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對策
時間:2022-01-08 08:24:27
導語: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經濟繁榮的重要體現。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業生產成本不斷增加、開發力度過大、污染較為嚴重及資源嚴重短缺日益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瓶頸,因此需要加快我國農業生產的轉型升級,而“互聯網+農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把現代化信息發展技術和農業產業相結合,推動我國傳統農業向規?;?、信息化及智能化的現代農業方向轉變,提升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1內涵與特點
1.1內涵
“互聯網+”現代農業是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而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從廣義上來講,“互聯網+”現代農業是將現代化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產業的生產到成品銷售各個領域中去,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產業相結合,農業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產品流通周轉率及農產品的利用率都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推動我國傳統農業經濟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1]。從狹義上來講,“互聯網+”現代農業僅僅是指將互聯網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于農業產業的生產領域,使農業的生產效率和運作效率得到提高與改善,進而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并提升農民生活水平,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1.2特點
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發展形態,“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特點也呈現出“新興”特質。1)農業生產領域的智能化。一直以來,我國傳統農業的生產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工即勞動力的投入,而“互聯網+”現代農業則可以改變這一現狀,將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融入到農業生產領域,傳統的生產模式將發生改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實現整個農業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精準化。2)農業產業經營規模的信息化。傳統農業由于生產周期較長、銷售領域又存在信息不夠充分的特性,通常會造成農產品的供給與需求匹配的情況。此外,農產品從生產領域流通到消費者手中時,由于中間環節較多往往導致農產品的銷售利潤較低。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融入農業產業中,農業產品的經營模式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利用大數據,將農村生產環節與銷售環節進行整合,形成新的農業產業鏈[2]。
2存在的問題
2.1相關制度不夠完備
“互聯網+”現代農業是近幾年才提出來的新概念,其發展前景不容小覷,但同時與其相配套的發展機制卻不夠完善。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部、交通運輸部及商務部與“互聯網+”現代農業都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機制在各個部門之間還沒有形成,“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部門各自為政的影響。由于各部門之間缺乏系統性、戰略性和整體性的統籌,“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往往難以得到真正解決[3]。
2.2缺乏專業人才
行業的發展既要依靠技術的進步又要依靠專業人才的建設。“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與傳統農業相比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也會更高。近幾年,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絕大部分擁有較高文化水平的農民都轉移到了城市,因此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是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主要特性之一。贛州市作為中部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情況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農村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更是偏低,因此贛州市“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速度較慢與專業化人才的缺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2.3基礎設施不完善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決定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的程度,贛州市“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在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上具有較大的依賴性。但就目前情況來看,互聯網基礎設計匱乏、公共網上資源嚴重不足是贛州市農村的普遍情況。雖然近幾年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發展農村經濟,但大部分贛州市農村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都不完善。另外,與電商息息相關的物流配套設施也較為落后,雖然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積極發展農村淘寶,但目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制約贛州市“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
2.4推廣體系不健全
“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民,但是農村對于發展現代農業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1)農村從業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2)由于對信息技術的推廣方法不夠科學,農村從業者對理論知識的接受能力普遍偏低。因此,在農業技術推廣時,可以到現場進行演示,全程參與農業生產流程,從生產前到生產過程中再到最后的銷售環節都進行示范演示,這樣現代農業發展推廣技術才能取得預想的效果。
3對策建議
3.1完善地方制度建設
贛州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整個贛南地區的經濟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贛州市經濟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指導方針、總體發展規劃及發展政策等都應盡快制定實施,為贛州市“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政策指導意見。
3.2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各方面人才數量的不斷增長,因此農業人才的培養對于推動贛州市“互聯網+”現代農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使農業與科技形成深度融合,具有更高的實踐操作能力是農業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性之一,所以在加強農業人才培養時應注重農業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形成“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將理論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2)加大農村與高校之間的聯系,高校在設立學科時應注意市場對農業專業人才的需求。
3.3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我國2016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實施意見》中就提到“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信息入戶,這是我國也是贛州市發展現代農業最基礎的工程,也是贛州市發展現代農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4]。加快現代農業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為贛州市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提供硬件保障,為贛州市的現代農業發展帶來質的飛躍。
3.4完善技術推廣體系
現代農業發展技術的推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現代農業發展。目前,贛州市對于傳統的農業技術推廣已經較為成熟,但對于“互聯網+”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還處于萌芽階段。為加快贛南地區“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應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完善贛南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推廣體系,發揮企業的市場優勢,形成一個具有系統性且符合贛州市各地農村特點的農業推廣體系,為確實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制度保障[5]。
4結語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贛州市現代農業發展對于振興蘇區、推進贛州市資源型產業轉型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將現階段的農業資源通過“互聯網+農業”的方式進行全新整合及優化,通過完善“互聯網+”現代農業地方制度建設、加大“互聯網+”現代農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互聯網+”現代農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及完善現代農業發展技術推廣體系等政策措施的落實,提高贛州市農業生產效率,加快贛州市傳統農業向規?;?、信息化及智能化的現代農業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徐志倉.現代農業的理論綜述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11(1):36-41.
[2]毛潁.發展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J].中國農機化,2001(2):17-18.
[3]劉文敏,季學明.“互聯網+”將成為農業現代化新引擎[J].上海農村經濟,2016(10):17-19.
[4]林國全.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規劃發展探討[J].農業知識,2020(17):41-43.
[5]薛永莉.“互聯網+”背景下傳統企業應對策略[J].商情,2016(38):104.
作者:梁根琴 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 上一篇: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護理質量的應用
- 下一篇:畜牧養殖糞污危害問題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