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00:46: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產養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產養殖論文

水產養殖中病害預防論文

1魚塘清整與消毒

1.1魚塘清淤

魚、蝦、蟹等經1年的飼養后,池底往往沉積著大量的食物殘渣和排泄物,這些有機廢物經腐爛、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細菌很好的培養基。因此,當淤泥沉積到一定厚度時,必須及時清除。銀鯽類的出血病及羅氏沼蝦、青蝦等細菌性病害的發病率的上升與池底淤泥不及時清理有一定的關系。按國外對蝦養殖經驗來看,高密度蝦類養殖,最好每年將池底的1層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細菌滋生所需的營養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蟲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減低侵襲性病害的發生率。一般來講,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這樣既使水體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滿足水產養殖類對天然餌料的需求,又可減少致病菌的滋生場所和細菌密度。因此,每年對魚池清整時,必須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曬與冰凍

池底每年需經15d左右的曝曬和冰凍,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質,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經曝曬和冰凍的魚池,養殖病害的發病率明顯下降。但池底干枯時間過長則易引起草荒。

1.3藥物清塘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研究論文

高密度魚蝦養殖池水體中殘餌、糞便量大,水質易惡化。生物活性水質改良劑能將水體和底泥中的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轉變為有益的物質,從而改良水質,促進魚蝦生長,增產增收。

常用的生物活性改良劑有下列6種:

1、光合細菌高密度魚蝦池水中所含的大量糞便和殘餌,腐改后產生氨態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污染水體和底質,造成魚蝦生長緩慢甚至中毒死亡。同時,水體富營養化后病原微生物滋生,魚蝦會感染發病,光合細菌能吸收水體中有的有毒物質,長成自己有效力的細胞,并形成優勢群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凈化水質。施用光合細菌,苗池每次用10-50毫克/升;成魚、蝦、蟹池首次用5-10毫克/升,以后用量減半,每次間隔7-10天。

2、硝化細菌在水環境中,硝化細菌可將由腐生菌和固氮菌分解或合成的氨或氨基酸轉化為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使水體和底泥中的有毒成分轉化為無毒成分,凈化水質。成魚、蝦、蟹池每次施用硝化細菌2-5毫克/升。

3、乳酸菌群乳酸菌屬嫌氣性菌群,靠攝取光合細菌、酵母菌產生的糖類形成乳酸。乳酸具有殺菌作用,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動,致病菌增殖和無機物腐敗;并能使木質和纖維素有機物發酵分解,有利于動植物吸收。

4、酵母菌群酵母菌屬好氣性菌群,它能利用植物根部分泌及其他有機物質產生發酵力,合成促根系生長及細胞分裂的活性物質。酵母菌能為乳酸菌、放線菌等提供增殖基質,為動物提供單細胞蛋白。

查看全文

池塘水產養殖論文

1解決池塘水產養殖中水質問題是發展健康、高效生態水產養殖業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社會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水質問題不可避免地對水產品健康生長造成危害,間接影響食用者身體健康,人們對水產品健康狀況愈加重視。其次,大力解決池塘水產養殖中水質問題是當前環境下發展健康、生態、可持續水產養殖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池塘水產養殖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必由之路。

2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及危害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自然生態環境狀況不斷惡化,植被銳減、大氣污染、工業排放等因素都對自然水體構成嚴重危害,致使水質狀態每況愈下,對池塘水產養殖業造成嚴重影響。綜合來講,池塘水產養殖常見水質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類:

2.1池塘水體中PH值異常。

PH值即酸堿度,是衡量水體酸堿度的重要指標,PH值異常對池塘水產品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造成水產品死亡。當PH值過低時,水體呈現酸性,致使在水中生長的水產品血液PH值降低,水產品動物血液載氧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動物生理性缺氧,暈厥而浮出水面。當水體PH過高,水體呈堿性,此時水體腐蝕性強,容易對動物器官組織造成損傷,甚至引起動物大量死亡。此外,水體PH值異常還容易使水體中的微生物受到抑制,有機物常留水體,不易分解,水體毒性強,動物不易生存,更談不上生長發育。

查看全文

海洋水產養殖論文

一、系統模型總體設計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海洋水產養殖系統是專門為人工水產品養殖到銷售環節設計的,采用無線傳感技術、網絡化管理等先進管理方法對養殖環境、水質、魚類生長狀況、藥物使用、廢水處理、運輸環節等進行全方位管理、監測,具有數據實時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產基地遠程監控等功能。海洋水產養殖物聯網系統包含6個子系統及1個數據庫,涵蓋了漁業水產養殖、加工、運輸及銷售環節的物聯網技術運用。

二、系統的組成

2.1水產品智能環境監測控制系統

水產品智能環境監測控制系統集成水質傳感器、無線傳感網、無線通信、嵌入式系統、自動控制等技術,可自動采集養殖水質參數,上報到智能平板終端及物聯網云中心。并通過無線傳輸方式自動控制各繼電器給給排水設備、增壓泵、水溫控制設備工作。

2.2水產品智能養殖管理系統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實習改革論文

一、水產養殖專業介紹

對本專業學生的知識要求為:掌握現代生物科學(包括形態、分類、生態、生理生化、遺傳學等)和環境科學(包括生態學、環境監測與分析、環境保護等)的基本理論;掌握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研發、病害防治、育種和漁業水域環境管理、調控和生態修復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養殖魚類、甲殼類、貝類、藻類的人工育苗、育種和成體的集約化養殖等生產環節的關鍵技術;掌握內陸水域、淺海、灘涂的漁業資源和環境調查與規劃的基本方法,了解現代化養殖工程、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識;了解水產增養殖學和生命科學的前沿和發展趨勢;熟悉有關水產資源保護、環境保護、水產養殖、捕撈和漁政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二、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實習的歷史沿革

無論從水產養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要求,還是從專業特色來看,水產資源保護和漁業水域環境調控都是本專業的核心內容,因此本實習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實習經歷了多次更名,最早為“漁業資源調查(淡水生物)教學實習”,2006年更名為“漁業環境生物調查實習”,2008年更名為“水生生物調查實習”,2010年更名為“水生生物認識實習”,2014年更名為“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實習內容逐步豐富并跟進學科的發展和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變化。

三、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實習的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實習,要求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水生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內陸淡水水域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調查研究方法,培養獨立分析與研究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觀察各類水生植物、無脊椎動物、魚類的形態特征、生活習性及所處水域生態環境特征,熟悉各類水生生物標本的采集、固定方法和鑒定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文獻查閱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科技報告的撰寫能力。

查看全文

淡水水產養殖論文

1淡水水產養殖如何影響漁業水域環境

1.1殘餌、排泄物、分泌物

人類在進行水產養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養殖,水產養殖生物的營養能量來源是人工投餌,但不可避免的是人類投餌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養殖生物所吸收,就會導致無法被養殖生物所食的餌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來的營養鹽和有機質污染環境,這些有機物在淡水中進行分解轉化會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魚蝦貝類生長受抑、餌料系數降低,嚴重的還會出現窒息死亡。有機物的氨化作用會產生氨,氨會轉變成亞硝酸鹽,這是導致水產動物發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數量的分子氨會直接損失魚鰓表皮細胞,降低魚類的免疫力。

1.2化學農藥、抗生素、飼料添加劑

在淡水水產養殖中,人類為了加快促進生物的生長,維持水體的環境相對穩定性,防治病害的發生,會使用一些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這些是現代水產養殖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人為主觀原因,導致了化學農藥和抗生素的濫用,加上沒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飼料添加劑,也會導致是殘留和積累的水產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查看全文

農場洼地效應水產養殖論文

1.“洼地效應”理論的引入分析

一是具有比較性。這是“洼地效應”的核心特征,是開展經濟活動的基礎,更是抓好產業布局的關鍵,決策群體可以通過不同區域之間的區位、交通、資源、人才、技術、政策等因素的比較,根據需要做出適合產業發展的最佳組合。二是具有趨向性。趨向性即是一種形象性的概括,也是遵循市場規律的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由于供需、成本、政策導向、資源開發等關系的作用下,引發資本流向發生改變,形成新興的產業集聚鄂爾多斯的羊絨、鏡泊湖旅游、深圳特區都是“洼地效應”的趨向性體現。三是具有周期性。洼地效應也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有其產生、發展、壯大、消亡的客觀規律,起始“洼地效應”不是那么,伴隨著“底層”設施建設、各項規章制度制定,“洼地效應”才會慢慢顯現出來,隨著資金、技術、勞動力的不間斷流入,市場開始飽和起來,對外依賴開始加大,競爭逐漸嚴重,“洼地效應”逐漸消失,也跟水流一樣,隨著位勢的降低速度不斷趨緩。

2.八五五農場創造“洼地效應”的比較優勢

前面我們從理論層面對“洼地效應”進行了簡要分析,在汲取科學發展要素的基礎上,下面我們以發展水產養殖業為重點,分析八五五農場產業發展的潛力和優勢。

2.1區位優勢

八五五農場,隸屬黑龍江農墾總局牡丹江管理局,位于密山市境西北部與寶清縣、七臺河市交界處。場部距密山市區60里路程。結合自然條件下的地理環境和發展乳肉禽蛋產業的區位要求,八五五農場具備了發展水產養殖的區位優勢。

查看全文

智能體水產養殖論文

1智能體系統設計

1.1信息采集智能體設計信息采集智能體由信息采集模塊和CC2530芯片組成,兩者通過CC2530芯片的通用I/O口相連接,結構如圖2所示。其控制核心為CC2530芯片,該芯片內部集成有A/D轉換器、增強型8051處理器和ZigBee無線單元,負責對各類傳感器進行管理,實現環境因子信息的采集、預處理和發送。信息采集模塊中的溫度傳感器、溶解氧傳感器、pH傳感器等采集到的環境因子數據,通過調理電路,進行濾波和電壓整定,并通過I/O口送入A/D轉換器;增強型8051處理器讀取A/D轉換器數字化處理后的環境因子信息,最終送入ZigBee無線單元,該單元通過射頻信號將數據傳給該養殖池內的信息匯聚智能體。每個養殖池內可以在不同區域設有多個信息采集智能體,供信息匯聚智能體讀取數據,以保證采集數據的可信度。

1.2信息匯聚智能體設計信息匯聚智能體結構如圖3所示。該結構具有兩項功能:一方面起到環境因子數據的中轉作用,按現場監控智能體的要求,采用輪詢的方式讀取本池中各信息采集智能體發送來的數據,并發送給現場監控智能體;另一方面兼有圖像采集與發送功能,利用串口CMOS攝像頭進行養殖物圖像采集,攝像頭通過RS232與CC2530中的無線單元ZigBee相連,由無線單元ZigBee完成圖像向現場監控智能體的傳輸。

1.3環境調節智能體設計環境調節智能體由無線收發模塊和工控機組成,兩者通過RS485相連,如圖4所示。無線收發模塊負責接收現場監控智能體通過無線通信發送過來的環境因子數據,進行解調,最終上傳給工控機。工控機接收到數據后,首先根據其具備的知識對數據進行推理(推理模塊),并將推理結果(調節任務)交給決策模塊進行評價和決策。決策模塊利用已有的知識和各種狀態數據對推理結果進行評價和決策,如果具備執行該任務的能力,則交給控制模塊去執行,否則啟動通信模塊與現場監控智能體進行協商。控制模塊通過設備接口把任務交給執行機構去完成。決策模塊還能通過人機界面向操作員分發報警、決策請求等事件,并接收操作員的輸入信息。工控機強大的控制功能和可擴展性,使得一個環境調節智能體能夠對所有養殖池的環境參數進行調節。系統中的執行機構主要有電磁閥(溫度和pH調節)、水泵、增氧機、攪拌機等,用于調節養殖池中各環境因子,以提供養殖物生長的最佳環境。環境調節智能體對養殖環境的調節采取閉環控制,即執行機構在進行環境調節的同時,該智能體中的無線收發模塊實時讀取養殖池中的各項環境參數,并進行判斷,任一項參數達到調節要求即關閉相應的執行機構。

1.4現場監控智能體設計現場監控智能體由信息收發單元和監控計算機組成,兩者之間通過RS232/485總線連接,其功能結構與環境調節智能體基本相同。信息收發單元負責接收各養殖池中的IGA上傳來的信號,并傳送給監控計算機進行保存,監控計算機通過比較判斷,如需要對環境進行調節,則通過信息收發單元以無線方式通知環境調節智能體工作,實現對養殖環境的閉環控制。監控計算機的另一項任務,是通過信息匯聚智能體定期采集養殖物質體的圖像(此時信息采集智能體處于休眠狀態),并利用專用軟件對采集到的圖像進行處理與診斷,如發現有病變嫌疑則及時報警,避免重大損失的發生。

1.5各智能體間的協作基于多智能體的協同水產養殖監控系統,通過多智能體之間的相互協作,來增強系統的監控能力,系統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和魯棒性,便于適應多變的養殖環境,其協作模型如圖5所示。下級智能體接收到上級智能體的任務請求后,根據自身的能力描述和當前狀態,判斷任務是否可以接受:如果處于故障狀態或忙碌狀態,則對該請求進行回絕;如果能接受這項請求,則返回接受信號,對請求的任務進行評

查看全文

智能水產養殖論文

1硬件組成

水產養殖智能控制系統主要由臺達TP04P一體機、溶氧溫度傳感器(RS485接口)、工業級GPRSDTU模塊和智能監控管理系統等組成(圖1)。TP04P文本一體機的COM2為內建PLC的主站口,通過MODBUSRTU協議讀取溶氧溫度傳感器的溶氧值和溫度值;COM3口為內建PLC的從站口(需新測試版軟件的支持),用戶借助互聯網系統平臺和DTU模塊,通過COM3口遠程監測數據和控制設備。

2控制要求

用戶通過文本顯示器可以讀取當前水中的溶氧值和溫度值,并且將其顯示在首頁。用戶可以設定溶氧值的上下限,在旋鈕旋至自動模式時,水中溶氧值一旦低于設定的下限值,便自動啟動增氧機,水中溶氧值大于設定的上限值,便自動關閉增氧機。沖洗泵用于自動清洗傳感器,系統工作時,清洗15minh。用戶可以設定每天3個時間段強制增氧,當全設為0或錯設時不起作用;可以設定每天兩個時間點的自動投食,投食時長可以設定;可以設定萬年歷。用戶的網頁控制平臺可以通過GPRSDTU模塊實現遠程監控(讀取溶氧和溫度、設定1個啟動時間段、啟停投食、遠程控制增氧機的啟停等)。

3實現過程

3.1溶氧傳感器協議用戶的溶氧傳感器為MODBUSRTU協議,格式要求如下。①波特率:9600;②起始位:1;③數據位:8;④奇偶校驗位:無;⑤終止位:1。本協議參照Modbus消息幀,由地址域、功能域、數據域和錯誤檢測域4個域構成。①設備地址:1個字節,地址10為默認地址;②功能碼:長度為1個字節;③數據域;④CRC校驗。長度為2個字節,低字節在前,高字節在后。應答協議格式如表1所示。表1應答協議格式Tab.1Responseprotocolformat地址域功能碼字節數數據區(高字節在前低字節在后)CRC161004H08H8字節低字節高字節注:數據區=溫度電極電壓(2B)+溫度(2B)+溶解氧電極電壓(2B)+溶解氧(2B)舉例:發送:020400000008F1FF應答:020408102C290977179C279ED5

查看全文

線粒體分子標記技術下的水產養殖論文

1D-loop區

線粒體DNA非編碼區由兩個tRNA基因分離,D-loop區域就處在這個非編碼區中[2]。在線粒體DNA中,D-loop區是重鏈和輕鏈的復制起點,也稱之為“控制區ControlRegion”,其進化壓力較小,是線粒體DNA基因組序列和長度變異最大的區域,Horai等[3]發現該區域的基因變化速度比細胞核DNA和其他細胞器的基因快5倍,同時也是進化最快的部分。因此,選擇D-loop區作為鑒定種群遺傳狀況的分子標記直接有效。利用D-loop的序列在群體遺傳學上進行分析的工作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展開了,那時候僅僅用于分析區域內種間的親緣關系。現今,D-loop區已經廣泛被用作非常高效的工具來推斷不同區域內種間或種內的親緣關系和遺傳狀況。D-loop區中仍然細分為3個部分,中央保守區、終止序列區和保守序列區。其中終止序列區包含了線粒體DNA終止復制的相關序列,是變異最大的部分[4],最具研究和分析價值。在進行數據結果分析時,由D-loop序列分析得到的單倍型多樣性指數和核苷酸多樣性是兩個評價群體遺傳資源或者群遺傳多樣性的重要指標。

1.1野生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

1.1.1D-loop部分序列分析D-loop序列分析中,由于并不是整個D-loop序列都發生堿基的插入或者替換,可以采取對保守序列區或者終止序列區的部分區域進行擴增。由于這兩個部分的進化比中央保守區迅速得多,只對這一區段的序列進行分析也能代表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和進化過程。張仁意等[5]對青海4個不同湖水采集的155尾裸鯉(Gymnocyprisprzewalskii)個體的線粒體DNA的D-loop區中部分序列進行擴增,得到754bp的序列長度,分析發現155個樣本中有34個單倍型,但4個群體中可魯克湖群體的單倍型多樣性和核苷酸多樣性遠低于其他種群;進一步的遺傳分化系數的分析表明,該地區已經產生一定的遺傳分化,但由于地理隔離的原因,系統發育樹結果還沒有發展出明顯的單枝,加之該區域群體的遺傳多樣性偏低,需要進行重點保護。

鄭真真等[6]對全球大青鯊(Prionaceglauca)進行了D-loop區中694bp擴增分析,采集了來自中東太平洋、中西太平洋、中東大西洋、西南大西洋和印度洋5個海域的165尾個體,分析發現145個單倍型,變異程度非常大。進一步分析后發現5個區域的大青鯊種群的單倍型和核苷酸都處于較高水平,種質資源較好;但是遺傳分化指數顯示5個區域存在強烈的基因交流,種群遺傳分化水平較低。鄒芝英等[7]采集了8尾長鰭鯉(Cyprinuscarpiovar.longfin),擴增得到600bp的部分序列,找到了與終止區域相關的6個特征序列;對這些特定的區域分析得到6個單倍型,13個變異位點,顯示了較好的種質資源狀況,核苷酸多樣性數值與其他魚類接近,遺傳狀況中等,由于該物種稀有且僅存在偏遠地區,保護珍惜水產動物資源已經迫在眉睫。向燕等[8]為了了解3種鱘魚:達氏鱘(Acipenserdabryanus)、中華鱘(A.sinensi)和史氏鱘(A.schrencki)親魚的遺傳狀況和遺傳背景,對線粒體D-loop區部分序列進行分析,擴增得到400bp的序列,49尾親魚個體一共得到僅18個單倍型,并且對于單倍型系統發育樹分析后,發現集中在6個單倍型中,說明這些群體很有可能來自同一母親;不過各單倍型遺傳距離較遠,說明父本來自不同的個體;其結果提示,在生產中仍要采用不同單倍型進行人工繁育,以避免近親而導致種質退化。

Kumazawa等[9]研究發現,D-loop的5'端和3'端有串聯重復序列,這段的變異速率較快。Abinash等[10]在北美不同區域采集淡水扁頭鯰(Pylodictisolivaris),對35bp的串聯重復區進行分析檢測,從美國35個水系采集了330尾樣本,分析結果發現,在東南墨西哥灣的70%樣本出現串聯重復的變異,而采自密西西比河95%的樣本和墨西哥灣西南沿岸的扁頭鯰沒有出現這個區域的變異;系統發育的計算結果表明,在70萬年和205萬年左右出現群體分流;從地理位置上看,密西西比河的支流進入墨西哥灣西南沿岸流域,而東南墨西哥灣為另一條流域;該結果表明種群的遺傳結構受到地域特殊性的影響。D-loop區部分序列的結果分析能滿足一定程度的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狀況分析,可以得到可靠的結果數據幫助人們進行資源保護和簡單的育種工作。隨著科技進步和測序水平的改善,進行全序列的測序漸漸進入研究者的視野,全長序列將獲得更加完整和正確的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