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1 11:15:00
導語: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參考國內外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文獻,從內容、原則、模式與措施等方面對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基于信息生態理論的研究建議。
[關鍵詞]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信息生態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的網站數量劇增,目前網民人數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用戶,對信息資源的使用有了新的要求。雖然網絡信息資源的容量曾幾何級數的增長,但信息來源分散,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必要的組織與控制,這都嚴重影響了信息資源的獲取及使用,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成為信息管理者所關注的問題。
網絡信息資源配置是以人們對網絡信息資源的需求為出發點,以追求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的效率和質量為指針,通過設計網絡上信息資源的流向,進一步規劃分配網絡信息資源的類型、內容、數量、時間、空間等方面的分布,最終達到為網絡用戶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和信息資源被合理有效利用的目的。
一、研究的必要性
1.技術的變革與互聯網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日千里,技術架構經歷了信息孤島、以局域網為支撐的內部集成、以Internet為技術平臺的分布式系統。體系結構從單層結構發展到3層乃至多層結構,從C-S結構到B-S結構。互聯網的出現是現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產物,它所涌現的信息資源的海量與包容性是其他任何信息媒介所無法比擬的。信息資源管理也有數據管理—信息管理—知識管理—信息生態的不同階段。技術的發展進步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信息資源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必須充分考慮到其引起的變革。
2.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從內容上看,網絡信息資源具有分布廣、數量大、種類多和不穩定的特點;從形式上看,網絡信息資源具有非線性、交互性、動態性、累積性、多樣性的特點;從信息資源的質量上來看,網絡信息資源又具有良莠不齊,真假莫辨的特點。目前網絡信息資源的使用現狀仍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網絡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組織;二是信息檢準率較低,網上信息資源分散、無序現象加劇;三是網絡信息資源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只有對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積極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才能帶來真正有序的信息空間,實現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化。
3.企業所存在的問題。大多數企業應用系統處于“信息孤島”狀態,單體應用、部門級應用居多,企業級集成應用少。應用系統的數據以不同形式存儲在不同的數據庫中,而且各個業務系統通常分別由不同的職能部門管理和維護,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加之網絡與信息安全性的防護措施,使得這些系統功能之間相互交叉,有著重復的信息和數據,但相互之間卻很難進行暢通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
4.環境的變化。目前企業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企業信息化的戰略構想,開發管理信息系統、建立電子商務平臺、進行企業流程重組等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但是,在進行信息化改造的時候,決策者容易忽視環境的因素給企業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影響,如社會、政策、經濟、技術等。特別是進入到21世紀以后,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已從相對穩定、變化可預測的線性時代步入不斷發生激烈變化的非線性時代。過去,信息資源管理通過給予企業信息保障,來向企業決策提供各種預測方案。但現在所提供的預測跟不上環境的變化,信息管理對企業環境的不適用已是必然,只有適合環境的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下去。在信息社會中各種事物的變化越來越快,“變”成了惟一不變的因素。要適應迅速變化的信息環境就得了解信息環境,企業內外部環境將對信息資源管理的效用與效率產生重要影響,正視環境的變化并采取相應的策略才能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二、研究內容
1.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內容。大多數國內學者從網絡信息分布的時間、空間和數量特征三個方面論述了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的內容。李楠瀾將網絡信息資源配置內容總結概括為網絡信息資源的時間矢量配置、空間矢量配置以及品種類型上的配置和在數量上的配置等四方面的內容。就品種類型配置,又從媒體類型、內容、時效性、歸屬特性及保密程度進行區分。
2.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劉水養指出網絡信息資源的配置應在一定原則的指導下,通過多種不同模式的調配有序、高效地進行,使得網絡信息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從而達到優化配置的目的。他認為應該遵循宏觀調控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原則、質量保證原則、集成配置與互補合作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原則、品種多樣化原則等。
許恩元在《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原則與模式新論》中引入了信息資源有效配置的理論依據—帕累托最優理論。分別就社會福利最大化原則、需求導向原則、公平原則、協調共享原則、市場手段與政府手段互補原則、合理分工與綜合發展相結合原則等進行分析。
3.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模式。網絡信息資源配置的模式包括宏觀配置和微觀配置兩方面的內容。宏觀配置就是政府通過宏觀手段對信息資源的配置提供政策性的指導,是一種政府層面的行政干預行為。對于宏觀配置研究者一般從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規、設置均衡配置的指導目標、引入競爭機制及調控增量信息資源的規劃與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微觀配置就是信息的制作、傳播部門在政府宏觀調控指導下對網絡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和數量等要素上作適時的配置,是一種技術性、操作性行為。重點需要網絡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數量、類型、及技術的配置。
郭東強等認為應該將生態學及生態平衡的理念引入企業信息系統中形成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當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發展到成熟階段,各類的企業信息的比重、數量趨于平衡,信息的流向和流動趨于穩定,即達到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此時,整個社會經濟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經濟主體不僅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時也實現了生態效益。同時他還建議正視過度依賴技術、使用技術給企業的信息環境帶來的危害,提出“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注重人的因素,使人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4.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措施。大部分學者從宏觀角度進行了研究,高丹從宏觀上的提出相應建議: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層次的配置信息資源、積極參與信息資源的開發、提高信息人員的素質、培育高效的信息市場。李穎認為要研究用戶需求,建立全國性的網絡信息資源管理協調機構,建立高質量的數據庫及法律保障機制。陳德敏從技術角度對網絡信息資源的管理進行研究,分別是MARC格式、DC元數據格式、應用分類法、應用主題法。
王玉在《論協同電子商務下的信息資源優化配置》中,談到協同電子商務的建立必須從整個行業出發,研究各個企業的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和集成,以及企業之間在市場環境中的合作和協調機制,建立能為企業提供一個從企業到行業到區域企業的集成信息支撐平臺。這些都符合企業信息生態系統及生態圈的要求及動態演化的特點,當企業信息生態圈建設和發展到成熟階段時,各類企業信息的比重、數量和企業群的比例趨于三、研究建議
網絡的廣泛應用與發展使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共享更加便捷,同時也對傳統的信息組織與管理形成了很大沖擊。網絡信息爆炸、無序、優劣混雜,缺乏統一的組織與控制,嚴重阻礙了信息資源的利用,因此基于信息生態的理論對網絡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的研究就尤為必要。
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隨著生態學理論的引入,信息生態成為其一個重要的分支,信息生態問題已經成為現代信息管理界的一個研究熱點,與以往片面強調技術的作用不同,信息生態通過對人、技術、信息和環境進行綜合考察。
1997年,美國管理科學家達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在《信息生態學:掌握信息與知識環境》一書中首次提出信息生態學(InformationEcology)的概念,將生態理念引入企業的信息管理中,從而開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領域。
1999年,納笛(Bonnie.A.Nardi)和歐戴(VickiL.O''''Day)合作撰寫了《信息生態:用心使用技術》中,將信息生態定義為“特定環境里由人、實踐、價值和技術構成的一個系統”,認為信息生態系統里占核心地位的不是技術,而是由技術支持的人的活動。
國內學者對信息生態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蔣錄全在2003年出版的《信息生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對信息生態進行了系統研究。他認為信息生態涉及信息、人和環境三大要素,信息生態就是研究信息—人—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進而在此基礎上推導其整個生態系統的生成演和發展。而張福學認為信息生態只是一個比喻式的概念,意在利用“生態”這一比喻培育新的思想和理論。
對于信息生態理論中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是信息生態環境,蔣錄全博士將信息生態環境因子定義為:信息環境中對人類及社會組織的成長、行為、發展、流動和分布以及社會進化與發展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環境要素。信息環境因子主要可分為:人類因子、信息因子、信息技術因子、信息政策法律與信息倫理因子、信息文化因子等。而在網絡環境中不容回避的一個事實就是信息生態失衡。
信息生態平衡是指信息、人、環境之間的均衡狀態。信息生態失衡指以上要素處于不平衡狀態,即信息生態系統內部和外部交換的信息受阻或其自身要素與子系統之間的比例失調等。謝立虹在《網絡空間中的信息生態問題》中提出其主要現象有信息超載、信息污染、信息壟斷和信息侵犯等4個方面。李鳳石認為信息生態生態失衡的主要表現為信息資源分布失衡、信息爆炸等。
對于解決信息生態失衡的措施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田春虎認為調節信息生態失衡的方法包括從系統角度出發進行整體規劃與布局,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保持信息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加大研究與開發投入,提高技術的創新能力;調整人員結構,提高信息素養;加強對網絡信息生態系統的管理等。孟瑞玲從制定信息政策和信息法規、加強信息門戶網站和信息地圖建設方面提出了解決方法。此外,應金萍等提出實施信息分級制度,以凈化信息環境整合傳統理論優勢,進行信息倫理學研究,加強信息倫理道德建設強化信息市場管理等具體措施。
借鑒信息生態的思路為解決企業信息化及信息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以往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往往是片面地強調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不是從生態系統的角度來綜合考慮,從而導致結果與預期相差甚遠。從信息生態的角度分析及評價企業信息資源管理是現代環境下企業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
劉文燕等在《從信息生態角度談企業信息化》中談到信息時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為員工建立良好的信息生態環境,使企業成為一個信息生態化的企業。企業信息生態化是關于企業信息管理的一種新范式,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考察企業信息管理中的系統性以及人與企業信息環境中之間的相互性,這種新范式是“以人為本”的一種信息管理方法,與“技術至上”的信息管理方法存在明顯差異,為企業解決信息問題指出了新方向。李佳洋認為技術本身并不能解決企業組織的信息問題,只有當管理者改變“技術至上”的觀念并且開始關注企業信息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才可能改變現狀,建立合理穩定的企業信息生態系統,為企業的發展營造平衡和諧環境。
雖然國內學術界對信息生態問題研究的歷史還不長,但已圍繞它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和分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和對策,這將有助于信息生態學這一新興學科的理論構建,并對解決信息生態失衡及信息資源管理問題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隨著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技術的變革,環境的變化及信息的多樣性以及需求的復雜性和個性化,對信息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這要求我們從信息生態的理論從總體上加以解決。通過信息、人和環境的協調發展,強調網絡信息化資源配置的效益性,使信息化資源配置達到最佳、效益最優,這是網絡資源優化配置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張富學:信息生態學的初步研究[J].情報科學,2002,(1)
[2]謝立虹:網絡空間中的信息生態問題[J].圖書館,2000,(2)平衡,信息的流向與流量趨于穩定,即達到企業信息生態圈平衡。這種平衡是社會經濟中市場平衡的真實反映,這時各種社會資源的配置趨于優化狀態。
通過考察網絡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的研究現狀,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的開發利用是目前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內諸多學者對網絡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內涵、原則、措施等內容行了分析,他們對基于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必要性都十分認同,但缺乏具體的實例分析及模型的建立,另外對于網絡信息環境所出現的變化及與信息資源優化配置的模式也缺乏相應的研究。
- 上一篇:交通網絡工程管理論文
- 下一篇: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