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牧草種子國際貿易格局啟示
時間:2022-08-24 03:21:07
導語:中國牧草種子國際貿易格局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人們對畜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關注程度的空前提高和生態環境改善的迫切要求,中國的牧草產業在新世紀逐步興起,并已成為保障中國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產業,在部分地區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經濟增長點。但是,作為牧草產業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牧草種子產業,目前其發展基礎很弱,已經成為制約牧草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中國牧草種子每年從國外進口2萬t左右,即近40%依賴國外市場。不僅如此,中國進口的牧草種子,50%以上都來自美國[1],較低的自給率和高度集中的市場結構,使中國牧草產業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提高國內牧草種子的供給能力已顯示出其緊迫性。如何準確把握牧草種子貿易格局,抓住機遇快速發展中國牧草種子產業迫在眉睫。
1中國牧草種子貿易量與結構變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牧草種子出口量呈先升后降趨勢,進口量呈波動上升態勢,整體呈凈進口狀態,且近年來貿易逆差呈擴大趨勢。受牧草產業劇烈波動的影響,中國牧草種子的貿易量也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1999-2004年,牧草產業發展較快,該時期牧草種子出口量相對穩定,年出口量0.25萬t左右;進口量增長較快,1999年進口量為0.64萬t,2004年增加到2.12萬t,5年內增加了2倍多[1]。2004-2008年,全國范圍內推行糧食直補政策,擠壓了牧草產業的發展,出現了“毀草種糧”現象,直接影響了國內牧草種子的貿易模式[2],2005年牧草種子出口量達到最高,為0.83萬t;進口量則出現大幅度下滑,僅為1.44萬t。2008年以來,“三聚氰胺”及一系列其他質量安全事件,又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牧草的重視,牧草產業得到了恢復性的發展[3],國內對牧草種子需求旺盛,2010年牧草種子出口量降至0.19萬t,而進口量創歷史新高,高達3.41萬t[1]。中國進口的牧草種子主要是黑麥草(Loliumperenne)、羊茅(Festucaovina)、草地早熟禾(Poapretensis)及三葉草(Trifoliumrepens)種子。2010年這4種牧草種子的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8.4%,其中黑麥草占43.2%、羊茅占37.3%、草地早熟禾占12.1%、三葉草占5.8%[1]。
1.1黑麥草種子進口量呈快速上升趨勢,進口規模居第1位1992年以來,中國黑麥草種子的進口量呈波動上升趨勢(圖1)。20世紀90年代初期,進口量較低,年進口量不足千噸。近年來,進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增加到1203t,2010年增加到14739t,10年間進口量增加了近4倍,并于2007年超過羊茅種子的進口量,成為中國進口量最大的草種。其進口價格呈先降后升趨勢,但近2年呈下滑趨勢(圖2)。1992年進口價格為3.62USD•kg-1,2002年降至0.93USD•kg-1,之后緩慢上升,2008年升至1.37USD•kg-1,遠遠低于出口價格[1]。
1.2羊茅種子的進口量呈上升趨勢,進口規模居第2位1992年以來,中國羊茅種子的進口量呈先升后降的趨勢,但近年來又呈現回升的趨勢(圖1)。1996年以前,進口量較低、增長緩慢,1996-2004年進口量快速增加,不到10年增加了近40倍。受國內牧草產業的影響,2005-2008年,進口量大幅減少,但近2年又呈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2010年進口量增至12741t。其進口價格呈下降趨勢(圖2),近5年平均進口價格為1.58USD•kg-1,略高于中國的出口價格,但中國出口的羊茅種子價格非常不穩定,如2010年出口價格高達7.3USD•kg-1[1]。
1.3草地早熟禾種子的進口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進口規模居第3位1992年以來,中國草地早熟禾種子的進口量呈波動式上升(圖1),1992年進口量為79t,2010年增到4145t,增加了近50倍。其進口價格先降后升趨勢顯著(圖2),1992-1997年,平均進口價格為3.53USD•kg-1,1998-2003年為2.70USD•kg-1,2004-2010年為2.85USD•kg-1,遠遠低于中國出口的價格,近5年來中國平均出口價格為5.70USD•kg-1[1]。1.4三葉草種子的進口量總體呈上升趨勢1992年以來,中國三葉草種子的進口量呈上升趨勢(圖1),1992年進口量為66t,2010年增至1973t,增加了近30倍。其進口價格先降后升趨勢顯著(圖2),1992-1997年,平均進口價格為2.61USD•kg-1,1998-2003年為2.06USD•kg-1,2004-2010年為3.28USD•kg-1。其平均進口價格與出口價格基本持平,但中國的出口價格非常不穩定,如2004年出口價格為1.20USD•kg-1,2009年則突增至6.17USD•kg-1[1]。
2牧草種子貿易地理分布及變化
2.1黑麥草種子1992年以來,中國黑麥草種子的進口來源國主要是美國、加拿大及丹麥,其中美國是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近年來占80%以上的市場份額(表1)。1992年進口量為15t,2010年增至11649t,近5年來,年均進口量達5741t。進口價格呈下降趨勢,1992-1999年,平均進口價格為2.98USD•kg-1,2000-2010年降到1.03USD•kg-1。進口于美國黑麥草種子的價格不僅低于中國的出口價格,同時也低于中國從加拿大(2000-2010年的平均價格為1.11USD•kg-1)和丹麥(2000-2010年的平均價格為1.28USD•kg-1)的進口價格,具有較強的競爭力[1]。2.2羊茅種子1992年以來,中國羊茅種子的進口來源國主要是美國、加拿大及丹麥,其中美國是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近年來占90%以上的市場份額(表1)。1992-1999年,年均進口量達475t;2000-2010年,年均進口量增至5072t。在美國進口的價格呈下降趨勢,1992-1999年平均為1.90USD•kg-1,2000-2010年降到1.46USD•kg-1。從美國進口羊茅種子的價格與中國的出口價格基本持平,但高于中國從加拿大(2000-2010年的平均價格為1.31USD•kg-1)及丹麥(2000-2010年的平均價格為1.40USD•kg-1)的進口價格,美國羊茅種子的價格優勢不顯著[1]。
2.3草地早熟禾種子1992年以來,中國草地早熟禾種子的進口來源國主要是美國、丹麥及加拿大,其中美國是第1大進口來源國,近年來占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進口量呈波動式上升趨勢(表1)。1992-1999年,年均進口量達367t,2000-2010年增至2170t。進口價格呈下降趨勢,1992-1999年平均進口價格為3.76USD•kg-1,2000-2010年降到2.88USD•kg-1。從美國進口草地早熟禾種子的價格遠低于中國的出口價格及中國從加拿大(2000-2010年的平均價格為3.41USD•kg-1)的進口價格,但高于從丹麥(2000-2010年的平均價格為2.21USD•kg-1)的進口價格。盡管丹麥有價格優勢,但近年來中國從丹麥的進口規模仍在不斷縮減[1]。
2.4三葉草種子1992年以來,中國三葉草種子的進口來源國主要是丹麥、美國、澳大利亞及加拿大,其中丹麥是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表1)。與前3類草種子相比,三葉草種子的進口市場較分散,2010年,丹麥占45%、美國占27%、澳大利亞占18%、加拿大占7%。當前,從丹麥及美國的進口量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美國,增長較快;從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進口量呈下降趨勢。近10年來,價格最低的是加拿大,平均為1.33USD•kg-1,最高的是美國,平均為3.66USD•kg-1,澳大利亞居中,平均為2.96USD•kg-1[1]。
3當前中國牧草種子國際貿易特點
3.1牧草種子貿易由凈出口國轉變為凈進口國1992-1996年,中國是牧草種子的凈出口國,在此期間,牧草種子年均進口量為426t,出口量為1625t,出口量明顯大于進口量,凈出口量為1199t。1997年是中國牧草種子貿易格局演變的轉折點,1997年進口量急劇增加,年進口量由1996年的775t猛增到2375t,此后,進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開始超過1萬t。2000-2010年,年均進口量高達18193t,出口量為4752t,且貿易逆差呈擴大趨勢,2010年凈進口32215t[1]。
3.2中國牧草種子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互補性較強從2009年中國牧草種子貿易結構來看,中國進口的牧草種子主要包括黑麥草、羊茅、草地早熟禾及三葉草種子,這4類草種子的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96%,而出口量僅占總出口量的0.08%。中國出口的牧草種子主要包括紫花苜蓿及其他牧草種子,這2類種子的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99%,而進口量僅占總進口量的4%。可見,主要進口的產品,幾乎沒有出口;主要出口的產品,幾乎沒有進口,交叉的貿易規模較小,即互補性較強[1]。
3.3中國牧草種子進出口市場均高度集中中國牧草種子進出口市場均呈高度集中的狀態,進口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丹麥、澳大利亞及新西蘭,1992-2010年,從美國、加拿大及丹麥累計進口的牧草種子分別占中國牧草種子總進口量的63.5%、17.3%和8.2%,近年來,集中度進一步加強,2010年僅美國就占有81%的市場份額。出口主要集中在韓國、日本、意大利及亞洲其他地區,1992-2010年,中國對韓國、日本和意大利累計出口的牧草種子分別占中國牧草種子總出口量的43.3%、16.6%和18.6%,部分年份高度集中,如2009年僅韓國就占86%的市場份額。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對外貿易地理方向過于集中,會使得中國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在對外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1]。
3.4中國出口的草種子主要以非主流草種為主中國的牧草種子生產起步較晚,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的牧草種子產業雖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每年仍需從國外進口近3萬t[4]。因此,總的來看,中國牧草種子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牧草種子基地生產主要為滿足國內所需。出口的牧草種子則多為采摘的野生牧草種子,品種比較雜亂,出口規模不穩定,主要體現在:中國出口的牧草種子以其他牧草種子為主,而主要種(如三葉草、羊茅、黑麥草、草地早熟禾等)的出口則不成規模。2000-2010年,其他牧草種子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65%,最高的年份可達92%,而三葉草、羊茅、黑麥草和草地早熟禾的比例為0.05%、0.24%、0.02%和0.11%,部分年份甚至無出口[1]。
3.5紫花苜蓿種子進口先增后降趨勢顯著,國產優良苜蓿品種逐漸占據主流1992年以來,中國紫花苜蓿種子的進口量呈先升后降的趨勢。1992-1999年,年均進口量不足0.01萬t,21世紀初,受到國內外市場推動和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及生態環境建設的共同作用,掀起了一股“苜蓿熱”,大量進口苜蓿種子,2001-2003年是中國苜蓿種子進口的高峰期,年均進口量達0.55萬t。但是,由于有的品種不能適應中國氣候條件,部分企業損失慘重[5],苜蓿種子的生產開始轉向國內市場。原來盲目進口國外苜蓿草種的時代已經結束,國外苜蓿品種逐漸退出中國草業市場,中國自己培育的優良苜蓿品種已占據主流市場。2001-2004年中國苜蓿種子年均進口量達0.48萬t(2002年進口量曾高達0.66萬t),2005-2010年中國苜蓿種子年均進口量僅0.01萬t[1],2010年中國紫花苜蓿種子產量則高達3.09萬t[6]。
4中國牧草種子貿易的未來趨勢及啟示
4.1牧草種子貿易的未來趨勢
4.1.1草種子需求量將會進一步增加21世紀以來,隨著居民膳食結構中動物性蛋白攝入量不斷增加,畜牧業對優質牧草的需求擴大,中國牧草產業迅速崛起,涌現出很多牧草種植和加工企業。目前,全國牧草產品加工企業有200余家,其中50多家年加工量在3萬t以上,50多家1萬~3萬t,其余在1萬t以下。總設計生產能力為460多萬t,實際生產加工量為180多萬t[7]。牧草種子是牧草產業的重要生產資料。牧草產業在農業種植結構中地位不斷提高,對優質牧草種子的需求必然會進一步增加。此外,牧草種子也是草地改良、生態建設及城鄉綠化的重要基礎資源,隨著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各國生態治理工程投入力度不斷提高,這都為牧草種子生產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空間。
4.1.2牧草種子進口量短期內將會繼續保持高位牧草產業的蓬勃發展,直接增加了對牧草種子的需求,牧草種子日漸短缺。當前中國牧草種子近40%來自國外市場,且近年來增勢明顯,2005年中國牧草種子進口量為1.44萬t,2010年增加到3.41萬t[1]。草種子進口量的不斷增加,并不是中國牧草種子產業在走回頭路,相反,近年來中國草種業發展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由于草種業跟不上草業發展的步伐,缺口不斷拉大、進口量持續增加。牧草種子產業是一個包括種質資源搜集、品種選育、種子生產與推廣、種子加工及處理、種子流通和質量監控等各環節協調統一的一體化產業,是一項投資大、見效慢的長期工程。由于長期以來的體制問題等原因,中國草種田面積小、產量低、質量差,尚不具備產業化生產要求的制種規模和能力[8],以目前的草種業的現狀來看,短期內草種還會繼續依賴國外市場。
4.1.3主要牧草品種終將依賴國內市場解決供應中國現階段使用的草種包括用于生態建設、防風治沙、水土保持和畜牧業發展的牧草(以苜蓿、黑麥草和三葉草為主)以及用于城市綠化美化的草坪草(以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麥草為主)[9]。近年來受到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共同作用,中國對牧草種子的需求旺盛,而國內牧草種子產業起步較晚,加之中國零散經營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對草種子生產的限制以及生產過程中種子審定管理不到位、缺乏與草種子生產加工相適應的加工設備等原因,導致中國還不具備產業化生產要求的制種規模和能力,短期內只能依靠國外市場,目前中國牧草種子對外依存度高達40%。但從長期來看,主要牧草品種終將要依賴國內解決,不能過度依賴國外市場。原因有二:首先,國外的草種不一定適合中國的氣候、土壤等資源條件,適合中國資源條件的優良草種,必須依靠國人自己研發,當前部分由于盲目引種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而轉向國內品種的現象已經出現,如紫花苜蓿種子;其次,草種過度依賴國外市場,中國草業將受制于人,中國是畜牧大國,對牧草需求的增加勢必把中國演變為草種貿易大國,到那時,不斷增加的需求量會直接引起國際草種的短缺和價格的快速上漲。
4.2啟示
4.2.1推動進口草種制度規范化建設,確保進口草種的質量安全草種是草業發展中最為重要、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草種的質量保障是現代草業乃至草食畜牧業良性發展的前提。由于中國牧草種子育種及繁育工作滯后,牧草種子生產尚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在一段時期內還將繼續依賴國際市場,因此,建立和完善進口草種的有關制度和法規,確保引種的質量,對推動中國牧草產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切實加強兩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強口岸檢疫,避免病蟲害傳入。牧草種子種植期間容易發生的病害較多,將病害傳進國內,可能會對中國牧草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各海關應加大對引進草種的檢疫力度;第二,建立健全檢驗體系,確保引種質量,應盡快完善草種市場的管理制度,加大對引進過期淘汰、攙雜使假草種者的懲罰力度,確保引進的品種優良,以補充國內優良品種的不足。
4.2.2積極推進中國牧草種子專業化生產,提高國際競爭力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離不開草業,而牧草產業的發展又受制于草種業,草種子關系到整個草業的興衰成敗,但從中國牧草種子當前的貿易格局可以看出,中國牧草種子對國外市場的依存度過高,且近年來呈不斷上升趨勢,這給中國草業帶來了較大的風險,依靠國內市場解決牧草種子供應已成為當前草業界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近年來,不僅國內對牧草種子需求旺盛,國際市場上對牧草種子的需求也呈強勁的上漲趨勢,尤其是中國周邊的韓國、日本、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國,近年來需求量急劇上升,這也為中國牧草種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由于中國牧草種子生產起步較晚,目前出口的草種子多為采摘的野生牧草種子,品種比較雜亂,且不具備價格優勢,導致中國牧草種子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非常低[10]。應盡快推進中國牧草種子專業化生產,在一些優勢區域,通過對種子田基礎設施建設、專用機械設備購置以及種子田種植等環節的財政扶持,逐步夯實牧草種子專業化生產的基礎。同時,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牧草種子擴繁的企業,通過“企業+基地”的形式實現產業化經營。
4.2.3加大科技研發和推廣力度,切實實施科技興草戰略牧草種子產業是科技含量特別高的產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引領和支撐草種業的發展。一是應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資源,積極參與國際技術交流和合作,繼續引進國際優良品種及相關生產技術,減少新品種培育時間,補充國內優良品種的不足。二是在育種、檢驗及加工等方面的技術,應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在新品種的選育方面,必須根據當地牧草產業發展的需要,將科研、推廣、生產緊密結合,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設計育種方案,開展育種工作,以便使新品種盡快應用于生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草種檢驗技術方面,加強對精準、合理的檢驗方法的研究開發,以免將變質和品種混淆不清的草種子流入市場,給牧草產業造成危害;在草種子加工技術方面,國外先進的牧草種子加工設備日趨大型化,不適合中國中小型草種生產規模的要求,應盡快研發國產牧草種子加工設備,特別是適合中國農業生產特點的中小型牧草種子加工設備,以促進中國牧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 上一篇:中國貿易轉型措施思索
- 下一篇:影視貿易目標市場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