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時間:2022-09-28 10:31:44

導語: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詩詞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我國是詩的國度,擁有的詩詞博大精深。我國的詩詞就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我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光,熠熠生輝。詩詞見證了每一代歷史的昌盛落敗,是歷史的縮影。透過詩詞能夠透析歷史人物的心理變動,反映出對當時社會的感慨。詩詞是最原始、最真實的歷史材料。歷史課上,運用詩詞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說服力特別強。在歷史課程學習中,學生能開辟出更為廣闊的天地。因此,古詩詞中有巨大的教學價值。歷史課程教學進程中,不僅能幫助學生多角度認知和了解歷史,還能充分明確歷史演進,讓學生感受到文學歷史淵源流長,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導入是歷史學科學習最為重要的環節,我國古代詩詞旋律優美,特別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探索興趣。教師開展“唐朝衰落”教學時,引入杜甫《憶昔》這首詩歌,詩歌從回憶的視角上,回憶起當年發展繁榮的元盛世時期,全國繁榮和諧的畫面涌現。作者希望這樣的繁榮一直延續下去,希望盛世能再次出現。《憶昔》以詩歌的形式展現出唐朝的輝煌,從輝煌慢慢墮落到戰亂的歷史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唐玄宗開元盛世境況,學生歸納出唐玄宗在后期寵愛楊貴妃,慌亂朝政。每天迷于花天酒色中,這是唐朝政治腐敗重要原因之一。讓學生思考唐朝落敗的原因,激發學生歷史探索熱情。詩歌引入歷史教學,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實現教學目的。詩詞其實是在再現歷史,教師能靈活地引用,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活躍課程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二、再現歷史情境,幫助學生更好鞏固知識

大量的詩詞有對重大歷史進行概括和評價,例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指的是在西周奴隸時期,國家強盛,周龍子王權高度集中,權威至高無上。杜甫詩詞《石壕吏》,用獨特的視角向人們描述安史之亂帶給人們的無限痛苦,引起無限傷痛。詩歌再現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人們對和諧生活的渴望。歷史教學讓學生明白一個時代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而從詩詞中去引導學生思考一個現象出現背后的原因,對歷史學習興趣高漲。這是歷史教學最好的方式,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措施。教師開展宋金對峙歷史課程講解時,給學生朗讀出精美的詩歌,幫助學生理解宋金對峙知識要點。又例如,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詩歌,再現了長征的驚天動地,人們震撼于我國長征的艱辛,歌頌軍人的堅強的意志。紅軍彰顯而出的革命精神,是學生歷史課程學習吸引之一,學生對紅軍充滿了敬畏之情。

三、挖掘更多學科知識

歷史教材會涉及諸多的詩詞內容,隨著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歷史教學有新的要求,歷史教學要基于大文科教育觀念進行。學生學習要將地理知識、語文知識和歷史知識結合起來,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積極的作用。在歷史教學中,要求學生順應這一要求,這能夠發揮積極的教學效應。(1)歷史教學引入了詩詞,這教學方式實質是歷史和語文不分家現象。學生學習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視野開闊。(2)在歷史教學進程中,科學地應用詩歌,教師巧妙進行問題設置,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舉個例子:對秦始皇評價時,每個詩人的評價方式不一樣,每個詩人的觀點各異,有持有批判的觀點,而有的持有反對的觀念。教師綜合詩人的評價,進行合二為一評價。從多個角度進行歷史人物評析,這才能得出正確的評價結論。詩歌教學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科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探析問題。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初中歷史學習,教師如果專注于知識點的傳輸,不善于使用詩詞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歷史會顯得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所以,教師要利用學生心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科學地引入詩詞歷史教學。從多個科學角度上看,歷史教學引入詩詞,這是歷史和語文學科相互結合表現,學生透出精美、熟悉的詩歌,加深對歷史的認知,提高歷史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獲得良好教學效果。詩具史筆,史蘊詩心,詩詞美化教學,教學使詩詞深化。歷史教師平時要練好內功,厚積薄發,使二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必將構成中學歷史教學一道獨特風景。

作者:裴懷強 單位:甘肅省榆中縣第四中學