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音樂教育范文

時間:2023-11-03 17:26: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廣義的音樂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廣義的音樂教育

篇1

【關鍵詞】音樂 教化功能 海南省 高雅藝術教育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雅藝術的重要性也逐漸顯現出來。然而,高雅藝術重在高雅,基于其特有的性質,使得高雅藝術的存在有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傾向。此外,當下我國的教育體制往往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忽視情感精神教育,政府對于高雅藝術的支持力度不足,這嚴重限制了高雅藝術教育的發展,使得高雅藝術教育在我國很難得以全面發揮。音樂作為高雅藝術的一種形態,是感性與理性的統一,代表著一種道德文化的存在,正是由于起源于情感的表達,使得音樂才能夠更好的展現出高雅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樂作為高雅藝術的教化功能

何謂高雅藝術?這在人們的心中似乎沒有什么統一的定論。有人認為,古今中外的文言史書、律詩故事可謂是高雅藝術的范疇;有人則認為是油畫、芭蕾、交響樂。無論怎么說,高雅藝術都離不開積極向上、優秀經典的詞語。隨著人們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高雅藝術所針對的群體也在不斷擴大。尤其在國外,這種擴大更加明顯。很多政府認識到高雅藝術的重要性,并為之進行指導和管理,國外的高雅藝術相對于國內而言更加有好的發展趨勢。此外,國外政府對于高雅藝術文化的保護與重視程度也大大促進人們對于高雅藝術的欣賞與研討。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與高雅藝術之間距離的問題。在當前快速發展的時代里,人們需要高雅藝術的熏陶,從而找回自我,找回本屬于自身的心靈的那片凈土。無論何種身份的人群,高雅藝術必不可少,高雅藝術教育也因而顯得愈加重要。在此之中,音樂的教化功能將其重要性展現的淋漓盡致。

音樂,作為一種教化功能在于指導人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地引領人們前進。在藝術的領域中,無論任何時代,音樂都彰顯著人類的智慧。有人說,藝術在一個人心中的高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高度,筆者認為并不為過。自古以來,音樂激發著人類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因而才有了如今先進的文明,從田間哼唱到管弦樂器的跨越,彰顯的是人類藝術的進步。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能夠使人產生共鳴,對人的身心都有著積極的影響?!稘h書》中記載“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可見,自古以來,音樂對于人們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此外,更為重要的是音樂能喚醒人們內心的良知,讓社會更加和諧安定。

二、發展高雅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高雅藝術教育問題,在當代學生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近些年來,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與藝術修養,不斷推出高雅藝術進校園之類的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舞臺去演繹高雅藝術,給學生創造出聆聽藝術、感受藝術的平臺。這種教育方式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高雅藝術教育的發展刻不容緩。首先,高雅藝術將校園文化的品位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在一些校園里,另類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沖擊著學生的道德觀念與思維方式。由于缺乏與高雅藝術接觸的條件與機會,使得一些學生難以了解它,高雅藝術教育的普及因而顯得格外重要。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優秀文化的浸潤,只有在校園中大力弘揚高雅藝術文化,讓學生懂得藝術的真諦,讓他們享受到藝術的氣息,精神才能得以升華。其次,高雅藝術教育的普及可以讓新時代的大學生更加了解藝術,同時豐富文化知識。高雅藝術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習不再枯燥單調,激發學生潛在的動力。

三、海南省高雅藝術教育的匱乏現象

目前,我國高雅藝術教育情況并不理想,政府和學校對于高雅藝術教育一般簡而概之。以海南省為例,海南有傳奇的革命歷史文化、豐富的黎苗音樂文化風情和奇特的生態文化等。在藝術領域,無論是瓊劇、舞劇還是歌舞詩都在國家級的舞臺上獲得過重要獎項。憑借本土特色文化資源的優勢,圍繞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都能打造出海南文化品牌。

即使是在這樣繁榮的文化背景下,海南省高雅藝術教育的匱乏現象仍然比比皆是。海南省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缺少音樂廳、交響樂團,甚至是少兒藝術活動中心。而這些基礎設施恰恰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展示的是整個城市的文化形象。雖然海南省在學生藝術展活動中的成績是還不錯,但是,由于學校藝術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藝術教育器材欠缺。沒有完善的設施,高雅藝術教育寸步難行,嚴重制約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也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高雅藝術教育長期被忽視,使得藝術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師資緊缺加重了海南省一些學校的藝術教育問題,更有甚者,一些學校出現藝術課經常被文化課取代的現象。學校和家庭只是重視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使得藝術課程更加無人理會,學校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情操的培養。這種對藝術教育口頭上的重視、行動上的藐視,使得高雅藝術教育很難得以保障。教育目標的設定應考慮學生長遠的發展,這就要求學生有著較為全面的人文素質和藝術領域的修養,而高雅藝術教育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海南省高雅藝術教育的推廣和普及策略

高雅藝術之所以稱之為高雅,是因為要在這些領域有一番成就,就必須有著堅持不懈的態度和對藝術不舍的追求。以音樂為例,要聆聽它、讀懂它才會欣賞它、享受它。如何做好高雅藝術教育,使高雅藝術能夠得以推廣,從而讓人們與高雅藝術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筆者認為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和降低高成本。高雅藝術的推廣需要資金和人力的投入,若無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是很難以進行下去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也需要活動經費。若有國家的財政撥款,以及當地政府認識高雅藝術的重要性,那么普及高雅藝術教育的基礎條件便具備了。(二)教育者和家長要認識到高雅藝術對于孩子的重要性,讓孩子接觸高雅藝術教育,在成長中耳濡目染地享受著藝術,這從根本上解決了高雅藝術教育的對象審美基礎薄弱的問題。(三)學校的基礎設施與師資力量應重新規劃,加強教師的選任力度,重視高雅藝術教育,組織并開展多項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將音樂、美術、戲劇等內容進行普及和傳播。

結語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觀眾群體,為了使高雅藝術更加適應大眾,讓更多人了解它,就要從學校教育打基礎。藝術的種子越早種下,就會讓越多的人對高雅藝術產生興趣。我國對于高雅藝術的重視程度,相對于外國而言是不夠的。當前,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應大力開展,比起那些通俗易懂的文化,高雅藝術更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鼓舞和震撼。海南省高雅藝術的匱乏現象體現的是多元文化沖擊下我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偏移。因此,在校園里打下高雅藝術基礎,通過各界的支持推向社會,對于推進海南省文化大發展的進程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注:本文為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資助項目,項目編號:QJY125114)

參考文獻:

[1]王志軍.對加強高校音樂文化素質教育必要性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3(6).

[2]許靖.重溫經典 體味高雅――教育部推出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開展普及高雅藝術活動[J].中國音樂教育,2005(11).

[3]孫維權.中國人希望欣賞什么樣的高雅音樂?――從上海音樂學院學生音樂知識調查談起[J].中國音樂學,2001(4).

[4]蘇榮玉.弘揚民族音樂 提倡高雅藝術[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篇2

關鍵詞:音樂文化;音樂教育;協同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32-0127-01

音樂是人類寶貴的智慧結晶和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文化傳承載體。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長河中,音樂藝術憑借其獨特的魅力,給人們以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同時,作為一種社會文化,音樂藝術不但美化著人們的精神世界,也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產生著影響。當前,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許多國家已經將音樂文化同音樂教育相融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音樂教育。這一現實下,對于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進行探討,來尋求兩者的協同發展就顯得十分必要,對于我國音樂教育發展優化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的概念

音樂教育從廣義上來講,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音樂的產生即是音樂教育的產生。而狹義上,則指的是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行為,包括家庭、學校、社會音樂教育。相應的,音樂文化的概念亦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上指的是同一切音樂活動相關,在人類生活交流中逐漸獲得積累的文化教育,并在制度、精神、物質方面得到體現。而狹義上則指的是人類通過后天學習,所形成的音樂行為和音樂觀念,并得到一定群體的共同認可。

二、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間的聯系分析

音樂文化促進音樂教育。作為基礎的音樂教育元素,音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文化特性,脫離了音樂文化的音樂教育,就喪失了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情趣,從而變成了對音樂技術和技巧的描述與應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音樂教育又作用于音樂文化的發展。音樂教育的不斷發展,逐漸豐富了音樂文化的內涵。作為音樂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載體,音樂教育促進了音樂文化的再創造,可以說,缺少了音樂教育的推進,音樂文化便難以發展。

三、實現兩者協同發展的幾點對策

(一)以傳統的音樂文化來作為音樂教育的基礎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音樂文化資源更是形式多樣。實踐表明,優秀的傳統音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并增進其對國家傳統文化的了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應對音樂文化的關鍵作用進行充分利用,依靠其來對音樂教育價值作出衡量,從而實現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安排音樂課程內容時,應使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將音樂同其他藝術間的內在聯系作為重點的教學內容。之后,再圍繞不同專業,來就學生綜合文化素質進行培養。

(二)在音樂教育中注重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引入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有著較為多元化的音樂。通常情況下,地域、民族的不同,在音樂文化上也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我國的戲曲劇種、曲藝音樂種類、民間器樂種類都有上百種,且民歌則接近于5000首。這一龐大的民族音樂文化積淀下,確立一種本國文化思想就十分必要,在保證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對核心的民族文化思想進行確立,并注重對國際多元文化的吸收,在互利平等的文化價值觀下,來實現我國音樂教育、音樂文化的有效發展。

(三)在音樂教材中增加高水準、內容健康的流行音樂

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新的流行音樂文化,并考慮將流行音樂的知識、樂曲添加進來,通過音樂知識講座等形式的開展,來實現音樂教學中對于流行樂器的充分利用。舉個例子來講,我們可流行音樂當中將音樂元素提取出來,將其視作音樂知識材料,服務于音樂教育。同時,還可通過對流行音樂中音樂思想的提煉、分析,來講授如何區分積極音樂與頹廢音樂,采用引入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交叉的形式,來讓學生對流行音樂中的積極因素有一個實踐的理解。

(四)音樂教育中注重對民俗音樂文化相關知識的介紹

在音樂教育中應注重對傳統民俗音樂文化相關知識的介紹,突破以講解、演示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將音樂教學拓展到傳統音樂會等活動中,或在課堂中,邀請一些民間音樂藝術老師來對當地的習慣風俗進行介紹,并進行傳統音樂的演奏,在學生貼近感知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當中,對其有一個更為深入的認識。此外,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對于民間音樂的興趣與關注,這對于民間藝術的傳承意義深遠。

四、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的論述,我們對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的相關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在實際的音樂教育中,參考上述對策,合理的開展,來保證兩者的協同發展,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音樂教育。隨著音樂教育中音樂文化的逐步滲透,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的音樂教育必將得到大跨度的發展。

篇3

【關鍵詞】美育教育音樂教育美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0224-02

美育教育,又稱美感教育、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認識美、熱愛美和創造美的教育。美育是整個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的最終目標是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這是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的重要方面。所以,美育在素質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音樂課中滲透美育十分重要。

一、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離開了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將是無源之水。藝術的本質在于審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亦可成為審美對象,于是美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少年兒童正處于含苞待放狀態,如果能在音樂教育中通過音響、和聲、旋律、意境,讓他們感受音樂的美,深刻理解音樂豐富的情感內容,那么音樂教育也就滲透了審美教育。此外,進行音樂審美教育不僅要以音樂的美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而且要讓學生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杰出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也曾提出:"所以美育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這充分說明滲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美育作為審美和教育結合的產物,是一個歷史的課題

西方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藝術教育的內容;而我國春秋時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倡詩教、樂教,在他看來,美育在整個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美育這一概念和對它進行獨立研究的理論,則是由德國的偉大詩人和美學家席勒于18世紀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

近年來,學校藝術教育取得了較大發展,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日益凸顯。但是,美育仍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還不能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當前,改進美育的重點在基礎教育階段?;A階段的美育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三、美育是關注人的整體素質和個性自由、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人格教育,是一種企及生命質量的教育

美育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狹義的美育,指審美教育。廣義的美育,是指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為了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學校美育應從狹義美育向廣義美育發展。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如能從美育的本義出發,研究、運用音樂教學方法,那么就能通過各種藝術活動,來誘發、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從而真正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潤、營養、熏陶,進而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在精神狀態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負上有所促進。

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培養人的審美情感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識獲取多少為目標,這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區別。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傳授新知識,在音樂課上逐步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音樂的水平,在音樂中中培養起他們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情感,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一堂較成功的音樂課、一首好的歌曲或者欣賞一首優美的樂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這是因為學生愉悅地進入構成音樂的兩大要素――節奏和旋律的環境中,感受到了美、理解了美,這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鑒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他們的情操。所以應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和需要,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音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別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對心靈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獨特功能。

四、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具有獨特的情感性、技能性、形象性

音樂教育能產生以下美育功能:培養審美意識,培養良好品格,激發創造思維。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對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特殊作用。

篇4

一、唐朝宮廷音樂機構是否是作為音樂教育機構存在

唐朝作為我國國力最為強盛的一個朝代,唐朝的發展建設和唐朝重視教育有著莫大的關系,因此在唐朝時所設立的教育機構可以說是較為系統的,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唐朝音樂機構是否真的隸屬于唐朝的教育機構,唐朝音樂機構是否作為唐朝的教育機構而存在。在唐代文教得到極大重視,并且舉世聞名的科舉制度也是在唐朝得以發展起來的,既說到唐朝的教育機構就不可避免地要說一說唐朝中央官學的設置。唐朝在中央官學的設置上分為正系和旁系兩類。其中正系的學校主要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廣文館、律學、書學、算學,時稱七學。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唐朝的律學并不研究音律而是主要研究當時的律法。旁系的學校主要有崇文館、弘文館、醫學、崇玄學、小學。由此可以看出唐朝音樂機構并不是作為音樂教育機構存在的。除此之外,在唐朝,科舉制得以大力發展起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唐朝的科舉考試都有哪些考試內容。由于在唐朝文教得到極大重視,因此在唐朝時儒學得到了大力推崇,儒家經典也就成為了各大學校的必修課,成為了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之一。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唐朝在設立教育機構時并沒有將音樂機構考慮在內,音樂機構也就自然不會作為教育機構而存在了。唐朝的音樂機構既然沒能作為音樂教育機構而存在,那它存在的意義又會是什么呢?雖然唐朝是中國古代王朝中較為開明的一個,但等級的觀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即便在較為開明的唐朝樂工也仍然不會有太高的地位,這也使得音樂機夠不能夠作為音樂教育機構而存在。唐朝音樂機構存在的目的主要在于滿足各種禮樂場合以及唐朝統治者對音樂藝術的實際需要。

二、唐朝宮廷音樂機構中是否存在著教育行為

筆者在查閱了相關資料后發現,雖然在唐朝音樂機構沒能作為教育機構存在,但在唐朝的音樂機構中卻存在著一些音樂教育行為,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在唐朝的音樂機構中都存在著哪些教育行為。原來,在當時的音樂機構中總會開展一些音樂傳習活動。要是說道廣義的教育概念,這一傳習活動便具有了教育的性質。在廣義上,教育的概念可以理解為使人們得到培養的一種社會活動,使得社會文化得以傳承、使得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得以傳遞下去的基本途徑,又或是通過培訓使得人們在某種程度上發生改變,使得人們掌握了一項技能又或是具備了某種能力的社會活動。唐朝的音樂機構雖然不能算作正規的學校,但在這一機構中所開展的音樂傳習活動卻能夠達到使人們在某種程度上發生改變,具有了某項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是從這點上來看唐朝的音樂傳習活動因而也在某種程度上屬于教育行為。在唐朝的音樂機構中所開展的音樂傳習活動意在使受到培訓的人們掌握相應的音樂技能,在某種程度上發生改變,因此,在唐朝的音樂機構中所開展的音樂傳習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教育的性質。

三、唐朝宮廷音樂教育機構是否具有教育的職能

在唐朝音樂機構主要有太常寺下屬的太樂署和鼓吹署以及在太常寺之外新設置的教育機構教坊和梨園。筆者在查閱一些相關資料后發現:在太樂署中有著嚴格的教學進度和考核要求,甚至對教師都有考核,這說明在太樂署中有著明確的教學關系和教學制度。其次,太樂署所傳授的音樂教育內容還具有著一定難度,具有著一定的含金量,對習樂者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此外,太樂署中還建立了相應的獎懲制度,以此來激發習樂者對音樂技藝的學習。說完了太樂署中存在的一些音樂傳習活動,接下來便要說說教坊和梨園了。教坊和梨園作為新設置的音樂機構其主要負責俗樂的掌管。但根據相關資料可發現在教坊中也還存在著一定的音樂傳承關系,由此可以看出教坊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音樂教育職能。梨園的誕生據說是因為玄宗對音樂的特別喜愛,每當梨園中有活動時,玄宗都會親自進行指導,對其中存在的一些錯誤進行糾正,由此可以看出玄宗對音樂演奏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對于一些少年樂工,梨園中相關人員對其進行教習。因此,從這點上可以看出梨園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音樂教育的職能。綜上所述:雖然在唐朝宮廷音樂機構沒能被正式列入官方教育系統之中,也不以音樂教育機構的姿態存在,主要負責掌管各種禮儀、音樂、滿足各種禮儀場合以及統治者對音樂的需求,但在其中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音樂教育行為,因此,從這點可以看出唐代宮廷音樂文化的發展、傳播、傳承是以宮廷音樂機構對音樂的教習為重要載體,在這方面,唐代宮廷音樂機構具有著突出的貢獻。

四、結語

雖然那個曾經繁盛的唐朝早已遠去,但唐朝所創造的悠久的文化卻仍然使后人驚嘆不已。那些浩瀚的歷史典籍便是對唐朝文化最好的見證。那些浩瀚的歷史典籍仿佛使人看到了一幅優美的歷史畫卷。音樂是代表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透過音樂的發展便可以看出唐朝人們生活的足跡。在對唐朝音樂機構是否具有了教育職能這一命題進行論證的過程中,筆者獲益匪淺,不由感嘆對唐朝音樂機構是否具有教育職能進行研究這是一次多么有益的嘗試。

篇5

關鍵詞:素質教育;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的意義;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9-0187-02

音樂是美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音樂教育是實施高校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學生音樂教育中,開展音樂欣賞課程,同時結合藝術素質拓展實踐活動,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觀,陶冶情操,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即“遺傳素質”?!掇o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睆V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p>

素質教育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動活潑的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與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

二、音樂教育的意義

音樂是音響藝術,聽覺藝術,它不象戲劇、圖畫那樣具有視覺形象。而器樂曲又不象聲樂曲那樣,伴有概念明確的歌詞,可以輔助理解音樂的內容。因之欣賞和理解器樂曲的內容就需要一定的音樂修養。必須認識到,音樂的音響運動雖然沒有語義性,但它可以塑造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能表達一定的內容。尤其對感情形象的塑造,音樂最為擅長,它是多門藝術中最擅長抒情的。音樂不象文學或繪畫那樣,要通過具體的敘述或描繪來表達思想感情,而是直接以音響抒發人的多種情緒和多種復雜而有細膩的感情,以至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所以我國的《樂記》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倍韲囊魳访缹W家古洛夫說:“音樂是靈魂的直接語言。”貝多芬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边@些都說明音樂是以表現人的精神境界為其特點的,是以表現人的思想感情為主要任務的。

三、實施音樂教育,增強學生素質

1.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薄皠撔率且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眹H上將21世紀稱為創造教育的世紀。音樂教學中的創新體現在上音樂課時要富有創新精神,要根據學科的特點,進行大膽的改革實踐;另一方面,要善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想象力,使他們敢于在音樂學習活動中大膽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與見解,并積極地去探索,去實踐,同時體驗到創新的快樂。

2.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成長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動性。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必須喚起他們的主體意識,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精神及其個性特長。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以育人為本。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音樂教育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而且還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當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絕不意味著可以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放松學校的組織紀律。而是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前提下,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推動學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而不是一門具體的課程或一種具體的方法,是通過學校的各種教學活動來進行的。

音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過音樂課堂教學,才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因此,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一是要從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特征和趨勢來審視過去的教學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傳統問題;三是要吸收科學技術的新成果。

此外,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某些素質的形成,如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往往比課堂教學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營造良好的氛圍,開展多種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音樂活動,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可有助于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

篇6

那么,人們為什么對“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產生模糊認識?其背景及內涵又是什么呢?

一、“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理念的認識模糊之謎

人們往往把“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與“音樂審美教育”兩詞相對應,從語詞結構的角度來考察,“音樂審美教育”是個主從結構的復合詞組,限定詞“音樂”加中心詞“審美教育”,亦可理解為限定詞“音樂審美”加中心詞“教育”或限定詞“音樂”加限定詞“審美”加中心詞“教育”。中心詞的不同必然導致復合詞組含義的偏差,根據對音樂、審美、教育的不同倚重,也必然產生對“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概念理解上的偏差。

就“審美”一詞的中外文內涵來看,亦可引發理解歧義?!皩徝馈币辉~外文為“aesthetic”,除“審美”外,還有“美的”“感性的”等等含義,即“審美”和“美”“感性”是同一個詞,用法相當寬泛,使用起來不可避免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混亂?!皩徝馈币辉~就中文辭書來講,具有“領會、辨別事物與藝術的美”的意思。“領會”一詞是一個很玄妙的詞,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對“審美”一詞理解上的含糊。

就“審美”一詞來自哲學術語還是普通口語來看,其含義的深淺度也是不同的。把它當作哲學術語,“審美”一詞的理解必然要建立在審美關系基礎上,并且要對審美主客體進行全方位的考察,在強調主客體統一的認識基礎上才能正確理解其內涵。但對那些未受過系統哲學訓練的人來說,它多半還是一個陌生的技術詞匯。結果,給人的印象是,“以審美為核心”不同于音樂教育。它或者說是音樂教育的一個變量,或者說是對音樂教育的一種學究式的說法。而口語中的“審美”更多的是體現審美主體的主觀感受和體驗。

“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作為當代的新課題,具有邊緣學科的性質,它與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美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要弄清楚其確切內涵確實比較困難。此外,隨著人們對人文學科的普遍重視,綜合藝術課程的提倡,“審美”一詞更多的跨領域使用,導致人們習慣于對其只在共性意義上把握,往往只狹義地理解為“情感教育”。并且,人文學科的概念本身就極其復雜也必然導致其使用混亂。

由于長期以來對音樂審美教育的忽視,似乎非得用音樂的外在功能來說明音樂的價值才能使人們得以重視,使得音樂教育本該具有的獨立理論品格不夠鮮明,這也是導致對這一提法陌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們對待音樂審美教育所采取的理論視角不同也會導致理解的不同。一些人采取美育的視角,按照美育本質的經典理論來理解,必然重視情感教育,在實踐中表現為偏重于審美主體對音樂客體的偏主觀性、個性、創造性的闡釋。另一些人采取美學視角,必然強調主客體的互動關系,其內涵不完全局限于情感教育,在強調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追求審美主客體認識的統一。

人們對待什么是美主要有三種基本觀點,即美在主觀、美在客觀、美在主客觀統一,采取不同觀點的人們對待什么是“審美”也許也應該有三種基本態度。

二、“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從總結我國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角度來看,音樂教育曾先后經歷過建國初火熱的政治年代(強調音樂教育的政治功能)、“”期間的“演中心”與“唱中心”(音樂教育的政治功能極端化)、改革開放以來強調音樂教育的思想道德功能與智育功能。可以這樣說,以往的音樂教育除了不強調自身的美育功能外,其他教育功能都強調過了。當然,即便這樣,人們也承認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但是,它實際上只不過是打著美育的幌子而已,美育的本質和中心地位被笑瞇瞇地置換了。兜了這么一大圈,歷史經驗要求我們音樂教育必須回歸其美育本位。

從借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角度來看,建國初,受我國全面學習蘇聯的影響,音樂教育也自然而然地接受其美育觀。根據蘇聯奧夫相尼柯夫等主編的《簡明美學辭典》對“美育”的解釋可看出,其最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從屬論”,即美育可包含在德、智、體等之內,實質上等于否定美育的獨立地位與作用。這種觀點對我國的影響很大,如葉圣陶先生認為:“美育確乎必須重視,但是不必另立一項,可以把它包含在德育里頭。”毋庸置疑,學習蘇聯雖在音樂教育實踐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并沒有使通過音樂教育實施的美育獲得獨立地位。改革開放后,音樂教育界又先后引進“世界六大音樂教學法”,音樂教育實踐一時紅紅火火,但是實踐中也出現了“非藝術化”“專業化”的不良傾向。此后,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戈爾曼的“情商理論”又席卷我國,它們雖都從不同角度為證實音樂教育的價值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但是,終因其只是從智力和情感技術訓練角度立論,因而無法證實音樂教育是每一個人所必須要具備的,從而不能成為音樂教育最本質的核心理論。世紀之交,受美國教育家雷默“音樂審美教育理論”的影響,我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經過權衡,終于為音樂教育找到了適合當代中國實際的理論基礎。

三、“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理念的基本內涵

從正確貫徹教育方針的角度來看,美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想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須突出加強美育。作為體現國家意志的基礎音樂新課程標準,就必須首先提出體現貫徹美育的明確主張,強調“以審美為核心”,改變人們在教育觀念上對美育漠視的頑固認識。當然,這種主張首先必須符合教育規律。

從遵循音樂教育規律角度來看,“音樂是教育之工具,教育是音樂之目的”,音樂教育由“音樂”和“教育”兩個詞組復合而成的概念的內涵已基本表述清楚。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遵循教育的普遍規律,又要遵循音樂的特殊規律。由于以往的音樂教育過于強調教育的普遍性規律,導致“非藝術化”教學傾向嚴重,同時不正確的強調音樂的特殊性規律,導致“專業化”教學突出等問題,因此,鑒于音樂在本質上就是審美的,提出“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也是認識之必然。

從音樂教育功能角度來看,通常認為,音樂教育有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健體功能、娛樂功能、審美功能等,“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要求我們必須首先突出審美功能,如果作為實施美育重要途徑的音樂教育都不把審美放在首位,那么,加強美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這樣,也就更談不上音樂教育的其他功能。

從音樂教育直接目標角度來看,盡管音樂有很多重要的非音樂,但是對所有人來說,它的音樂的審美本質才是它獨特而寶貴的價值。音樂教育的作用,首先就是要開發每一個人對音樂敏銳的反映能力。只有達到這個目標,其它目標才會被包括進來。一旦非音樂性目標的強調超越音樂性目標本身,實際上我們就等于已經背離了我們所鐘愛的音樂藝術。亦可這樣理解,如何使客觀存在的音樂美在人的主觀意識中產生美感,是音樂美育的直接目標。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就談不上美育對德、智、體的促進作用,如果越過這個目標,企圖直接達到影響德、智、體三育的目的,實際上就是等于取消了美育。

從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角度來看,美育的傳統表述是情感教育,那么,“以審美為核心”的第一層含義就必然是要注重音樂審美情感的培養,因此,要給學生以充分地情感體驗途徑和機會。再者,美育亦稱“美感教育”,據《辭?!方忉?,美感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指審美意識。狹義專指審美感受,即人對于美的主觀感受、體驗與精神愉悅,是構成審美意識的基礎。作為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在狹義層面上使用,強調偏重主觀感受與體驗。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適當的淡化一些純技術性的機械式的音樂知識技能訓練是可以的,也是務實的。

從音樂教育內容與形式的特殊性角度來看,既要重視靜態的教學媒介――教材的審美標準,又要重視動態的教學媒介,關注音樂教學過程的審美化,只有美的對象和美的環境才可能更好地喚起人心中的美感,使其心靈美化。

從音樂審美認識過程的特殊性角度來看,音樂是善于表達情感的藝術,黑格爾有句名言:“審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質?!鼻楦惺遣荒鼙槐破鹊?,因此,教學中我們既要遵循心理學的一般規律,又要遵循音樂認知的特殊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緊扣情感脈搏,遵循“音樂是聲音藝術”的法則,多給學生提供“聽”的機會,避免過多的課堂講解和文學化、視覺化方式的音樂“對譯”,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彌漫性特點,潛移默化其情感,從而達到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進而提高其審美能力,陶冶其高尚情操。

四、“以審美為核心”并非“審美唯一”

確實,一直以來,幾乎都把“音樂審美”作為普通學校開展國民音樂教育當中最核心的東西,尤其是當前的音樂教育改革。以至,音樂教育實踐中難免出現了過度強調“審美”的情況:課堂上不時時貫徹“審美”好象“完全不對”;教案中不常常提及“審美”感覺不“前衛”;理論研究中不處處書寫“審美”似乎教育觀念“錯位”。誠然,因為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長期以來被嚴重忽視而加以強調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須的。但是,如若把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強調到“萬能”的地步就走向另一個極端了?!耙魳犯兄鸵魳繁憩F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情態是音樂所特有的,是非語義性,非具體性的,可感知的就是情態。”此外,“情智互補和格式塔的認知過程,這些也都是音樂審美的價值體現”。還有,“音樂是人類文化的一種藝術形式,它傳載文明,如同看古詩、現代詩、外國詩的感受一樣,感知、學習音樂就是感知不同遠近、不同歷史、不同風格的文化,所以在音樂審美中包含著這些意義”。再者,“一個人的品行、修養、能力或素質,和其它一些因素也有種種關系,比如遺傳、人群、家庭等,還有在現實社會中的生存狀態,這些都是對人品的影響和塑造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對音樂審美能力的價值的判斷,首先是估計它的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其次也不要把它說成是萬能的”。這種傾向的根源是音樂審美教育“自律論”觀點的絕對化,孤立化,也是音樂審美教育要求“自律”的具體表現。它與以往的“從屬論”主張是對立的,出于對以往的糾正,有點“矯枉過正”而已。眾所周知,音樂教育是一門學科教育,除了審美功能外還有二:一是向學生傳播本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延續和發展音樂文化(音樂教育的本體功能);二是追求一般的教育功效(音樂教育的終極功能)。比如承載道德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心理治療,促進體格的健康發展等。此外,即使就“音樂審美”自身來說,“音樂是一種多樣化的人類實踐活動”,它是真善美的統一,為了理論研究,把“音樂審美”與其他事物分開進行研究未嘗不可,但是,實踐中人們不可能做絕對化的分離。因此,在音樂教育水平已得到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切不可孤立、片面、靜止地看待“以審美為核心”問題。音樂教育不僅要“以音樂為本”,而且還要“以育人為本”。

參考文獻:

[1]呂景云,朱豐順. 藝術心理學新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2]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增訂本.

[3](美)貝內特?雷默(Bennett Reimer).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4]葉圣陶. 文匯報,1980-05-05.

[5]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6]吳斌. 關注音樂[J]. 中國音樂教育. 2006(1).

[8]姚思源. “音樂是教育之工具,教育是音樂之目的”――聽新加坡李豪合唱團訪華演出有感[N].中國教育報,1989-06-15.

篇7

關鍵詞 :兒童音樂教育 業余兒童音樂教師 教學活動

近年來,業余學習音樂的兒童越來越多,隨之增長的“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現象值得關注。當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這一領域“專業”化(專業音樂教師的業余教學)和“低水平”化(非專業音樂教師的業余教學)的兩極現象普遍;而兒童身心的成長和培養兒童藝術修養這一本質目的并沒有得到教師及家長的充分重視。因此,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發展有了這樣一些問題: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肩負什么責任?怎么理解“業余”?筆者試圖通過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層層梳理,探尋問題的答案。

.教師的共性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組成的教育體系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首先是“教師”。無論是從教育學還是人類文化傳承角度看,教師都應具有教學能力和責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如何通過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活動來實現明確的教育目的,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

首先,教學活動的“教”與“學”的互動性質,決定了它的某種不穩定性,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意志、行為的形成往往會給予某種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有責任感,對教學活動有較強的控制能力。有關人類心理、行為及教學等研究表明,教學有可控制規律性,即具有科學性可遵循。因而,應用教育學、學習心理學乃至教學論等已經成為教師必備的理論基礎。它們也是各種師范類教育中的必修課程??梢姡處煵粌H要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傳道”。

其次,教學活動豐富而復雜,除了教育內容各有千秋,受教育者個體的復雜性也是主要原因。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世界的,而人類認識世界的每種形式都具共同性和特殊性。因此,了解教學過程,既要了解人類認識世界的一般特點,又要了解學生在教學中認識活動的具體特點。考慮到諸如學生個體差異、情感、價值觀等非科學問題,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定的自由特征。教學的靈活性有利于解決受教育者個體不同所帶來的問題,例如因材施教。

可見,教學有其復雜性,但卻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將有規律可循的科學性與自由靈活的藝術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完成知識的傳授和人格的培養,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結構。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教學工作,相應的教學能力、知識結構和責任感共同支撐著教師這一獨特的社會角色,教師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往往在于他們對這些因素的整合情況不同。

.兒童教師的責任

作為一種社會角色,教師有不同階段的分工。兒童教師的教育對象被限定在“兒童”這一群體范圍。毫不夸張地說,教師應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結構和駕馭教學的能力。目前對人類自身及諸多文化的研究分析已經表明,兒童階段所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對他的行為、品格甚至是人格、個性的形成非常關鍵。但是很多人,甚至一些正在從事著兒童教育的教師都沒有這種意識,認為兒童階段只是以接受知識、認識世界為主,而忽略了它更是個性和人格的重要塑造時期。

兒童階段的教育雖然是基礎性的,但也因兒童這一受教育群體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而彰顯了重要性。如上文所述,在“教”與“學”活動中會碰到各種問題,既然教學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本質特征,兒童教學就更需要研究其科學性規律,挖掘適宜于兒童學習的方式方法。如果只是為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不考慮兒童心理、生理等特點,采取粗暴方式往往會導致不當或相反的后果。對正在成長和逐漸形成個性的兒童而言,教師的一句話,一種態度,其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難以估量,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面對兒童這一受教群體的特殊性,對兒童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要求更強,機械性、單一化地教學,難以完成真正的教學目的。

.兒童音樂教師的特殊性

教師和兒童教師在廣義上有共同的職業要求,只是兒童教師具有某種特殊性和重要性。當教師兒童教師兒童音樂教師,加入了“音樂”這個限定詞后,提出了一種具體而特殊的教育——音樂教育,而兒童音樂教師也成為特殊的教育者。

在所有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中,音樂無疑是最抽象、復雜的,盡管它的本質是以滿足人們的感性需要為目的,但它同時又有很強的技術性操作特點。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特別是樂器演奏方面,不僅需要作為一種技能傳授給兒童,更要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提高孩子的感知、感性能力,使孩子在掌握音樂技能技巧的時候,在本質上獲得一種來自音樂的美的享受。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兒童音樂教師往往忽視兒童的接受特點(沒有抽象思維、缺乏概括能力等),機械傳授技術,不懂得如何通過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教學,使孩子掌握音樂技術和學會欣賞音樂美感,因此,出現兒童美感體悟和掌握技術相脫節的現象。即使在專業兒童音樂教育中,學習了音樂而不明白駕馭音樂技術技巧之關鍵所在,以及不能真正理解音樂的孩子也很多。更有許多例子表明,孩子們沒有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得到豐富的美感享受,而受到枯燥的音樂技術和來自于多方面壓力的“折磨”。所以,兒童音樂教師應該明確兒童音樂的教育目的,有責任并勤于鉆研音樂藝術的教學。

音樂教育在審美教育中承擔的是其他人文、科學學科所無法承擔的角色,但兒童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的兒童教育亦有相似的地方,即兒童這一受教群體具有共性教育特點。與此同時,音樂的特殊性本質決定了兒童音樂教育的難度和復雜性,而兒童的個體特點與音樂能力之先天差異又很大,如果簡單地認為兒童學習音樂“只要努力就成功”,往往就忽視了問題實質所在。所以,兒童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教師應有的素質和能力,真正了解兒童這樣的受教群體特點,而且要深諳音樂的藝術特性。也就是說,兒童音樂教師首先不僅要以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為兒童教育的共性知識基礎,掌握并有能力駕馭必需的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技巧,重要的是能夠整合這些知識理論于教學實踐之中,這正是探索和總結兒童音樂教學科學性、藝術性的目的所在。.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職業要求

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最后定語“業余”一詞,限定了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教育對象——“業余”學音樂的兒童。與兒童音樂教師的廣義性特征或是專業性所指有所區別,這一受教群體的特點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提出了特殊要求。“業余”兒童音樂教師進行的是非專業性的、普及性的兒童音樂教育。事實上,許多業余兒童音樂教師要么經過音樂專業的訓練(只知道“要”教“專業技術”),要么根本沒經過正規訓練要么在專業技術上“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教得“一塌糊涂”)。面對長勢“正旺”的業余學習音樂的兒童群體,業余兒童音樂教師隊伍日益膨脹,有必要從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角度,就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素質和責任方面,提出職業性要求。

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應明確其教育目的,以及如何在教學中貫徹這一目的。

首先,業余(兒童)音樂教育與專業(兒童)音樂教育具有本質區別:即教育目的不同和教學

  

過程有一定差異,所以必須分析、探索適合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時,二者在音樂教育內容、技巧上又有必然的相似之處,能夠把握和駕馭這種相似與差別,無疑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提出了客觀的高要求。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兒童的藝術修養和認知能力。由于兒童的業余學習音樂和存在個體音樂能力差異等條件的限制,業余兒童音樂教學大多不可能達到“專業”的高度。除了強調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外,打破業余音樂教學高度專業化(特別是只強調技能方面的所謂的“專業”)也是一種必要途徑。一些教師和家長出于功利性目的,讓孩子參加音樂考級,教師往往盲目推進學習進度,實際上造成拔苗助長的惡果,孩子距離能夠廣泛了解和感悟音樂文化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必須明確教學目的,選擇適合孩子們業余學習音樂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篇8

作為一種社會角色,教師有不同階段的分工。兒童教師的教育對象被限定在“兒童”這一群體范圍。毫不夸張地說,教師應具備更加豐富的知識結構和駕馭教學的能力。目前對人類自身及諸多文化的研究分析已經表明,兒童階段所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對他的行為、品格甚至是人格、個性的形成非常關鍵。但是很多人,甚至一些正在從事著兒童教育的教師都沒有這種意識,認為兒童階段只是以接受知識、認識世界為主,而忽略了它更是個性和人格的重要塑造時期。

兒童階段的教育雖然是基礎性的,但也因兒童這一受教育群體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而彰顯了重要性。如上文所述,在“教”與“學”活動中會碰到各種問題,既然教學具有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本質特征,兒童教學就更需要研究其科學性規律,挖掘適宜于兒童學習的方式方法。如果只是為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不考慮兒童心理、生理等特點,采取粗暴方式往往會導致不當或相反的后果。對正在成長和逐漸形成個性的兒童而言,教師的一句話,一種態度,其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難以估量,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面對兒童這一受教群體的特殊性,對兒童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要求更強,機械性、單一化地教學,難以完成真正的教學目的。

2.教師的共性

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組成的教育體系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首先是“教師”。無論是從教育學還是人類文化傳承角度看,教師都應具有教學能力和責任,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具備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如何通過科學性、藝術性的教學活動來實現明確的教育目的,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復雜性。

首先,教學活動的“教”與“學”的互動性質,決定了它的某種不穩定性,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意志、行為的形成往往會給予某種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有責任感,對教學活動有較強的控制能力。有關人類心理、行為及教學等研究表明,教學有可控制規律性,即具有科學性可遵循。因而,應用教育學、學習心理學乃至教學論等已經成為教師必備的理論基礎。它們也是各種師范類教育中的必修課程??梢?,教師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傳道”。

其次,教學活動豐富而復雜,除了教育內容各有千秋,受教育者個體的復雜性也是主要原因。教學過程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世界的,而人類認識世界的每種形式都具共同性和特殊性。因此,了解教學過程,既要了解人類認識世界的一般特點,又要了解學生在教學中認識活動的具體特點??紤]到諸如學生個體差異、情感、價值觀等非科學問題,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定的自由特征。教學的靈活性有利于解決受教育者個體不同所帶來的問題,例如因材施教。

可見,教學有其復雜性,但卻是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將有規律可循的科學性與自由靈活的藝術性完美地結合起來,完成知識的傳授和人格的培養,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結構。無論從事何種類型的教學工作,相應的教學能力、知識結構和責任感共同支撐著教師這一獨特的社會角色,教師之間的相似和差異,往往在于他們對這些因素的整合情況不同。

3.兒童音樂教師的特殊性

教師和兒童教師在廣義上有共同的職業要求,只是兒童教師具有某種特殊性和重要性。當教師兒童教師兒童音樂教師,加入了“音樂”這個限定詞后,提出了一種具體而特殊的教育——音樂教育,而兒童音樂教師也成為特殊的教育者。

在所有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中,音樂無疑是最抽象、復雜的,盡管它的本質是以滿足人們的感性需要為目的,但它同時又有很強的技術性操作特點。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特別是樂器演奏方面,不僅需要作為一種技能傳授給兒童,更要在教學互動過程中提高孩子的感知、感性能力,使孩子在掌握音樂技能技巧的時候,在本質上獲得一種來自音樂的美的享受。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兒童音樂教師往往忽視兒童的接受特點(沒有抽象思維、缺乏概括能力等),機械傳授技術,不懂得如何通過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教學,使孩子掌握音樂技術和學會欣賞音樂美感,因此,出現兒童美感體悟和掌握技術相脫節的現象。即使在專業兒童音樂教育中,學習了音樂而不明白駕馭音樂技術技巧之關鍵所在,以及不能真正理解音樂的孩子也很多。更有許多例子表明,孩子們沒有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得到豐富的美感享受,而受到枯燥的音樂技術和來自于多方面壓力的“折磨”。所以,兒童音樂教師應該明確兒童音樂的教育目的,有責任并勤于鉆研音樂藝術的教學。

音樂教育在審美教育中承擔的是其他人文、科學學科所無法承擔的角色,但兒童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的兒童教育亦有相似的地方,即兒童這一受教群體具有共性教育特點。與此同時,音樂的特殊性本質決定了兒童音樂教育的難度和復雜性,而兒童的個體特點與音樂能力之先天差異又很大,如果簡單地認為兒童學習音樂“只要努力就成功”,往往就忽視了問題實質所在。所以,兒童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教師應有的素質和能力,真正了解兒童這樣的受教群體特點,而且要深諳音樂的藝術特性。也就是說,兒童音樂教師首先不僅要以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為兒童教育的共性知識基礎,掌握并有能力駕馭必需的音樂專業知識、技能技巧,重要的是能夠整合這些知識理論于教學實踐之中,這正是探索和總結兒童音樂教學科學性、藝術性的目的所在。

4.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職業要求

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最后定語“業余”一詞,限定了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教育對象——“業余”學音樂的兒童。與兒童音樂教師的廣義性特征或是專業性所指有所區別,這一受教群體的特點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提出了特殊要求?!皹I余”兒童音樂教師進行的是非專業性的、普及性的兒童音樂教育。事實上,許多業余兒童音樂教師要么經過音樂專業的訓練(只知道“要”教“專業技術”),要么根本沒經過正規訓練要么在專業技術上“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教得“一塌糊涂”)。面對長勢“正旺”的業余學習音樂的兒童群體,業余兒童音樂教師隊伍日益膨脹,有必要從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角度,就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素質和責任方面,提出職業性要求。

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應明確其教育目的,以及如何在教學中貫徹這一目的。

首先,業余(兒童)音樂教育與專業(兒童)音樂教育具有本質區別:即教育目的不同和教學過程有一定差異,所以必須分析、探索適合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時,二者在音樂教育內容、技巧上又有必然的相似之處,能夠把握和駕馭這種相似與差別,無疑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提出了客觀的高要求。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兒童的藝術修養和認知能力。由于兒童的業余學習音樂和存在個體音樂能力差異等條件的限制,業余兒童音樂教學大多不可能達到“專業”的高度。除了強調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外,打破業余音樂教學高度專業化(特別是只強調技能方面的所謂的“專業”)也是一種必要途徑。一些教師和家長出于功利性目的,讓孩子參加音樂考級,教師往往盲目推進學習進度,實際上造成拔苗助長的惡果,孩子距離能夠廣泛了解和感悟音樂文化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必須明確教學目的,選擇適合孩子們業余學習音樂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如何貫徹教育目的,在于探索業余兒童音樂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如上文所述,由于教學的復雜性、兒童個體的多樣性,以及音樂教學的特殊性,業余兒童音樂教師要特別重視因材施教,而不是培養水平參差不齊的同類“技工”。對極個別音樂能力強的兒童,適度增強專業性,而大多數只具有一般音樂能力的兒童,要探索更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而這一切應以拓展孩子對音樂的感悟和了解為基本原則,因為音樂不該只被當作技能性藝術而存在,它同時是一種審美體驗,更是一種廣博的文化。業余音樂教師擔當著音樂的普及性教育,所以更有責任“還原”音樂本身賦予的深刻內涵。同時,由于兒童時期受到的教育與影響非常關鍵,對于教學過程中影響兒童學習和成長的因素,業余兒童音樂教師應該引起充分重視。一些教學多采用單獨授課形式,特別是樂器學習,往往有經年累月的持續性特點。教師有很多時間面對每個孩子,只有增強其責任感,才會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從而積極尋求科學與藝術的教學過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明確,對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的職業要求非常高,教授專業性強、教學彈性大。盡管其教學活動以業余性質的普及為主,由于受教育群體的日益膨脹,“業余”教學現已面臨著“專業”教學的轉換。換言之,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終歸是以教學為載體,擔負重要的教育責任,其綜合素質和教學能力方面的內在要求很高。與其他學科的教學研究相比較,我國音樂教育要有所滯后,業余兒童音樂教學領域還是一片荒漠。業余兒童音樂教育的客觀發展已經使得業余兒童音樂教學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研究日趨必要,亟待“先行者”的分析和歸納。業余兒童音樂教育是一種業余性質的“專業性”教育,但業余兒童音樂教師絕不該是“業余”水平的兒童音樂教師。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育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

[3]龐麗娟.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篇9

【關鍵詞】中學;音樂;素質教育;情感;智能

一、素質教育實施中音樂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關系

我們知道: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中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中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讓中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中學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質的形成及人生觀、世界觀的確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樂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給中學生以精神影響與滋養,可以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道德素質教育作用。

二、素質教育實施中音樂教育與情意素質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極注重培養中學生的情意素質,使學生的品格和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靶愿瘛睆膹V義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質,它包含著情感、思維、興趣、氣質、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隨著一切智力活動。中學生在學業和將來的事業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非智力因素的養成。而音樂教育是心靈的塑造,是情感的培養,是個性的發展,是輔助非智力因素養成的好幫手。

三、素質教育實施中音樂教育與智能素質

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思維的催發作用在時代的名人和偉人的身上得到了神奇的體現。如孔子、沈括、馬克思、列寧、愛因斯坦、托爾斯泰、歌德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登上事業成功的頂峰,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他們有超群的知識結構,開闊的視野和驚人的毅力外,他們都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不僅從音樂中獲得了高尚的娛樂,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們慣于在誘發靈感的音樂中,凝聚自己熟慮的科學構想,使自己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活動和梳理,激發大腦的興奮點,把思維引向深處。因此,音樂教育有利于發展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是智力良好發展的基礎。在音樂教育中,特別是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互相協調和配合,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和耳手的靈敏度,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基礎上,提高學生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演奏時手指動作越復雜, 越靈活,越嫻熟,對大腦神經系統越有聯系和得到鍛煉,使大腦靈敏、聰慧。同時,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能聽懂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開闊學生的視野,能獲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培養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

四、素質教育實施中音樂教育與身心健康素質

音樂能增進健康,醫治疾病。當悅耳的音樂通過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皮層以后,優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經系統,隨著感情的變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緒振奮,同時起到加強血液循環,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在日本東京市有一座與眾不同的音樂廳,人們戴上立體耳機,輕柔的大自然音樂聲便被送進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鳥爭鳴,有潺潺的流水聲,奔騰的海濤聲等,聽眾漸漸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鐘左右達到大腦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勞的最佳狀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醫院、利用各種音樂醫治好了許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樂椅子,音樂樓梯,音樂噴泉等,使環境與音樂融為一體。而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課間聽聽輕松愉快的音樂,有利于放松大腦神經、使其課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另外,練習歌唱時,做平緩的胸腹深呼吸運動,能鍛煉肺活量,對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不僅能培養學生一種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更能鍛煉學生有一個身心健康的體魄。

篇10

高校音樂教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涉及音樂院校、師范類學校及綜合性高校中所有與音樂專業培養與情感引導的教育實踐性活動。既可以是專科生,也可以是本科生及研究生,而音樂教育質量直接影響音樂專業學生音樂理念的認同與音樂修養的提升,對我國音樂藝術的發展具有實踐性意義。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德藝雙馨音樂人才的培養,同時是實現中國傳統音樂繼承發展及傳統文化弘揚宣傳的有效途徑。實現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合與傳承是時代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縱觀我國各大高校對傳統音樂教學的關注情況,其與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契合并不理想,兩者存在脫節,多數高校的音樂專業教學更側重于西方音樂理論的講解闡述,對本國傳統音樂的關注比例較小,以西方音樂藝術理論為音樂認知的切入點,無形中弱化了傳統音樂的魅力教學引導,因此做好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合與傳承具有現實緊迫性。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融合傳承的關聯性分析

高校音樂教育要想實現與傳統音樂的創新性融合必須梳理好兩者的內在關聯。一方面高校音樂教學的開展必須以音樂文化的傳承為前提。高校音樂教學在學習西方先進藝術理論的同時更應該兼顧本國藝術精髓的提煉與傳承,而傳統音樂作為集合傳承與發展的概念,必須與高校音樂教學結合起來,充當音樂創新的源頭與原素材。只有正確認識到傳統音樂的魅力及其重要性后,才能實現兩者音樂藝術領域的交叉互補。我國高校的音樂教學中對傳統音樂的涉及局限于表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忽略了傳統音樂的音樂教學引導作用。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必須正確處理好中西音樂精髓的關系,注重兩者的協調發展,以傳統音樂教育理念的樹立為出發點,積極深化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才能真正實現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融合傳承。

另一方面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必須扎根高校音樂教學的實際。如果割裂了高校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兩者之間的關系,傳統音樂只會在死氣沉沉中喪失自身藝術活力。而教育作為實現音樂藝術活力維持與激發的基礎手段備受重視,這也就是意味著傳統音樂的傳承必須扎根高校音樂教學,借助積極的教育活動實現音樂活力的散發。高校音樂教育是傳統音樂傳承的載體,實現傳統音樂到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引入,從而讓傳統音樂在高校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中傳承創新。

三、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合與傳承策略分析

(一)邀請知名的音樂專家,開創傳統音樂教學試點

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邀請一些傳統音樂研究者與表達者參與進來,給予基本的教學指導。通過高校音樂教學工作者與藝術家的教學合作,調整高校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并編寫融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教材指導教學,讓音樂專業的學生在濃濃的傳統音樂情懷中提升傳統音樂學習的興趣??梢砸栽圏c方式在一些音樂院校率先嘗試,對試點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問題總結分析,制定優化教學策略,實現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融合傳承。

(二)注重教學經驗的總結,創新高校音樂教學模式

雖然當前教育的大環境下,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與傳統音樂結合不夠緊密,但是不乏一些優秀的高校做出的積極的融合努力,在將傳統音樂引入到高校音樂教學的實踐中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針對教學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進行適當整理并在各大高校音樂教學中積極推廣,實現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調整,在今后的教學教育實踐中最大限度講解傳統音樂劇種,為高校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教學模塊的融入創造良好的外在環境。

(三)關注音樂藝術性理念,做好傳統音樂系統闡述

傳統音樂難以實現向高校音樂教育的融合很大程度也是基于學生對傳統音樂藝術理論及其藝術魅力認識的模糊性。因此在開展高校音樂教學中注重對傳統音樂藝術理論的系統闡述,幫助學生科學準確地認識傳統音樂,并能夠從交叉多元的歷史背景中正確把握傳統音樂藝術形態。鼓勵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與實踐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接納中國傳統音樂精華,取長補短,了解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存在價值,從而堅定不移地去學習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音樂學習中自覺參與傳統音樂的傳承創新活動。

(四)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實現傳統音樂魅力凸顯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多媒體為代表的網絡載體在音樂藝術傳播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在新形勢下做好新媒體資源整合及信息便捷共享功能的發揮可以助力傳統音樂魅力的凸顯。以多媒體為契機,借助視頻、音頻及圖文等多種形式對全球優秀的音樂資源進行整合,將傳統音樂的融匯其中,在全球范圍內共享,也讓全球各大高校感悟到傳統音樂的藝術魅力,從而形成傳統音樂藝術研究的熱潮,將客觀上推動高校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教學。而多媒體創新的展現形式也讓學生對傳統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關注興趣,參與到傳統音樂練習表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