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貿易結構不平衡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3 03:04:00

導語:對外貿易結構不平衡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外貿易結構不平衡分析論文

據《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中國在2004年的對外貿易額自從2002年增長21.8%,2003年增長37.1%之后,迎來又一歷史新高,增長了35.7%,進出口貿易總額高達11548億美元。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從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取得如此好的成績,但是我國對外貿易結構不平衡問題卻越來越多的顯現出來。

對外貿易結構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和出口貿易與其相關主體在貿易中產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對外貿易與對外貿易發展也即外貿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

一、貿易依存度與對外貿易發展的不平衡

1、我國外貿依存度的現狀:

我國今年的外匯儲備達到7000億美元,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自然來自于中國對外貿易的大量順差貿易。由此,我國的對外貿易結構不平衡已初露端倪。大量順差貿易自然引發高發性貿易磨擦。進口影響供給,出口影響需求。需求擴張引發貿易磨擦。

這里引入外貿依存度這個概念。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定時期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外貿易總額相當于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一個基本指標,也是反映一國與國際市場聯系程度的標尺。世界各國的平均外貿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對比我們國家的情況:1970年5.0%,到1990年一躍升為29.8%,2000年又創歷史新高43.8%,2004年已達70%。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長過快,而且已明顯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對比日本的外貿依存度,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維持在3個百分點變化范圍內。而且世界范圍內存在一個趨勢,越是經濟發達的大國,外貿依存度變動范圍越小。

進口依存度的提高不僅會對我們國家的相關產業發展造成沖擊,而且在目前經濟過熱的條件下,將進一步增加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難度。

出口依存度結構來看,我國輕工業和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賴國際市場,不僅容易引發貿易磨擦,增加就業壓力,而且嚴重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移。我國的出口市場主要依賴加工貿易的方式,不僅減弱了出口結構升級對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的作用,而且使我國貿易福利水平降低。

2.造成我國外貿依存度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國的加工貿易所占比重較大,且以制造業為主。第二,我國的對外服務貿易發展程度較低,而且一直處于逆差狀態。單從國內GDP角度來講,美國的第三業占GDP的比重超過75%,而我國的僅為33%左右。第三,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當GDP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速,而對外貿易增速越快則外貿依存度越高。

3.要減小外貿依存度,必須要在對外投資以及擴大內需,擴展國內市場上下功夫。

如果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國的對外貿易年均增速在10%左右,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來看,外貿依存度過高也不一定就代表著我國國家經濟安全系數會下降;同樣,也不能說明國家的安全系數會上升。關鍵在于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制定正確的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建立規避外部風險的機制。

二、進出口貿易行業間增長的不平衡

進出口貿易行業間包括貨物貿易發展的不平衡,服務貿易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之間結構的不平衡。當然這其中有地區性的不平衡,也有貿易額方面的不平衡。

廣義的進出口結構是指一國對外貿易額中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所占的比例大小。它是一國進出口貿易處于何種程度的外在表現,即一國國內生產能力的大小。我國在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存在嚴重的不均。

1.貨物貿易

2004年,出口貿易中機電產品實現出口貿易額323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3%,占出口總額比重54.5%;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額為1665億美元,同比增長50.2%高于出口增幅14.8個百分點,占出口總額比重上升到27.9%。

進口貿易中原油增長34.8%,成品油進口增長34.1%,煤同比增長73%,鐵礦石增長40.5%,棉花增長1.2倍于上年同期,機械設備增長28%,主要作為中間產品的電器及電子產品進口增長36.7%,當然這些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貨物貿易中的一些結構優化的趨勢,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級產品所占比例過高的問題。

中國是一個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屬于內需拉動型國家。所以能在進口貿易中滿足不斷增長的國內消費市場需求,這也有利于我國在出口貿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勞動密集型相關產品,以達到平衡貿易、緩解貿易壓力、避免及減少貿易擦的目的。然而在進口貿易中卻要不斷考慮到國內市場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對國內相關產業的保護,以及對國內一些重要行業的扶持,引進必要技術,重要的是對技術的吸收及利用。中國出口貿易中也要不斷得到出口結構的升級,商品結構的優化。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圖實現科技興貿的目的。國內也要不斷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較高領域中尋找利潤。爭創有優勢的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爭得一席之地。

2.服務貿易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服務提供者從一國境內通過商業現場或自然人現場向消費者供服務并獲得外匯收入的交易過程。

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總體處于逆差狀態。這之中僅有少數的行業如旅游、建筑服務、計算機與信息服務處于順差地位,絕大多數行皆處于逆差地位。

首先,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較低。2004年上半年,中國服務貿易額占整個對外貿易總額(含貨物和服務)的10%,較2003年底下降2個百分點。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外資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等第二產業。據不完全統計,服務產業利用外資約占全國外資流入總額的1/5左右,由于服務領域總體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影響了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和制度的引進。另外,中國大部分服務領域(如電信、運輸、金融和保險等)主要以國有成份為主,缺少必要的市場競爭,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中國服務產業的發展速度,造成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非均衡發展。

其次,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項目和市場過于集中。中國服務貿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運輸和其它商業服務,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收支的32%、29%和17%,合計占服務貿易總收支的78%。目前,中國服務貿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從國內地區發展情況看,上海、北京和廣東等地區服務貿易規模較大,而中西部地區服務貿易所占份額極小。服務貿易交易項目和地區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總體水平偏低、短期內難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時,由于服務貿易發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夠,導致中國服務貿易抗沖擊能力較差,易受國內外形勢變化的影響。

再次,高附加值服務產業落后,制度和技術的創新能力不足。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較快的項目集中在旅游、運輸、轉口貿易、經營租賃等勞動密集型或資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項目上,而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服務、技術咨詢、專有權利和特許、廣告宣傳和電影音像等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項目,受制度、技術、知識和文化等基礎因素的制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三、不同性質企業進出口貿易額的不平衡

我國進出口貿易中,外資企業的進出口貿易額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一半以上;國有企業所占比重在不斷下降;其它性質企業的規模在擴大。

1.外資持續穩定流入對貿易增長發揮了巨大推動作用。2004年中國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制造業領域吸收外資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較高水平。2004年全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3386億美元,增長40.9%,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57.1%,較上年提高了2.3個百分點;進口3246億美元,增長40%,占進口總額的比重達57.8%,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2.國有企業出口擺脫了近年來相對低迷的局面,實現了22%的較快增長,增幅同比提高了19.3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6.6%,同比提高了13.9個百分點。集體私營企業出口增長59.8%,仍然大大高于總體出口增幅。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增長34%,略低于出口總體增幅,對出口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達到56.7%,但同比回落了14.5個百分點。

3.其它性質的企業中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進一步高漲。除了全面放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因素外,今年中國政府出臺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民營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體制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

四、針對我國對外貿易結構不平衡的建議、措施

要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平衡,首先,應注意對外貿依存度的研究,盡快建立和完善外貿評價體系,同時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全方位、多層面地積極應對和優化解決貿易磨擦,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繼續實施擴大內需的方針,積極利用外資,并適時的發展對外投資,,特別是在我國貿易增長高耗能的情況下,增加能源、資源導向型對外投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再次,為解決我國各行業間的貿易增長結構不平衡,必須從轉變貿易增長方式上下功夫,在不斷增加數量的同時,質量也應同步提升。出口商品的結構要更趨優化,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產品的出口力度要進一步加大。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的服務行業在面向世界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快外資的注入,及民營資本的注入,引入有序的競爭機制,打破壟斷,提升服務行業的創新能力,以及對外競爭力,最終要實現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協調發展。進口能滿足國民經濟對能源、資源和技術等的需要。使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達到基本平衡的水平。

最后,也要注意外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發揮的作用。外資企業大多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中。我國在邁向新型工業化國家的道路中不應只集中于這個層面,應在更多的領域中打開,比如中國國內一直處于壟斷地位的電信、金融、交通和銀行等行業,要注入外資,引入競爭,不僅要在引進外資,更要合理利用外資。所以我國在對外貿易中也要“師以長技以制夷”,對外進行投資。國有企業以及其它性質的企業應建立像外企一樣的管理體制及資本運營方式,利用資金、技術及其品牌等,提高加工貿易中間產品的國產化帶動國內產業的發展。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也在充分利用好外部條件,實現優勢互補,達到“雙贏”或“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