達到預期的效果。
2.制度保障。課題組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和指導,制定科學、合理的理論學習制度、崗位責任制度,明確課題組成員的分工。將課題研究納入學校總體規劃和教師的教科研考核之中,積極投入課題研究的教師優先享受外出參觀、學習、交流的權利,對在課題研究中有科研成果的教師予以獎勵。
3.經費保障。本課題研究與我園的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我園投入大量的必要的研究資金用于聘請專家現場指導、研究活動的正常開展、各種現代設施設備的添置、成果推廣等。同時提供充裕的研究時間,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和深入實施,從而確保研究活動的正常化、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重視實踐研究,豐富研究過程
1.課題研究細致化。我們將課題進行細化展開,由教研組長負責二級子課題的研究,分別是《幼兒園美術欣賞與信息技術整合模式與策略的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美術欣賞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和《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美術欣賞與其他學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各班老師進行三級子課題的研究,分別從人物畫欣賞、動物畫欣賞、抽象畫欣賞、建筑畫欣賞、扇面畫欣賞、裝飾畫欣賞、剪紙欣賞、陶藝欣賞、吊飾欣賞等與信息技術結合,針對美術的各個方面展開欣賞研究,每位老師研究的方向都不一樣,各有針對性,避免重復現象。
2.理論學習針對性。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充分重視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的更新,組織教師培訓、學習,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先后組織教師觀摩幾所市示范幼兒園的活動,還邀請領導、專家來園作專題講座進行指導。平時,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自學和集體學習的形式,學習與課題有關的理論知識,如《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名畫欣賞中的運用》、《美術構圖色彩的專題講座》等,并要求教師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研究之中。我們還聘請小學的教技主任來園對教師進行電子白板、Flas制作的技能培訓,促使每位老師都熟練地掌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運用。
3.實踐研討常規化。為了使課題研究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充分落實,使課題研究規范而深入地開展,我們將各種活動常態化管理。在課程安排中每班每周安排一節特色活動課,每位老師根據自己的子課題研究內容,正常開展特色教學活動,將自己的研究內容作為班級的特色,促使班班有特色、人人有課題。每兩周定期開展一次與課題相關的活動,如經典作品賞析活動,課題案例分析活動,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評比活動,我談美術欣賞和信息技術如何運用交流活動等,定期組織課題組的老師進行研討,將課題實施的情況匯報給課題組,并組織教師交流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經驗和成果。每學年組織課程組老師開展課題研究實踐課活動,將自己一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匯報,并對教師的課題研究情況及時作出評估,使老師的科研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
4.課題環境全園化。《指南》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在課題組人員的籌備下,我們在幼兒園樓梯通道、美術室、走廊、班級墻面等區域,創造了豐富的美術環境。如:在美術室內,我們將國內外美術大師的作品進行展示,如:凡?高的《向日葵》、徐悲鴻的《奔馬圖》、齊白石的《蝦》等,請幼兒欣賞,并引導幼兒體會大師在作畫中大膽用色、抽象表現及創意等,然后開展多樣性的創作活動。在西面樓梯道上,呈現幼兒創作具有中國傳統藝術的剪紙作品、扇面畫、各種吊飾;在幼兒園長廊中,呈現幼兒的一幅幅水墨畫,青花瓷裝飾的服飾、紙盤、杯子等。這種用幼兒的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建構出的美術欣賞的大環境,既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又有效地激發幼兒繼續進行美術創作的欲望。
三、注重反思總結,提高科研成果
1.教師的發展。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研究成果總結,每位課題組人員每學期圍繞自己的子課題撰寫有關總結、心得,每學年完成課題論文一至兩篇。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如野獸派馬蒂斯、點彩派修拉、現代派畫家畢加索、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剪紙發展史等美術欣賞專題培訓,老師們了解了各種時期、不同畫派及風格的代表畫家的生平事跡,了解了不同畫派的作畫特點及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美術欣賞修養和美術欣賞能力。教師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互幫互學蔚然成風,一支“觀念新、理論強、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形成。
2.幼兒的發展。兒童具有極大的潛力,只要解放他們,充分調動他們喜歡、樂于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他們就能憑著直覺像大師那樣作畫。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便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展開豐富多彩的美術欣賞活動,使幼兒喜歡參與美術欣賞,并在活動中獲得快樂感和自信心,在幼兒園舉辦的“幼兒美術作品展”中,孩子們作品各展其能,各具特色。同時將幼兒繪畫的優秀作品進行保留,在本園網站上開辟專門的幼兒美術作品展示版塊,讓孩子、家長、社會各方面都能看到孩子作品,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創作的自信心得到有效的培養。
3.幼兒園的發展。美術欣賞是我們研究的課題,也是我們的辦園特色。我園注重課題研究與特色建設的整合,以科研促特色。多次向幼教同行開放特色課,展示辦園特色,獲得同行們的一致好評。我們匯編了《課題論文集》、《課題教案集》、《課題專集》,收錄了上百篇有園本特色的優秀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分析、研究論文,刻錄了多個課題研討活動光盤,收集了大量的幼兒美術作品及幾十個優秀的教學課件,大大豐富了園本幼兒美術欣賞教育課程資源庫的信息量。
參考文獻:
[1]梁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研究.華夏出版社,2003,11.
篇7
關鍵詞中職教育 信息化教學 詩歌專題設計
在傳統教育觀念長期影響下的語文老師,面對基礎薄弱的中職生,目前大多數職業學校語文課堂中,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中,重傳授輕探究,重結論輕過程,重共性輕差異,重獨立輕合作,重認知輕情感,高耗費低效率等傳統課堂教學固有的弊端依然存在,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也與當今教學改革目標相距甚遠,這樣一來滋長了學生對語文的輕視和厭學情緒。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上冊選編《荷花淀》《致橡樹》《我愿意是急流》《永遠的蝴蝶》《情人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等歌詠人世至愛真情的文章,一改過去中職語文教材面目陳舊、索然寡味的狀況,注入了新的教學內容。選入愛情題材作品是符合中職學生身心發展需要的,也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更符合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愛情觀作為學生人生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的引導教育不可或缺。
隨著新型教育技術的廣泛采用,傳遞教學內容的途徑已經在發生重大的改變,尤其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確保了學生在多種時空下學習這些內容。他們可以按照教學要求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并且能夠運用計算機進行自我測試和評價。我們借助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時空,改變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教學模式和語文單學科獨立模塊個體作業的教學方式,有效地促進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在建構主義理論、詩歌鑒賞學習理論的支撐下,我們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對古代愛情詩專題進行了設計。
1在信息化教學中詩歌專題系統設計
中職教材中古代詩歌專題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本專題信息化的核心。本專題是師生學習型多媒體網絡教室下的教學研究課程。詩歌是一種以抒情為主的文學形式,即使是敘事詩,也總是把抒發飽滿濃烈的感情放在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同時又是以愛情題材為主,此時既不能拋開語文學科特點,更不能讓語文課堂變成談情說愛的地方,如何有效適度地進行愛情教育,就應該按照中職語文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學生“閱讀各種優秀作品,體會其豐富內涵,加深和拓寬對自然、社會、人生等問題的思考和認識”為出發點。是以先進的思想和認知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為輔助手段,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多方面能力為宗旨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
1.1分析教學目標。
筆者認為,中職語文教學設計應側重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向學生提供較為復雜的真實問題,幫助學生開發或發現這些問題。本專題的教學內容依據職高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定,教學對象為高中二年級學生,教學時間為4個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利用教學網站創設情境,確定學習要點,優化學習內容,培養專題研究意識。(2)利用軟件,引導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學會欣賞詩歌,體會詩歌中豐富的情感。(3)通過對愛情詩歌的賞析,培養學生對愛情的正確認識,幫助學生樹立高尚的愛情觀和審美觀。
1.2確定設計思路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確定網站的設計思路:即利用網站創設情境,讓學生學會欣賞詩歌,體會古代愛情詩詞的韻味,培養高尚的愛情觀和審美觀。
我們專題網站設計流程為:網站需求分析一網站功能定位一學習者特征分析一專題內容選取一知識結構體系設計一信息資源選取與整合一學習模塊設計一頁面美工設計。
本專題是師生協商學習型多媒體網絡教室下的教學研究課程,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多方面能力為宗旨,涉及朗誦教學和賞析教學等諸多層面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通過這一系列合理而完整的設計流程,構建出網站的總體框架。
1.3具體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以中職教材中古代詩歌專題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理念出發,把網站分為九個模塊(見圖1):
(1)網站首頁。水墨畫配上古箏彈奏的“梅花三弄”,把學習者拉入了詩歌的古典意境,畫面上游動的小魚靈動可愛。左側是九個模塊,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右側是展示內容的平臺,上方是專題的LOGO,也是以水墨山水畫為背景,整個頁面富有古典韻味,體現了現代技術與文學意境的完美結合。
(2)課文學習。這是主體教學課程。老師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直接參考并利用“課文學習”模塊中的大量素材。根據三首詩歌內容分成三個部分,配以完整的教學設計以及一些輔的學習資源,每首詩歌的學習分解為“原文譯文”“文學背景”“教學FLASH”“同步練習測試”四塊內容。本模塊是整個網站的基礎,是教學性最突出的部分。其中“同步練習測試”特色在于用VB編程制作并嵌入“課文學習”模塊,實現了人工智能與人機交互。既可作為學生自學時檢查課前預習的工具,也可作為了解課后學習效果的工具。
(3)名家評價。有關愛情詩歌方面的視頻賞析,從名家講評中體會古代愛情詩詞的韻味,加深對古代愛情詩詞的理解,例如百家講壇等。將教育性和趣味性結合,注重詩歌欣賞的深度挖掘和廣度探求。
(4)先睹為快。為滿足老師不同需求,教學中也可直接進入“先睹為快”模塊,利用教學FLASH和觀看與詩歌相關的視頻文件,理清教學思路。控制按鈕清楚明了,易操作,易查閱,節省備課時間,提高教學效度。
(5)美圖美看。“美圖美看”包括名人圖片、詩歌故事版畫、劇照等增強學生感性認識。比如與《釵頭鳳》相關的《沈園故事》圖片,從中可以看見隱藏在文章背后的豐富內容,以各種形態直觀呈現給學習者,提高其學習興趣,拓展其知識面。
(6)美文美讀。詩歌朗誦也是詩歌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除了在FLASH中插入以外,另外還專門設置了一個模塊,方便同學和老師們欣賞學習。
(7)擴展閱讀。“擴展閱讀”讓學生既可以進行愛情詩歌比較閱讀,也可以了解其他經典愛情詩歌作品。還增設友情鏈接,當網站實現動態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都大大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專題的認識。
(8)學習筆記。這一模塊可以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接納反饋意見,這個模塊把學生、老師和電腦三者高效結合起來。學生的信息進入數據庫保存,教師可以留言,網絡用于動態時,學生可以進入數據庫,這樣即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能讓學生得到及r的反饋,實現師生的互動。
(9)留言板塊。使用這個多媒體軟件的學校或教師個人,在有服務器設備的條件下,只要實現動態網絡即可交互信息,在線師生互動,甚至做到在線實時解答,就像現在網上醫生實施的網絡問診一樣。
網站還非常適合遠程教學和學生自學。本多媒體教學軟件讓學生完全可以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理清思路,達成自學。以《釵頭鳳》為例,原文譯文,背景資料都有呈現,動態的FLASH設置情境增加了趣味性,美文欣賞讓學生體會到詩歌的韻味,感受詩歌中豐富的情感,學會詩歌欣賞的一般方法,實現語文詩歌教學的初衷。
在這個學習型多媒體網絡中實施整個教學活動,它與普通多媒體教室有明顯的區別。首先,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問題學習,協作學習。其次,學生還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在計算機上自主學習,再次,教師可利用網絡的互動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能及時接受學生的反饋,給予輔導和調整教學方法。這些都是在普通多媒體教室不能做到的功能。
2本專題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的特色與關鍵技術
(1)本課件中要求用于多媒體網絡環境下,所以充分利用網絡特性進行設計與制作。特色在于用flash課件代替了以往的PPT課件,用Dreamweaver和Flash相結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兼容性好,嵌入在學習網站當中,是我們嘗試進行多媒體教學革新的新成果。
(2)應用VB編程設計人機交互智能部分,學生可以自由輸入內容,對錯由電腦給出提示,體現了教學軟件良好的交互功能。本課件中要求用于多媒體網絡環境下,所以充分利用網絡特性進行設計與制作。教師在完成課文講解后,開放控制權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機器上可以自主學習,另外不明之處可以用筆記本記錄下來,體現了教學軟件良好的交互功能。由于用VB編寫這一部分軟件較容易,且兼容性好,是我們嘗試的一個多媒體編程方向。教師可通過網絡公開分析討論學習者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在線學員都可進行討論,并最終解決問題。
(3)由于用Dreamweaver CS3和Flash CS3 Pro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兼容性好,使用Flash課件動態效果好,有利于達成情境教學的高效性,這也是我們嘗試的一個多媒體教學新的方向。
篇8
在今天這個急劇變化的網絡時代,一個人在少兒時代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很可能決定他一生的品質和方向。今天向讀者介紹大馬美術活動基地,就是一所開啟孩子智力和審美教育的殿堂,可以說:這里的老師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想盡一切辦法滿足孩子無數的奇思妙想。
本期刊登的一組兒童畫,就是大馬美術基地和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及幾位研究生,共同做的一次非常有文化意味的寫生與交流活動。當孩子面對兩千多年前古人創作的畫像石,做一次穿越時空“對話”的時候,老師已悄悄的將美好的文明種子播撒在孩子心田中。當孩子用手中所掌握的材料,對所見和未知的一切,洋溢著熱情、充滿著好奇,在想象中創造、在自由中發揮的時候……,我想他們將會從這里打開一扇通往更遼闊的文化之門。
采訪地點:大馬美術活動基地 漢畫像石藝術館
受訪人:李國棟、顧慧慧(大馬美術活動基地負責人)
采訪人:李英梅 (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碩士導師
美術教育研究所副所長) 美術教育研究生
大馬基地的工作臺上整齊的碼著一塊塊黃河泥,我們的對話也從這透著醇香的自然材質開始……
SHMJ:這些泥手感很好,有韌性又可塑形,是從市面上買的嗎?
李國棟:這是黃河故道河底的泥,讓做花盆的朋友專門加工的,比賣的紫砂泥成型更好,帶著泥土的芳香,黃河泥用了還能美容呢,哈哈……
SHMJ:徐州本土漢文化豐厚博大,可以提取傳統文化元素在課程中整合,課程的提升與孩子美感與心智的成長互為生發。可以開發一系列漢文化主題課程。
李國棟:是的,孩子感受徐州傳統文化的機會太少,我們準備把徐州漢畫像石――漢墓――漢橋――黃河故道――古民居這些課程深挖,做成一個徐州本土的美術課程。
SHMJ:可以以繪本故事的形式,對漢文化中的信息符合進行解讀。
李國棟:對,學會講述圖像故事的能力,將漢畫像石藝術中的信息符號、圖畫符號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再通過美術創作去影響其他人,進而拓展和延伸,對孩子以后的成長都終身有益,也從側面體現了藝術教育的目的,取得一個比較完美的結果。
顧慧慧:我們過漢畫像石的專題,每年會有一段時間組織各類活動:宣傳海報、講故事、T-shit設計、帽子等材料的選擇性比較高,各類材料也可以相結合,例如將絲網版、即時貼、剪紙相結合,一家三口一起制作家庭T恤,讓孩子們和家長們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
SHMJ:嗯,是的。讓學生手繪漢畫像石藝術館的宣傳單、手繪日記、手繪地圖。還有新媒體定格動畫,針對不同年齡進一步拓展。傳統與現代視角相結合,開拓虛擬空間。利用漢文化的元素進行繪制“手繪大馬美術培訓機構的手提包”等。
SHMJ:對,我覺得還要進一步注意課程的整體考量,多注重傳統文化對課程的充實。
李國棟:我們現在正整理一份二十四節氣的傳統課程。有些是借助民間趣事,比如我們春分有的地方有個傳統“豎蛋”,只有這一天雞蛋可以樹立在桌子上。借助這個有趣的現象,我們的課程讓孩子在雞蛋上畫畫或是直接讓孩子剝雞蛋吃掉雞蛋,用剩下的蛋殼拼貼。初衷想讓2-4歲的孩子對自然節氣的現象感興趣,至于為什么我們不希望老師告訴原因。留一個問號伴隨孩子成長,也是讓孩子的好奇心留久一些。
SHMJ:這樣課程可以分四季、節氣、時節,讓孩子以繪畫的形式體驗自然界節律變化。這些作品材料選取很豐富,注意到繪畫語言表達與材料選擇,不跨年齡教授孩子不適合的課程。
李國棟:我們會根據孩子不同的階段的行為、認知、語言等能力設置相關的課程以及藝術表現形式。根據主題設定課程的繪畫語言,然后選擇繪畫行為和材料。木炭、木塊、卡片、白膠、樹葉、紙盒、羽毛、乒乓球、報紙、棉線、膠帶、硬紙板、橡皮、回形針、印章等,都是我們這里再常見不過的了。孩子極具創意的作品通過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來體現,版畫、油畫、水墨、線描、剪貼、色粉、綜合材料雕塑等,讓每個孩子在孩童期就可以體驗藝術家創作的條件和環境。
SHMJ:材料的豐富多彩為創意的實現提供了基礎,把每個孩子的階段性的學習過程記錄進美術檔案袋,從而能讓家長和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美術學習成長歷程。還有開拓孩子的創造力,例如,思維導圖、頭腦風暴,激發孩子們的創意進行創作。
SHMJ:美術教育活動應隨社會、藝術不斷更新發展而完善,多為孩子準備一些美術材料、工具,多帶領他們嘗試不同的藝術創作的方式方法,滿足他們越來越強烈的藝術學習和探索的需求。通過美術教育拓展孩子眼界,豐富文化視野,培養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顧慧慧:大馬美術既通過各種方法尋找、搜集、整理豐富多元的材料給孩子使用、嘗試,激發孩子整合、創造的能力。也努力在傳統藝術材料上挖掘新的使用方法和呈現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分析印刷圖冊、電子資料,設計欣賞等,組織孩子通過臨摹、探究的方式了解漢畫藝術。希望孩子們經過多年的藝術熏陶,成為樂觀、豁達、有獨特美感力、創造力的人,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4月21號中午,研究所師生和大馬基地老師都沒休息,吃完快餐在漢畫像石館廳里交談起來,驟然降溫天氣很涼,但這里卻暖意融融……
SHMJ:經過一天半的跟蹤,大家都深有感觸,通過畫像石這個點進行拓展教學,強調孩子對文化的認識、對審美的認識。有了傳統文化的根基,我們的課程會越來越深化。王曄,談談你的看法。
王曄:老師導覽講解的過程非常好,涉及了社會學、歷史學、人文禮儀等多方面的背景知識,著重強調學的審美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SHMJ:我覺得漢畫的題材還可以進行主題式深入性研究。
顧慧慧:對,拓展的門路還需要多一點,呈現的作品的樣式還可以再豐富。將在以后的課時安排中進行以漢畫像石藝術為主的主題式美術教學,并且注重使用材料的豐富性。例如這次黃河泥的嘗試,是我們第一次教學實施,教師和學生都感覺效果很好,雖然由于季節原因比較冷,但孩子們還是很愉快的完成了任務。
SHMJ:不是說一個課程結束了就結束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開發這種有地域文化底蘊特色的課程資源、教材、校本課程,并爭取在全國做出地方美術資源開發的典范。帶有文化特色的美術作品會更好一點。
顧慧慧:是,有些課程需要進行深層次的整合。也想借助藝術活動將徐州本地的鄉土文化滲透給孩子,讓他們將傳統的藝術圖形、圖式滲透進血液里在他們的腦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這樣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才會有適合生長的種子和土壤。
SHMJ:我們根據這個題材進行深化研究,做出一定的成效來,可以在錢初熹教授的帶領下,將我們的課程進行全國性的推廣。對于漢畫像石課程資源的開發我們應該是雙方互動的,我們研究生可以制定課程教案,由大馬基地的教師課堂實踐,成果反饋,然后教案修改,這樣反復的教案修改、課堂實踐,整理出相關的材料。
李國棟:我們基地做過調查,50人中不超過10%的人知道徐州漢畫像石藝術,5%以內對漢畫像石藝術有所了解。漢化教育不受重視,當下家長支持這類學習的不到20%,我們的館校結合不夠完善,整個社會、教育者、文化部門等各個方面對徐州漢文化美術教育的關注程度都有待提高,發揚本土文化需要更多的人來努力,挖掘我們的漢文化之“根”。漢文化是抽象的,但將漢文化賦予在具體的漢畫像石、漢畫上卻是具象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漢畫像石的研究來了解、關注、傳播本民族的文化。
SHMJ:對,這方面需要重視。我們需要用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努力改善下這個環境,這方面可以挖掘的東西特別多。今天我們的團隊力量越來越壯大,今年我們又招了七個研究生,將會有更多力量加入我們。我早上出來的時候,就跟他們說,有目的的、有意識的,或者說想做什么,跟蹤的時候也要規劃好,找一到兩個孩子仔細的觀察一下,包括孩子的情感反應,什么時間投入,什么時間走神。我讓他們有意向的錄音、拍照,包括對孩子的記錄,等回去我們再整合一下,整理好以后,我們再給顧老師,其實,你們應該保留一些資料。
顧慧慧:我們還沒有這么全方位的記錄過,其實這也是幫助我們做的一些事情。在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做好準備,收獲就會越多,如果只是抱著看一看的態度沒有痕跡的就走了,因為來的時候就沒有帶著痕跡來。
SHMJ:今天早上,我們有五個同學跟著顧老師。袁,你上午主要跟的顧老師嗎?
袁:上課形式很好,學生的興趣點不同,有的喜歡繪畫,彩色透明膠帶透明度太強,在黑色卡紙上效果不明顯。有的喜歡手工制作。但要注意學生的座次安排,將學生的學習資源分配好。
顧慧慧:對,這方面我也考慮過,我們需要將漢畫像石基本元素描繪出來,將會做更好的延伸。因為今天是戶外活動,材料有限,為了使孩子們可以手工制作選擇了這種透明度相對低的彩色膠帶,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盡量完善材料,完善教學。我們將會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整理,將其由點狀的連成線狀的以后構建網狀的課程。
袁:教師的引導很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與學生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作品在學生中產生了極大的共鳴,“牛耕圖”展現了一幅農民牽著健碩的耕牛在犁地的場景,耕牛夸張的造型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與此成為鮮明對比的是老師在講解關于“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的時候學生似乎并不太感興趣,可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興趣點與之不契合。
SHMJ:前期的導入和情境設置需要更充分一些,例如有些小故事等等,渲染一幅漢代生活的歷史畫面。申茹,來談談你的想法。
申茹:漢畫像石資源應形成一系列的課程,例如,寫生前的欣賞課,寫生后的學生作品欣賞課。寫生課結束后也應進行簡單現場教學評價、并進行一節欣賞課教學。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寫生活動前給孩子們培訓參觀場館的相關知識,而且需要與家長溝通。
顧慧慧:孩子們對于漢畫像石的理解會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小齡孩子的理解是需要反復的過程,是需要一個知識建構的過程。師大的學生對教學的理論知識更系統一些,大馬的老師對孩子的了解更多一些,多觀察老師與孩子的互動。
SHMJ:這次活動后,研究生回去創作作品。將研究生的作品與兒童的作品進行比較。
SHMJ:有個個子高的男孩,觀察仔細,認真的去做了,剛開始他老是跟旁邊的女孩說話。
顧慧慧:這個小孩有時候興趣點非常多,有小女孩說說話就容易吸引到他。
SHMJ:前邊的幾個小女孩特別聽話,照著老師說的去做,后面能很完整的做完,能看出性格。下午那個色粉是李老師帶的嗎?
李國棟:色粉是大一點的孩子,他們來過多次,會對他們做一些簡單的要求,現在偏大一點的孩子,因為來的次數多,熟悉了,基本上有時候是講知識,讓他們自己去找,今天下午是一些大孩子,他自己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即使老師給他們安排一種形式,他們也自己說要畫成另外一種形式,一般情況就是讓學生按自己想的去畫,以后在畫室里,就像水墨畫,他們的自主性就更大了,他們也愿意嘗試。
李國棟:那邊光線不是很好,回頭帶他們轉一圈,重點還是放在兩個偏廳,然后去找一找色粉的感覺,小的孩子,我們都會給3種,讓他們自己去選,今天我們畫的那個鳳鳥,是正面。4-5歲的小孩特別好畫的就是那個房子,基本上所有的小孩都能表現出來,房子的形象比較簡單,5-6歲的小孩,畫的都是房子。
SHMJ:還有房子里的人物。
李國棟:這個孩子我看他表現房子里的人物更強一些。
SHMJ:所以,我們都可以比對,比如說上午跟下午的畫,繪畫特征有哪些不同。李潔,你有什么收獲嗎?
李潔:我第一次接觸,我以前學設計,平常沒有和這些小孩子接觸,我覺得還挺好,因為我小時候經常拿一些墨水、蠟燭、蠟筆什么的亂涂亂畫,這些小孩的創作挺好的,以后爭取多了解一些吧。
SHMJ:張成,你說說你有什么想法?
李國棟:這是小老鄉。我跟李老師說了,張成是泰安人,我的祖籍也是泰安的。
張成:第一次參加,就覺著這種多樣的教學形式比較接近生活,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覺著這樣的活動很好。教師應挖掘學生身邊的資源,讓看得見、摸得著、體會深、形象化的資源走進課堂,讓美術教學貼近自然、貼近生活,當學生的美術學習真正的與生活結合時,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度真的會大大提高。
李國棟:你覺著哪個最好玩啊?
張成:我覺著泥塑挺好玩的。
李國棟:那你玩了嗎?
張成:沒有,我一直在跟蹤孩子。哈……
李國棟:那你下午玩一會,哈……
顧慧慧:有些課呢,是你覺著好玩了,做了,然后用來給孩子做,孩子也能玩,有時候是有這個初衷計劃的,把材料準備的更完整一些相對成形的,就像爬坡一樣,到了一個臺階,你給他再墊一個臺子,讓孩子上去,讓他自己也能完成,因為有時候,現在很多藝術家,他的作品往往也是出于好玩,去做了,咱們給孩子也是這樣,我們做這個也不單純是老師了,有時候我們做一些部分作品,然后把部分作品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大作品,其實也是在做另一個作品吧。
SHMJ:美術創作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能協調孩子的身心、情智、美感和態度。
李國棟:在活動的過程中,比如說漢畫像石,孩子在畫的過程中,對漢畫像石有一個認識,也是對孩子的耐心、專注度的培養和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很自然的都實現了,我說美術是很好的一種途徑,一件事情,可以實現多種孩子成長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新的美術教育的研究,后面可能會大有所為。
SHMJ:今天上午有個叫孫一可的女孩,她的媽媽認識到美術對孩子生活的幫助和影響。
李國棟:這個小女孩,也是很小的時候來的,4歲左右,她特別投入。其實她的媽媽也喜歡設計,她自己除了工作以外,也做一些設計,她對這一塊的理解就更深入一些,每天晚上上完班以后還會幫朋友發一些照片,按照照片的顏色、整體做出一些像素的模版,加工出來,還為小孩做一些成長的資料,挺好的。
SHMJ:包括這種自然的素材,孩子喜歡了以后,包括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自己探索的能力其實都能實現。
李國棟:這種自然界的東西多了,想象的空間就更大了,電子產品接觸的越多,空間就會越狹窄,那天我跟一個學生的家長講,他說:“我們離死不遠了。”我說:“這話怎么說啊?”家長說:“你現在看看這種科技的發展已經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當這種東西都被用起來的時候,我們就離死不遠了。”
SHMJ:所以說,我們古代人很多擁有的,我們現在已經沒有了。以漢畫像石為題材,現代人與古人的生活有共鳴,通過孩子們的眼睛觀察并創作繪畫作品,還原古人的生活。
李國棟:還有就是什么,古代沒有電視,古代人就可能有時間去做一些事情,干擾人的東西更少,其實有時候,我覺著我們研究生,其實不要關注的太多,關注美術教育就行了,或者某一階段,能夠做進去就相當好了,我們現在社會干擾太多,周邊環境,比如說我今天沒事干了,我可以去看電影、上網,也可以玩會游戲,甚至和朋友打個電話,電話打不通,我可以用微信就能聯系上,我們有太多能打發時間的時候,所以說當沒有打發時間的時候,時間都是零碎的,很少能有一個整的時間去做一件事情。
SHMJ:看古人,古代的藝人,他們所做的事情,其實我們想是不是和孩子的這種狀態,也有這種不謀而合的交融。
李國棟:嗯,小孩見一個人的時候,他們是能看到你的內心的,你哪怕笑的再燦爛,但是你心里有事,孩子就能知道,所以在孩子面前,你要是真的難過,你就跟孩子說一下,也不需要去掩飾這個,所以說小孩對藝術這一塊,也是讓我們感覺比較特殊的,以前對這些東西不太信,后來跟孩子慢慢接觸的多了,雖然說像玄學一樣,能表達一些不能用科學來解釋的東西。
SHMJ:對,孩子對古人的闡釋,包括在圖上去畫一些人物喝茶,我覺著肯定和我們成人去看是不一樣的,我們已經固定格式去看了,孩子能穿越時間空間,和古人進行對話。
李國棟:今天我們講的那個二層樓的那個,有個人出來,我有時候就開玩笑說上面的人正在看你們,小孩就特別高興,小孩能夠跟古人進行互動,估計如果跟他們大學生這么講的話,他們肯定會說:“真幼稚!”孩子們就是在某個情境中進去。小孩呢,有時候他們的爸爸媽媽來,孩子會和父母說:“你們看有個人,看到沒有?那個人出來瞧我呢。”在我們看來,小孩子很可愛或者說想象力很豐富,其實他們的鏈接更緊密一些,我們跟孩子的鏈接是有距離的。
SHMJ:以后做活動的時候,都可以回問一下孩子,孩子做某個事情,他畫的是什么?或者說當時是怎么想象的,其實孩子非常清晰,比如說房子,這間房子做什么,另一件房子做什么。畫二層樓的有個男孩說,那個女孩被人欺負了,正向她爸爸說,下邊仆人正在煮茶水。
李國棟:對,當孩子畫了漢畫像石以后,孩子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更多一些,以前也帶過四五歲的小孩,他們來畫漢畫像的時候,房子也會按照上面的去畫,而畫的人穿的衣服就是現代的服裝,旁邊還放了一輛寶馬的車、很現代的交通工具,我說:“為什么?”孩子會說:“他們要出門,馬車多慢啊,我給在旁邊放個寶馬車,他們開著就能走了。”孩子就有這種穿越性的鏈接,有時候在跟他們溝通的時候,就覺著蠻好的。那邊有個小孩在畫鳥的時候,他就會想:“我得給他們弄點吃的。”你就發現,2-3年級的孩子有時候也會做這種事情。
SHMJ:這些孩子以質樸的內心賦予線條以靈動,是天生的藝術家,就像我們成人用線,很多都在描了,他們就好像內心感受到了。
李國棟:有時候我們會讓老師講東西的時候講完主題,然后具體畫法就不講了,之后就是讓老師去觀察孩子,就是不去講繪畫的造型,也不去講創作的方法,只講主題,把主題的各個方面講透了,然后坐在那,只要孩子不是水桶灑水了或者需要換水,老師就不要動,3次課下來以后,老師就會發現,原來孩子畫畫的這個情境會比我們想象的要優秀。那天有個老師跟我講,有個小男孩,畫的全是黑的、非常好看的黑條花紋,一個老師情不自禁的問了一下:“這是什么東西?”孩子回答:“斑馬。”那個小孩畫的花紋是所有孩子中畫得最細致的一個。
SHMJ:他知道自己處理的過程。有時候孩子的腦中已經有一個完整的圖像,只是我們不知道。
李國棟:韓國人拍的那個視頻,就發現一個小男孩一直在把紙涂黑,先是老師發現的,發現以后,老師找他爸爸談話,他們把孩子放到研究室里,一群人看著這個孩子說:“這個孩子完了。”因為給他一張紙,他就涂黑,一直在涂,突然有一個人發現了,說:“等等。”他發現孩子在涂黑的時候,每張紙會留出不同的空白,比如邊緣等地方,研究人員把涂過的紙排列起來,發現是一條巨大的金魚。這就說明,有時候,孩子可能看到的一個視角的東西,他可能不能通過語言來表現,孩子不像大人,孩子往往會通過其他的方式表達,我們要用足夠的耐心去讓孩子把這個事情講完,孩子可能一天講完,甚至一個月才能把事情講完,在座的同學以后在學校里、或者在家里,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用我們理解一個事物的速度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理解事物的速度,有時候,孩子可能慢的超乎你的想象,有時候會快的超乎你的想象,需要我們更有耐心的去等待孩子。
顧慧慧:我們跟孩子接觸多了,就會感覺這個孩子是時代的產物,我們就是80年代的產物,他們90后的人就是90后未來世界的,別看這個小孩今天做的不好,不能著急,孩子現在不會做這個事情,是他現在不具備這樣的功能,你就會發現這個年代需要孩子具備這樣的功能,他會按照這個年代需要的去學。
SHMJ:就像漢畫像石,其實我們上學的時候,對它也不是特別的了解,要給孩子講授這方面的知識的時候,就去找更多的資料,做研究,去關注,聽更多的人去講這方面的知識,慢慢的也就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