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農業技術推廣的思考
時間:2022-11-12 03:21:29
導語:地方農業技術推廣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汕頭市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1.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現狀
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更好地提高汕頭市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對促進汕頭市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1.2人員構成
1.2.1總量。2013年,汕頭市所有涉及農業技術推廣的機構共有107個,在崗人員1221人,其中市直農業推廣機構10個,在崗人員390人;區(縣)級農業推廣機構24個,在崗人員224人;鎮(街道)級農業推廣機構73個,在崗607人。1.2.2技術職稱。2013年汕頭市全市農業推廣機構的在崗人員1221人中擁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共456人,占總人數的37.34%,其中市直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143人(其中高級20人,中級43人,初級80人);區(縣)級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69人(其中高級8人,中級21人,初級40人);鎮(街道)級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244人(其中高級4人,中級67人,初級173)。越是基層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越是困難,鎮(街道)級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高級職稱人員只有4人,占擁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的1.64%;區(縣)級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高級職稱人員8人,占擁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的11.59%;市直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高級職稱人員20人,占擁有初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的13.98%。1.2.3學歷。2013年,汕頭市全市農業技術推廣的機構在崗人員1221人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共有498人,占總人數的40.79%。市直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135人(大專56人,本科73,研究生6人);區(縣)級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107人(大專86人,本科21人);鎮(街道)級農業推廣機構中擁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256人(大專204人,本科52人)。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高素質人才嚴重缺乏,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僅6人,占總人數的0.49%;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員有146人,占總人數的11.96%;擁有專科學歷的人員有346人,占總人數的28.34%。
1.3經費
1.3.1經費來源。目前,汕頭市各級農業推廣機構由同級政府管理,隨著財權人權的下放,各農業推廣機構被重新定性,有的被定性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有的卻被定性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目前,農業推廣機構大部分以公益性服務為主體,其資金的來源主要有2個部分:一是來自同級政府財政部門按人員每年固定的撥款,這一部分的經費來源相對穩定,變化不大;二是申請項目獲得的經費,這要視每年當地財政的境況好壞和具體單位申請項目的能力,有的單位1年獲得的項目經費較多,有的單位獲得的經費相對有限,但整體上經費還是不足,項目經費來源較為單一。1.3.2人員待遇。汕頭市除了潮南區各鎮畜牧獸醫站人員由區畜牧獸醫局管理,分派駐鎮,人員工資納入區財政預算,由區畜牧獸醫局負責發放外,其他農業推廣機構人、財、物均由同級政府統一管理,工資納入鎮級財政預算,崗位津貼由各鎮(街道)根據當地實際參照發放。雖然近幾年來人員待遇有所提升,但與公務員的工資相差還是較大。人員待遇在各區縣和各鄉鎮存在一定差異,一般是自上而下梯度遞減,市直機構的推廣人員工資相對較高,鄉鎮一級的推廣人員工資相對較低。
1.4推廣方式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的方式主要受當地農業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汕頭人多地少,人均可耕地少,因此農業技術推廣的方式主要是以產中的技術指導為主,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科技下鄉、農業示范點建設為輔。1.4.1產中技術指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說到底就是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有效避免風險,提高效益。因此,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大多會尋求鎮(街道)一級農業推廣機構幫忙,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根據具體問題對其提供技術指導,如病蟲害防治、肥水管理、輪作等。1.4.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農業科技發展的核心在創新,關鍵是轉化與推廣應用。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汕頭的農業科研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大量先進農業實用技術被廣泛推廣應用,如標準化生產、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反季節生產技術等。隨著大量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應用,科技貢獻率在農業生產中所占比率得到提高,農民的效益也得到有效提高。1.4.3農民實用技術培訓。近幾年,汕頭市利用各種農業科技信息平臺,各種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農機、新成果,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農業科技服務;各級農業推廣機構也根據生產關鍵環節,采取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培訓,激發農民科學務農的熱情。1.4.4科技下鄉入戶。近幾年,汕頭市各級農業推廣機構本著進村入戶、切實解決農民實際問題的原則深入農村一線開展科技下鄉,適時送技術、送農資,把惠農政策帶到千家萬戶,有效地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難題[3]。1.4.5農業示范點(基地)示范。汕頭市本著“政府扶持、企業參與、農民受益”的原則,以“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為模式,在全市大力建設農業科技示范點,大力培養科技示范戶和農民合作社技術骨干,選擇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民,作為新技術、新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的示范戶,通過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周邊農民走科學興農之路。
2汕頭市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2.1工作條件落后
全市鄉鎮(街道)73個農業推廣機構中僅有14個擁有自有資產的辦公用房,絕大多數機構只能依靠鎮政府辦公,加上現代化辦公設備配備不足,大部分推廣機構沒有公用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制約了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更好地開展。
2.2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素質較低
由于汕頭市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待遇有限,難以吸收高素質人才,致使目前農業技術推廣隊伍中,具有較高層次職稱及學歷人員比例少,全市1221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只有6名是研究生學歷,并且這6名研究生全部集中在市直農業技術推廣單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本身學歷不高,再加上知識更新機會不多,以致基層農技推廣機構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難以勝任推廣工作的更新發展和農民群眾對農業新技術的需求[4]。
2.3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晉升難
基層農業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普遍職稱低,晉升難,各區縣農業局都沒有成立初評委,不利于基層推廣機構人員的參評,特別是從2013年開始要求專業技術人員評審都要設置通過率差,不能100%通過,基層專業技術人員由于硬件、軟件較差,往往成為淘汰的對象。
2.4經費不足,技術設備和試驗示范基地缺乏
基層農業推廣機構經費缺乏,特別是那些被劃定為差額撥款的機構,目前汕頭市區(縣)、鎮(街道)2級推廣機構中,約有一半缺乏必備的儀器設備,僅有9個農業推廣機構擁有或租用試驗示范基地,大部分農業推廣機構平時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的開展,只能通過企業或種養大戶的場地進行實施,不利于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2.5人員編制被占用
農業推廣機構的人員編制一直是制約著汕頭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事業發展的瓶頸,由于許多機構原來的人員編制就少,現在又有許多編制被其他人員占用,造成專業技術隊伍力量單薄,無法滿足日常工作開展。
2.6待遇偏低
現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工資福利普遍偏低,思想不穩定,影響工作積極性。
3汕頭市農業技術推廣建議
長期以來,汕頭市在推廣先進農業新技術和新品種,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幾年來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汕頭市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隊伍有弱化趨勢,各級政府及上級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汕頭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3.1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待遇
各級政府及上級部門應出臺和落實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等傾斜政策,改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條件,以此激勵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2加大投入,搞好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
加強對農業科技人員的思想道德培養,調動他們獻身農業科技服務的積極性;強化農業科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培養,定期開展人員培訓,選送一批業務能力出眾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到省里接受更深層次的培訓教育,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綜合服務能力,滿足農民需求,不斷提高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多做貢獻。
3.3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激勵機制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農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和農戶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投入新機制[5]。加大對農業科學研究和農村科技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力度,增強農業科技的發展后勁,促進科研成果更加符合農業生產實際和市場需求,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應用效果。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同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開展多種形式技術合作,建立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產學研”合作機制,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直接轉化與推廣,降低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成本。
3.4加強與各類農業專業推廣部門的合作
完善各專業推廣機構的運行機制,加強政府公益性農業推廣機構的改革和建設,整合農作、植保、土肥、畜牧、水產、農機等各專業推廣機構,打破按專業設置劃分各搞各推廣的自成體系,建立協調統一、綜合整體的農業推廣機構。
3.5完善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建設
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在促進農業技術轉化和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農村實際情況的變化,應按照“增產增收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的多專業集成融合的思路,以提高土地的產出率和收益率為最終目標,著力建設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綜合示范基地,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轉化[6]。
作者:陳梓敏許大熊陳文貞單位:廣東省汕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上一篇:畜牧養殖小區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 下一篇:基于廢物處理的農業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