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性耕作實踐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9 02:53:00

導語:保護性耕作實踐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護性耕作實踐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保護性耕作實踐;對策;青海互助

論文摘要總結了保護性耕作在青海省互助縣的實踐狀況,分析了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加快推進保護性耕作的對策措施。

保護性耕作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耕作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農作物及牧草的種植,是效果最好的一項旱作農業技術。我縣逐步開展了保護性耕作的試驗、示范和推廣,并取得了成效,為大規模實施保護性耕作積累了成功經驗。

1保護性耕作在我縣的實踐

互助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接壤處,平均海拔2700m,年平均溫度4.6℃,年降水量450~550mm,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植被生態環境較為薄弱,農田裸露、水蝕風蝕嚴重,土壤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涵養水分能力低下。由于災害頻繁,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發展。為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近幾年,我縣進行了免耕、深松、覆蓋等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縣政府的支持下,我縣農業部門在農業區設立了長期試驗區,開展保護性耕作試驗研究。經過幾年的努力,認為保護性耕作適合我縣縣情,具有顯著的保土、保水,增強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抑制農田地表揚塵,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增加農民收入等優點。為了加快保護性耕作的示范推廣進程,我縣啟動了保護性耕作示范工程,這標志著我縣保護性耕作的示范推廣進入了新的階段。

我縣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應用目前還處在發展階段,具有以下特點:①政府重視和推動。將保護性耕作的技術攻關、技術引進、示范推廣分別列入相關的計劃和項目中予以支持,縣政府將保護性耕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制定了規劃、實施計劃和政策措施;②實施區域和應用對象正逐步拓展。保護性耕作的應用區域由農業區向農牧交錯區擴展。應用作物由小麥、油菜擴大到雜糧、牧草等,逐步形成多種技術模式;③技術培訓形式多樣,宣傳工作有聲有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農業局結合當地情況,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保護性耕作機具現場演示、示范宣傳和技術培訓活動,不但提高了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普及程度,而且還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還存在以下問題:①部分機具還不配套。急需填補空白,已經研制出的部分機具適應性不強,性能不穩定,有待改進完善;②農藝不配套。如對保護性耕作條件下的灌水技術、施肥技術、雜草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的研究較少,不能有效指導生產;③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民對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推廣尚難,適合農村實際的推廣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④部分關鍵作業機具性能不穩定,可靠性不高,機具選型上不能滿足坡地作業要求。

2保護性耕作的重要意義

(1)保護性耕作是保護農田、提高土地綜合生產能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必然選擇。保護性耕作通過深松少耕、地表覆蓋,可以增加天然降水入滲,大幅度減少地表徑流和無效蒸發,增強抗旱節水能力。多年的試驗表明,在我縣采用保護性耕作可以減少地表徑流量50%~60%,減少土壤流失80%左右,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提高水分利用率12%~16%,保水、保土效果十分顯著。

(2)保護性耕作是防治土地沙漠化和治理沙塵暴的重要途徑。我縣是沙塵暴發生嚴重的地區,是沙塵暴和浮塵天氣的主要塵源,來自于不合理開墾的土地和過度翻耕的裸露農田。保護性耕作通過秸稈殘茬覆蓋,可以降低地表風速;作物根茬可以固土,秸稈可以擋土;土壤水分的增加,增強了表層土壤之間的吸附力,改善了土壤的團粒結構,從而可以有效地減少農田揚塵。(3)保護性耕作是節本增效、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實行保護性耕作,一般只需要秸稈地表處理、深松(每3~4年1次)、免耕施肥播種、除草、收獲等,比傳統耕作工序減少一半以上,效率高,能耗低,生產成本降低30%以上。另一方面,保護性耕作可以實現糧食增產和生產成本降低,使農民收入增加(一般為20%~30%)。據統計,小麥平均增產138kg/hm2,油菜平均增產144kg/hm2。

3加快推進保護性耕作的對策

(1)堅持政府推動方略。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在政策和投入上加大補貼。同時,對機具生產和機手作業服務實施減免稅收和農機用油優惠等政策。

(2)堅持長期示范宣傳。通過開展宣傳培訓,建好核心示范區,引導農民自覺采用先進技術,促進保護性耕作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

(3)堅持農機與農藝結合。不斷創新和完善技術體系。在借鑒發達地區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農機農藝結合,借鑒與技術創新結合,試驗研究保護性耕作栽培模式

和配套機具,是保護性耕作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針對具體地區的自然條件、種植制度、經濟水平開展適應不同類型區、不同作物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病蟲草害防治方法、配套機具等方面的試驗創新,逐步解決當前示范推廣中的機具、植保、水肥高效利用、技術模式等瓶頸問題,并加快技術的組裝、集成、配套和示范,支持和保障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廣泛應用。

(4)做好免耕播種機的開發、生產。在大面積推廣之前,應首先解決免耕播種機和除草劑問題。隨著保護性耕作向不同作物、不同區域擴展,對免耕播種機的種類、質量等都會提出新的需求。必須加快研制、篩選大批性能可靠、適合我縣縣情的免耕播種機和其他機具,組織好生產供應,以適應保護性耕作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需要。

(5)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要大力發展農機專業戶、鄉村農機服務隊等多形式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建立農機協會的形式來引導作業服務組織、農民和社會的投入,以資金、土地、機具、設施等入股,建立起股份制經濟實體,調動機具所有者和使用者的積極性,使他們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穩定的服務機制,擴大作業規模,提高作業和服務效益。

(6)加強省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借鑒一些保護性耕作的先進技術和機具,積極探索符合我縣特色的保護性耕作發展模式,促進我縣保護性耕作農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