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虛擬經濟對農業發展啟迪

時間:2022-05-24 04:36:00

導語:廣義虛擬經濟對農業發展啟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義虛擬經濟對農業發展啟迪

進入21世紀,經濟形態、社會形態和生活形態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引爆并延續至今的經濟危機,引發了經濟學界對新經濟的重新定位、對傳統經濟學理論的反思。廣義虛擬經濟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孕育、發展并逐步壯大起來的,林左鳴教授的《看不見的心》《廣義虛擬經濟———二元價值容介態的經濟》等著作作為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發展的里程碑,受到國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隨著廣義虛擬經濟理論學術陣地的不斷發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主設立了“廣義虛擬經濟研究及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報教育部備案;《廣義虛擬經濟研究》專業雜志出版發行),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學術機構學者積極投身到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研究中來,并引向不同的應用領域,廣義虛擬經濟學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中國農業已經進入現代化發展的快車道,以農業科技進步為牽引的快速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并將繼續引領我國農業向前發展。然而僅僅依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業發展在現階段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必須同時探索農業發展的模式創新、體制創新和理念創新。科技進步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必然引發農業發展模式、發展體制、發展理念等方面的新需求,現實當中也得到各種鮮活案例的印證。對于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新體制、新理念的探索,除了總結經驗,向最新發展的理論尋求啟發無疑是一條明智之舉、便捷之路。廣義虛擬經濟理論是對現時代、新經濟、舊理論、多行業進行總結發展起來的新理論,對現代農業發展具有指導和啟發意義[1-2]。

1廣義虛擬經濟理論

廣義虛擬經濟的提出是相對于狹義虛擬經濟、傳統實體經濟而言的。狹義虛擬經濟一般泛指由金融活動構成的虛擬經濟,而傳統實體經濟是滿足人的物質需求(生理需求和使用功能要求)。只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經濟現象可視為純粹虛擬經濟。廣義虛擬經濟定義為:同時滿足人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滿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經濟,包含了實體經濟、純粹虛擬經濟和狹義虛擬經濟等。2010年,林左鳴教授將廣義虛擬經濟由實物價值與虛擬價值相互滲透生成的這種特性稱之為經濟上的容介態。生活價值論是廣義虛擬經濟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其理論基礎。人類活動的本質是具有社會性,人類活動不是肉體的(生理的)更是基于精神的(心理的)活動。馬克思總結人類活動的最一般圖式時稱之為“人類生活的對象化”,與現在的說法“以人為本”異曲同工。勞動對象化是馬克思對人類活動圖式“勞動和生產商品的人類活動”的內涵進行的精辟概括,而今天的商品是在使用價值的基礎上疊加了諸如品牌等的信息內容,產生了虛擬價值為主導的市場價值,因而對人類活動圖式的經濟學概括就從勞動對象化進化到了生活對象化。以上是生活價值論的基本內涵。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產生于對當前經濟社會生活本質的思考,有其廣闊而雄厚的時代背景、哲學基礎和實踐基礎。因此,廣義虛擬經濟理論在實現和檢驗其指導意義、回歸到生活當中去時注定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林左鳴教授選取“微觀層面的產業實踐”和“宏觀層面的產業實踐”作為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的應用領域進行解析,涉及當前經濟生活的核心內容:金融產業、“三農”問題、房地產、教育與衛生等民生問題,文化、旅游產業,商業模式、品牌價值、人力資本等企業管理。

2廣義虛擬經濟三要素

“心理、信息、生活”貫穿于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當中,各自都有著豐富的內涵并相互容介,構成了廣義虛擬經濟的核心三要素。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當中的“心理”主要是指人的心理需求,是相對于人的生理需求(物質需求)而言的。易于外在化為生活的心理(需求)稱之為顯性心理,不易于外在化為生活的心理(需求)稱之為隱性心理。在物質匱乏年代,人們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物質需求)。生理需求是有限的,相對于無限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可以看作是心理需求的某種特殊形式或者轉化。隨著物質世界的不斷豐富發展,顯性心理的比重越來越大,也就是心理世界外化為生活的障礙越來越小,可以簡單理解為心理外化的物質技術難度降低了,生活世界的多樣和開放縮小了隱性心理世界的疆域。心理還與心靈、精神等相連相通。人的心理(又有正向與負向,積極與消極等的分類)研究是一個復雜而廣闊的領域,從廣義虛擬經濟的視角看,心理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本源、資源,現時代是心理需求外顯化的廣義虛擬經濟時代。

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的發展得益于信息理論和信息哲學。在宇稱不守恒的啟發下假想:宇宙是由物質態和信息態構成的,進一步由物質態衍射到社會活動中的是載體信息,信息態衍射到社會活動中的是主體信息。人們的心理就是主體信息。因此,基于心理需求的廣義虛擬經濟是信息態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衍射。經濟活動中的信心是人們心理集合反映出來的存真度更高的主體信息。廣義虛擬經濟時代,財富的產生、棲身之所、增值貶值都與信心密切相關。“人氣”是廣義虛擬經濟的重要資源,人氣、文化、信息、財富前所未有地統一到基于生活廣泛對象化的廣義虛擬經濟門下。人氣是人們生活趨向的體現,固化下來的人氣凝聚結晶為文化,人氣、文化的介質內涵是信息,是信息的符號化表現。人氣、文化、信息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創富案例比比皆是,并呈相互交錯、凝聚、裂變式發展,但其共同源泉就是人類生活的對象化、無限的心理時空。信息技術、信息資源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是廣義虛擬經濟不可或缺的內容。“生活”在廣義虛擬經濟理論當中,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具體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不同人的差異化生活,共同構成了生活資源;對象化的生活是抽象的,是生活資源凝結為價值“生活”。“生活”是主觀的,生活的目標是追求幸福;“生活”也是客觀的,生活本身覆蓋了財富創造的全部過程。廣義虛擬經濟是人本經濟,是以生活價值論為基礎的經濟。廣義虛擬經濟三要素(心理、信息、生活)之間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統一于生活價值論,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3廣義虛擬經濟三要素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啟示

3.1休閑農業是廣義虛擬經濟“生活”、“心理”要素的凸顯

休閑農業也稱觀光農業、旅游農業,是以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業生產、農耕文化、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家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為資源條件,融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為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體驗、教育、娛樂等多種服務的農業經營活動。休閑農業是在城市化高度發展和人們經濟收入較高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休閑農業的發展在國外已有較長歷史,最早起源于歐洲,后來擴展到東亞,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地區。休閑農業已成為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具有較強生命力的農業發展模式。農家樂是休閑農業的重要形式,是現代休閑旅游與傳統農村家居文化相結合而興起的新型業態。近年來,各地農家樂迅速發展,涌現出一批獨具特色的農家樂先進典型,如湖南益陽的“花鄉農家樂”,浙江富陽的“新沙島農家游”,四川、重慶等地的“農家樂”等。“農家樂”作為社會風情游的特色旅游項目,是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摘農家果、做農家事”為具體內容,通過支付一定費用,游客可到農家嘗試種菜、養鴨、網魚、磨豆腐等豐富多樣的勞動。休閑農業是在人們多樣化生活追求、豐富心理體驗驅動下發展起來的,是“生活”需求向農業生活本身索求的體現。在廣義虛擬經濟時代,這種需求日益彰顯并不斷擴大,中國農村生活生產方式內容豐富多樣,為差異化“生活”之間的交替體驗提供無限空間,預示休閑農業發展的無限前景。從樸素的農村“生活”到可交換的差異化“生活”,需要制度、規范、法律等的保障,更需要市場化的運作來挖掘“生活”體驗需求,提供差異化“生活”產品供給。

3.2“信息”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進行數字化表達、設計、控制和管理,包括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傳感器采集技術、遙感技術、GPS技術、GIS技術、電子商務等,構成服務農業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廣義虛擬經濟的“信息”要素應用于現代農業是以應用型信息的形式,除了信息技術,還可以是信息資源、文化信息等。

3.3發展特色莊園經濟是廣義虛擬經濟的典范

世界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莊園經濟已成為一種普遍趨勢。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在農民的土地承包期限長久不變的基礎上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林左鳴教授給出了一個基于廣義虛擬經濟的設想:走信息化加莊園化道路,把農村改造成現代化的極富文化和科技韻味的莊園,通過現代化交通及信息化技術使得這些莊園里的生活質量遠遠超過喧囂的都市。基于生活對象化的特色莊園經濟的美好設想啟迪著中國農業發展的現代化之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