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美國對我貿易的對策
時間:2022-07-22 06:14:00
導語:小議美國對我貿易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點
1.1美國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風潮的領頭羊。
美國是世界貿易的主要推動者,進口量和出口量在世界貿易中均位居前列。作為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率先出臺大規模救市和刺激經濟計劃。有關國家緊跟其后,陸續出臺了龐大的新刺激經濟計劃。
1.2救濟金額巨大,主要支柱產業是重點救助對象。
1.3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仍是貿易保護的主要形式。
1.4外籍勞工成為貿易保護的犧牲品。
面對失業激增,騷亂游行等社會動蕩不斷的現實,發達國家各個社會階層在排斥外籍勞工問題上形成共識。去年,美國國會參議院在經濟刺激計劃中又加入了限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資金的美國銀行雇傭外國員工的議案。美國總統奧巴馬要求美國跨國公司減少外包業務,盡量讓本國人員就業,要保護好本國國民的生存權利;法國總統薩科齊在救助汽車商時則要求其承諾不將工作或生產轉移到國外,并只雇用本國勞工;歐美等發達國家工會組織不斷指責政府向外籍勞工發放工作簽證;外籍員工成為微軟、英特爾、摩托羅拉等企業首批裁員的對象。
2.1中美之間存在的巨大貿易差額問題是美國實施貿易保護的直接原因
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07年,美中貨物貿易達3867.5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12.8%。其中美對華出口652.4億美元,增長18.2%;進口3215.1億美元,增長11.7%。與此同時,2007年美對華貿易逆差達2562.7億美元,增長10.2%,占同期美貨物逆差總額的31.4%,逆差金額均比歷史新高。國濟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認為,兩國間經常項目收支的逆差,超過國民生產總值的1.5%,會發生激烈摩擦;超過2%,就會引發報復行動;如國對國的貿易順差超過該國貿易額的25%-30%,那就是政治問題。美對華貿易的巨大逆差給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者提供了借口,美國貿易保護勢力不斷借題發揮。
2.2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與市場拓展之間的矛盾
一個國家的興衰與擁有市場份額的多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當代,各國經濟發展對市場,特別是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市場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稀缺資源??梢灶A見,在今后的一段較長時期內,尋求和占領新的市場仍將是各種經濟力量爭奪的焦點。就中美貿易關系來講,美國要求在資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領域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而中國為保護某些國內的幼稚產業,還不能完全開放本國市場。所以在市場問題上中美之間的矛盾同樣不可避免。
2.3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泛濫
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具有明顯的兩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貿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則,在進口貿易上則堅持保護主義,要求實行所謂的“公平貿易”。在美國,鋼鐵、紡織業、汽車等制造業都屬于“夕陽產業”。由于勞動力成本高,這些行業在世界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按照古典貿易理論,美國應從有比較優勢的國家比如中國進口,以節約資源,提高福利水平。但美國紡織品、鋼鐵和汽車生產商認為中國廉價產品的大量涌入對美國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就業帶來巨大的沖擊,紛紛轉向政府尋求保護,促使貿易保護主義蔓延,從而導致中美貿易摩擦頻繁。
2.4中國的崛起和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戰略
正如克里斯托弗·萊恩指出,強國爭奪是國際政治中的正常現象,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強國地位的上升,對美國的大國地位構成嚴重威脅,中美沖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貿易只會加速中國成為強國的速度。因此,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應從戰略而不是從市場考慮來推動。
2.5中國自身存在的問題
(1)出口商品結構過于集中。(2)出口市場過于集中。(3)企業低價競銷現象嚴重。(4)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淡薄。
3.我國的應對貿易保護的策略
3.1加強國際合作
如今保護主義手段并不能解決目前的金融危機。各國應團結一致,加強合作。世貿組織總干事拉米也同樣認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是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關鍵。實際上,中國政府已經在盡力履行一個發展中大國的社會責任。我國商務部出臺的2009年“1號文件”,放寬限制進口技術的審批權,由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審批并發放進口許可證。。同時,2009年年初,中國還組織采購團赴歐洲采購需要的設備、商品和技術。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時候,中國這樣做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3.2熟練運用WTO規則
金融危機下,中國要以現實主義的態度保護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發達國家利用反傾銷、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限制中國出口增長不是暫時的現象,而是一種長期的發展趨勢。因此,為了克服這些非貿易壁壘,中國必須樹立新的發展觀和發展戰略,把進出口營銷戰略的重點從價格競爭轉到質量競爭的軌道上來。另一方面,中國可以利用國際規則保護自己。政府部門和企業,特別是有涉外業務的貿易部門與法律部門,都應該熟知WTO規則,捍衛自己企業的經濟利益。另外,在開放經濟中應當將行業協會信息協調優勢同政府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的國家優勢相結合,為企業發展贏得更廣闊的空間。
3.3擴大內需且轉出口為內銷
擴大內需是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核心策略。在全球經濟增速減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出口企業開始采取“出口轉內銷”的策略,期望能借國內市場渡過難關。而企業能否迅速調整生產方向,由出口轉向內銷將是企業應對貿易保護的重要出路。由于消費層次和習慣有別,中國的出口和內銷商品長期以來在性能、特點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
3.4有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
通過多種方式,鼓勵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和研發機構轉移到我國。在吸收外資先進技術的同時,重點培育我國的自主技術研發能力和體系建設,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建立我國高技術研發基礎,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領域;建立制造業的自主研發創新體系;在引進大量國外傳統先進制造技術基礎上的二次開發,促進我國自主開發的能力與體系建設;出于國際競爭考慮,必須通過自身研發來取得談判主動權的領域方面,也要積極培育自主研發能力。
3.5調整經濟發展的戰略、體制和政策,消除引發國際貿易摩擦的自身因素
(1)建立和完善政府的權威信息與交換機制,并且建立預警機制。對進出口產品的市場份額、生產量、利潤與虧損等進行通報,進行信息交換。貿易主管部門、國內相關產業主管部門之間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及時相互通報產品國內生產、銷售與進出口情況。
(2)完善約束發達國家的規則。
(3)在經濟體制和制度方面,應該按照規范的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徹底轉變政府職能。
(4)慎用貿易救濟措施。
(5)完善約束發展中成員的規則。
(6)完善有關我國加入WTO的法律規則。
- 上一篇:透析中華武術倫理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 下一篇:小議貨物貿易的比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