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畢業論文:試論信息社會學

時間:2022-10-08 03:14:00

導語:計算機畢業論文:試論信息社會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畢業論文:試論信息社會學

【提要】文章了當2010—2020年世界發達國家,新興化國家基本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時,將出現的一系列新事物和。主要表現為:生產方式、結構的變化,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人際交流、傳播媒介的改變,結構的改變,信息生態問題突出。這些新事物和問題的提出,國內外學者對信息社會的進一步,必將推動一門新學科——信息社會學的產生。文章最后論述了信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摘要】Oncethe"InformationHighway"isbasicallybuiltamongthedevelopedanddevelopingindustrialcountriesduring2010—2020,aseriesofnewthingsandproblemswillappear,andhangeswilltakeplaceinmodeofproduction,economicstructure,styleofworkingandliving,waysof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media,andinthesocialstructure.Problemsofinformationecologywillbecomeprominent.sechangesandfurtherresearchesbyscholarsonthetheoryofinformationsocictywillformanewareaofstudy——informationociology.Thetargetsofthestudyinthisareaarealsodiscussed.

【關鍵詞】信息社會/信息社會學informationsociety/informationsociology

【正文】

自本世紀40年代末申農創立信息論以來,由于信息技術的迅速、高度和廣泛應

用,由于各相關學科(如控制論、機、通信科學、圖書館學、情報學、傳播學

、分子生物學、仿生學等)的發展,擴展了信息學科的理論基礎和領域,使信息理

論得到了重大的發展。在信息理論的發展歷程中,其研究對象不斷拓寬,研究不斷深入

,產生了許多新學科。人們常把信息理論劃分為三個層次:狹義信息論、一般信息論和

廣義信息論。

廣義信息論,即通常所說的信息科學,并不單純屬于科學或社會科學,也不屬

于思維科學。從信息科學研究的對象看,范圍非常廣泛,擴展到各個領域。與其它學科

不同,它不是以客觀世界的某一種物質系統及其運動形態為研究對象,而是以許多不同

的物質系統及其運動形態的某一共同的方面——信息和信息交流過程為研究對象。所以

,信息科學包括所有與信息有關的領域,已形成為一個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是一個學科

群。信息科學對應于廣義InformationScience,筆者認為可對應于InformationScie

nces。隨著信息技術和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信息科學的研究對象和涉及領域將不斷

拓寬,必將產生一系列新的分支學科,豐富和發展信息學科群。

近20年來,信息技術得到了高度發展并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工作、生活的各個

領域。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信息(數據)、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信息網

絡的建設及其功能的擴大與增強,正在大力推動世界各國社會信息化的進程。1993年9月

,美國克林頓政府宣布實施“信息基礎設施計劃”,緊接著世界許多國家競相仿效,“

信息高速公路”熱席卷全球。

作為信息高速公路雛型的Internet網近幾年來獲得了超高速的發展,正在廣泛、深

入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可以預計,當2010—2020年世界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

國家基本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時,它們的社會信息化程度將大大提高,整個世界

幾乎都維系在信息上,世界將深刻地改變面貌,出現一系列新的事物和問題。筆者

認為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方式、經濟結構的變化

這種變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信息技術越來越先進,并且廣泛、深入地應用

于各個生產領域,經濟信息化、產業信息化的進程不斷推進,信息產業增加值占GNP的比

重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呈現進一步高度化的趨勢。另一方面,現有的生產方式、結構

將發生重大變化,出現一批“網絡工廠”(或稱“虛擬工廠”)——為生產某一產品,

由許多小型的、高度專門化的工廠(生產單位)在網絡上組建“工廠”,當這一產品的

市場生命周期完結時,該“工廠”就解體,從而為某一新的產品再組建新的“網絡工廠

”。這種“網絡工廠”極具競爭力、生命力。隨著“網絡工廠”的逐漸普及,一個國家

乃至世界的生產結構、經濟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世界經濟將逐漸一體化。

(2)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

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多媒體信息網絡聯結著整個社會——政府、學校、

商店、、銀行、公共、家庭……,使得公務、事務處理、貿易、往來、購

物、醫療、教學、信息交流、科學研究、學術會議、、文化娛樂、休閑等都在網絡

上(或網絡輔助)進行,屆時將出現“網絡社會”,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將產生重大

變化。

(3)人際交流、傳播媒介的改變

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高度發達,電視、電話、數據傳輸通道的合一,計算機

、電視、電話三合一裝置的普遍應用,多媒體、交互式信息交流方式的實現,將極大地

改變現有的人際交流方式和大眾傳播媒介的格局與方式。人們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和獲取

信息,點著自己需要的電視、電影、演出節目,方便地瀏覽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閱讀報

紙、刊物、公告、參加學術會議、論壇,充分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言論和文稿,進行心理

咨詢和休閑活動等。這一切將破壞現存的人文環境,逐步地改變人們現有的思維方式、

交流方式、文化氛圍,產生一種新的“網絡文化”。

(4)社會結構的改變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對社會的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①地球空前變小,社

會的結合更加緊密。不論你處于什么地理位置,屬于何種階層,只要你與網絡相連,你

便既是“信宿”又是“信源”,真正體現了控制論創始人維納的名言:“信息是社會的

粘合劑”。信息網絡使得城鄉之間的差別,獲得商業、成才的機遇,接受醫療、的

水準,獲得和利用信息的權利等這些現代社會中的不公平現象得到緩解,社會將變得較

為公平。②社會原有的塊狀結構和層次結構相結合的結構模式將發生重大改變,社會將

呈現一種網狀結構;高度自由的、開放的Internet網已迫切需要尋求一種“網絡社

會”管理模式;整個社會維系于信息網絡,使社會變得更加脆弱。這一切必將導致形成

新的社會結構,要求探索新的社會結構和控制、管理模式。

(5)信息生態問題突出

信息生態是指信息—人—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總和。在信息網絡高度發達的信息社

會中,如管理不當將產生信息生態失衡,即信息—人—環境之間的非平衡狀態。它主要

表現在以下諸方面。①信息超載。包括兩方面的情況:一是指信息量過大,阻塞通道,

甚至使網絡癱瘓;二是指系統或個人所接收的信息超過其處理能力或信息未能有效應用

的狀況。②信息壟斷。指信息資源不合理地被獨享或專用的狀況。③信息污染。指信息

垃圾、冗余信息、色情信息、電腦病毒充斥網絡。④信息犯罪。指利用網絡進行信息騷

擾、詐騙、盜竊、破壞活動,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以至隱私。⑤信息侵犯。指國家之間利

用信息網絡進行間諜活動,干涉他國內政,進行文化滲透。⑥信息綜合癥。指諸多與信

息有關的癥候群。如個人信息綜合癥,即個人難以適應外部信息環境的癥候群,包括信

息饑餓癥、信息孤獨癥、信息恐懼癥。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的程度比較高,自本世紀70年代開始

,西方學者就開始了對“信息社會”的研究。美國著名社會學家D·貝爾于1973年提出了

“后工業化社會”的概念。A.托夫勒于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闡述了社會面臨

“第三次浪潮”的深刻變化。S.諾拉和A.孟克于1980年提交了法國社會信息化的報告,

討論了信息化社會的社會模式、結構和信息化政策。1982年,J.奈斯比特進一步提出當

代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世界在以“工業社會”轉變為“信息社會”。1988年W.J.馬丁發

表專著《信息社會》。我國學者自80年代末起,也開始了對信息社會理論的研究。

上述一系列新事物和問題的出現,國內外學者對信息社會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必將

推動一門相應的新學科——信息社會學的產生。信息社會學是信息學、社會學的交叉學

科,涉及系統論、計算機科學、通信科學、經濟學、管理科學、行為科學、心、傳

播學等學科。信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是:信息化社會的特征、過程;信息化社會的社會

結構、運行機制和控制模式;社會信息交流的模式、機制和控制;人文環境、個體行為

方式、道德規范的變異和控制;信息生態的平衡與控制;信息化社會的法制、政策研究

【】

[1]鄒志仁:《信息學概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

[2]D.貝爾著,高鋒等譯:《后的來臨》,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胡昌平等:《信息社會學》,南昌,江西技術出版社,1990

[4]W.J.馬丁著,胡昌平譯:《信息社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5]陳曙:信息生態的失調與平衡,《情報資料工作》,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