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畢業論文:贊自由軟件(六)

時間:2022-08-31 05:05:00

導語:計算機畢業論文:贊自由軟件(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畢業論文:贊自由軟件(六)

摘要:自由軟件(freeware)是舶來品。筆者是自由軟件的推崇者,從1996年開始寫《贊自由軟件》的系列文章,2004年上半年推出第六集。第六集的立論是自由軟件如何獲利。欲知詳情請讀全文。

關鍵詞:自由軟件

《贊自由軟件》的第一集發表于《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創刊之初的1996第3期(總第3期)。當時主要是受國內外正在興起的自由軟件思想的影響,站在工程地質應用軟件交流的角度,希望通過自由軟件理念的探討,使專業性應用軟件走出自我封閉的誤區,更好地服務于學科專業的發展和工程建設的實際需要。確立了這樣的基本方針,我們的實際行動就是創造交流的環境,搭建溝通的平臺,這是工程地質計算機應用技術協作網的主要任務之一。

自由軟件、自由軟件思想和“自由”這個名詞本身,都是舶來品,這一點筆者已經在《贊自由軟件》的前五集和《論軟件思想》(共四集)等文章中作了考證性闡述和一定深度的探討。前不久,一位在美國研究法律的訪問學者,從網上提取了筆者關于自由軟件的系列文章,通過電子郵件與筆者探討自由軟件的法律問題,這可是把我給難住了。但讀了該學者從網上發來的關于自由軟件的法學問題的研究文章,倒是又獲得了新的啟迪。在《贊自由軟件》第一集“自由軟件的存在基礎”一節中筆者已有明確提示:“如果有人能從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政治經濟學、市場經濟學、心理學、人性的本能等多學科廣角度全方位去研究這一問題,肯定會有驚人發現,說不定能獲得諾貝爾獎”。果不然,這些年來理論界和學術界對自由軟件存在基礎的研究,不但涵蓋了以上學科,甚至已經擴展到了哲學、法學等領域,可喜可賀!

自由軟件與自由軟件思想的誘人魅力、研究意義及社會價值,引起了理論界和學術界的探索與爭鳴,這不難理解。媒體對自由軟件炒作熱烈,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全世界除了微軟之外的幾乎所有IT大公司都跟著起哄,并投入巨資支持自由軟件,這就令許多人難以理解。因為人們的固有概念中已經將企業廠商定位于惟利是圖的范疇,而自由軟件與商業軟件在利益上是矛盾的,自由軟件如何獲利的問題沒有解決,就相當于哲學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其他一切問題都失去了探索的根基。因此,本集《贊自由軟件》的立論就從這里開始。

1自由軟件的最新動態

為了便于立論,我們還是先來回味一番近一年來自由軟件的精彩表演。

自由軟件在計算機業界的火爆程度逐年升溫,開放源代碼運動從民間自發狀態轉化到由各國政府大力支持的社會形態,大有世界軟件一體化的陣勢。自由軟件的典型代表Linux將成為操作系統的事實標準,以替代多年來微軟壟斷下強加給廣大用戶的封閉的Windows系統,這已經不再僅僅是軟件理想主義者們的追求目標,而是實實在在的軟件發展趨勢。政府、企業、研究、應用等等方面對Linux投入的激情和寄予的希望,可以從如下事實獲得確認。

在政府支持方面,2002年底媒體報道支持Linux的有20多個國家(包括中國、美國、印度、德國、法國、芬蘭、韓國、巴西、澳大利亞等),2003年又新增加了以南非為首的非洲國家。日本政府緊跟其后并付之實際行動,宣布采用Linux系統來管理中央政府80萬雇員的工資和其他個人數據。

在自由軟件開放源代碼運動中,政府出面影響最大的,是中、日、韓三國為共同推進開放源代碼軟件而開展的合作。2004年4月3日至4日,中、日、韓三國IT局長OSS(開放源代碼軟件)會議在北京召開,三國簽署了《開放源代碼軟件合作備忘錄》,決定以Linux等開放源代碼軟件開發為基礎,在標準制定、軟件開發、推廣應用、認證服務、人才培養、知識產權等方面開展交流與合作。備忘錄還指出,OSS是軟件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使用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有利于信息交換、信息共享和軟件的開發與應用。作為OSS典型代表的Linux,在全球得到快速發展,也為中、日、韓三國的軟件產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中國政府對Linux的支持力度,我們還可以信手拈來更多的公開信息請讀者自己判斷。2003年11月,信息產業部科技司組織召開軟件產業研討會,以企業為主體,開放式組成Linux標準工作組,通過聯合國內產、學、研、用等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各方力量,進行有關Linux的標準研究和編制修訂工作,以確定Linux產業的發展方向,推動Linux在我國的應用。Linux國家標準工作組目前已經完成了對Linux應用編程界面(API)規范、Linux桌面操作系統技術規范、Linux服務器操作系統技術規范、Linux用戶界面等四個方面規范草案的編寫,并進入社會意見征求階段。這在國內軟件業是前所未有的。

2003年春驚心動魄的SARS疫情戰役,北京市政府為了不使病毒由城市擴散到農村,迅速搭建了京郊農村SARS疫病防控信息平臺,選用的是紅旗Linux系統。中國石化、中央電視臺、中國郵政等都是Turbolinux的重要客戶。北京、海南等省市政府與IBM簽定了共同發展Linux的備忘錄。廣東省財政廳的全省決算中心系統覆蓋廣東全省1300多個鄉鎮和城市,采用IBMDB2forLinux平臺。IBMLinux高性能群集技術為打造超級計算機顯露優勢,南開大學的“南開之星”被稱為目前國內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操作系統是Linux。2004年3月,信息產業部與惠普公司宣布共建國家軟件公共服務平臺的Linux軟件實驗室(MII-HPLinux軟件實驗室)。惠普承諾,將在未來三年內為Linux服務平臺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軟件和硬件設備,以及技術支持和人才培訓,共同推動Linux的產業化進程。

業界應用方面的信息,更為全面地勾畫出了開放源代碼的自由軟件在各行各業中的地位。當前正在熱炒的網格計算(GirdComputing),選擇Linux為網格計算業界標準。中國教育科研網格被稱為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網格計算工程之一,服務器操作系統也是Linux。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申報的“Linux軟件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支撐體系研究”項目獲國家支持。HP與紅旗軟件締結Linux戰略聯盟,HP宣布與拓林思簽訂協議,在整個亞洲地區銷售LinuxPC。據IDG報道,開放源碼數據庫系統功能正在增加,Linux在服務器市場的銷售額2003年比2002年增長49.8%。AMR公司預計,從2006年起,開放源碼數據庫將被用來實現“關鍵任務系統中的路由選擇”。

IBM對Linux的支持與貢獻在業界是有目共睹的。最近,IBM要在中國舉辦全國高校Linux設計大賽,2004年4月15日開始網上報名(網址:)。在國際上,IMB從1997年起就開始贊助世界計算機協作會的國際大專編程競賽(ICPC),2003年和2004年均采用開放源代碼的Liunx競賽環境。

Linux操作系統的核心是被稱之為Linux內核的那一部分,其他所有Linux應用都是在此內核的基礎上各自盡情發揮的。在Linux2.4內核基礎上作了許多重大修改后,于2003年底了Linux2.6內核,業內人士認為它能使Linux更好地應用于PC和服務器。2004年3月,Novell推出基于Linux2.6內核的SUSELinux9.1個人版和專業版;拓林思業界首款采用Linux2.6內核的最新桌面產品Turbolinux10Desktop。足以可見業界對Linux2.6內核應用反應之快,有力地支持著信息社會快魚吃慢魚的宏論!

Novell是世界知名網絡軟件廠商,也是最后一個站出來支持Linux的知名世界級企業。在全世界網絡系統領域,許多重要的關鍵系統的用戶都是采用Novell的NetWare網絡系統。筆者至今還保存著一件圓領短袖白汗衫,是好幾年以前應邀參加Novell的網絡研討會時獲贈的禮品。汗衫背上的圖案是兩個腦袋很小的時髦男女用一根網絡線連接在一起后就成了大腦共享器,很有創意的網絡廣告衫。近年來在世界各大軟件硬件和網絡廠商都紛紛宣布支持Linux的時候,Novell一直沒有表態。可是到了2004年2月,Novell的驚人之舉是收購了Linux廠商SUSELINUX,一躍而成為Linux世界中最有實力的廠商,就連IBM的服務器也將捆綁Novell的Linux軟件產品。2004年3月,Novell與IBM、惠普簽訂對Linux系統的支持協議,宣布正在開發一套完整的Linux桌面系統,以取代Windows系統。

2微軟對自由軟件的恐慌性表演

自從2003年初微軟在開放源代碼的重壓之下,不得已而宣布向十幾個國家的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公開Windows操作系統的源代碼之后,最近也有一些新舉動。2004年4月6日,微軟在網站上了WindowsXML(WiX)安裝工具包的XML源代碼,并聲明WiX的使用的是“通用公共許可”(CPL),開發人員能夠修改源代碼,并在商業性產品中使用這些源代碼。

請讀者注意,微軟同時還指出:“許多在SourceForge上的項目都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建立的,WiX技術的開放將能夠使開發者們開發出更好的Windows軟件”。廣大追求自由的程序員同志們該清醒了吧!微軟開放源代碼的目的仍然是讓更多的程序員寫出“更好的Windows軟件”。請注意!用微軟的源代碼永遠也寫不出能跨出Windows系統束縛的應用軟件!由此可見,即使微軟開放所有的源代碼,仍然是對自身系統的開放式保護和美麗外衣下的進一步壟斷!因為Windows應用軟件越多,越能鞏固Windows的陣地。

微軟在神秘的計算機走進千家萬戶的過程中是立了大功的,視窗系統使計算機操作簡單化可視化。微軟在市場運作中的成功案例,也許永遠都值得MBA教師和學員們研究。微軟通過市場壟斷掙了許多錢,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卻宣布只為后代留下2000萬美元,其余數百億美元全部回報社會!這樣的境界在我們身邊的富翁中是很難找到的。然而,微軟的Windows通吃了PC操作系統,形成了事實壟斷,這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剎車的作用。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的反壟斷法律體系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全世界針對微軟壟斷的自由軟件開放源代碼運動,其實也不可能將微軟置于死地,也沒有這個必要。科學技術是屬于全人類的,這是最為冠冕堂皇的理念。

進入2004年后,微軟還爆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重大行動。4月2日,微軟與SUN公司宣布雙方達成廣泛技術合作協議,為此微軟向SUN支付高達19.5億美元的巨額補賞,以解決有關反壟斷和專利訴訟以及技術許可費等問題。評論家認為,這種所謂的Unix與Windows的強強聯合,目的只有一個,對付日益強大的Linux。SUN本身是支持Linux的,但同時擁有自己的Unix產品市場和著名的Java發明權,早在20世紀90年代,SUN與微軟在Java技術和開放Windows接口問題上就成為“宿敵”,一直官司不斷。本次聯合表明,微軟雖然被孤立于Linux世界之外,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出重金分化瓦解Linux陣容,正應了中國那句俗語:有錢能使鬼推磨。而令Linux陣容擔心的是,SUN如果成了Linux的叛徒,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其實不必多慮!SUN的品牌在國際上與IBM、HP等企業是齊名的,為私利而出賣朋友否定自己一直倡導的開放源代碼理念,SUN決不會做此等勢利小人。比較可能的結局是,SUN在金錢面前會腳踏兩只船,暫時放棄對正義的主持,做八面玲瓏的和事老。

微軟的策略是很明顯的,一方面開放Windows源代碼吸引更多的程序員開發Windows應用軟件,確保Windows市場。另一方面,與SUN的合作免去了在Java技術上的糾紛,因為Java語言開發出來的應用軟件,是Windows、Unix和Linux都可以兼容的跨平臺軟件,微軟并不吃虧,可見微軟之高瞻遠矚。不過用戶是不會過多地關心這種合作與不合作的,開放源代碼和跨平臺的應用系統,對用戶來說總還是有好處的嘛。

微軟分化瓦解Linux陣容還使出了常規性的小動作。據報道,微軟最近從SUSELinux挖走一個Linux業績突出的銷售大腕Aigner。類似行動也許還會繼續,這將是對Linux陣容的進一步考驗。

3自由軟件目前最為激烈的爭議

2003年在全球Linux業界影響最大的事件莫過于SCO就Linux向美國猶它州法院提出的法律訴訟,SCO集團狀告IBM將Unix的源代碼用于Linux,并向全世界采用Linux的用戶提出了一些威脅性警告。但SCO的行為私毫沒有影響到Linux的發展趨勢,反而有點偷雞不成反蝕米的味道。SCO是世界知名Unix廠商,也是Linux廠商之一,其產品是SCOLinux。大家知道,Linux起源于Unix,許多Unix的源代碼可以很容易地移植到Linux。SCO與IBM有合作關系,它當然不能容忍IMB單獨在Linux領域比自己更為風光。

SCO的法律訴訟令人感到有些無聊。既然SCO也是Linux廠商,SCOLinux系統就應該遵守GPL協議條款開放源代碼,但他卻反而去狀告和威脅Linux用戶,當然就激起了全世界Linux廠商和用戶的反感。據最新消息,美國法律不一定支持SCO的訴訟。

SCO的法律訴訟還讓我們想到另一些有趣的事。例如某些人某些作品在沒有出名的時候,什么都不是,一旦出名了,動不動就要找人打官司。Windows在不出名時對盜版采取的是低調處理,等你用得像吸毒一樣上了癮之后,你就只有主動掏腰包的命。因此,SCO訴訟的一個重大嫌疑是壟斷Linux!這一點雖然值得業界警惕,但SCO也只不過是異想天開地自作多情罷了,Linux是全世界的,誰也壟斷不了。

Linux在應用方面的最大爭議和軟處是支持他的桌面系統尚還達不到微軟Office那樣的普及程度,但其發展前景是樂觀的。國內的永中Office、WPSforLinux和其他桌面系統正在雄起,替代MSOffice也就是早遲而已的事。永中Office采用Java語言開發,是真正的跨平臺辦公系統,數據集成是她的創新點。可怕的是微軟正在模仿永中Office的數據集成思想,將在微軟下一代Office中有所表現。微軟模仿和吸收他人原創技術的能力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真正的爐火純青!蓋茨賴以揚名并發家致富的Basic語言是20世紀60年代特默斯學院的兩位教授創造的;微軟起飛的翅膀DOS,是從西雅圖計算機公司購買的;Windows用的jXerox和Apple的技術;Excel是Lotus1-2-3的復制品;word純粹是wordStar、WordPerfect的跟風,IE更是Navigator的翻版。因此,微軟的模仿,最令人擔憂的是擠垮永中Office。

國內自由軟件的最大反對派是某些并不是安全專家的媒體評論家!2004年初在《軟件報》上發表的《砸爛Linux桌面》的評論文章,言辭兇狠,危言聳聽!理由是開放了源代碼的操作系統,誰都可以任意攻擊,似乎采用了這樣的操作系統,敵人隨時都可以打進來,我們就要“亡黨亡國”了!也難怪,中國的封閉思想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充分表現。別人的政府大樓、國會大廈、高等院校都是開放的,咱們的一個小小的區鄉政府也要戒備森嚴,更是少有無圍墻的學校和機關!思想的封閉就更不用說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封閉就會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看來并沒有把某些人喚醒,教育的失敗是最大的失敗!

4自由軟件的市場操作

本文開篇提出要回答“自由軟件如何獲利”的問題,其實市場常識就已經回答了,只不過我們并不很清楚廠商們是怎樣獲利的。有一點可以肯定,凡是基于Linux平臺的應用軟件,也許都是利用網上的開放源碼組裝而成。所以,在全世界,開放源碼軟件已經形成了一個尚無法探知的巨大市場,中國也不例外,請看以下報道。

某老板的底氣來自于“開放源代碼”,這也是他死活也不愿透露自己真實公司的原因。“說起來還是有點丟臉,”他告訴記者,“其實國內許多企業,甚至包括IBM、HP這樣的大公司也不例外地利用開放源代碼軟件。在網上,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幾乎任何領域的軟件源碼,下載下來,然后按照用戶的要求進行重新編寫、漢化之后,就可以使用了。整個過程對于熟悉Linux的人士而言,三個月足夠了。剩下的時間就是不斷地應用,不斷地完善軟件功能。之所以不張揚,是利用了不要錢的源代碼自己總有一種‘占便宜’的犯罪感”。可見,表面上看自由軟件開放源代碼好像缺市場缺用戶,但卻有許多偷著樂的毫不張揚的精明企業,正在利用網上免費的源代碼資源為自己贏得第一桶金。

上面這個應用的成功案例很精彩吧!市場是什么?市場就是用戶!用戶追求的是應用,是能為用戶帶來效益的解決方案。對于你采用什么樣的技術,是網上來的還是其他途徑來的,用戶并不是很清楚,也不一定很關注。例如你的網絡系統是選Unix、Linux還是Windows,是網絡決策者的事,是網絡管理員的技術專長,終端用戶根本不用關心。又如一些專門的應用系統,你可以選跨平臺應用的Java編程,也可以用微軟的VC或VB編程,也可以用其他編程語言或工具;你的數據庫系統可以是微軟的、Oracl的或IBM的,而與用戶見面的都是通用的窗口形式,對終端用戶來說都沒有任何關系!

最近,有IT評論家又在誤導用戶:“Linux不乏技術,就缺市場包裝和宣傳”。筆者同意此評論的前半句,將后半句中的“包裝和宣傳”去掉后基本上可以站住腳。大家不會懷疑,吹牛最沒有底的就是IT包裝和宣傳。2000年微軟在中國搞了一個“維納斯”風暴,其包裝和宣傳可是舍得花錢的,再憑微軟在市場中的巨無霸地位,蒙倒一大批用戶那還不簡單。可這個“維納斯”的確也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意義,用戶對其不予認可,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了。Linux之所以缺市場,其實也不全是包裝和宣傳的問題,而是“先入為主”的人性習慣。Windows先入PC應用,占盡了先機,要由新的系統來替代人們已經熟悉了的系統,難!問題就是如此之簡單!我們只要處于清醒狀態,就不會被復雜化了的簡單問題所蒙騙。

既然人們普遍存在從眾心理,Linux真正缺的是領頭羊!就像股市一樣,有了領頭羊,就不愁走不出牛市行情。Linux還缺突破口,只要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應用中撕開了口子,Linux就可以像洪水猛獸,風卷殘云般地迅速擠占Windows市場。Linux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知名企業的支持(聯想是國內知名IT企業,但一年前卻在Linux問題上打了退堂鼓,有釜底抽薪之嫌疑!不過最近有報道說聯想也在討好用戶和政府采購,在兩款商用電腦中預裝中科紅旗Linux),缺的是應用支持,觀念支持。

所以,對于那些應用軟件開發商,單一地將自己企業的前途和命運完全地掛在微軟戰車上是很危險的!如果你選用跨平臺的開放源代碼的編程語言,你的應用系統就是通用型的,既可以在Windows平臺上運行,也可以在Linux平臺上奔馳,為什么還不行動?好好學習一下上例中的這位小老板,也好好學習一下連微軟都要模仿的永中Office。

文章寫到這里,讀者已經不難理解本文的立論:軟件企業是如何利用自由軟件賺錢的。

5結語

據筆者所知,目前國內乃至全世界,至今還沒有一家以工程技術應用軟件為主業的Linux公司,這是一個冷門。想想看,國家建設哪一項不需要工程技術?這是多么巨大的一個應用市場。而優秀的工程技術應用軟件,比爾·蓋茨是編不出來!

因此筆者順便建議那些認可Linux理念的有點小膽量的投資者,遠見卓識的企業家,歡迎與筆者聯系,咱們合伙來搞一個立足于行業應用和工程技術專業應用的Linux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如何?具體事項可電郵或面議。

自由軟件是人性的,人性是自由的。倡導自由,倡導人性,是社會永恒的話題。自由軟件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全球共享的知識財富,Linux風光無限。

主要資料來源及參考文獻:

《中國計算機報》,《軟件報》,《中國電腦教育報》,《計算機世界》報,《每周電腦報》,互聯網計算機專業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