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流通體系激活農村經濟研究

時間:2022-07-03 09:44:51

導語:商貿流通體系激活農村經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貿流通體系激活農村經濟研究

農村商貿流通體系發展概述

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與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發展,我國農村經濟持續穩步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363元,較2015年上漲8.24%,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130元,同比增長9.83%,具體如圖1所示。2016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61625.05萬噸,城鄉居民收入之比自2014年起就下降到3:1以下。總體來看,農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差距逐漸縮小。農村商貿流通體系的構成主體。農村現代商貿流通產業體系構成主體主要是農村中的生產者、商貿流通企業、零售商販、消費者。農村中的生產者是商貿流通體系的主要參與主體,他們既是整個流通體系的供給者,也是生產資料的消費者,農產品企業往往肩負著生產者與流通者的雙重職能,是農村商貿流通體系能否有效運作的關鍵因素。商貿流通企業是構建商貿流通體系的主要環節,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的生產活動是以農民個體經營和小型企業為主,難以聯合發展形成自己獨立的流通體系,往往只能借助第三方流通企業來溝通上下游企業,我國農村商貿流通企業獲取原材料的主要方式是向農戶收購農產品,加價銷售給下一級中間商或消費者,而我國農村的商貿體系中往往存在著多級的中間商,導致流通效率低下,并且存在中間商壓價的現象。零售商販的存在與我國小農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其對市場的反映非常靈活,且能夠通過自己與村民的關系來降低流通中的阻力。消費者是流通的最終環節,在農村商貿流通體系中,農民具有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重身份,農村商貿流通企業通過將城市的工業制成品銷售到農村從而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我國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現狀。商貿流通產業是與社會物質生產相獨立的行業,是溝通生產與消費的重要橋梁,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商貿流通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農村商貿流通產業是指各類農產品等通過資源共享的流通網絡實現商品迅速的貿易與流通。與城市商貿流通體系相比,我國農村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具有更加明顯的復合化特征,為便于分析,可將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類,如表1所示。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全面發展可以有效節約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提升農產品的流通速度。隨著我國城鄉協同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國經濟建設將逐步向農村轉移,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挑戰。隨著農村經濟體系改革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極大促進了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繁榮。截至2017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數量達到2.01億,占全國網民數量的26.7%,農村互聯網普及率上升至34.0%。2016年我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到4823億元,同比增長36.6%,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且空間巨大。雖然我國農村龍頭企業正在部分崛起,商貿流通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如圖2所示,但是由于我國存在城鄉發展的固有差距,因此相對于城市地區,我國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明顯的問題,因此如何完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商貿流通業發展影響農業經濟增長作用機制

商貿流通業發展影響農業經濟增長作用機制,見圖3所示。農產品運輸設施。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產品運輸設施的數量,提升農產品運輸的效率。進一步地,高效的運輸設施可以加快農產品的流通速度,擴大農產品的流通范圍,提高銷量進而提高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商貿流通產業基礎運輸設施的完善可以極大地提高流通運輸的專業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進而節約成本,增加農業生產產值。農產品交易設施。農產品交易市場主要分為農產品零售市場和批發市場,二者協同運作從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增長。農產品交易市場是農產品流通產業的核心,農產品通過流通才能在市場上實現其價值。農產品批發市場是農產品從生產者到零售商的關鍵,直接決定其流通效率,零售市場也決定了農產品從零售環節到消費環境的效率。現代商貿流通產業可以提升交易的效率,溝通農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加快流通速度,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增長。農產品儲存設施。農產品的儲存設施將會在由于自然原因等導致農產品產量不穩定使得市場上供需關系錯配時存儲農產品,從而調節農產品的市場供應量,穩定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同時,農產品的儲存設施還能通過對農產品的專業有效保存,延長農產品的儲存期限。因此,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農產品儲存設施的建設與農產品儲存技術水平的提高,平衡農產品市場的供需關系,保障生產商的收入來源,穩定農業經濟的增長。

我國農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流通環境相對落后,網點集中度低。由于農村居民相對于城市居民購買力水平較低、需求較為分散且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征,而且農村的流通成本更高,因此在市場化手段下企業進入農村流通市場的動力相對不足。而農村“重生產、輕流通”的頑疾在短時間內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我國流通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多種原因共同作用導致農村商貿流通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商貿流通環境相比城市較為落后。同時,由于我國很多農村地區長期缺乏對于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地理分布上的分散,農村的商貿流通企業往往呈現小作坊的形態,難以形成廣泛的市場覆蓋,而商貿流通網點分布密集度低,大量農產品缺乏順暢的銷售渠道,也使得城市的工業制成品無法及時地銷售到農村。同時,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在農村的社會化與專業化程度較低,無法提供更高層次的增值服務,使得農村商品銷售主要依靠供銷社這一渠道,農村商貿流通市場逐漸演變為個體經營者主導的局面,使得產業集中度偏低,產業競爭力較低。產供銷不暢,尚未形成一體化的流通體系。目前我國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存在較為嚴重的產、供、銷脫節問題,其具體表現在農村物流環節的脫節與價值鏈的不均衡。商貿流通體系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居民生產生活的物質資料得以滿足,且提供高效便利的物流通道。但農村商貿流通體系產、供、銷不暢在增加了物流成本的同時,降低了商貿流通效率和農民收入,不利于供需信息的傳遞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物流與營銷網絡不健全,生產資料的銷售網點不具有專門性和專業性,加之規模偏小、設施簡陋,致使農村地區的供需出現脫節。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商貿流通體系的發展應著眼于全局,與城市流通體系相融合。我國目前大部分地區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都相對較低,短時間內無法實現兩者的流通便利化。商貿流通方式與流通業態有待提升。前我國農村零售業態的結構還相對單一,傳統的商貿流通方式在農村仍然占據主要地位,普遍缺乏對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重視,在商貿流通的建設與網點布局方面缺乏系統專業化的規劃和引導。不同于城市以大型商貿流通網點居多,農村地區個體經營居多,經營能力不強,規范化與組織化程度不高,業態定位不夠明確。因此,消費不安全、不方便、不經濟仍然是農村居民消費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目前我國農村市場所實行的連鎖經營的交易額僅占農村總交易額的10%,42%的農戶選擇自產自銷模式,45%的農戶賣給個體商販,只有不足3%的農戶通過訂單銷售。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風險高,流通渠道的損耗大,增值能力較弱。在交易方式方面,電子信息技術等在農村零售業中應用還相對較少,商貿流通產業很難進行進一步的升級發展,出現了相對單一、落后的格局,較大制約了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發展現代商貿流通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政策建議

加強農村商貿流通產業政策扶持力度。要促進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從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大對農村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對農村商貿流通產業實行目錄清單管理,同時充分發揮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逐步建立農產品市場價格調節的良性機制。為農村現代商貿流通產業的相關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與此同時,政府與國家應當為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創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推進法制化經營環境的長效發展。由于農村假冒偽劣產品等比城市更為普遍,應對農村市場進行規范與監督,完善其交易機制,加強監督,對于違法違規的行為給予大力的整治,推動建立農產品消費信用評價體系,切實保障農村消費者的權益。加強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現代物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基礎之一,只有引入流通產業發展的相應配套設施,才能更好地發揮流通產業對于產供銷的配置作用。首先,我國需推動農村道路交通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區域內和跨區域的集散速度。第二,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節能的消費設施建設,實現農村基礎設施的高效與循環利用。第三,建立農產品信息展示網絡平臺,完善農產品的信息與宣傳方式,從而能夠更好地匹配市場需求,探究農商結合的商貿流通發展渠道。第四,構建多樣化的支付平臺。政府應主導建立更加科學與便捷的支付平臺,促進農村商貿流通業的信息化發展。第五,建立和完善農產品連鎖配送體系,實現配送的點線結合,提高配送效率。以連鎖經營為主導,完善農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消費品、生產資料的流通體系是我國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其中連鎖經營是較為有效的組織方式之一。在我國農村商貿流通產業中,可以著力發展連鎖經營的業態,統籌建立農村商貿流通的各個網點。在建設農村連鎖經營業態時,應考慮各地的文化差異,因地制宜。可以對各地的資源進行整合,重點培育龍頭企業。重點建設流通產業的產供銷體系,充分利用農村各級產供銷資源,通過合作、并購等手段促進農村市場的綜合發展。與此同時,還可以重點推進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培育一批全國和區域性質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通過促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加強農產品的全國跨區域流動,從而實現最優化的產銷銜接。建立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發展網絡供銷合作社。為促進我國農村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還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加強與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建立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完善農產品信息交換機制,從而更好地匹配市場需求。農村地區可以通過與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統籌發展地方性和專業性的電商流通平臺,著力打造有特色的農村電商平臺。同時,依托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打造掌上供銷合作社,提供多樣化的供銷服務,創新支付方式和支付手段,使農村商務融入電子商務大潮。其次,加快發展“物聯網技術”,促進農業生產向智能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方向轉變。構建連接買賣雙方的實時信息交換平臺,促進農村商貿流通體系的數字化發展。我國農村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應重點建設電子商務平臺,擴大商品的銷售范圍與銷售渠道,從而盡快建立適應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培育農村消費文化,擴大農村內需。我國有著非常廣闊的農村市場,但是目前該市場開發水平仍舊有待提高。由于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加上消費習慣難以改變,使得農村居民相對城市居民而言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小農意識較為強烈,不利于農村商貿產業的發展。因此轉變農村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觀念,打開農村市場,從而擴大農村內需,加強農村與城市的交流,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強農村商貿流通網絡的建設,轉變原有的農村商貿方式與消費方式,培育農村居民的消費文化,使農民切實體會到現代商貿流通產業帶來的便捷與優惠,從而提高其對農產品流通新渠道和新方式的接受程度,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作者:徐曉莉 單位: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