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期刊出版現狀
時間:2022-04-22 03:38:36
導語: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期刊出版現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突發的疫情使社會各行業遭受重創,作為教育期刊,短期內受疫情影響看似有限,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疫情持續過程中,在線教育、人工智能已在重塑和影響著全世界數以億計人的學習方式、閱讀方式。后疫情時代到來,傳統教育期刊出版單位不僅面臨著媒體發展環境、發展趨勢、發展方式的變化,更面臨著疫情后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尤其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師生在閱讀方式、教育教學方式方面產生的深刻改變和影響。我們不但要看到短期內傳統期刊出版經營受到的直接影響,更要研究后疫情時代決定教育期刊未來發展的顛覆性力量。
一、疫情影響下的傳統教育出版發展狀況
(一)傳統教育出版遭受重創
教育出版業在疫情發生之后,從內容創作到生產印制,到線下發行銷售,各個環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疫情對實體書店、書展沖擊巨大,出版社整體圖書銷售降幅達到二至五成。疫情期間全國有90.7%的實體書店被迫停業,全國實體書店的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85%-95%。[1]各家出版單位聚焦抗疫主題出版的公益性出版物,社會效益為先,經濟效益基本忽略不計。面向教育系統出版發行的教育類期刊,因疫情防控和去年上半年延遲開學等因素影響,征訂發行普遍出現下滑,以江蘇教育報刊總社出版的教育教學類期刊為例,2020年同期發行量下降近20%。
(二)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被加速”
疫情期間,教育出版單位積極響應政府“停課不停學”號召,主動采取融媒體出版形式,把出版資源通過網絡送到千萬讀者手中,贏得社會良好口碑。一方面,傳統出版單位在疫情期間的出版物多以融媒體電子版為主,通過網站以及移動終端傳輸,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幾乎所有教育出版社、大學出版社都積極落實國家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號召,主動開放數字教育資源。清華大學出版社免費開放文泉學堂,提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3萬余種;免費開放多功能教學平臺文泉課堂,支持微信端、移動端進行在線課堂教學應用。
(三)在線教育異軍突起
教育出版行業中,在線教育異軍突起。全世界數億師生接受在線教育,全國多家頭部、知名教育機構與央視、學習強國等官方主流平臺合作,持續贈送公益課。阿里巴巴的“釘釘”下載量突破10億,成為首選上課平臺,一度上了“熱搜”,猿題庫APP的“全國百萬人在線大模考”氣勢驚人。疫情造成的長時間停課,世界各國政府迅速開展線上遠程教學,選擇電視、網絡平臺、傳統紙質材料等學習方式,從技術設備配置到社會經濟援助等各個層面創造條件,以恢復教育教學,并且大部分國家將遠程學習時間統計為正式學制時間。
二、技術驅動出版行業發展與教育改革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健康碼、行程追蹤、機器人測量等讓我們近距離地體會人工智能技術的價值,在交通出行、疫情監控、疾病診療等多個方面人工智能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疫情突發使整個社會對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運用于行業發展中的影響有了明顯感知和了解。
(一)人工智能助力疫情期間
學校教育教學受疫情影響,世界各地的學校紛紛借助互聯網技術將教學從線下搬到線上,以維系學校的正常運行,其中人工智能+教育表現出色。根據美國教育主流媒體開展的調查發現,疫情封校期間,許多學校采取了靈活豐富的人工智能手段促進教學。“肺炎疫情導致的遠程學習,在客觀上會促使教育者更多采用人工智能的工具和做法,遠程學習支持自適應教學,廣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自動反饋和支持等,將會助力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與發展。”[3]“人工智能+教育”成為全球教育界共同關注的話題。
(二)人工智能開啟智慧教育新階段
從國家教育宏觀決策看,隨著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快速推進,人工智能對學習方式變化、學習質量提升、學習資源供給、個性化學習等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政府先后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多個重要文件,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指導思想、目標和方式。近年來,智慧教育在全球范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未來的教育將以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智慧學習環境、探索新型教學模式,開啟智慧教育的新階段。
(三)智媒時代教育期刊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痛點
專家分析,隨著疫情防控的持續,更多行業深層次的影響和變化將在疫情之后逐步顯現出來,傳統期刊腳跨傳媒、教育與出版,后疫情時展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教育期刊行業迫切需要尋求改革突破與轉型升級的路徑。技術驅動教育已成為社會共識,龐大的用戶需求是構成教育出版產業鏈的核心,在智能時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傳統教育期刊出版形式已無法滿足現實發展需求,用戶全方位、個性化的需求在互聯網時代必須被數據化,通過內容創造、技術支撐、設備生產、運營服務等各產業鏈的協同合作實現重構,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出版,將極大地影響其轉型發展的進程。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的《2018—2019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內容的創作、審核、流量預測、運營、推薦、交互等方面。人工智能技術在優化出版流程方面正在發揮更大作用,將大大提升出版效率,實現出版流程的智能化。”[4]
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教育期刊出版的現狀與趨勢
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將成為主導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力量,從產品類型到經營模式,人工智能為教育期刊未來轉型注入新的活力,重塑發展機遇,教育期刊應主動尋求技術賦能著力點,重構價值生產模式成為必然趨勢。
(一)賦能出版流程:數據把關算法推薦,實現流程再造
傳統教育期刊從采到編到發,版面空間有限,審稿流程多,刊發周期長,許多熱門教育話題價值因為時效問題,被嚴重消減。在網絡媒體擠壓下,教育期刊一些鮮活的教育話題經歷從策劃到出版制作到印刷裝幀到運輸送達讀者手中,卻早已成“明日黃花”。隨著5G時代到來,人工智能技術在出版流程的再造方面將提供更多便捷和可能,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智能語音識別系統,識別準確率已達98%,機器寫作也逐步滲透進現實,今日頭條等互聯網科技公司以及新華社等媒體已開展機器寫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包括語音錄入、機器協助校稿、機器寫作等技術必將顯著提高編輯工作效率。人工智能的搜索引擎不僅可以向作者自動推薦符合要求的刊物,編輯部還可以對投稿的排版格式、摘要、引用文獻等信息進行設置,既方便編輯初審,又可以有效簡化作者投稿流程。教育期刊編輯部應逐步建立人工智能稿件處理平臺,稿件文字復制比、數據是否準確、提法是否科學、觀點是否新穎、引用文獻資料是否合理等都依托技術識別,通過技術顯著減輕編輯日常工作量。在期刊審稿環節,不僅可以由技術平臺根據稿件主題、關鍵詞、摘要等進行自動鑒定、審核、篩選,還能協助編輯進行加工校對,自動選擇匹配的專家審稿。在內容生產的重要環節選題策劃中,數據分析將是未來選題策劃的重要基礎,根據互聯網熱搜、熱點詞匯、傳播熱度等,對選題進行智能分析,依托技術聚焦熱點難點問題。根據閱讀平臺、論壇、閱讀數據、評論內容及數據,還有傳播數據等,幫助編者掌握真實信息,由編輯把關轉變為數據把關、算法推薦相結合方式,為教育期刊科學策劃和評判提供支撐。龍源旗下人工智能平臺“知識樹”,目前已可以根據編輯的定義,依據數據庫數千萬文章的積累,自動組織生成內容。在“知識樹”下,編輯可以用一個半小時編輯一本書,再用一天時間去發行。[5]
(二)賦能資源處理:激發資源活力,推動數字出版生態系統生成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出版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出版單位從自身資源優勢出發,積極尋求專業、精良、特色的創新發展路徑,融合發展模式日趨多元化。疫情期間,受眾在接收教學資源時,除硬件條件不足造成障礙之外,優質的內容資源緊缺是主要難題。越來越多的家長通過作業幫、喜馬拉雅、少年得到等APP搜索視聽教育類資源。在線教育、知識付費正在席卷各行各業,內容是持續生產與服務的核心,精品、專業的教育出版內容生產,正是傳統教育期刊的優勢,也是后疫情時代人工智能賦能的著力點。近年來,國內外數字化出版機構都在不斷地通過提高資源建設和產品開發的水平,構建數字出版資源集成系統,提高傳統期刊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社會服務效能和商業價值。“早在2004年谷歌就啟動了數字圖書館計劃,用掃描方式將全世界1.2億種圖書轉化為數字化資源,但之后計劃中止。”[6]因為資源數字化的關鍵之處在于對數字資源的數據化處理之后進行資源的“多級生產”,依托人工智能技術滿足用戶個性化、碎片化需求。當前階段的教育期刊與大部分傳統報刊一樣,數字化融合轉型只是將書刊的文字內容進行掃描,作為電子版存儲,通過簡單的電子版呈現來體現“數字化”,未進行數據化處理,更沒有多級多層次開發和深度挖掘使用,所以也不能滿足用戶多元和個性化需求。無論是面向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的專業期刊,還是面向師生的學科輔導類期刊,在長期辦刊過程中,教育期刊積累了豐富的內容資源、專家資源、作者資源、渠道資源,技術的創新和智能化為教育期刊未來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教育期刊單位應著力建立完善專業的內容數據庫,圍繞用戶需求對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與開發。以教學類期刊為例,當老師研究某位名師的教學設計案例時,僅從一篇課堂實錄文章并不能全面理解這位名師的教學設計意圖、課堂授課實踐、教學主張、教學風格等。而未來教育期刊應通過長期積累的資源,以該老師為中心,將與之相關聯的著書論述、課堂實錄視頻、研究實踐、成長歷程、社會評價等匯集成庫,使讀者在極短時間和極便捷的渠道獲得全面信息,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專業內容及咨詢。建設教育專業數據庫與知識服務平臺是教育期刊出版未來升級創新的關鍵。信息時代,資源泛濫,信息碎片化弊端明顯,通過數據切片和智能標簽,變單純的信息積累傳播為有效知識關聯傳播,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服務,提升用戶體驗,激發資源活力,形成充滿生機的教育數字出版生態系統。
(三)賦能出版形態:全景體驗、專業服務與個性需求智能匹配
傳統教育期刊歷來重視內容,但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各種新媒體閱讀終端已經在改變受眾的閱讀方式。對于期刊閱讀,一項統計顯示,90.74%的人選擇電子閱讀,只有5.56%的人選擇紙質閱讀。讀者的流失對于傳統教育期刊來說無疑沖擊巨大。4G時代讀者可以通過手機、電腦、電子閱讀器等多媒體設備進行在線閱讀或者下載后閱讀,而面對正在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如彭蘭教授所說,“對場景的感知和信息適配是移動傳播時代的本質”。[7]移動傳播的大環境下,人工智能與數字出版融合應用,將以場景植入為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基于場景的創設滿足用戶不斷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感知需要,為用戶提供場景下的個性化服務方案。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類刊物,多媒體內容呈現形式豐富,文字內容融合了圖片、聲音、視頻等元素,為受眾閱讀增添更多樂趣。5G時代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使用戶對實時場景進行感知,還可以使用戶在產品使用和體驗過程中,進行沉浸式交互體驗。《尼奧環球旅行》是央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一款AR繪本,借助AR+3D實時渲染技術,“讓書中的內容活起來”,使兒童讀者獲得更直觀豐富的閱讀體驗。流利說少兒英語在場景設計上有海灘、實驗室、公園等,有效提高用戶的學習興趣。教育期刊的出版形態發展,經歷了傳統紙質、數字化,正在走向智能化時代。近十年間隨著科技進步,互聯網和云計算平臺已經成為基礎設施,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期刊出版,將是圍繞用戶這個核心,創設不同的時空和場景,注重對于用戶服務的實時捕捉和推送,實現服務與需求的智能匹配。讓讀者在立體、真實而又多維的場景中,實現全景感知,閱讀對于讀者不再是一種視覺上的收獲,更是全景式的享受。咪咕閱讀,“1000個讀者讀出1000個哈姆雷特”,[8]這正是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在數字出版領域的應用體現,全面提升青少年教育閱讀展現形式和內容呈現方式,人工智能將不斷升級未來閱讀方式,打造一種全新的服務體驗,未來傳統期刊與新媒體新技術融合是大勢所趨。
(四)賦能傳播發行:智能分發人機交互,讓智慧教育落地
傳統期刊出版以編者為中心,“出版什么,用戶看什么”,普遍存在“用戶連接失敗”的問題,用戶思維缺乏,導致受眾流失、發行量下滑、商業模式坍塌。人工智能與教育期刊深度融合,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分發和算法推薦,使出版智能化和服務個性化成為可能,重塑內容分發機制,實現個性化閱讀、精準服務。北大方正正在建設的“超融合媒體解決方案”,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助力媒體與出版實現全面融合,賦能智慧媒體新時代,構建媒體新生態。方正已與多家傳媒單位合作,在選題策劃、內容分發、營銷等方面,提供精準服務,“讓媒體人實現更貼近用戶的選題、更便捷的內容創作、更準確的考核管理、更全面的影響力評估、更科學的分析決策”。[9]隨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教育期刊出版中運用的深入,智能化、交互式的教育數字出版產品將成為傳統期刊融合轉型的重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報告強調,“人工智能將對學習方式、學習質量、學習機會、學習能力和教師發展等產生直接影響。”人工智能對未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人工智能技術中識別技術、語言理解與語義分析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以及對學習狀態的捕捉和分析,對減輕學生無效課業負擔,有效提升教輔類期刊服務學生學習效率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在人工智能技術支持下,教育期刊出版機構利用數據與算法技術對學生進行全過程考查,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既保持傳統出版優質資源提供商的優勢,更實現優質精品內容資源生產、服務與新產業價值鏈的構建。
結語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已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AI強國,在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AI應用領域已占據一定的地位,AI產業正在飛速崛起。“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市場規模有望在2024年超過60億美元。亞太地區將成為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最迅速地區。”[10]人工智能環境下的數字出版將成為未來出版業態的主流模式。正如著名學者吳軍在《智能時代大數據與智能革命重新定義》中所說,在歷次技術革命中,一個人、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可以選擇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加入浪潮,成為前2%的人,要么觀望徘徊,被淘汰。
- 上一篇: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整合措施
- 下一篇: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