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生態文明城鄉規劃轉型發展
時間:2022-12-10 10:02:20
導語:淺論生態文明城鄉規劃轉型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推動城鄉發展向低碳、生態、綠色轉型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的重大戰略任務。目前城鄉規劃雖取得了成效,同時也存在著問題。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鄉規劃轉型發展有利于城市的永續發展,對城市發展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生態文明;城鄉規劃;轉型發展
在當今社會,城鄉發展問題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展十分重要的關注點,換句話說,中國城鄉現代建設進程不僅象征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也代表著現階段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國各大、中、小城市都保持著經濟快速增長,城市數量不斷攀升,而且在政治、文化、教育等其他領域也都獲得了巨大改變。但是,中國城鄉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呈現出諸多問題,例如,盲目城市化導致城市人口數量激增,資源分配不合理,公共區域等許多建筑過于狹小擁擠;城市生活垃圾暴增,超出環境容納量,造成城市污染嚴重;城市人們的居住條件不能夠取得有效的改善。生態發展與城市發展兩者不能互補。因此,推動城市由粗放式發展,到低碳、生態、綠色發展是當代我國城市建設的首要任務。
1生態城鄉建設提出的時代背景
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樹立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要把生態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全力建設美麗中國。生態城市建設提出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精神,倡導的綠色環保、低碳友好理念。號召全國生態城市建設踐行國家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生態理念。全力依托自身特有自然景觀與文化風貌,把綠色生態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設[1]。生態城鄉建設目的是要把城鄉發展和本地區的生態相結合,堅決反對所有對環境、城鄉社會發展有嚴重危害的項目,促進城市的永續發展。自2009年國家第一次提出了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的概念,生態城市的建設在全國開展開來,國家政府先后出臺了各種獎勵政策,鼓勵城市由粗放式發展到生態發展轉變,近年來生態城市發展由點到面,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發展勢頭良好,已經獲得了巨大效益和較好的社會反響,有助于推動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
2生態與城鄉發展的關系
2.1同生共榮。生態與城鄉的互動發展,關系密切,是基于現實需要上需要。一般來說,環境、城市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周邊的環境,良好的居住環境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的生產生活不再局限于物質生活,而會更多選擇精神生活,這就意味著生態開始和城市有了聯系[2]。生態和城市發展都在經濟發展占據重要地位,未來二者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重會越來越多,發展潛力巨大。2.2互補互促。二者具有良好的互補性,一方面,城市發展可以利用生態的資源,另一方面,生態可以作為城市發展的渠道。城市可以豐富生態建設內容,使人們的體驗感上升,眾所周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生態旅游業發展迅速,已經具備規模,而生態旅游更多的是和城市建設聯系一起,隨著我國成為生態旅游業強國,生態城市建設也必將迎來發展春天。因此,城市發展和生態建設之間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2.3生態建設與城鄉規劃發展存在的問題。隨著生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城市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發展方向不明確、急功近利、大規模投資缺收效甚微等,這些發展存在的誤區大量存在,對生態城市建設的理念理解不完全,發展定位高,思維還停留在建設許多綠色建筑。這些問題限制了生態建設與城鄉規劃的協同發展。
3新的規劃理念與方法
3.1規劃理念的轉變和規劃內容的優化。我國生態城市建設起步晚,許多體系還不夠完善,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鄉規劃轉型發展關鍵在于合理優化城市布局,充分協同各個環節的利益,做到城市永續發展,它具有高度的綜合性,生態文明的理念要深入人心,要由傳統的片面發展以及理論層面積極向可持續的實踐層面發展,不斷提升人們居住環境[3]。在規劃方面要以生態承載力規劃為前提條件,應當注重城市規劃的政策,不能一味追求規劃建設速度,要結合城市內部的交通體系,人口分布情況等,把握好城市的功能定位,通過生態規劃的配合,綜合調整城鄉內部的基礎設施布局,應當重視環境容量的控制,使得規劃內容最優化。3.2規劃技術的創新。生態規劃關鍵技術的創新是實現城鄉合理規劃的關鍵因素,是把生態理論應用到規劃建設實踐中去的有力支撐。目前生態規劃關鍵技術形式單一,包括循化水利用、綠色交通、清潔能源、合理土地利用等。最新的微循化系統、生態修復技術等還處于開發階段,要想大規模推廣還需要許多時間。
參考文獻
[1]陳笛.基于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鄉規劃轉型發展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8(2):16-17.
[2]李迅,劉琰.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城市規劃學刊,2011(4):23-29.
[3]劉穎,惠冰.中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的政策評估:誤區與對策[J].城市發展研究,2011(7):74-80.
作者:王剛剛 單位:池州學院資源環境學院
- 上一篇:生態文明試驗區創新機制探析
- 下一篇:電視媒體生態環境報道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