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率探討
時間:2022-11-23 08:39:14
導語:退耕還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率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目的在于完善森林生態,加強生態保護。因此,提高耕地造林成活率,才能有效發揮工程造林效果。本文分析了樹種、栽植技術、撫育管理及農藥殘留等影響退耕還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并從做好造林準備工作、科學提升苗木栽植技術、加強森林撫育管理等方面,對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策略加以探討,旨在綜合分析和全面把握影響成活率的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進一步提高耕地造林成活率。
關鍵詞:退耕還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率
1影響退耕還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
1.1苗木
對耕地造林成活率而言,苗木是影響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而且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分別為樹種選擇、苗木質量以及苗木處理。首先是樹種選擇。不同耕地的土壤條件有所不同,再加上地方氣候條件等因素的差異,需要在耕地造林時選擇不同的樹苗品種。如果選擇的樹種不適宜當地種植條件,那么造林成活率必然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其次是苗木質量。苗木自身各項指標越好,那么造林成活率也就越高。通常來說干型、冠型、頂芽、色澤、根系等是判斷苗木質量是否足夠好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各方面均達到一定要求的優質樹苗才能為耕地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基礎保障。最后是苗木處理。在進行耕地造林前需要對苗木進行適當處理,關鍵在于確保苗木有活力,同時防止苗木在挖起、運輸過程中出現機械損傷,但凡二者中的一方面不符合均可能對耕地造林成活率造成影響[1]。
1.2栽植技術
栽植技術的運用是否科學、合理與有效,也是影響耕地造林成活率的關鍵性因素。苗木栽植技術內容較為豐富,廣泛體現于苗木栽植前、栽植時以及栽植后三大階段,只有確保各階段嚴格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造林成活率。首先是在栽植前,需要做好整地工作、挖穴工作、樹苗挖起和運輸工作、苗木沾漿保濕工作等。任一因素處理不當,都會對造林成活率造成很大影響。其次是栽植時,包括栽植時機、栽植密度、栽植深度、土壤處理、澆水、施肥等因素,都可能對苗木成活率造成影響。最后是栽植后,在完成苗木栽植工作后,往往需要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對苗木進行處理與保護,進一步保障造林成活率。其中,苗木支撐柱的設置是最為主要的因素,需要重點關注和處理。
1.3撫育管理
在完成耕地造林工作之后,還需要做好相應的撫育管理工作,為苗木生長提供良好條件與環境,進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其中,灌溉施肥、松土除草、整形修剪、自然災害管理、森林管護制度等因素,均是退耕還林工程撫育管理階段影響造林成活的重要因素,稍有不慎便可能對造林成活率造成巨大影響。
1.4農藥殘留
農藥殘留會對苗木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導致造林成活率降低。對退耕還林工作而言,土壤中往往殘留有一定量的農藥,其中以除草劑為主。退耕之后土壤中農藥殘留量會逐漸減少,這意味著隨著退耕年份的增加,造林成活率往往也會提高。另外,在不同季節栽植苗木,農藥殘留對造林成活率的影響也會有所變化,通常來說,雨季補植的造林成活率明顯高于春季造林成活率[2]。
2提高退耕還林工程耕地造林成活率的策略
2.1做好造林準備工作
在造林前從各方面做好準備工作,能夠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對耕地農藥殘留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確定最適宜的造林時期,以免大量農藥殘留導致造林成活率過低。對耕地進行深度翻整,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通透性,為苗木生長創造有利條件。確定定植穴規格,開挖定植穴,將挖出的表土與心土分開堆放。根據退耕還林工程需求以及實際栽植條件,合理選擇苗木品種,優選干性良好、頂芽飽滿、色澤正常、根系發達的高質量苗木。在挖掘苗木時注意不要傷到根系,同時確保苗木根部帶有大小適宜的土團。在苗木運輸過程中要加強防護,防止苗木受到機械損傷,尤其要避免苗木根系受損,而且需要使用篷布將苗木遮蓋嚴實。在造林前對苗木進行假植或者沾漿保濕處理,確保苗木具有良好活力,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
2.2科學落實苗木栽植技術
在苗木栽植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科學、規范的方法進行操作,最大程度地保障苗木成活率。一般在3月底~4月底進行春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苗木栽植密度,而且在對行列式苗木進行種植前應當設置好標桿樹。將經消毒處理與沾漿保濕處理的苗木放置于提前挖好的栽植穴中,以苗木根頸處土印作為栽植深度的參照位置,確保栽植深度不超過苗木原深度2cm以上,否則可能造成“悶芽”現象而導致成活率受影響。進行回土處理,將混入適量過磷酸鈣或者腐熟農家肥的回填土回填于和苗木根系有20cm以上間距的位置,為苗木生長提供充足養分的同時防止造成燒根現象。在種植苗木后還需要設置支撐柱,一般可使用來竹竿或者木樁等作為支撐柱,防止苗木出現傾斜現象。
2.3加強森林撫育管理
在完成苗木栽植工作后,還需要加強森林撫育管理,進一步為造林成活率的提升創造有力條件。投入足夠資金,完善森林防護管理制度,落實相應的管護責任,做好相應的森林防護宣傳工作,嚴格按照制度開展防護管理工作。在此基礎上從灌溉施肥、松土除草、整形修剪、自然災害管理等方面著手,采取有效措施對苗木進行有效管護,提高造林成活率。其中,灌溉施肥需要結合苗木生長情況、氣候情況等進行科學控制,以免肥水過量或過少。而整形修剪則需要重點對病枝、徒長枝等進行修剪,這樣可以讓苗木的主干吸收更多養分,促進苗木成活與生長。另外,針對大風、干旱、嚴寒等惡劣氣候,應當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如設置支撐桿、噴水、包裹樹皮等。
3結束語
綜上可知,提高耕地造林成活率是保障退耕還林工作有效建設的關鍵,同時也是推動自然生態保護事業不斷的重要動力。為了有效提高耕地造林成活率,相關人員應當對影響造林成活的各種主要因素進行全面、綜合、準確的分析與研究,進而在耕地造林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對這些因素進行合理控制,盡可能地保障耕地造林成活。
參考文獻
[1]徐紹鵬.關于退耕還林工程造林成活的影響因素探討[J].農家科技,2020(2):209.
[2]陳希文.淺析退耕還林工程效益與質量[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2):84.
作者:白靈娜 陶麗婷 單位: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墩頂山林場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壽樂鎮人民政府
- 上一篇:數字林業技術在退耕還林工程的應用
- 下一篇: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